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题目--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31#

 

13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

阅读下列报纸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环境的关键

 

以生态体系而言,高生物多样性(有着许多种不同生物)的体系,比低多样性的体系更能够适应人类环境带来的变化。

请看下面食物网的图解。箭头由食物的方向指向猎食者的方向。虽然比起真实的食物网,这两个是高度简化了的食物网,但他们还是能够展示高多样性与低多样性生态体系的差别。

食物网 B 呈现的是低生物多样性的情形,其中在某些阶层的食物路径中只有单一种生物。食物网 A 展示的则是高生物多样性的体系,也因此,有着许多条不同方向的喂食路径。

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应被认真看待。原因不只在于:物种的灭绝是人类的大损失(就伦理与实质利益而言),也因为存活下来的物种更抵挡不住(暴露于)即将来临的灭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2 22:02:48编辑过]

1.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2 22:03:00 上传)

1.png

TOP
32#

 问题 13.1

报导的第 78 两行写着:“食物网 A 展示的则是高生物多样性的体系,也因此,有着许多条不同方向的喂食路径。”



 请看食物网 A。在这个食物网中,只有两个动物有着三个直接的食物源。是哪两个?



 A 袋猫与寄生蜂。



B 袋猫与 百舌鸟。



 C 寄生蜂与叶蝗虫。



 D 寄生蜂与蜘蛛。



 E 袋猫与食蜜鸟。



 



问题 13.2



 食物网 A B 是来自不同的地点。想象一下如果两个地方的跳虫都绝种了,底下哪个描述最能够预测与解释叶蝗虫灭绝对两个食物网的影响?



A 对食物网 A 的影响会较大,因为寄生蜂在食物网 A 只有一个食物源。



B 对食物网 A 的影响会较大,因为寄生蜂在食物网 A 有多个食物源。



C 对食物网 B 的影响会较大,因为寄生蜂在食物网 B 只有一个食物源。



D 对食物网 B 的影响会较大,因为寄生蜂在食物网 B 有多个食物源。



 






14buses公交车    



 问题14.1  一辆公交车正沿着笔直的道路行驶,名叫瑞的公交车司机,将一杯水放在仪表板上。 





突然间,瑞必须猛力踩刹车。 杯中的水最可能发生哪种情形呢?



 A 水会保持水平。



 B 水会从 1 那一侧溅出来。



 C 水会从 2 那一侧溅出来。



 D 水会溅出来,但无法判断会从 1 那一侧或 2 那一侧溅出来。 





1.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2 22:05:00 上传)

1.png

TOP
33#

 

问题 14.2

跟大多数的公交车一样,瑞的公交车是由汽油引擎发动的,这些公交车会造成环境污染。
有些城市拥有无轨电车:是由电力引擎发动的。电力引擎所需的电压是由电车上头架高的电线提供(如电力火车;注:像台铁自强号),所需电流由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厂供应。



 城市中支持使用无轨电车人士认为这些公交车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这些支持人士对吗?说明你答案的理由 



.



.
...................................................................................................................................
........................



 



 

15climate change



   气候变迁(一) 



 阅读下列讯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煤、石油、与天然气的燃烧,就如同森林的砍伐以及各式各样的农业与工业活动一样,改变了大气的组成,也造成了气候的变迁。这些人类的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浓度,也制造出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图1所呈现的是导致气温改变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二氧化碳及甲烷浓度的增加将导致气温上升;而悬浮微粒浓度的增加会藉由两种方式导致气温下降,第一种方式称为“浮粒”,第二种方式称为“成云效应”。 










TOP
34#

                

                                      

                                 图1:导致气温改变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从中线延伸至右方的长条表示气温上升的效果。从中线延伸至左方的长条表示气温下降的效果。“浮粒”与“成云效应”的效果仍无法确定:浅灰色的长条即表示它们可能造成的效应。 




Source: 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Information Office. Adapted
from http://www.gcrio.org/ipcc/qa/04.html







问题 15.1




使用图1的讯息说明我们为何要减少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






 ...................................................................................................................................
........................



 



...................................................................................................................................
........................



