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波区215号俞利平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1#

宁波区215号俞利平作业专贴

1、读书笔记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有感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是一本非常切合小学科学一线教师需要的一本书。该书中既有对教学理论的真知灼见,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个案,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有所深入,更能使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学习中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所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否也有这样的错误;这种设计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专题2《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一文,对我的感触更加深。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所关注。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既没有公式可套,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它更是需要千变万化的。虽然教师对这一方面有所关注,但仍有不少的老师“穿新鞋走老路”,仅仅流于形式。而学生主体地位要得以真正体现关键是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同时也有其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环境、教育设备、教学评价等等,并且其它方面的因素也影响着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

与其它国家的教学相比,我们的教育在哪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我们的学生们缺少什么?这些问题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们研究过,我也在许多的报刊杂志上见过相似的报导。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了。我在实际教学中多次感受到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这几天对我的触动最大。最近,我看了2006世界男篮锦标赛,看到中国队的前三场接连失利,我真是恨得牙痒痒,除了技术上不如人,他们的拼搏精神,他们的敢闯敢打的劲头更不如人。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让他们循规蹈矩,这让他们的棱角、他们的冲动渐渐地失去,即使他们成人后,这种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观念也会困住他们。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又有多少的闯劲呢?我们在希望学生们做些什么?我们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与其他国家比一比,人家又在关注学生的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有的从小学就开始厌学?为什么我们的问题青少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还是在教育。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正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去各个学校看看,去听听学生的心声,我们现在的教学是他们所喜欢的吗?有多少的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一份对学习、探究的热情?再去问问我们的老师,他们最关注的是学生的什么?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教育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如何来走出这个困境?我想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是个良方。这种体现不是流于形式,不是局限于某几节公开课,也不是执着于更好的记忆知识的方法,而是一种解放,学生思维的解放,学生负担的解放,学生心灵的解放。我们的学生不再为“分”而发愁,不再被考试左右,不再拘禁于课堂上的学习,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学。让我们的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那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才是学生需要的学习,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有效的人才。

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请我们的老师少一份苛刻,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对“分”的执着,多一份人性的关怀;少一份批评与教训,多一份理解与支持;少一份盛气凌人,多一份尊重与关爱。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西门小学    俞利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19:35:2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2、教学实录和反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

     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扳手腕的游戏,我选这位同学作为这两组的代表(小个的一位女同学),选那位同学为另两组的代表(大个的男孩),看哪一组的力气大,大家同意吗?(小个组的同学提出抗议)认为这样比不公平,并说明理由。老师建议这个游戏大家可以和体育老师联系,在体育课中试试,当然是要选大家认为合理、公平的方法来比。刚才大家对游戏提出了要公平的要求,其实我们的科学探究中进行比较实验时也应注意“公平”。

一、           更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猜测(8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有关问题。(出示课题)

师:(出示物体)盘子里放着七种物体,谁认识它们?(停顿)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那你以前有没有研究过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呢?

生:有

师:先猜测一下,这七种物体在水中哪些可能是沉的?哪些可能是浮的?以小组为单位,边猜测边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并和你们小组中的同学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生猜测,教师巡视,对于猜测较快的组问他们的猜测理由。)

师:我们请一组来汇报,其它组注意听,和他们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在多媒体上演示分类。

第一个学生在汇报后,师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生:……

其它组有不同意见的物体将它放入有争议的栏中。并问: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

师:刚才,我们在猜测物体沉浮时,有的是根据物体的轻重猜测的,有的是根据物体的大小猜测的,也有的既有根据物体轻重的,又有根据物体大小的,还有的组是根据其它原因来猜测的。大家认为物体的沉浮和这些因素有关。

边说边板书:                   有关

             轻重

 物体的沉浮          大小

                  ……

2、实验(3分钟)

师:那大家的猜测对吗?我们需要实际地观察一下,在动手之前我有几点小小的建议。(多媒体出示提示)

1)将物体轻轻地放入水中,看它是下沉还是上浮。

2)实验完后将物体放回原来的地方,把手擦干

3)实验后小组交流:你们哪些物体猜测错了,有什么新的发现?
                    

3、交流(2分)

师:差不多了吧。你们都猜对了吗?哪些物体你们猜测错了?

生汇报,教师在多媒体上拖好七种物体的沉浮

二、物体的沉浮和他的大小、轻重有关吗

1、否定(5分钟)

师:经过实验,你觉得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吗?

