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沿着梦想的足迹前行——紫色鸢尾的2013 [复制链接]

121#

非常漂亮,相信孩子们肯定非常喜欢,建议增加一些蔬果类植物的种植,并开设相关的科技兴趣小组,平时的维护和打理都可以安排孩子们来完成。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0 12:30:05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22#

祝贺姐姐又一篇大作发表于《科学课》上!2013年第三期 101页 《究竟谁驯养了谁》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23#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3-5-20 15:50:00的发言:
祝贺姐姐又一篇大作发表于《科学课》上!2013年第三期 101页 《究竟谁驯养了谁》

 谢谢!

TOP
124#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会”已经圆满结束。虽然没有作为评估现场接受各级领导的检阅,但创建的过程却是难忘的。


 


   


一、提升学校品质内涵——我们在发展


怎样利用均衡创建改善学校办学面貌,提升学校的内涵品质?首先,我校广泛邀请专家、镇领导、教师、家长代表等对学校的环境布置、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提出了全方位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采纳了相关建议;其次,学校召集教职工代表,对学校的校训、文化理念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把原来的“大、和、新、雅”校训进行了整合,凝炼为一个字“新”,并在充分讨论地基础上,提出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文化理念,而整个学校的环境布置就突出“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两大主题(这也是我校着力打造的两大特色品牌)。围绕主题,学校打造了几个特色景点:如新星科学园、新星科学俱乐部;传统戏曲长廊、世界名画长廊、学生读书书签长廊等。第三,学校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的礼仪、着装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人人做到主动打招呼,人人做到三个弯弯腰等。


为了高标准达到专用教室配备标准,并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大新中心小学对现有的每一个专用教室均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比如整幢新星楼的设计突出“科技创新” 元素。三个科学实验室的布置,分别凸显“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主题;综合实践室的布置,则融合了“科技小五金”的地方特色。结合教材内容,在实验室走廊里布置了花架,让学生参与种植活动,而点点绿色,又起到了装饰作用,让人心旷神怡。室内的植物牌、标本牌、教学具等均由学生进行设计,整个创建准备的过程,也变成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变迁,了解计算机的内部构造等,学校不仅布置了图文并茂的互动版面,更有创意地开展了“拆装电脑”活动,并利用展示柜展示计算机内部的每一个零件。这一有效的活动,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督导处谭红杰副主任等领导的肯定。


二、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我们在改变


创建工作以来,学校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硬件条件改善了:不仅实现了班班多媒体,而且,电子白板的数量在20139月,可以达到50%;实验室、综合实践室的装备均按照省一类标准配备;音乐室的橱柜进行了全部的更新……其次,学校环境更美了:学校大操场的围墙上,布置了孩子喜欢的星仔吉祥物;新星科学园增加了休闲的凳子,绿化进行了重新的整治;外墙文化充分展现了“美丽中国”的主题;办公室里,不仅增加了绿意,更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洗手间里,学生自制的漫画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第三,师生的举止言行更雅了:“三个弯弯腰”行动,让校园时时保持整洁干净;“光盘”行动,让节约成为校园美德;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让校园成了和谐的大家庭。难怪老师们说:均衡迎检是苦些,但我们都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三、增强教师凝聚力——我们在进步


在创过程中,学校班子成员根据分工认真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设施设备提升组的成员依据省标配备要求,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努力使各室配备达到标准。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积极做好沟通工作。有些设备因到位比较突然,没有人手搬,设施设备提升组的成员就亲自上阵,和员工一同把柜子、桌椅搬进教室,有些教室在三楼、四楼,但是这些人员没有任何怨言,互相鼓励打气。老师们戏称:这一个月来把平时自己在家一年的活得干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室配备均达到Ⅰ类标准。


校容校貌焕新组的成员被老师笑称为“学校的校管”,因为每天都能见到他们在校园各角落巡视督查的身影,哪里有纸屑、杂物,哪里就能见到他们;哪里有粉刷,哪里就能看到他们;哪里需土地平整,哪里就能看到他们。因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学校召集来的油漆工人来不及,他们就撸起袖管,亲自操“刷”上阵,虽说动作不协调,甚至弄得满身都是涂料,但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学校文化建设组的成员被老师笑称为“学校美容师”。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对新星楼进行整体的布置,突出科技特色。各专用教室以及普通教室的文化布置做到内容丰富、色彩协调、主题鲜明。他们协调广告公司的工人做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版面、喷绘,写真,布置了我们的教室,美化了我们的校园,还购买了大量的盆花和其他绿色植物,如今徜徉在这美丽的校园里,真是感到风景如画,雏鹰大道两旁的彩旗迎风招展,校园内的面貌焕然一新,洁白的墙壁、精致又不失大气的版面,处处洋溢着新小的生机和活力。