 



...................................................................................................................................
........................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2 22:12:47编辑过]

1.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2 22:10:00 上传)

1.png

2.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2 22:10:00 上传)

2.png

TOP
35#

谢谢分享!
TOP
36#

 

16flies



   苍蝇(一)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苍蝇 



有位农夫在农业试验所,担任乳牛的管理工作。牛舍里苍蝇很多,影响动物健康。所以,农夫用含有“杀虫剂A”的溶液,喷洒牛舍及乳牛。这种杀虫剂几乎杀死所有的苍蝇。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又有很多苍蝇。于是,农夫再度喷洒一次这种杀虫剂。这次的喷洒效果,与第一次喷洒的效果相似。虽没有杀死全部苍蝇,但让大多数苍蝇死亡。再经过一段时间,苍蝇又很多。于是,又再一次的喷洒杀虫剂。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总共喷洒了五次杀虫剂:结果很明显的,“杀虫剂A”杀死苍蝇的效果越来越差。 农夫注意到了他的喷药过程,他先配好一大瓶的杀虫剂溶液,这五次喷药都用这一瓶溶液。因此,杀死苍蝇效果越来越差的可能原因,农夫所提出的建议是:杀虫剂因存放时间过久而分解。



  



来源: Teaching
About Evolution 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1998, p. 75.   



 



问题 16.1



农夫所提的建议是:杀虫剂因存放时间过久而分解。如何验证这个建议?请简要说明之。



 



...................................................................................................................................
........................



.



...................................................................................................................................
........................



.



...................................................................................................................................
........................



.



 



问题 16.2



为什么“杀虫剂A”杀死苍蝇的效果愈来愈差…”农夫的解释是:杀虫剂因为存放时间过久而分解。除了农夫的解释之外,请你举出两个不同的解释。



  解释 1:



..........................................................................................................................  ................................



 



 ...................................................................................................................................
........................



 



解释 2:



 



 ..........................................................................................................................
.................................



 



 ...................................................................................................................................
........................





1.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3 22:31:00 上传)

1.png

TOP
37#




17calf clones



克隆小牛   阅读下面关于五只克隆牛的出生的文章。



 



19932,位于法国Bresson-Villiers的国家农业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团队成功地生产了5只克隆牛。克隆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克隆牛之间虽然由不同的母牛产下,但它们的基因完全相同。



首先,研究人员从一头母牛身上取下大约30个卵细胞(我们将这头母牛叫做Blanche 1)。从这些卵细胞中去除细胞核。



然后,研究人员从另一头母牛身上取出一个胚胎(我们将这头母牛叫做Blanche
2)
。这个胚胎大约有30个细胞,将这团胚胎细胞分离成一个个单独的细胞。接着又从这些分离了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把这些细胞核一个一个地注射到去除了核的来自Blanche 1的卵细胞中。最后,把这30个注入胚胎细胞核的卵细胞分别植入到30头代孕母牛体内。9个月后,5头代孕母牛产下了5头克隆牛。



一位研究人员说,这项克隆技术的大规模利用将给养牛人带来经济效应。



(资料来源:Corinne Bensim on,LIBRATION,M
arch 1993.)



 



问题17.1



在法国奶牛实验中被检验的主要观点最后被结果所证实。请说出是什么观点在这个实验中能被检验?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3 22:34:14编辑过]

1.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3 22:33:00 上传)

1.png

TOP
38#

 

 



 



问题17.2



下列陈述是对还是错?请予选择。







  

  



  

  



  

  



  

  



  

陈述


  

  

/


  

  

5只牛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


  

  

5只牛具有相同的性别


  

  

/


  

  

5只牛具有相同的毛色


  

  

/


  




 

18corn



玉米



阅读思考以下这一新闻报道。



 



荷兰人利用玉米作燃料



    奥克·菲尔达的炉灶下几个原木燃着微火。从火炉旁边的一个纸袋中,他手抓一把玉米然后和把它撒进火焰中。随即,火苗变得很旺盛。“你看这里”菲尔达说,
“火炉的四周保持清洁,火苗旺盛并且玉米能够完全燃烧。”菲尔达说出了一个事实,即玉米可被用来作为燃料,就如同可以做牛的食物一样。据他而言,这是不久后可以实现的。