学生出现争议,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师:那我们将七种物体按轻重排一排,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好像和轻重没有关系,蜡烛比回形针重,可是回形针沉了,蜡烛浮了?

师:那是和什么有关呢?

生:大小

学生又出现争议,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师:那我们将七种物体按大小排一排,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好像和大小也没有关系

师:你现在觉得有什么疑问或困惑的?

师板书:?

2、肯定

1)轻重(13分钟)

师:你们刚才在把这些物体按轻重排一排时,是怎么排出来的?你觉得这样比较它们的轻重合理吗?(停顿)哪里不合理?(停顿)想一想课前的游戏,我们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停顿)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师:你觉得哪里不合理?

生: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能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吗?

生:比如回形针和胡萝卜……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比合理?

生:大小一样

师:你们组的发现很价值。我这里有大小一样的物体(出示四个球)除了大小一样以外,还有什么要求

生:轻重不一样

师:那你上来掂量一下

生上来掂,发现轻重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这四个大小一样,轻重不一样的四个球放入水中,会怎么样?

生:重的会沉,轻的会浮

师:那大家认为物体的沉浮还是和轻重有关系的,是吗?那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先来给这四个球按轻重排一排吧,四个同学每人排一次。排好后猜测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情况。

学生把四个球按轻重排一排,然后汇报,教师在多媒体上标出四个球不同的轻重

师:它们在水中会怎么样?

生:……
                    

师:真是这样吗?我们把四个球放入水中试试。

学生实验,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先在展示台上说实验结果,再在多媒体上拖放它们的位置。这是他们组的结果,其他组呢?都是这样吗?

师: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科学的说说你的发现吗?
                

教师板书:大小一样的物体   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2)大小(8分钟)

师:我们在研究物体轻重对沉浮影响的时候用了一组怎么样的物体,那么我们现在要研究大小和沉浮的关系时,需要选择怎么样的一组物体来研究?

生:轻重一样,大小不一样

师:我也带来了四个轻重一样的正方体,多媒体出示,把它们按大小排一排,在师: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个会沉?哪个会浮?请你猜测一下

生直接猜测

生:最大的最上面,较大的第二,较小的第三,最小的沉在最下面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们在水中位置会不同,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认为和它的大小有怎么样的关系?

生:……

师:真是这样吗?我们动手试试吧

学生实验,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

师:谁和大家说说你看到的实际情况

(交流)教师拖放各个正方体。其他组的情况呢?是不是都是这样?

师: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

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科学的说说看你的发现吗?

(板书:大小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师:(指板书)物体的沉浮跟物体的轻重、大小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现在这个有关?它的问号我们怎么办?(黑板板书  有关!)

师:我们在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轻重有关时,选择了大小一样、轻重不一样的物体进行研究;在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大小有关时,选择了轻重一样、大小不一样的物体进行研究。这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拓展(2分钟)

1、师:同学们,今天的研究很成功!给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鼓掌)

2、快下课了,我们的研究不得不告一个段落了,大家一定还有许多想说的,想做的。对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除了和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系,还可能会和什么有关系呢?(黑板板书:……)你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当然要注意安全,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研究!
                    

四、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有关————有关!

               

               轻重     大小一样的物体     轻的容易浮

物体的沉浮                                 重的容易沉

     大小     轻重一样的物体
            
    大的容易浮

                              小的容易沉

TOP
3#

一天的食物

课前准备:(5分)

师:同学们,学习科学,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脑袋最聪明,哪一组的小手最灵巧,有信心吗?

生:有!

师:仔细看。(教师边说边示范)把一张小纸片对折,撕开,现在有几张纸了?(2)再对折,再撕开,现在呢?(4)再对折,再撕开,现在呢?(8)

     师:大家的反映很快!等会儿,请每个同学也这样撕一撕,撕完后,每组4个同学把小纸片叠在一起,用小夹子夹住,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手最灵巧、小组合作最默契。小纸片和夹子就在每桌的抽屉里,拿出来就可以开始了!

(学生动手撕小纸片)

看来大家不仅大脑聪明,而且手也很灵巧。希望大家课堂学习中更加出色!

一、            记录一天的食物(23分)

1、讨论早餐(4分)

师:今天早上大家吃早餐了吗?吃了些什么?(抽一、两名学生回答)

生:……
                

(学生说的早餐中有像包子、蛋炒饭之类有多种食物构成的东西时,教师接过话题。)

师:这位同学早上吃了××,大家想一想,这个××里可能有几种食物呢?