一月多月来也牺牲了全校教师很多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妆扮校园。孩子要上各类辅导班,没人送,就安排亲戚朋友接送;有些活自己不能做,就拉上家人一起来做;办公室文化布置,大家齐心协力,出点子、贴窗花、写作品、做美工,把办公室布置成了温馨的大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办公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我们认为我们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是值得的,我们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划亮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TOP
125#

上周,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了108个科学故事。对我而言,品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老师们敬业的精神感染了我,老师们奉献的意识打动了我,老师们育人的智慧启发了我……我分明看到了一朵朵梦想的花儿在美丽地绽放。马丁.路德.金说:“如果你的梦想还站立的话,那么,没有人能让你倒下”。有这样一群怀揣梦想的科学老师,有这样一种执着坚定的科学精神,我相信,我们定能迎来科学的春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8 8:27:20编辑过]

TOP
126#

好认真的学习!赞一个!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27#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3-5-28 8:27:00的发言:

马丁.路德.金说:“如果你的梦想还站立的话,那么,没有人能让你倒下”。有这样一群怀揣梦想的科学老师,有这样一种执着坚定的科学精神,我相信,我们定能迎来科学的春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8 8:27:20编辑过]

只要你是真正的伯乐,就会孕育出优秀的良马!

TOP
128#

到夏校这儿学习,总能收获不少!这儿也是一个“加油站”哦,各种想要的都有,真好!感谢!
TOP
129#

     最近有几个征文活动,苏州市小学科学论文竞赛、张家港市实验论文竞赛、师陶杯论文竞赛、蓝天杯论文竞赛……,准备完成两篇文章,已完成第一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师生的求真意识》,另一篇在努力奋斗中……
TOP
130#

    师生种植的一些植物已经开花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9 9:00:43编辑过]

TOP
131#

放眼过去,满眼皆绿!满心收获!向姐姐学习!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32#

    今天早晨一上班,打开电脑,就听到一个让人痛心的消息——


    “王亦群老师于昨晚十一点三十五分不幸去世。王老追悼会将于14号(周五)下午一点半于天福园(南通殡仪馆)梅苑府举行,敬请相互转告。【南通高师人文系】  ”


 


    王老是我们师范里最有名望的学者,更是最受学生尊敬与喜爱的老师。师范里,教了我们五年,同学因为喜欢他而喜欢上了《古代文学》。想起过往种种,心里不甚难过。网上师哥的一文写出了我们所有弟子的心声——


 






我最难忘的人
——忆王亦群老先生


















阿 东


时间如辗盘转过,许多事、许多人都逐渐淡忘了,唯有先生的印象是清晰的。


十七年前,我考入南通师范,在通师一学就是五年,而先生则教我们古文,一教就是五年。先生的学生很多,也许他早已记不得我这个毕业十多年的学生了,更不会知道我还时常挂念着他。


先生是朱东润的得意门生,朱先生曾预言,王在二十年内必名扬海内外。只是,朱先生其时未能料到会有一场浩劫席卷全国,他的得意门生也未能幸免于难。


先生被通师人称为“活字典”。无论诸子百家,亦或是诗书经文,随手翻上一篇,请教先生,先生都能引经据典,说上半天。


那时,我们最喜欢上的课就是先生的古典文学了。每次上课,我们都感到特别轻松、愉快、自然。先生渊博的学识,睿智、深刻、幽默的话语,谆谆善诱的授课方法,无一不吸引着我们。同学们都说听先生讲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先生那带有如皋口音的普通话,讲到精彩处,常是踱着方步,摇头晃脑,唾沫飞溅,不亦乐乎。而我们则随着先生充满磁性的声音,神游到春秋之时的战火风云,或是襄王神女的绵绵情意中,如痴如醉,不知所在。下课后,同学们也常谈及先生,说过兴时,亦不禁模仿先生“子曰诗云”起来。时过十余年,此情此景,憬然在目。


