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伯军老师关于《根据学生的发展而教》部分
椒江区东山中心校西山校区 杨周辉
各位老师大家好。坐在后面的老师你要嘛坐到前面来吧。前面的学生的位置空着。最后面的,课件可以看的更清楚。
老师们,刚才我们听了两节课。而且后面第二节课中白萝卜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的想法就是不管怎么样,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课堂上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就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我们一直说,学为中心,这个学既是学生也是学生学习的状况,所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我们遵循的一条原则。这句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就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不断的在教学实践当中实践,在教学当中去试,试了以后去找合适的方法。回顾我们这门学科的任务,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我们把它分解的话就是三个方面,科学知识,我们现在又可以把它叫做科学概念,科学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关于学生学习的共识,比如说,用核心概念(大观点)组织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层理解,这里有一个“更”字,这说明我们以前的教学是有效的;第二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表现出来,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思维的参与,所以今天的这两节课就很有收获了。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参与力度非常的大,第二节课后面部分,其实学生思维参与度也很大,那么我们老师怎么办,怎么处理。第三个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前概念。像今天第二节课里面,学生的前概念,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三种,最后有四种,一种是轻重,一种是材料也就是用密度可以解释的,一种是空心和不空心来解释的,最后好不容易有学生提及与物体体积大小有关,教材当中其实也就是提及了这四种,那么学生有的这种解释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建构是在学习共同体中完成的,包括学生之间的学习,还有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特别是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追问,与学生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学生这节课后形成的新东西。第五,运用元认知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概念的转变。反思学生的回答这个非常的重要,反思学生这么学习,反思自己是怎么讲的。
将学习与观察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的基本知识经验就大量的积累。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具体科学概念传授,而往往不够重视这个具体科学概念所指向的更高位的概念是什么,更高位的思想是什么?比如说今天的《沉和浮》,我们现行教材中比它高位的思想有两个:密度和浮力,更往上去就是相互作用。如果从这么高的高度去看沉和浮这个概念,你就会想我不仅仅只是观察,我会有许多的手段指向更高位的学科思想。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这本书中提到了科学教育的十项原则和十四大概念。小学阶段是有所涉及的,比如热胀冷缩教材上的图,用小人表示微粒;再比如,溶解这节课,盐溶解在水里,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溶解在水中。如果把这些内容与学科思想结合起来,教学设计就会有所变化。
后部分内容由于音频格式错误,无法显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6 20:39:4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