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伯军老师评课(2)
2012年台州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椒江区东山中心校西山校区 杨周辉
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台州市白云小学李琳斐
这节课大家看下来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李老师的处理和我们教材当中的大不一样而且很有深度,我觉得她是合理的处理了教学内容,在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做了非常有力的探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教材,这是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其中的一课,物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主要涉及到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研究的是化学变化,先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将两者混合后得到什么样的气体,最后拓展,小苏打还在吗?剩下来的液体还是白醋吗?李老师在最后这句话上面做了文章,还在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上做了文章,我觉得这个文章做的非常好,因为她是指向学生的思维的,学生和老师交流中,重点是想法,一步步的让学生得到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推测,而老师不断的提供更多气体的属性,学生的思考马上就开始了,而很多学生都说不能马上下结论,要最后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验证,这点我觉得是很好的。
第二,把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合理的利用起来,有些该分组的分组,该演示的演示,学生说的时候比较模糊,或者有点打擦边球的时候,李老师就及时追问,你说的是哪一个?表述的很清楚,究竟是哪一个?不是让学生带有疑问,而是明确指出是哪个方面,李老师追问的抢的很好,其实追问问的好是体现教师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这节课里,整个课的内容容量比较大,整节课的时间也就比较不够,问:李老师在试教的时候是不是也感觉时间上比较紧迫?(李老师回答:是的)也就是说,你在教材最后一句话上做文章的时候,你就要想到这在一节课时间上是不够,如果我要在最后这上面做些文章,我要怎么在一节课上完成,这就具有挑战性。要吧就两节课,六年级的课时稍微有点松,你可以两节课也没关系,前面这节课研究是什么气体,后面这节课研究剩下来的是什么液体。通过两节课的研究,思维一层层的进去,不过一节课要做完的话,就要有舍有取,不能全部都把它抓住。
我的建议就是:
1. 不管你是一节课还是两节课,你要研究的问题最好是情景当中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产生气体,你只是让他记住了现象,你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问,学生会提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冒泡?冒出来的气泡里面有什么东西?气泡冒出来小苏打还在吗?小苏打到哪里去了?白醋到哪里去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里需要研究的方向,学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方向,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验的情景当中提出来的,你也可以在提问上做文章,比如:冒出来的气泡是什么?这个就很好研究,气泡到底是哪里来的?是变来的还是倒进去的空气进去了?这个问题我们就比较好研究了。所以在情景当中提出问题,往往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就来源于情景,这个情景也许就是我们的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一项活动。
2.第二,要把问题适当的转化。比如:学生说溶解会产生气泡,有二氧化碳,有的学生说是空气,氢气等等。老师的问题是:怎么才能知道到底是哪种气体?这样的提问就有点大了,如果将问题转化的小一点:假如你认为是二氧化碳,我怎么检验?这样就指向明确,学生就知道从二氧化碳上去思考检验这个问题。
3.第三,当学生将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和小苏打在水中的反应,两种现象混淆在一起。我的建议是先把小苏打溶解在水中,观察做铺垫。然后做对比,放水中会溶解,那么放白醋里面呢?瞬间就反应,冒出气泡,现象很明显,两者相差很大,学生不会迁移到溶解上面去了。这样就很容易解决这是溶解还是反应的问题,先在前面做个对比,效果会更好。
4.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这样做的好处是:小组记录指向结果,一个人一张记录表指向过程。将学生一个学期的记录表装订成册,那么这就是他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大家去思考一组一张和一人一张的区别?那么一组一张的也是需要的,要看合适的实验。
整节课下来,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探索是非常的好的,如果稍微再改一改可能更好,我刚才想了想,我的设计会是这样:
先是小苏打放在水里去,观察,溶解是我们学过。然后在用药匙一勺一勺的加小苏打到白醋中观察,白醋和小苏打的反应是很迅速的,放进去就没了。这两个一比较得出,小苏打在水里溶解,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剧烈的反应,有气体产生,原来这个气体是没有的。如果说是空气,我们看过了,刚才溶解中只是一点点,冒一点泡,现在放进去泡很多。然后学生会产生一些问题,我总结了一下,会有这些问题:小苏打溶解了吗?气体怎么来的?这是什么气体?小苏打哪里去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这是什么气体?然后我们通过资料给出就可以了(喻老师:这个李老师做的很好),然后给出有新物质的产生。如果没时间就结束,如果有时间就继续研究反应留下来的液体是什么,在加小苏打检验,会怎样,不断加会怎么样。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感受,其他老师有什么想法的我们下面可以再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3 23:23:2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