印象里,先生是善于养生的。自来水总是先搁上一两天,然后才用。而餐食则总以素为主,间或来点荤食,以作调节。晨起练身,日落早眠,故虽近七十,却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先生喜欢和青年人交往,用他的话说:多跟你们交交,自己也变得年青。临毕业的那年四月中旬,先生以近七十的高龄自告奋勇陪我等去杭州。在途中,先生尤如一位的导游侃侃而谈,带着我们游览。先生说,到杭州有几个必赏——西湖十景,龙井水泡龙井茶,飞来峰一顺溜的方石,大雄宝殿十多米高的金佛,钱塘江的涌潮。只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无法见到钱江高达数米的潮头和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不过,能在毕业前和先生出来游春,聆听先生谈古论今、列举杭州盛景,确是人生之大幸。


 先生的字如他的人,文质相生,寓巧于拙,古朴自然,却又笔墨灵秀,字字珠玑,时有精妙之笔。先生精诗文、通书画,深得所谓“笔墨外因缘”。用笔恪守中锋,起止提按,中规入矩。典雅平实,彬彬然有儒者风。大处用意,领袖首尾,小处用趣,顾盼左右。用笔技巧娴熟,又不处处用尽。在灵隐寺时,先生特别强调“大雄宝殿”四个字,说:你们书法不错的,要注意观察这几个字,这几个字很是难写,尤其是“大”字,你们看看它的走势、布局……对于初入书门的我们来说,确如醍醐灌顶,始得顿悟。


在通师的学生里,我是较喜欢书法的一个。闲时,也常练上几笔,偶尔间被先生看到,总是指点一二,然而赞誉总是多一些。先生自己也常说,先说说人家的优点,再指出其缺点,会让人容易接受些。先生的话,一直影响到我现在、我的将来。而现,我亦为人师,每每要批评教育学生时,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先生,尽可能的赞扬学生,鼓励学生。


在印象里,先生是我见过的最尊重学生的一位师长。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先生时的情景——先生瘦瘦的身材,高高的个子,脸上总挂着笑,秃秃的头顶上搭着几缕稀疏的头发,穿着干净整齐,带有一点中国古文人的味道。在我们齐声喊过“老师好”之后,他给大家鞠了标准的一躬,而这样的礼仪在整整五年里从未变过,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偶然遇上。


印象中,记得先生常要求我们坚持学习。先生总说大专学历,现在用用尚可,将来肯定嫌低。或云“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或云“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或云“闻道有先后,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皆希望他的学生能有所成。学生里,阿刚不负师望,考上北大上博士系,实是让先生心慰。而我等平日疏于笔、懒于学,却是让先生失望了。


先生是个热诚、正直的人。常接济一些贫困学生,送些书给他的的学生。象我、阿刚等人家里,还保存了先生当时送的一些书。每每深夜,写作累时,点燃一支烟,偶尔翻及,在迷漫的烟雾中,不由又想起先生来,音容笑貌,宛若眼前。


先生学问独树一帜,品行及人。不仅教书,而且育人,是一个真正的师者。他所言传身教的一切,让我们受用一生。


王亦群

江苏泰州人。生于1927年,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泰州学派”领袖王艮第二十世孙。解放前入无锡国专,师从朱东润教授。曾任共青团华东工委,上海杨浦区工委宣传干事。“反右、“文革”动乱时期屡遭迫害,下放劳动。现执教于南通师范学校(今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任古代文学教师(已退休)。精通俄文,文史兼胜。曾编有《语文基础知识》、《文选与写作》等书。 多年来诲人不倦,桃李满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14 11:54:31编辑过]

TOP
133#

节哀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134#

节哀。阿东老师写的忆王亦群老先生一文很感人。王老先生一路走好。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35#

又痛失一有真才实学之人!能有幸成为此老的学生,你们很幸运!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36#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3-5-20 12:11:00的发言:
    实验室走廊里,增加了一排花架,花架里是学生种植的各种植物。有的已经开花了呢。请大家认一认,都有哪些植物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0 12:11:58编辑过]

非常的漂亮,孩子们的种植热情一定更高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37#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3-6-9 8:07:00的发言:
     最近有几个征文活动,苏州市小学科学论文竞赛、张家港市实验论文竞赛、师陶杯论文竞赛、蓝天杯论文竞赛……,准备完成两篇文章,已完成第一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师生的求真意识》,另一篇在努力奋斗中……

夏校工作繁忙,却始终坚持反思、总结,真心敬佩!