      生: ……

       师:今天早上,我去又一村吃了碗牛肉米线,(出示幻灯片、实物)你说说这碗牛肉米线里可能有几种食物?

生:(若学生自己就提出里面可能有味精,教师问:你观察到了吗?(没有)那用“可能”来说一说会比较科学,能再说一次吗?生:可能有……)

师:看来,一碗普通的牛肉米线,经过我们这样一算,(边说边点击幻灯片)里面居然有这么多种食物。请你也像这样仔细地算一算,今天你吃的早餐里至少有几种食物?

师:大家可以扳着手指头数一数,最后用手势告诉大家。

(学生扳指头数,用手势表示。)

2、一天的食物(2分)

师:看来,今天的早餐大家都吃得很丰富,如果是一天的食物肯定更加丰富了吧!估计一下,你一天大约要吃多少种食物?

生:……

师:这么多,那平时你有研究过这些食物吗?

生:……

师:随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身边的食物也越来越多了,关于食物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大家有兴趣来研究这些食物吗?今天咱们就从记录自己一天的食物开始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师:我们一天的食物包括哪些时间吃的呢?

生:……(引导学生说出一天的食物应包括一整天吃的东西或说包括早餐、中餐、晚餐等等)

师:今天,我们只吃了早餐,那怎么算一整天的食物呢?

生:算昨天一天的食物或昨天早餐以后到今天早餐时算一整天

师: 那我们就以昨天一整天的食物作为我们的记录对象,(在课题“一”的下面板书:“昨”)把它们记录下来,并统计一下你们小组内四个人昨天一天共吃了哪几种食物?能完成吗?

生:能

师:真的能吗?

生沉默,师问:你觉得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如生接:能。师接下一句:你们小组打算怎样记录和统计呢?

 

3、记录时要注意什么(4分)

预设1:

 

1)生:先每一个同学把自己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四个人的食物加起来,重复的划掉。

师:你给大家提出了几个很好的建议!大家听清楚了吗?(学生如果没听清楚,就请那位同学再说一遍)

生:听清楚了

师:他提了哪几个建议

①生1:先每一个人把自己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

师:那我们昨天已经进行了课前调查,可以直接把这张调查表来进行记录。

②生2:然后把四个人的食物加起来,重复的划掉。

师:划掉过以后可以看上去有点乱,怎么办?

生:重新整理、记录一遍

师:好的。为了我们等会儿交流方便,我们可以把每一种食物用水彩笔记录在刚才撕好的小纸片上,每一张小纸片记一种食物。

 

预设2:

 

师: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课前调查,这调查表可以派上什么用场?

生:……

师:那直接把食物的种数加起来可以吗?

生:不行,有的同学吃的是相同的。

师:那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把相同的划去。

师:是个办法,但看上去有点乱,怎么办?

生:我们再重新整理、记录一遍

师:好的。为了我们等会儿交流方便,我们可以把每一种食物用水彩笔记录在刚才撕好的小纸片上,每一张小纸片记一种食物。

 

 

2)师:还有别的打算吗?

师:你们打算怎样来提高你们的效率?

     生:……

师:你们意识到了要小组合作,很好。那怎样分工比较合理呢?

生:一个同学报,一个同学记……

师:为了方便等会儿交流,我们还要把记录好的小纸片粘在这个粘贴板上,那对另外两个同学可以怎样安排?

生:一个粘,一个同学看有没有重复。

师:好的。等会儿我们就按这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方法来完成记录和统计。

师: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更加科学、有效,我也有几点建议:(幻灯片出示)

(1)      记录时,应该像刚才算牛肉米线时那样,把几种混合在一起的食物分开来记。

(2)      要求真实,科学家最讲究实事求是,我们不是比谁吃得多,再说,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光荣。

(3)      注意抓紧时间。

师:能接受这些建议吗?

师:当我们完成记录后,(幻灯片出示“小组内统计:一天中,我们吃了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有哪些?”)还有不清楚的吗?

师: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一组的记录和统计最科学、最有效!有信心争第一吗?

 4、学生记录一天的食物(8分)

(学生记录,小组统计、讨论,写小纸片,粘小纸片。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记录时是否把混合在一起的食物分开来记了,选择一组正确的作为汇报的对象

  师:有的小组快完成了,先完成的小组思考一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想一想,怎样汇报,有条理?)其他小组抓紧时间继续做。

铺垫两组,知道按类汇报更好,要求分得对。如按早中晚餐和其它分的话,还要加上每餐都吃的。

  5、交流(5分)

师:差不多了吧!请大家把桌上的笔、胶水等都放到一边,每组同学手里只留一张粘贴板。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其它组注意听,想一想,他们的汇报有条理吗?对他们的汇报有什么建议?

