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我们一起来种绿豆芽
故事还得从一年多前说起,那时我正任教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中有一课题是《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我打算这一次好好发动组织一番,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关于绿豆芽生长条件的研究。
曾经执教过这一内容的老师皆有所体会,学生对于种绿豆芽都很感兴趣,但由于要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有些学生未能把这一活动很好地坚持下去。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实验条件,严格按照对比实验的要求去观察、记录影响绿豆芽生长条件。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写好观察记录,并用照相机或手机把绿豆芽的生长情况拍摄下来。种植活动结束后,撰写观察日记并组织学生召开种植交流会。
种植观察活动是以个体或小组形式进行的,学生可自主选择。若小组形式,当时我建议学生以家居相邻为宜,方便活动正常开展。
班中A学生平时对科学课学习比较随意,学习情绪波动大,作业也比较拖沓。但对课堂中的实验很感兴趣,可惜不能按实验探究任务和操作规程进行。一句话,就是爱玩,所以常常会影响小组学生的实验活动,组员对他的意见挺大的,时不时地到我这儿打他的“小报告”。这次,在我的引导和建议下,把他调配到相对较好的三人小组中。(其中一组员B学生实验能力强,在班中威望高,组织能力强。)在我的建议下,把种植活动地点也设在A学生家中。同时,我也和A学生家长进行联系,简介本次种植活动及相关要求和安排意图,取得家长支持和帮助。
种植活动开始后,我重点关注了这一小组活动。要求他们把每天的观察日记和拍摄的照片拿来让我看看,这样一直坚持到活动结束。
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很多,这一组选择“阳光”这个因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这一问题。以下是他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设计及观察记录,还不错。呵呵!各位同仁不妨瞧一瞧。
观察绿豆芽生长之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前准备:
9月9日放晚学后,大家来到我(A学生)家,开始了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1.做两个简易花盆。用剪刀剪去雪碧瓶的上部分,留下下部分,瓶底打个小孔,这样简易的花盆就做好了。
2.装土。把同一地方取来的泥土装入花盆。
3.种绿豆芽。从已发芽的绿豆种子中选择6颗,种在花盆中,各种3颗。
发芽的绿豆种子


移植在花盆中


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台处(防盗窗的架子上,记为一号盆),保证阳光充足;一盆放在房间里椅子底下(椅子摆放在角落边,记为二号盆),尽量确保黑暗,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如早晚各绕一次水。
要改变的条件:阳光
不改变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相同的绿豆芽各3颗等。
每天放学回家观察一次,并用照相机把两盆绿豆芽的生长情况拍摄下来(放在一起拍摄便于观察比较)。以观察日记形式把每次观察的情况记录好。
阳台处


角落处


第一天(9月10日)


终于等到放晚学了,我们三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看个究竟---绿豆芽长得怎样了?来到我家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来到阳台上,观察一号盆中的绿豆芽,瞧!真快啊!绿豆芽长高了,还长出绿绿的两片叶子来了,茎也增粗了一些。二号盆中的绿豆芽呢?我们都很好奇,于是把放在椅子底下的这盆绿豆芽拿了出来,咦!也长高了,不过叶子是淡绿色的,茎白白的、细细的。我们把这两盆放在一起,又作了一番观察比较,还真不一样。后来,还拍了照,浇了点水后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写了第一次观察日记。就这样,结束了第一天的观察。
第二天(9月11日)


与昨天一样,我们三人又分别对这两盆绿豆芽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又长高了,特别是二号盆中的绿豆芽长高了不少,茎却有点弯,叶子变化不多。一号盆中的绿豆芽呢,茎长粗了,下半截的颜色是红红的,看起来粗壮有力,叶子长大了一些,还是绿绿的,挺健康的。
第三天(9月12日)