   菲尔达指出,玉米作为牛的食物,实际上是一种燃料。牛吃玉米,利用它以取得能源。但是,菲尔达解释说,出售玉米为燃料而不是做为养牛的食物可能更使农民有利可图。



菲尔达坚信,从长远来看,玉米将被广泛用作燃料。他幻想着,它收获后贮存,烘干和包装,然后装袋出售。





菲尔达目前正在调查是否整个玉米植株都可作为燃料,但这项研究尚未完成。




菲尔达还需要考虑的问题集中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被视为是导致温室效应主要的原因之一。增加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气温增加。




在菲尔达看来,二氧化碳是没有错的。相反,他认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成氧气为人类所用。




然而,菲尔达的计划可能会与政府发生冲突,而这实际上是在试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菲尔达说,
“事实上有许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3 22:35:59编辑过]

TOP
39#

 

问题18.1



菲尔达把以玉米作为食物和以玉米作为燃料做比较。



下表第一列为玉米燃烧时的情况。玉米在动物体内消化是否也与这相同?圈是或不是。



当玉米燃烧时:



       玉米在动物体内消化是否也与这相同?圈是或不是。







  

  



  

  



  

  



  

  



  

当玉米燃烧时:


  

  

玉米在动物体内消化是否也与这相同?


  

  

消耗氧气


  

  

/


  

  

生产二氧化碳


  

  

/


  

  

产生能量


  

  

/


  




 



 



问题18.2



文中对二氧化碳的转换是这样描述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然后把它转换成氧气



在这个转换中包括的物质不仅仅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以下面的方式描述这个转换:



 


二氧化碳+                 氧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3 22:39:00编辑过]

1.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3 22:37:00 上传)

1.png

2.png (, 下载次数:0)

(2014/9/23 22:37:00 上传)

2.png

TOP
40#





问题18.3




 




在文章末尾,菲尔达说有许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卡琳在资料上查到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为以下四种气体: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氯氟烃 


  

  

1


  

  

30


  

  

160


  

  

17 000


  




从这个表
卡琳不能确定哪种是影响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表中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结合其它数据卡琳才能得出是什么气体主要导致了温室效应





而还有什么数据是卡琳应该收集的?




A.    关于这四种气体的产源。




B.    植物所能吸收这些气体的量。




C.    这四种气体的分子式。




D.    这四种气体在大气中的总排放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3 22:40:30编辑过]

TOP
41#

19题-25题 


19-25.doc (, 下载次数:84)


 


26-34题


 

26-34.doc (, 下载次数:71)

TOP
42#

 香港PISA科学试卷  http://yunpan.cn/cgy83w5EEyx7z (提取码:4934)


 台湾PISA科学试卷 http://yunpan.cn/cgy2ZDgqA5sEX (提取码:9adf)

TOP
43#

以下是引用徐玉红在2014-9-26 0:13:00的发言:

    
    

 香港PISA科学试卷  http://yunpan.cn/cgy83w5EEyx7z (提取码:4934)


 台湾PISA科学试卷 http://yunpan.cn/cgy2ZDgqA5sEX (提取码:9adf)


    



已经没有了!
TOP
44#

香港


 


http://yunpan.cn/csYxnDmAZKwGj (提取码:886d)


 


 台湾


http://yunpan.cn/csYx9b3rFjqHR (提取码:fd9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27 8:25:53编辑过]

TOP
45#

题目很深!
TOP
46#

看到了。谢谢!
TOP
47#

 谢谢提供好资料!
TOP
48#

想要,464694861@qq.com.谢谢分享
TOP
49#

     OECD 2006年出的评价纲要,如今成为了国家教育部新一轮课改的核心参考要素,十年的实践与积累,体现出OECD的前瞻性与领导地位!

TOP
50#

感谢十年前的自己!不忘初心,从心启航,在万老师的带领下,研究更深入了!
最后编辑徐玉红 最后编辑于 2022-01-15 20:25:02
TOP
51#

看到曾经的自己,确实会有感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