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校园的风景
中午,吃过饭后,伴随着校园广播里轻快地儿童歌曲,我闲逛校园。花坛边,聚集着一些同学,一堆、一簇,指着玉兰,嗅着腊梅;操场上,三三两两,孩子们或散步闲望,或草坪围住。我会心地笑,看我们惬意的校园,孩子们融合在此,植物的芬芳,童心的快乐,这是我们校园最灿烂夺目的风景。
“快看,快看,好大一片花!”一个同学喊道,大家纷纷聚拢。“是马兰,马兰头的花!”一个女生兴奋地叫道。我也循声走过去,初冬枯黄的草坪并非一无生机,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片片绿色,那边却有一大片青碧,并点缀着朵朵亮丽的小花。
“从哪里看出是马兰?”我问道。
“我和妈妈经常剪马兰头,也认识它像野菊花的花序,外面一圈花瓣淡紫色,里面的金黄色。”女生说。
“对,这就是马兰的花,现在的马兰头能剪来吃吗?”我问。
孩子们开始观察起来,发现马兰的叶子比较老而硬,揉不出汁液,并很容易碎裂。
“为什么现在的马兰比较老呢?”我追问。
几个孩子开始互相探讨,跟气候有关吗?青菜不是很嫩吗?跟环境有关吗?春天同一地方的马兰不也可以食用吗?那么跟马兰的生长季节有关吧?对,就是这个。孩子们把讨论后的结果告诉我。并说:“为什么开花季节的马兰头叶子较老,我们想,可能是开花时,植物的营养大多都输送给了花,与此相对应的叶获得的营养就少了吧。”
“猜想得很对,植物在开花结果时生长就暂时停止了,营养绝大多都提供给了生殖器官。山上的竹子长春笋时竹叶会泛黄,竹子开花更会大面积枯死,亦是这个道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孩子们会仔细观察,并思考探讨研究了,这真是个好兆头。想起以前,虽然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可是学生们的生物知识却贫乏的可怜,每天在家里不是被父母管着做功课,就是看电视、玩电脑,很少时间出去接触大自然,更不用说去田地里干农活了,于是乎,在作文中想当然地写着:“冬天,所有的小草都枯死了”;于是乎,邻居小青年把麦苗说成了韭菜,闹出了笑话。怎样让孩子们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并爱上大自然呢?我决定从我们校园的生物入手。正好,六上第四单元有课文《校园生物大搜索》,我乘机从我所教的两个六年级班来开展这个活动,再加上我是六一班的班主任,结合班队课和《地方课程》,校园生物大搜索调查活动就此展开。
科学课上,一个孩子提议:“老师,我们这节课继续去校园大搜索,我们还有些地方没去过呢?”“去,去,去!”众多孩子都丛恿起来。“行,那你们得按规矩做,不准违反哦。”我窃喜,孩子们开始喜欢接触大自然了。
孩子们带上画有校园平面图的记录纸,带上笔,分小组散开观察了。我也用相机记录校园生物。“这是什么草?”一个孩子问我。当我告诉他们叫龙葵时,孩子们笑了:“龙葵?呵呵,那么有没有景天?”原来他们想起了《仙剑奇侠传》的龙葵和景天。“有哇,我们教室里种的宝石花就属于景天科,它可是个大家族呢!”我说。正好,花坛里有一种景天科的小草,我伸手一指:“这也是一种景天——凹叶景天。”孩子们争相跑来,来观看这明星小草,摸摸叶子,嫩嫩的、肉乎乎的,发现叶尖微微内凹,所以叫凹叶景天。“我们校园还有明星植物呢,你们知道是什么?”“紫薇,紫薇格格!”几个女孩们回答。上次在大屏幕中观看我拍摄的校园植物图片,女孩子们记得真仔细。我们去寻找紫薇格格,很快,孩子们在花坛中找到了,只是紫薇树是落叶乔木,初冬早过花季,只见到了它略显枯黄稀拉的叶,及枝条顶端圆球形开裂的果。我们相约第二年继续观察那紫薇花开的美丽季节。
花坛边,逸生着一颗小树,正对应着我班一个孩子的名,“发现陈佳柘的树,发现陈佳柘的树。”我笑着喊。“哪里?这棵树是陈佳柘兄种的吗?”学生们跑来问。“就这棵。”我指着花坛边水泥裂缝中钻出的一棵小树:“它叫柘树,就是陈佳柘的柘,你们以前读成tuo,又戏称陈家木石。呵呵,记住,他是一棵树,柘树。”陈佳柘这孩子是六年级刚转来的,开始有孩子把“柘”读成了“拓”,又有人在发本子时灵机一动读成“陈佳木石”,因此有这些典故。大家都哈哈地笑着:“陈佳柘的树!柘树!”