今天是第三天,我们都急切的盼着放学,想早点看看它们又长得怎么样了?这次观察,我们把两盆绿豆芽先放在一起,观察发现:与昨天相比,似乎又长大了一些。一号盆,叶子明显大了,绿绿的,充满生命活力!二号盆茎更长了,其它变化不大,好像只长个子似的。观察结束后,给这两盆绿豆芽浇了相同量的水,然后各就各位。明天又会怎样呢?我们期待着。
第四天(9月13日)


四天过去了,很明显一号与两号盆中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大不一样。瞧!一号盆长得挺健康的,而二号盆呢?只长个子,茎还是白白的,叶子有点变黄,没血气,像得了病似的。我们担心,茎再长长的话,这细细的,无力的茎如何撑得起整个身体。
第五天(9月14日)


今天,B同学有事没来我家,只剩下我和C同学两个人。今晚有点刮风,我们跑去阳台上,本以为那阳光处的绿豆芽会被风吹倒,一看!没有的事,长得生龙活虎的,一阵风吹来,轻轻地摇了摇身子,好像在与我们打招乎—“嗨!你们好,老朋友又见面了。”黑暗处的绿豆芽呢,全都细细长长,虽然又长长了一些,但好像得了软骨病似的,茎弯折了;茎白白的,叶子明显没有放在阳光处的那盆绿,仿佛生病了似的,和阳光处的那盆对比,显然没有它长得健康。
第六天(9月15日)


与上几次一样,我们对这两盆绿豆芽进行了一番仔细观察与研究。一号盆中三颗绿豆芽好象施了超级化肥似的,越长越有劲,茎粗了许多,个个挺拔,叶片也像我见过的小灌木的叶那么大了,绿油油的十分好看,总之,生长正常,还是那么有活力。再看二号盆中的那三颗绿豆芽,好像所有的养分都给了茎似的,茎越来越长了,然而细长无力,终于倾倒向一边,无力的靠在花盆上,茎的颜色象病人的脸庞那么苍白,叶子有点像鹅黄色,六天过去了,叶没长多大,还是小小的,耷拉着脑袋。总之,看上去更加憔悴了。
小组观察记录整理:
|
绿豆芽的数量 |
茎、叶的颜色 |
茎的粗细 |
阳光下的绿豆芽 |
3 |
茎红色、叶绿色 |
粗壮 |
黑暗处的绿豆芽 |
3 |
茎乳白色、叶黄绿色 |
细长 |
研究发现:阳光下的绿豆芽生长很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芽显现病态。说明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挽救绿豆芽行动之
黑暗处的绿豆芽还有救吗?
9月16日,星期五。我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探究结果。这一小组坚持了一周的实验与观察,如实撰写了观察日记,并拍了照片。不错!当时,我在班中表扬了这一组。其他组的同学表现也不赖,实验很成功,也有类似的观察发现。
A学生跟我说,“老师,这些濒临死亡的绿豆芽还有救吗?把它们移至阳光下,能不能救活它们?”说实话,当时我也没想到这一层。而且这一想法出自A学生,我觉得他“动脑筋”了,能深入思考。“不错啊,值得一试!” 我建议其他同学也来做一做实验,看看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学生们又进入了新的种植实验活动。把两盆绿豆芽放置的地方互换一下,看看病了的绿豆芽还能不能救活,原来生长健康的绿豆芽放在黑暗处后又会怎样呢?下面是这一组的观察记录。
一天后的变化(10月17日)


我们把两个盆子的位置互换了一下,等待着它们的变化。一天过去了,放在阳光下的二号盆(原来放在黑暗处的那盆)中的绿豆芽的茎慢慢的变成淡紫色了,明显增粗了,叶子也绿了起来,仿佛注入了活力。变化真快啊!而一号盆(原来放在阳光处的那盆)中的三颗绿豆芽的叶子有点起皱,干巴巴的。
两天后的变化(10月18日)


