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分享一点本人的读书摘记 [复制链接]

1#

[分享]分享一点本人的读书摘记

 


分享一点本人的读书摘记:


《人民教育》(2012.5期)


1.  素质教育可以概括为6个字:“教是为了不教”——温家宝(2012年2月7日与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座谈会录)


感想:在“终极高考”的枷锁下,带着“镣铐”跳舞,试问会跳出怎样的“舞蹈”?


2.  古代哲人语录:“顺其天性而育之”。


           ——摘自《为了儿童,在漫漫求索中创新》李吉林


感想:为了孩子,我要努力带着许多“镣铐”跳舞!



 


读者《人生八宝》


结交两个好人:高人、贵人


配备两个医生:营养、快乐


练好两样本领:做人、做事


多吃两样东西:吃苦、吃亏


构建两个支柱:情商、智商


追求两个一致:兴趣和事业一致、爱情和婚姻一致


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秘诀在于习惯、成功秘诀在于勤奋


争取两个极致: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把生命延续到极致



 


以下摘自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


教育方法的改革:把着重点从重教轻导,转移到既要教,又要着力与导的方向上来,既要多方设法、启迪诱导,逐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促进他们智慧才能的发展。能这样,就能使学生既能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技能,又能增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智慧才能,逐渐达到老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常常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对学生日后或从业或深造,都可以具备较好的基础。


感想:原来“巨人”早已体会深刻,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以下是一次偶然机会听了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朱永春的讲座记录的一些零碎的摘记:



 


当老师的追求:超越自我证明与荣耀的期盼,真正的教育才开始发生。


感想:这层境界是如此之高,当时我就自问了自己,回望近6年的教书生涯,只有最近两年才慢慢体会到学生的天真无邪,感受到学生对你的爱,觉得应该用更多的爱给予我们的孩子们!)


关于班级管理和对待学生:


——热事情冷处理。


——广播操=班风


——捡垃圾=捡素质


——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做平易近人的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


——对孩子最大的爱是爱她的母亲,对自己最大的爱是对教师职业的爱。


 感受: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朱永春老师介绍


朱永春老师,桐乡市十佳班主任、省春蚕奖获得者和浙江省2006年度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现任我校705和706两个班的班主任及两个班的科学和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淡泊名利而富有教育理想的他多年来一直醉心于自己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践中。即使长时间在无人喝彩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着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崇高人格的坚守。如今,他高尚的师德已感动着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灵;他卓尔超群的教育艺术也开始在省内外教育界慢慢产生一定反响。一位普通中学的班主任老师竟会被圈内不少人尊称为“桐乡的魏书生”,这口碑后面到底有些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让我们走近这位农村基础教育岗位上的忠诚守望者。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朱永春老师自言自己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饱尝过后进生被歧视的种种酸楚,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当老师后对后进生有一种特别的同情。谈到当班主任工作,他最自豪的事就是在他手里没让一个孩子掉队,更别说离队成为流生,这在农村的同行里是少见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敞开班级大门,让外校和本校兄弟班上“患了教育绝症”的后进生源源不断地进来,成功实施帮教和转化,所以朱老师班级的人数永远是全校最多。


“爱教后进生的老师才有资格称为先进教师”----朱老师如是说,更是如此做。上届插进朱老师班的小王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150分的语文和数学考卷全认真地写满了也只得两三分,给班级拉了很大的后腿,但朱老师不嫌不弃,因为他有独特的学生观。原来在他眼里,优秀学生都如同“陈章良”乃国家栋梁之才,后进学生乃未来“陈章良”的父母。就这样,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人才和宝贝!于是他不仅有孔子“得天下英才以教之”的快慰,更有“得英才父母以教之”的快乐!就这样,在过去的多年班主任工作中,进朱老师班级的问题生最多,但他所带的班级无论在班风和学风上都是学校的一面旗子,从未有过一名流生,更未出过让学校领导和师生伤神的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许多人来说是口号和教育理论,对朱老师来讲已经是能力的概括和实践的结果。任何一个哪怕是公认的头号“差生”都难不倒朱老师,朱老师超凡育人能力已经在家长和教师中间传为美谈。