(小组中四位同学都上来汇报,教师为其投影粘贴板。)

生:……(让这组同学汇报完)

师:对他们的汇报有什么建议?

生:太乱了

:刚才哪些组考虑过怎样有条理地汇报?

   (抽一组再来汇报)

    生:……

师:他们是怎样汇报的,有什么好处?

生:他们一类一类的汇报的,分类汇报,清楚了

二、          给食物分类17分)

1、引入分类

师:当我们面对许多种食物时,分类汇报,是个好方法。

2、分类标准的讨论(5分)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按什么来分?可以分成哪几类?(注意听学生的分类标准,对他们的分类标准作指导)

生:……

预设:

1)生:按味道分

师:可以分成哪几类

生:酸、甜、苦、辣、咸

师:这是一种分类的方法,还可以按什么分?

2)生:还可以按喜欢吃和不喜欢吃来分

师:在生活中,喜欢吃一些食物,不喜欢吃另一些食物,容易引起偏食,对这样的同学你有什么建议?

生:不要偏食

师:是啊,我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健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还有别的分法吗?

3)生:按食物的种类来分

师:可以分成哪几类?

生: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肉类、蛋类、调味品类(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

师: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来区分各种食物。还有别的分法吗?(板书:种类   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水产类、家禽家畜类、饮料类、调味品类……

4)生:按早餐、中餐、晚餐来分

师:按吃的时间先后来分也一种方法。还有别的分法吗?

5)生:还可以按荤素来分

师:怎样的是荤的,怎样的是素的呢?

生:来自于动物的是荤的,来自于植物的是素的(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

师:这也是一种科学分类的好方法(板书:荤(来源于动物的)   素(不是来源于动物的))

……

(种类和荤素的分法说出后,再叫一、两人,不要说的太多)

师:我们对这些食物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在给这些食物分类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

师:还要注意在同一次分类中,只能选择一种标准来分,也就是你如果按荤素来分,那么所记录的食物都要用这个标准来分。清楚了吗?

我们每一组选择一种方法来分一分。

 3、学生分类(4分)(观察哪几组的分类对的,做好铺垫,让他们汇报)

4、交流分类(7分)

(学生分组给记录的食物分一分类)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请一组同学汇报,其它组注意听,对他们的分类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生:……

师:对他们的分类什么意见和建议?

生:……

师:哪一组分类的标准是和他们不一样的?

生:……

师:对他们的分类有什么建议?(提示:35分闹钟响,还可能再交流一组)

     三、小结、拓展1分)

师:通过对我们自己一天食物的记录、分类,关于食物,你还想研究什么?(如果班级思维不活跃,这句话不说了。)

生:……

师:快下课了,我们的研究不得不告一个段落了, 关于食物我们还有许多想讨论、想研究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课后你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当然要注意安全,(粘贴板带回去,对于刚才有争议的地方,课后可以再查查资料,和同学或是者老师交流交流,说说各自的理由。)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交流!

 

 

 

 

 

 

板书:           一天的食物

              (昨)

        (来源于动物的)(不是来源于动物的)

    种类: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

    ……

TOP
4#

3、原创文章

让学生探究的载体有效使用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如何来实现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准备丰富多彩的材料,希望学生通过动手做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可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的课堂上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条理,往往在一堂热热闹闹的科学课之后,学生的头脑依然一片空白,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如何让这丰富多彩的实验材料真正成为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成为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活动得心应手的“法宝”,总结这几年的经验教训,我就以教科版三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为例,谈谈对实验材料处理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选取有结构性的材料作为课堂探究活动的载体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那么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呢?兰·本达教授有这样一段论述: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具有这种功能的材料叫具有严密结构的材料,简称有结构的材料。换一句话说: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选取有结构的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材料的提供注重典型性