经过几节课的调查,孩子们调查了校园的角角落落,并记录了校园的生物,多者上百种,我们又对校园的木本植物制作了植物名片,部分草本植物制作了植物标本,有些孩子还用相机拍摄了一些生物的照片,放到自己的QQ相册中,和同学和我一起探讨。
“老师,这是什么?”中午,我在花坛边闲逛时,碰到3个女生,其中一个女生递给我一个乳白灰的小球果,软软的。
“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校园的果实不多,南天竹是红果,樟树是黑果,沿阶草是蓝果,棕榈的果实有沟。”我思索,“是校园里的吗?”
“是的。”她们抿着嘴说。看着她们狡诘的笑容,我顿悟,呵呵,这是沿阶草的果实,她们特意把紫色的外果皮给剥去了,考验我。
“这颗沿阶草的果实成熟了,外果皮被贪嘴的小鸟吃了。”我笑着说,并摘了一颗青色的果实:“这是沿阶草未成熟时的果实,它和成熟的果实有什么不同?”
“成熟的蓝色,软软的;未成熟的青色,硬硬的。”两个女孩观察了一会儿答到。
“为什么有不同颜色呢?”我追问。孩子们思索了会儿,未作声。
“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去研究,老师等着你们的好结果。”我窃喜,我给她们也下了一个套。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定是青果的颜色是保护色,保护未成熟的果实别被采撷;那蓝果呢,这种鲜艳显眼的颜色正好提醒鸟类,快来吃,快来吃,吃了可以给我传播种子。你说对不对?”一星期后,一节科学课下课时,那个女孩拦住了我。哦,原来是那个沿阶草的问题,我欣喜万分,这一周我们学了《生物与环境》、《谁选择了它们》两课,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环境及它的功能相适应,青蛙的保护色,动物传播的种子颜色鲜艳,味道可口,这孩子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是了不起。
“别碰,别碰!”大课间,一个大男孩阻止一个正在触摸腊梅花的小男孩。
“这是什么花呀?真香。”小男孩把手放了下来。“这里有一张卡片。腊梅,腊梅科植物……大哥哥,我知道了,这个叫腊梅!”小男孩看到了挂在树枝上的植物名片,知道了这寒冬腊月的花君子——腊梅。
“一花一草皆生命,我们都要爱护它。”小男孩大声诵读。植物名片里的宣传语,在清脆的童音声中放响,回荡在校园里。
“老师,老师,看,我调查到了新物种!”午自习前,几个男生冲进办公室,其中一个,端着脸盆,来到我面前。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为了鼓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我特意宣布,如果发现我们前次调查统计中未有的物种,在学校汇总大图中将注上发现者的姓名。这样,这孩子的大名将长时间地留在母校,即使他(她)毕业后。这不,几个男生在操场边的水沟观察,就把这个喜悦给我端了上来。这是一只灰褐色的小虫,体长约3厘米,鼓鼓的眼睛,六条强劲的腿,轻快地在水中游动。
“它叫什么名字?”一个男孩问。
“它的爸爸是蚊子等小飞虫的敌人,你们猜猜他是谁的孩子?”我说。
“蚊子的敌人?青蛙——不对,燕子——不对,生活在水中,有蚊子的敌人?”孩子们一头雾水。
“天上飞的,一种昆虫,飞机是它的超级模仿秀。”我提醒。
“是蜻蜓?哦,完全变态,就好像毛毛虫变成蝴蝶一样!”一个孩子恍然大悟。
“正确,昆虫世界的孩子很多和它的爸爸完全不一样。蜻蜓的稚虫叫水虿,它生活在水中,捕食一些水中的小虫子,包括蚊子的幼虫——孑孓。”我解释。
“哈哈,蜻蜓吃蚊子,蜻蜓的儿子吃蚊子的儿子,那么说蜻蜓和蚊子真是前世的冤家喽!”孩子们觉得有趣极了。
我郑重地记录下发现新物种孩子的姓名。孩子高兴地端起脸盆:“我得把水虿再放回原处,让它回到自己的家,抓更多的蚊子,不对,蚊子的儿子。”
看,孩子们的心就是这样纯真,他们真正喜欢上了动植物,并开始成为校园生物的守护神。
中午,饭后,我倚靠在教学楼走廊的栏杆上,向四周眺望校园。孩子们在下面校园花草丛中逛风景,而我,在上面看孩子们活动,这就是我们校园最美的风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30 17:45: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