二、文化育人 求实创新


朱永春老师是位真正具有独创和实践精神的出类拔萃的老师。所谓“无欲则刚”,朱老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胸襟使他的教育境界使他的教育实践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他始终将德育作为自己教育的抓手和自己教育的第一使命,并将德育创造性地落实到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科教学实践里,用自己活生生的教育成果为困惑中的同行们指明了教育教学改进的方向。


为了给学生成长提供一块健康成长的文化沃土。朱永春老师不仅与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开发各种班级文化资源,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快乐多姿,更无私地自掏腰包为班级图书馆订阅、购买了几千元的报刊和各类书籍。此外,像班级的盆景、报架和六个寝室及班级里的白板和许多白板笔等也全部是朱老师外出作报告的讲课费购置的。


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使朱老师的工作中心和工作方式完全有别于他人,教会学生做人永远放在他工作的首位:他从不检查批改学生作业,却坚持每天批阅学生日记,进行师生心灵交流,学生个个从“要我学”自觉跨上了“我要学”甚至是“乐学、会学”的学习境界。朱老师的学生测验最少,作业也不用检查不用交,但无论是他专业的科学、还是客串的数学的教学成绩都在校内乃至全市遥遥领先。任班主任八年来,朱老师的班级为学校赢得了十几个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包括校史上第一个全国三等奖、第一个全国二等奖、第一个全国一等奖。这些成绩出现在一所生源差、底子簿的农村中学里,实在是个奇迹。“面向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朱老师的班级整体都得到迅猛提高,三流的生源却能创一流的成绩:竞赛考试的成绩一流,诚信自律的班风一流,班级文化建设一流。


三、爱满天下  师爱无敌


   面对家长和社会的赞誉,朱永春老师却常常心怀愧疚。因为十七年前刚工作时,因为不爱教书,曾像自己的教育偶像李镇西老师一样不仅有过当逃兵的念头,还有过体罚学生、装病二个月的可耻行为。“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贵的是朱老师能很快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价值,能加倍地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最真诚的。虽然他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对学生,甚至对家长,朱老师却是最最慷慨的。几届学生中,有多少学生生病就会有朱老师拎着水果、补品来家访探望;有多少贫困学生的饭菜金朱老师悄悄地垫上;有多少学生得到朱老师的掏钱订阅的报刊杂志,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得到老师的资助买了复读机。当然最能感受到朱老师无私的师爱的还是他自己的学生,当朱老师夫妻了解到其中一位外地孩子小徐的爸爸不幸遇到车祸后,毫不犹疑地买东西去医院探视,并悄悄地送上两千元,理由只有一个:这位外地打工的家长出门在外不容易,作为孩子的老师,见难不帮,心里会不踏实。不仅自己的学生能得到他无私的爱,连报刊上报道的病孩都会得到他真诚的资助。


   


朱永春老师能从一个曾经不爱当老师的教坛浪子成长为一名师德高尚育人有方的名师,是与他善良的本性分不开的,但更源自于他长期默默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养。任教以来,朱老师坚持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与一届届的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通过近10年不懈的自学、函授已经完成4个专业的大专和本科的学业,作为科学、数学、计算机老师的朱永春前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英语教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并任班长。正是朱老师这种通文理贯中西的知识结构优势和十年如一日的求知、求真、向善的精神,诠释了他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上的卓尔超群和人格上无穷魅力。朱永春老师无愧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学习型、文化型的优秀班主任代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6 15:02:5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课堂因细腻而深远!
湖州市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313100
QQ:51304613 微信:y51304613
TOP
2#

多读书,读好书!静下心来读好书!必有所感!向前辈致敬!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

收藏了
TOP
4#

读书能摘记并写出感想是读者与作者最好的交流方式。
TOP
5#

摘记中心得多于记录,是真正的有感、有悟、有得!
TOP
6#

认真拜读了,师弟
TOP
7#

支持并学习!

享受教育
TOP
8#

朱永春,李镇西这样的名字,是我们该记住的,那么,从实际行动开始吧!人才是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