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时间:2012.12.6
地点:安吉地铺三小
课前:孩子们,跟我打个招呼
试试话筒,把下名字或跟老师打个招呼。
先老师说一下,为什么选这课。先知道为什么吗?
我选这一课,是因为我女儿的要求,因为她老说,你总是把隔壁班的同学们上得哈哈笑,掌声响,所以我就找一节有趣的课来上。
10:53上课
T: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两种物质,分别是小苏打和白醋,板书:小苏打 白醋
这两种物质我们都了解过,用一分钟观察,跟同学描述一下,小苏打和白醋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
T:可以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的发现了吗
S:我们组发现,小苏打呈白色粉末状,无色无味。
T:白色怎么无色?
S:是无味,闻起来没味道,白醋酸酸的,看上去无色。
T: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S: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白醋是无色有酸味的液体。
T:概括的真好。如果把这两物体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想不想看看?
S:想。
T:老师给你们一些要求,看看怎么做?(PPT:1、把小苏打全部倒入白醋
学生看。
T:看明白了吗?
你可以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也可以把白醋倒入小苏打中。每一组抽屉有一张记录单,可以开始做实验了。
10:57学生实验并记录
11:02再给你们半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记录单,商量一下如何向同学们汇报。
11:03时间到
T:哪一组先来
举手的很多,看来同学们发现的很多啊
S1:我们小组把小苏打放入白醋中,有很多气泡冒出来,有丝丝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气泡不见了
T:一直冒气泡,还是有变化?
S:有变化,越来越少
杯中的液体有酸味,无色,最后我们还发现,杯中还有气泡残留,吸附在杯壁上
T:有补充吗?
S2: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液体本来有酸味,随着白醋倒入,有很多气泡……
T:这组是把白醋倒入小苏打,都有这样的发现吗?
还有补充吗?
S:摸摸杯壁,还有点凉的感觉。教师板书。
T:刚才我们在白醋中把小苏打倒入,或者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也就是只要白醋和小苏打遇到就会冒气泡,是这样吗?
S:是
T:老师要考考你
现在这有两杯无色液体,一杯纯净水,一杯是白醋,如果老师不让你尝,不让你闻,你有办法分辨它们?
S:放小苏打,如果是纯净水就不会有气泡,如果是白醋,就会冒气泡。
T:想试试吗?
一生试,学生说出液体名称
T:难不倒你们,再来,这里同样还有两杯,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溶解了小苏打的溶液,你能分辨出来吗?
S:可以加白醋
T:可能会看到什么
S:加了小苏打的液体可能会冒气泡
T:想试试吗?
一生上来试,这杯是什么?这杯呢?
T: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难不倒你们,刚才我们用小苏打和白醋的特征,找到了小苏打和白醋。
现在来观察现在我们桌子上杯中的液体,还有气泡吗?
S:没有
T:思考:杯中留下的液体可能是什么?小苏打哪里去了?(PPT)
S:可能是留有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液
T:如果是小苏打,看得见吗?
S:看不见
S:可能里面有小苏打
S:也可能有白醋?
T:也就是说可能有白醋,可能就是白醋,得到证明了吗?
S:没有。(教师在白醋旁打上问号。)
T:第二个问题,小苏打哪里去了?
S:我觉得小苏打溶解在这杯混合液里了。
T:同样,我们也没有证据,同样要打个问号。
S:还有一种可能,小苏打变成气泡,融入空气中了。
T:有这种可能
四年级我们学过溶解,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那食盐还在吗?有办法找到它吗?
S:有。
T:那如果小苏打溶解在这杯液体中了,有办法找到它吗?有什么办法?
S:我们可以用酒精灯把液体烤干,看看有没有小苏打。
T:可老师没有准备酒精灯,有其他办法吗?
S:加白醋
T:为什么?
S:如果有小苏打,加白醋就会冒气泡。
T:哦,如果小苏打还在的话,加白醋的话就会冒气泡,如果没有小苏打,白醋加进去就不会冒泡。
T:如果要知道这杯里还有没有白醋的话,可以怎么办?
S:加小苏打
T:可能会怎么样?
如果冒气泡,说明?如果没有冒气泡呢?
T:也就是说,接下来这杯液体要用几次?
S:两次
T:所以我们得把剩下的这杯液体分成两份。
学生把剩下的液体分成两份。
T:看看老师给你们什么样的要求。(PPT)
T:跟刚才一样的加吗?
S:刚才是全部倒,现在是分4——5次,倒一次,看看有什么变化,再加。
同样的方法做第二次实验。等下,组长或材料员听清楚了,先来领取第一份实验材料,完成了,再拿空杯子来跟我换第二份实验材料。
11:17拿到材料就可以开始了。
11:22谁先来汇报,把白醋倒入液体中,分四到五次
S:第一次,我们观察到没有气泡,我们猜里面没有小苏打。第二次也没有气泡,加完了,也没有气泡。
T:你们有其他意见吗?
S:本来附在杯中的气泡也越来越少了,没有了。
T:这说明这杯中的小苏打还有吗?
S:没有了。
T:再来说说加小苏打的这杯。
S:我们发现第一次,会冒气泡,说明还有白醋,第二次也有,
T:第三次、第四次还一样吗?
S:气泡越来越少
T:说明白醋还有吗?
S:变少了。
T:那剩下的这杯还是白醋吗?
S:不是。
T:那是什么
S:苏打水。
T:苏打水?有证据吗?
老师给他取个名字,板书:不知名液体。
T:那我们来看,这个气泡可能是什么?
S:可能是小苏打
T:小苏打是固体。这个气泡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S:气泡产生的一些气体的分子
S:不知名的气体。
T:还有吗?
S:就是小苏打。
T:小苏打是什么体?
S:固体,小苏打遇到白醋变成了一种气体。
S:小苏打转化成了气体,水可以转化,小苏打也可以转化。
T:那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气体?
那老师给你一些气体的特征。PPT
T:我们看到的气体是无色无味,可能是什么?
S:可能是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T:有足够证据吗?再给你一些气体特征
T:如何是二氧化碳,会怎么样?
S:会灭火。
T:怎么检测能灭火?能做吗?
S:不能
T:为什么?
S:会爆炸。
T:如果老师说今天产生的气体不会爆炸,能做吗?
S:可以
T:怎么做?
S:用点燃的火柴,,,
老师来试试看,教师演示:火柴灭了,学生喊是二氧化碳
T:肯定吗?
S:肯定
出示其它气体,学生喊是氮气。肯定吗?
S:不肯定
T:怎么做能证明是二氧化碳
S:把火柴放在杯子上方……
T:要证明是比空气重,怎么证明?
教师演示倒出来:如果比空气重,就能往下倒,如果不能倒,说明
怎么倒呢,空气看不见的。
S:把火柴把下面,倒气体。
教师演示。
T:看到了什么?
S:看到杯中的气体比空气重。
T:你看到了?
S:杯中的蜡烛灭了。
T:说明什么?
S:二氧化碳
T:肯定吗?
S:不肯定,因为还有气体比空气重。
T:所以这种气体是什么,能确定吗?
S:有可能还有其他的气体。
T:看,今天学了什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不知道。混合后留下的液体是什么?不知道。小苏打哪里去了?不见了,也不知道。
学了一节课,学了三个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明年的现在,你们到了初中就会用新的探究方法学习的,让我们在期待中结束今天这堂课。
11:36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