最近征文确实很多,也完成了2篇,也继续努力奋斗!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38#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3-6-13 11:04:00的发言:

    今天早晨一上班,打开电脑,就听到一个让人痛心的消息——


    “王亦群老师于昨晚十一点三十五分不幸去世。王老追悼会将于14号(周五)下午一点半于天福园(南通殡仪馆)梅苑府举行,敬请相互转告。【南通高师人文系】  ”


节哀,为王老师深深鞠躬!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39#

阳光


阳光是活泼的。


它们挟裹着温暖与明亮,匆匆地走过浩瀚的天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地球,那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有时,你会发现它们在青翠的树叶上悠闲地散步,有时你也会发现它们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兴奋地跳动。阳光给这个世界带来生机,当第一缕阳光刺透长空,划破黎明的死寂,世界逐渐苏醒,恢复往日的活力。


阳光是自由的。


初升的朝阳将阳光抛洒向大地。草原上的马开始嘶吼,奔跑。天空中,群鸟正在飞翔。城市里,颜色炫目的汽车往来穿行。而阳光追逐着它们,走遍整个世界。它们欢快地四处游走,飞过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踏过炽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身后紧跟的,是一阵自由的风。


然而,令人不愉快的是,有光的地方,也会有影。


光和影就像一对奇特的双生子,总是同时出现,却又水火不容。当光遇到无法穿透的障碍,影就在它背后出现。影并不受人类的欢迎,因为它使人想起黑暗、恐惧。尽管如此,影却统治着地球上一半的区域。于是有人悲伤,绝望。然而他们不知道,影的这种统治只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地方有永远的黑夜,黎明终将到来,自由的光芒终将笼罩大地。而影,只是光明到来时的前兆。


当你身处茫茫黑夜,不要灰心,勇敢地走下去,一直走到那个笼罩在自由活泼的阳光下的时代,走到那个弱者也能幸福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不会太远。走下去,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时代的到来,见证那耀眼的光芒穿透黑夜的一刻。


我坚信,自由的阳光永不消失。


 


(奇奇)

TOP
140#

从一九三七到二〇一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就在这一天,蓄谋已久的日本军队,从卢沟桥开始,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的硝烟在千年古桥上升起,从此神州大地陷入了整整八年的战乱之中。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火药与血的气味。一九三七年,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黑暗的年份。随着日军在卢沟桥的一声炮响,他们的生活顿时变得暗无天日。


然而,抗日战争的八年,可能也是我们的民族史上最光明的时代。


我看到,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人,放下了所有的分歧,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守护这片土地,这个民族,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国民党和共产党不再为政治理念的不同而较劲,强盗不再拦路打劫,小偷不再偷窃。许多身份不同的人凝聚成一团,为了同一个理想。


日本人曾经认为只需三个月就可灭亡中国,可是面对这样的中国人,他们毫无办法。所以他们打了八年,所以他们最终输掉了战争。


那个时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最为闪耀的时代。


抗日战争最终还是赢了,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了。很多人却因此失去了目标。迷茫的中国人,经过短暂的迟疑,把手中的枪对准了昔日的战友。于是有了三年内战,十年内乱,许多中国人死在了他们曾经的战友手中。而抗战时那些曾经共同坚持过的精神,渐渐地被人遗忘。


七十五年后,二〇一二年,发生了与七十五年前极其相似的事件。同样是侵略,同样是一个日本,我以为我会再次看到七十五年前那闪耀的民族精神。然而,这次没有。网上上传的那些打砸抢烧的照片,多像七十五年前侵华日军的所作所为。但事实告诉我,这次伤害中国人的,是中国人自己。而七十五年前我们引以为豪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竟被人拿来当做打砸抢烧的借口。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法国哲学家卢梭有一句名言: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我想,这句话用在现在的中国,很贴切。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时期,曾经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狂热的左翼民众,把一车又一车所谓的“政治犯”杀死。共和国政府的一位官员知道之后,极为愤怒,他对正在进行着内战的西班牙人说:“今天,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最后西班牙共和国真的输掉了内战,因为没有多少人听进了这句话。而我们的结果,我不知道。


窗外,那棵老梧桐树经历过一九三七,也和我们一起注视着二〇一二。一阵凉风吹过,树叶发出簌簌的响声,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灵魂在叹息。


 


(奇奇)

TOP
141#

尾巴儿子的文笔继承母亲的才华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42#

是否看到儿子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自己心里比啥都甜呢。虾米真是多面手,真是做啥啥成功啊。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43#

6月19日-6月21日,赴宿迁参加了“2013年江苏省骨干科学教师新科学教育培训活动”。三天的培训活动的资料等见专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561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4 11:04:59编辑过]

TOP
144#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3-6-23 7:51:00的发言:

是否看到儿子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自己心里比啥都甜呢。虾米真是多面手,真是做啥啥成功啊。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3-6-21 18:50:00的发言:

尾巴儿子的文笔继承母亲的才华啊!


