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简易潜水艇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中,有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工作原理:即打开压载舱的进水管道,压载舱内装满海水,空气排出,潜水艇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内的海水挤出舱外,潜水艇就上浮。当时我上完课,不经意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潜水艇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用生活中的材料便可以完成一个简易潜水艇来模拟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说者无意,听者却有意。
一星期后几个学生跑到我办公室,手里拿着制作了一半的简易潜水艇跟我说:“老师,我们去做了潜水艇,可是这个在水中不稳定,总是会滚,而且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可以控制水的出入。”当时,我略微的震了一下,我随口的一句话,这些孩子却认真的在探究。同时我也非常欣慰,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有趣且值得做的事。于是,我和学生们开始了一起探究制作简易潜水艇之旅。
看了他们制作的半成品,我一部分一部分的开始指导。孩子们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矿泉水瓶模拟潜水艇的压载舱,且他们已经考虑到瓶子太轻不稳定,于是将瓶子的尾部剪掉,在瓶子的前后各粘贴了一块质量相同的石块,再将尾部用防水胶布粘上;他们还想到了压载舱要进水,所以非常聪明的在塑料瓶浮于水的底部瓶壁上钻几个洞。可是,瓶子放在水中还是非常不稳定,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让水自由的进出瓶子。而对于我这个老师,说实话也没有亲自动手做过,因此只能靠自己想,然后跟孩子们一起研究,一起试验。
首先,我们将圆柱形的塑料瓶换成方形的塑料瓶,这样更有利于稳定瓶身;其次,我们将石块换成橡皮泥分别粘贴在瓶子的头尾来增加瓶子的重量,因为买来的橡皮泥每个质量相差不多,所以比石块好,也同样的在瓶子浮于水的底部瓶壁上钻几个洞;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让水进出瓶子,这是个重点,我们都知道当瓶内的空气被抽掉后水会进入瓶内,相反打入空气后水便会排出,以此来达到沉浮。我和孩子们想了几种办法并试验了下,最终确定用针筒,而刚好实验室中有针筒。于是我们继续试验,在瓶盖上钻个洞,使其足以塞进细橡皮管即可,橡皮管的另一端连接针筒。这样,非常简易的一个潜水艇就初步完成了,孩子们很兴奋的拿到水池进行试验,可惜效果不明显。怎么办?孩子们并没有放弃,这次我也不给建议,让他们自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潜水艇的沉浮明显些。过了三天,孩子们很兴奋地跑来跟我说:“老师我们成功了,我们把塑料瓶换成小的,把针筒换成大的就行了。”一个简易潜水艇的制作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潜水艇示范给其他的同学看,大家都赞叹并惊羡。
这样的一个简易潜水艇虽没有华丽的外观,但孩子们能通过自制的潜水艇深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乐趣。而我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充当了他们的指导员,更是他们的朋友,我们一起想、一起试验,将探究进行到底,失败后的成功更让人喜悦,也会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动手动脑,从而让孩子们知道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科学。
附:简易潜水艇制作图:


制作潜水艇材料:塑料瓶(200ml),针筒(50ml),细橡皮管,橡皮泥4块,防水胶布
制作过程:1、将塑料瓶的尾部剪去,分别将两块橡皮泥合并成一块,放在塑料瓶的前后,并用防水胶布固定,再用防水胶布将塑料瓶的尾部与瓶身粘合。
2、将瓶子放在水面上,使其能稳定漂浮,若还不能稳定适当坐下调整。再在塑料瓶浮于水的底部瓶壁上钻6个小洞。
3、用钉子在瓶盖上钻洞,不要太大,要刚好能塞进细橡皮管。橡皮管的另一端与针筒相连接。
4、做各项调整。实验时应先将少量的水灌入瓶中,再进行沉浮实验即可。
制作花絮:有照片4张
本文附有孩子活动等一些图片4张,感觉对文章内容影响不大,所以不上传了,请理解见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4 23:30:4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