我们先去看现在阳光处的那盆,它显得更有生气了,从花盆的边沿上慢慢的挺起了一些,叶子有点长大。再看现在阴暗处的那盆,它的叶子虽然还是绿色的,可是又皱了一些,叶片上长了疤痕,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三天后的变化(10月19日)


今天我们先观察阴暗处那盆。眼前的景象令大家大吃一惊,呀!它的叶子都黄了,几乎枯萎了。再看看阳光处的那盆,茎全部变紫红色了,只是仍倒向一处,叶片却变大变绿了,跟阴暗处的那盆一对比,显得十分健康,只是其中一颗的叶子干枯了,觉得可惜。
四天后的变化(10日19日)


阴暗处的那盆的叶子凋零了,一颗绿豆芽上的叶子已经掉下来了,另一颗轻轻一碰叶子也掉了。还有一颗的叶子已经没有水份了,勉强还挂在茎上,茎仍然挺直向上,只是颜色变暗淡了,成了黄绿色,看起来快死了。阳光处的那盆更加精神焕发了,茎又挺起了一些,叶子又大了绿了些,其中一颗绿豆芽的叶子看来没救了。
五天后的变化(10日20日)


又一天过去了。放在阳光处的那盆,茎又增粗了些,但仍然倒向一边,颜色更红了。叶子没多大变化。再看黑暗处的,只剩三根光秃秃的直茎,显得格外凄凉。看来,没有阳光的植物只能走向死亡。 、、、、、、


这样,又过了几天,我们发现一号盆(原来放在阳光处)的绿豆芽枯死了,而二号盆(原来放在黑暗处)的两颗绿豆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茎终于挺起来了,叶子也越长越大,一片绿色,富有生命力。


后来,我们把这两颗绿豆芽移植到大一点的花盆中。有位同学把存活的一颗绿豆芽也拿来了,这样它们有了伙伴。大约又过了十多天,在一次观察中,我惊喜地发现绿豆芽结出了小小的果实了。这下,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学,放学后约他们一同去观察。
小组观察记录整理:
|
原来状态 |
茎、叶的颜色 |
茎的粗细 |
最后的结果 |
阳光下
(现在) |
茎红色、粗壮;叶绿色 |
茎变红色;叶变绿色了 |
变粗了 |
两颗救活,并健康成长;一颗没有活过来。 |
黑暗处
(现在) |
茎乳白色、纤细;叶嫩绿色 |
茎变浅;叶掉了 |
没有明显增粗,有点干巴巴的 |
三颗全部死了。 |
“抢救行动”结果:
1.挽救比较成功。濒临死亡的绿豆芽有两颗完全康复,健健康康地成长了。
2.另一盆的绿豆芽反而“死”了。把原来这一盆放在黑暗处后慢慢地死去。
实验再次证明: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在阳光下才能健康成长;而黑暗处(缺少了阳光的照射)的绿豆芽不能正常生长,最后会死亡。
原因分析: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绿色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养料,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如果植物得不到阳光,就制造不出“食物”来了,植物得不到营养,所以植物就会慢慢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吧!
后记
这一小组同学经过连续一段时间的实验与观察,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学会了做对比实验,长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阳光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万物生长靠太阳”。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学生的“韧性”,坚持就是胜利,有付出就有收获。“虽然累了点,烦了一点,但觉得这样的付出很值得。”又得意地说,“我们挽救了一盆快要死了的绿豆芽,看到它们的茁壮成长,看到长出了果实,很有成就感。”“稍有遗憾的是因为实验需要,把原来那盆健健康康的绿豆芽“牺牲”掉了,等到我们想把它再抢救回来时,已经晚了。”学生能这样说,作为老师的我也很高兴,因为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生命体的敬畏之情。小组同学合作愉快,加深了友谊。特别是A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唱了主角”表现相当突出。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这次种植实验活动深入下去,意义非凡。他们把这次种植活动写成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在第五届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份研究资料,我收藏了,可作以后教学之用。谢谢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