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一 粒 种 子
下午第一节课是301班的科学课,我正在准备室整理实验材料。突然,小A急冲冲地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个透明塑料杯,见了我就大声地说:“X老师,我的蚕豆种子变黄了,要不要紧?”说着举起了手中的塑料杯。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蚕豆种子吸收了水分膨胀了,种皮的颜色自然就淡了下来。于是对他说:“不要紧的,你好好管理,它还是会发芽的。”“噢!”听了我的回答,他轻松地走出了准备室。
上课了,我在课堂上了解了学生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情况。了解结果良好,多数学生不仅作了及时地观察,还及时地记录了下来。为了让我相信他们,他们还拿出了各自的观察记录单,更有不少学生和小A一样,把种有蚕豆种子的“花盆”也带到了实验室里来。下课了,我让学生排队回教室去,这时,小B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小C把我的杯子打破了,蚕豆种子也不见了。”说着,他抽噎了起来,几滴眼泪从他的脸颊滚落下来。我拿过他装着杯子的塑料袋,打开来一看,一只玻璃杯只留下了半只,横在袋子里,蚕豆种子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堆泥土和一张湿透的餐巾纸。我在土堆中拨了几下,发现了深藏在下面的蚕豆种子。我拿出蚕豆种子对他说:“蚕豆种子在这里。”他听说蚕豆种子在了,止住了眼泪,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许多。我把小C叫过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并让他尽可能赔小B一只透明的杯子,小C欣然同意。看着他们两个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上节课下课因为刚发下去的蚕豆种子找不到了,缠着我要补蚕豆种子的不也正是这个小B吗?
想不到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对蚕豆种子变颜色会这么着急;一个平时并不出色,表现平平的学生会为找不到蚕豆种子而伤心落泪,这更是我始料不及的。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我想,不论是怎样的学生,在他们的心中应该与生俱来就有着对生命的关爱,就看我们作为师长的后天怎样去引导、教育了。如果我们如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那样:“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向正面引导,触及学生“性善”的一面,那么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有爱心,不仅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会关爱一切有生命的生物。如果我们向反方向引导,那么先存于学生心中的“性善”就会逐步退化直至消失,学生就会表现出对生命的漠然、藐视。
播下一粒蚕豆种子,同时也播下了一颗爱心的种子。在关注蚕豆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心里的那颗种子的发芽、生长,开出朵朵性善之花,结出颗颗性善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