 


    看到儿子比我行,我自然是最开心的哇。人,总是爱把成功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挫折与失败就留给自己咀嚼了!

TOP
145#

 


去年暑假我曾去爬过华山。山脚下的游人络绎不绝,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信与兴奋,他们大声地谈论着,仿佛认为自己一定能够爬到华山之巅。


于是我们便开始攀登。刚开始时,还能听见游人们此起彼伏的高谈阔论声,后来声音就逐渐低了下去。到了半山腰,大多数人都停下不走了。一些人开始拿出相机拍照,脸上的表情就像到了顶峰一样欣喜。还有一些人开始劝阻后来的登山者,极力渲染登顶的困难。


等我们到了真正的顶峰,却发现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游人,与山腰的那黑压压的一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事实上,在那数以万计的登山者中,每个人都有等顶的机会,但是许多人放弃了。他们或是爬到一半就开始沾沾自喜,或是看到登顶的困难,知难而退,心甘情愿地做那成千上万登顶失败者中的一个。


人生中追梦的历程就像攀登高峰,刚开始时每个人都有着登上顶峰的梦想。随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一些人的梦想变得像肥皂泡一样,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最后,他们不再记得自己当初的理想,丧失了进取之心,在半山腰平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从来没有人说过登顶的路是轻松的,这条路上充满了挫折与痛苦。然而,却总有一些人愿意走上这条路,并最终登上顶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人类才得以一点一点地进步。


世界上的高峰总要有人攀登,即便是我们,也不例外。很快我们就要初中毕业,各自奔向不同的地方。但不管身处何方,我只希望大家还能记得当初自己立下的誓言。希望下次相会时,我们能够站在巅峰,而不是做那半山腰上那黑压压一片中的一个。


 


(奇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4 11:54:42编辑过]

TOP
146#

追梦


——《出师表》随想


潮水寂寞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又寂寞地退去。岸上零星散落着几把锈迹斑驳的铁剑,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一千八百年前,在沔水旁,蜀汉丞相诸葛亮,挥毫写下《出师表》,率领着八万大军,在这里踏上了北伐曹魏的征程。


诸葛孔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本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南阳悠闲地度过一生;他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文人,沉醉在江南朦胧的烟雨之中,用自己的文采博得世人的喝彩与惊叹。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跟随当时一个叫做刘备的落魄皇族南征北战。世人或许对他的选择感到不解,但他自己明白这样选择的理由——为了实现他的那个梦想。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不久便在白帝城病逝。诸葛亮独自一人扛下了蜀汉王朝这副重担。为了保住三分天下而有其一的成果,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叛乱;又整治吏治,训练军队,编著兵法。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但他心里明白,为了他青年时的那个梦想,他必须坚持。


他最终还是写下了这篇《出师表》,去追寻他二十一年前的梦想。汉朝已经亡了整整七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难以撼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个口号早已被许多人遗忘,然而他却一直牢记在心。当读到《出师表》中熟悉的这两句话,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二十七岁意气奋发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和四十八岁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直是同一个灵魂。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从未放弃。


他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他帮助刘备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其一,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州之众。然而他终究还是人,不是神,难以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大势。他最终还是倒在了追逐梦想的路上。长星划过五丈原的夜空,带走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梦想。


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转动,一千八百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奋战的一颗颗将星,渐渐隐入苍茫的天际。杀气腾腾的石门八卦阵,如今已不再转动。只有那篇记载了诸葛亮梦想的《出师表》,永恒地流传了下来,被后人所传诵。


然而,又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他对梦想的那份执着?后人们大多只念念不忘他的忠心,他的出师未捷。如今的武侯祠前,又是一片神鸦社鼓!人们传诵着他的《出师表》,可是他的梦想,又有多少人知道?


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一只孤雁哀鸣着向前飞去,夕阳余晖中,一辆四轮车缓缓向前移动。在这壮美的夕阳下,在这好似那一曲悲怆的《梁父吟》的孤雁声中,缓缓向前方移动。那里,有他的梦。

TOP
147#

很牛!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48#

以下是引用海风在2013-6-24 12:19:00的发言:

很牛!


比他老妈牛。我现在向他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4 12:22:16编辑过]

TOP
149#

儿子成功才是母亲最大的成功!姐姐对否?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50#

不是一般的牛!


牛在时代背景的剖析清晰、到位!


牛在前因后果的解读合理、丰富!


牛在遣词造句的表述恰当、细腻!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