一般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往往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这个材料应具有典型性。在开展《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第二个活动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们可以选取胡萝卜、回形针、牙签、泡沫塑料、蜡烛等作为探究的载体。这不是随意选取的材料,而是精心设计的,这些材料具有典型性。如果你选的胡萝卜是沉的,那它就是重而沉、大而沉的典型,如果你选的胡萝卜是浮的,那它就是重而浮、大而浮的典型;回形针是轻而沉、小而沉的典型;牙签如果是竹质的一般会沉,那就是轻而沉、小而沉的典型,如果是木质的一般会浮,那就是轻而浮、小而浮的典型;泡沫塑料是轻而浮、大而浮的典型;蜡烛是重而浮的典型。这些材料中既有重的浮,也有重的沉;大的有沉也有浮,小的有浮也有沉。通过对这些材料沉浮现象的观察,学生产生与原有的生活经验相矛盾的想法,从而引领学生进入控制变量的研究,既大小一样的物体,它的沉浮和轻重有关;轻重一样的物体,它的沉浮和大小有关。

2.    材料的提供注意联系性

学生通过操作材料的实践活动,发现相互关联的事实,这些事实又会促成学生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从相互关联的事实中发现意义,认识事物及现象。如这一课的第一个活动中,教材选取啤酒瓶盖作为研究对象,就是为了引出观察沉浮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第二个活动通过对一些典型材料沉浮的猜测、观察,发现与原有经验的冲突;第三个活动用大小一样,轻重不同的四个球和轻重一样,大小不同的四个正方体来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的关系。这些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3.    材料的提供注意次序性

这一课前三个环节的材料都有一定的次序性、逻辑性,不能随意颠倒它们的先后顺序,即使是第三个环节中,也有必要先出现大小一样,轻重不同的四个球研究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后,再出现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四个正方体研究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关。因为在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经验中,认为物体的沉浮只和它的轻重有关,只有小部分学生认为物体的沉浮还可能和它的大小有关,所以先研究物体的沉浮和轻重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注意把握材料呈现的时机

准备了有结构的材料并不代表万无一失了,还应注意把握材料呈现的时机。如果材料呈现早了,就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呈现晚了,就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什么时候出现材料呢?

1、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时出现材料。

如在第二个活动中,学生已经对胡萝卜、回形针等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情况猜测完,并说明了自己的猜测理由,这时可以给学生水槽开始观察活动。如果前面的猜测、说明猜测的理由等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好就将材料都发给学生,就会使这个活动大打折扣,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一定的发展,学生只会为了做而做。

2、学生思维遇到瓶颈时可以出现新材料启发学生。

在第二个活动后,学生实验观察与原有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学生的思维遇到了瓶颈,怎样使后续的活动继续,需要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发现所观察的材料在比较轻重、大小不合理的基础上,去发现需要一种新的材料,能使它们在比较轻重或大小时是合理的,此时出现新材料可以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启发作用。而新材料出现前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及引导到什么程度才出现新的材料应该因学生原有基础而定,并非千篇一律。

3、学生对这个材料已有了迫切的需要时出现新材料。

如果学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新材料的出现就能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如在探究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后,探究物体的沉浮和大小关系的方法与前一个相似,学生的思维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此时教师提供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材料已是学生的迫切需要。这时只需请一个学生来说一说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使这个材料的出现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身需要,从而将学生的探究活动推向高潮。

三、用脱离政策控制材料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各种材料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果教师没有控制好材料,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个别学生急于动手,抢着操作,其他学生旁观者有之,闲谈者有之,吵架者亦有之;在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时,有的学生只顾自己摆弄材料,不听别人的发言,倾听的习惯难以培养。为了让学生可以静下心来倾听,我们可以用脱离政策控制材料。《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是材料使用较多的一课,怎样使这些材料有机的控制起来,可以用三个方面的措施。

4、隐藏材料

在第一个活动时,我们可以将第二个活动所需的材料既胡萝卜等隐藏在学生的抽屉里,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第一个活动中。这是我们在科学课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5、隔离材料

在第二个活动中,学生猜测胡萝卜等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如果水槽在学生身边,那么猜测就很有可能成为观察,学生早已将材料放入水槽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将水槽与学生隔离,既放在学生拿不到的地方,在猜测、交流猜测理由后才分给他们水槽。

6、收回材料

在观察了这些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后,可以让学生将材料放入盘中,及时收回,以免这些材料再影响后续的研究。

四、注意实验后对材料的整理

在一堂课结束时,我们不会忘了对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小结,也不会忘了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但是对实验后的材料如何处理?我们大部分老师可能会忽略这个“小节”,事实上这个“小节”正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后对实验材料及时进行整理良好习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如何使这丰富多彩的实验材料真正成为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成为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活动得心应手的“法宝”,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交流、总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