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 谈谈“溶解”单元中的问题 [复制链接]

1#

[分享] 谈谈“溶解”单元中的问题

      谈谈“溶解”单元中的问题  

   20075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各年级上册的修订教材开始在全国发行。经过新一轮的试教,对四年级上册教材“溶解”单元存在的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一、图文表达要一致  


   作为教材,课文中的图片与文字表达必须一致,这是起码的要求,因为教材是要给学生学习的。尤其是理科的教材,有许多实验的装置图、示意图分布在教材中,对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方法、要求和过程很有好处。图文并茂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自学。但是,这一单元的编写不尽人意,举例来说,在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中,有“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的教学内容,教材的表达如下:


                                      


   课文这样编排肯定是为了给学生的实验起提示作用的。文字表达的是“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而照片中的出现的却是烧杯,让学生怎么理解?也许编者考虑到各地的条件不同,可能有的学校拿不出烧杯,因此用玻璃杯取而代之。但是本人以为文字表述还是用“烧杯”为好,到教学参考书中去作说明,“没条件的学校,用玻璃杯、碗、瓶子都可以取代烧杯”。这样可以避免小学生进初中前连“玻璃杯与烧杯”都分不清楚。


诸如此类的表达还出现在多篇课文中,如第二课中“在盛水的玻璃杯上方,轻轻地投入几粒高锰酸钾。”配的图片却是烧杯。再如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也犯了文字出现的是“杯子”配的照片却出现“烧杯”的毛病。第一课最后部分关于过滤实验,课文也用到了“烧杯”这个名称,本单元的课文中还大量出现了烧杯的照片;初中的理化实验中,学生将经常要用烧杯做实验,为什么不在第一次出现时就给它正名呢?


其实,“烧杯”这一实验器具的照片早在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冰融化了”中就出现过了,在四年级何必还要这样扭扭捏捏地出现呢?


   二、文字表达要顺畅  


   教材要具有可读性,其中的语句表达要顺畅。在这一单元中也能找到不少需要修正的地方。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中,有这样一段话“高锰酸钾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它是什么样子的?”读下来很感别扭。倒不如改为“高锰酸钾常被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让我们来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


同是这篇课文,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教学内容中,课文有这样一段话“将观察结果用铅笔轻轻地填写在记录表中,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并讨论怎样描述物质的溶解过程,用什么词汇表达更正确,然后修正自己的记录。”文中的“用铅笔轻轻地填写在记录表中”让人感觉教材写得太婆婆妈妈了,都四年级的学生了,写字的常规难道还要在每篇课文中都这样强调吗?将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是必须强调的,而轻轻地填写表格在课文中出现,本人认为大可不必。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中,有一项“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研究内容,课文中提出了“它们在水中是飘浮的还是下沉的?”的问题,此问中的“飘浮”一词恐怕应改为“漂浮”更为确切一些吧?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在色块中的一段话也十分搞笑:“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本人认为“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不如“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来的顺畅。“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此话之意氧气岂不是成了动植物呼吸的“拐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成了动植物呼吸的工具,这完全是语言文字表达的错误造成的。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有一项“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课文中有“方糖溶解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控制这些影响因数,使方糖的溶解更快一些?”两个问句,其中的“影响”一次也是多余的。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中,这段话有点莫名其妙:“观察我们在实验中收集的浓盐水,杯子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用纸条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这“杯子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是观察到的现象呢,还是实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此表达让学生捉摸不透。再如这一课中,关于酒精灯的使用如下的语句表达也是欠妥的:“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假如改为“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不就简明扼要了吗?


本单元中数量词的运用也欠确切,课文中多处出现了“三个烧杯、两个玻璃杯或烧杯、两个杯子、每个杯中、两个杯中”的说法,用“个”作为杯子、烧杯的数量词,语 文 老师肯定是有意见的,本人也认为还是用习惯用词“只”为好。


   三、对比实验要严谨  


   在以往的对比实验中我们再三给学生强调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而本单元中的两个对比实验的陈述就显得太随意了。


“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一份,再把它们平均分为6小份。在两个玻璃杯或烧杯中各盛20毫升~30毫升的水。”“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 10克 。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半杯水,大约20毫升~30毫升。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这是第四、第五篇课文中两个学生实验的提示性导语。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不少,取多少物质的量竟然可以毛估估用大约数,显然是不对的。


同为第五课,课文还有如下的表达:


    


   文中有“重复做这个实验”一句,对照前后文,可以发现前面已经做的实验与后面将要做的实验完全是 两码 事,前者研究的是搅拌与不搅拌,后者研究的是不同温度的水怎么能称为“重复做这个实验”呢?  


