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教故事]056关于“毛细现象”的实验及后记 [复制链接]

1#

[科教故事]056关于“毛细现象”的实验及后记

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关 于“毛 细 现 象”的 实 验 及 后 记


 


《毛细现象》一课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导入,再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空隙小,水升得高”这一结论,最后应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解释。全课很好地体现了指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实践理念。


但是,在执教本课时却出现了意外。在学生顺利完成实验(2)的操作后,我提问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大部分学生举手说发现水沿着吸管上升,吸管越细,水升得越高。正当我想趁势得出结论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他发现了不同的现象:水面在吸管内下降了。当时我想也没想,笑笑说这是不可能的。那位同学在其余同学的附和声中嗫嚅着坐了下去。以下的课似乎很顺利地完成了。


一下课,那位同学又找我说他确实看到了水在吸管内下降的现象。本着对学生和科学负责的态度,我和他们又赶到实验室进行了实验,没想到事实真如他所讲——水面真的在吸管内下降了。难道教材错了?百思不解的我们细翻参考,没有答案。我和他们又到阅览室查阅大《新华字典》,终于找到答案。原来毛细现象指“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管内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造成管内比管外的液面高或低的现象。液体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液体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字典中原文)那么,管内液面下降也是一种毛细现象。至于教材编写为什么避而不谈,我是不明白的。为此,我和他们及时又补上了一课,对毛细现象作了更深刻的研究。


我对这件事的体会是深刻的:1、科学的结论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冲破教材束缚的精神品质。2、对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而不应随意加以否定。3、为什么以前执教此课时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原因是以前教学时教师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偷懒”改做了演示实验。经过这一课,我深切感受到:教师不应随意剥夺学生开展实验的权力,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探究科学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后  记:


关于毛细实验现象,我又抽时间和组内科学教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实验一:


将一根内径为2.35毫米的吸管插入红水中,发现管内水面比管外水面反而下降了约2毫米;再将管子往上提1厘米以上(吸管下端仍浸没于水中),并保持稳定状态,这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管内的水面比管外高了2毫米左右。


实验二:


将口径粗细不同的各类管子粘贴在小棒上,下端保持相平,再同时插入红水中,发现管内水面的高低情况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规律性的变化。将装置上提2厘米以上,各管内水面出现了教材揭示的理想结果——管内径越小,水面(保持得)越高。尤其是一次性采血管内的水面更是保持在超管外水面2.5厘米左右的高度。


实验三:


当多次重复实验二,插入红水前各管壁已有了残余水分,这时把装置放入红水中就可以不用提起马上出现管内水面上升,管内径越小水升得越高的现象。


本想用相同材料不同口径的管子再进行标准的科学对比实验分析,苦于没有材料只好作罢。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管内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造成管内比管外的液面高或低的现象”都是毛细现象。也证实了“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空隙小,水升得高”的结论。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让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来提高科学素养,其实对老师们来说何尝不是如此,科学教师的实验吸引了办公室其他老师的积极参与,办公桌成了瓶瓶罐罐的天下,老师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见解,大家都乐在其中。试想:各科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有了更新,何愁搞不好科学教育?

分享 转发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2#


我对这件事的体会是深刻的:1、科学的结论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冲破教材束缚的精神品质。2、对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而不应随意加以否定。3、为什么以前执教此课时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原因是以前教学时教师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偷懒”改做了演示实验。经过这一课,我深切感受到:教师不应随意剥夺学生开展实验的权力,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探究科学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呀,实践出真知,没有真正的实验哪来的真正的探究,真正的理解呢?要鼓励孩子思考质疑,让脑细胞活跃起来!向文中的老师致敬!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3#

学习笔者的认真劲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4#

感受到了真正的科学精神,赞一个!

TOP
5#

本课是那个单元的呢!好像不是教科版的啊!能在反思中更好的成长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6 9:33:29编辑过]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探究?很好的诠释

TOP
7#

1、做下水实验,对教学的帮助可想而知,也应该成为科学老师最基本的修养之一。当然,教师的下水实验也不可能面面具到的考虑到课堂内会发生的问题。2、教材对“管内液面下降也是一种毛细现象”避而不谈,我想也是一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把握,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这个问题更好,暂时没有发现,可以先借助“上升”现象建立一个基本的毛细现象的概念。
TOP
8#

这个活动确实不是教科版的,不过依然可以看出教师艺术性处理的技巧。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9#

医生验血时抽血就用这个原理。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0#

科学老师能够一起研究,很棒!

TOP
11#

非常好的案例,学生的不同声音很可能是课堂上最好的教学生成。


毛细现象,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我们教师除了设计实验外,还可以和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TOP
12#

以下是引用翁昌舟在2013-4-8 14:00:00的发言:
1、做下水实验,对教学的帮助可想而知,也应该成为科学老师最基本的修养之一。当然,教师的下水实验也不可能面面具到的考虑到课堂内会发生的问题。2、教材对“管内液面下降也是一种毛细现象”避而不谈,我想也是一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把握,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这个问题更好,暂时没有发现,可以先借助“上升”现象建立一个基本的毛细现象的概念。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3#

教师下水实验在这里很好地体现了价值,带着问题像学生一样做下水实验,教师也会发现很多。
TOP
14#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TOP
15#

如果遇到陌生的实验,教师在学生没有动手之前,先做一遍,可以提前知道在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TOP
16#

很深刻的反思,很欣喜地提升。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17#

“又抽时间和组内科学教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学习作者的认真劲!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