   四、学生实验要注意可行性  


   学生实验要注意可行性,“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中,课文最后安排的实验是不现实的。


      


   这个实验早在20026月出版的教材中就有了,20075月修订版教材依然存在,因此本人在去年11月曾写过题为“这几颗糖不能吃”的质疑文章。现节录如下: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用书上的说明是:最后的吃糖块比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同样强调了活动的规范性。  


   正是因为教材上有活动安排,教参上有趣味性、规范性的提示,部分教师就中了圈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领到一颗糖心里一阵喜欢,听到要按表中要求比赛,“咬碎并搅拌”者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但是根据日常经验就知道自己胜券在握。被分配“含在嘴里不动”者也早已知道自己今天非做乌龟不可,还有什么趣味可言。比赛一开始,就出现了尴尬的场面。好胜性强的学生管你什么条件限制,三下五除二剥开糖纸后,囫囵吞枣,不到2秒钟就落入肚中赢得了冠军,令“咬碎并搅拌”者措手不及,咬牙切齿。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已经吃完了的等得不耐烦了,而“含在嘴里不动”者还无动于衷,有口难言,正是目瞪口呆。虽然老师在期间一再强调规范性,但学生的等待是有限度的,当胜出者已经体会不到糖的甜味时,兴趣也荡然无存了。此时下课的铃声响起,吃糖的比赛只能不了了之。一堂前期精彩,后期狼狈的课就这样结束了。


   落得这样一个结局,不能全怪教师,作为教材的编写者也应该承担责任。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身价值不大,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吃糖已经有多年的经验与体会,不比赛其结果已经了如指掌。再者如真能规范地开展比赛,这赛季太长,前者与后者的时间差至少有七、八分钟,前者能耐得住寂寞吗?严格地问:每个人单位时间里产生的唾液的量是一样吗?这样的分组实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吗?课内我们舍得化七、八分钟做这个低层次的实验吗?


当然,一线教师也应该预见到这样比赛的狼狈效果。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不是有一条:教师在课改中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教材的完善者。教师是有权修正教材中不合理之处的。教材不合理部分如果完全照之实施,一群菜鸟就栽下了。


   其实,课上到要进入这一环节时,只要作如下处理,就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了。想吃糖吗?每人4颗,请按课本表格中提示的方法吃,并记下你每种吃法所化的时间。至于糖嘛!我想每位同学的家里都是会有的,注意是用4颗一样的糖来实验。下课!”


余下的工作就是几天后,一定要抽出时间面批每位学生的表格。


所幸的是20085月出版的修订版教材,这个实验已经取消了。


   五、资料库内容也不能马虎  


   新课程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资料库”,对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很有好处。资料库的内容往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因此内容的选择、文字的表达更要小心。  


   本单元资料库中的第一则资料是“溶解在海水里的盐”,我们暂不议论这则资料的意义所在,且看“由于地面和地下的水,在汇成河、流向海的路上,溶解了岩石和土壤里的一些盐,连水带盐进入了海洋。”这一句话,颇有点婴幼儿牙牙学语的句式。要知道这是成人写给学生的资料啊,怎么能是这样的呢?在汇成河、流向海的路上,要是把“路”字用引号夹住,感觉会稍微好一点。但是其中顿号也用的莫名其妙。假如我们的学生今后也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又如何见爹娘呢?真是太可怕了。  


      


   本单元的第二则资料是“清理海面的溢油”,文中最后一小节是如下表述的:


    


阅读这段文字倒真的感觉是学生所写的文章了。“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阻止溢油?”假如改成“要阻止溢油我们能做些什么?”感觉会好一些。但是对于这样的命题,假如按文中的提示语去与大人们交流,“仔细对待燃气和机油……”大人们不是给小人们搞糊涂了吗?科学课的学习难道仅是如此而已吗?


教育追求完美,教育的完美同时也需要教材的完美,在课改初期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这一单元出现的问题,假如编写者多读几遍课文也是容易发现的,希望在再版教材时,能展现给师生一本完美的科学教材。 


[此贴子已经被不睡觉的兔于2013-4-12 20:56:5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楼主真是有心啊!我承认我没有看得这么仔细。赞一个!
玩得痛快,学得扎实——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书香、童趣、智慧
金国江  QQ:55502289
TOP
3#

估计这篇文章已经在好几年前已经发表过了,目前的教材已经修改了,不过我感觉在部分细节上文章过于“苛刻”,毕竟是小学生,小学科学教育还应该偏向“趣味性”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4#

楼主是做了大量的研究,赞一个。。
TOP
5#

楼主真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老师那!赞一个!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6#

这也是要求我们科学老师在上课中尽量做得严谨一些,注意用词上的衔接,前后的一致。学习了!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

谢谢分享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8#

很好的一篇评论文章,建议发表。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9#

能发现教材中的问题,说明对教材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对楼主表示无比的敬佩,加精。

TOP
10#

只有在意在会苛刻!想来楼主对科学是爱到极致了!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1#

楼主真是个有心人,学习了。想想自己在教学中,语言上也要做到严谨科学,学习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2#

科学教材出现的问题还真不少,值得关注,楼主用心了!值得学习!


萧山区小学科学网 >> 网站 >> [专题]教材评价


http://202.101.163.216:8888/Article/ShowSpecial.asp?SpecialID=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