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变色花》这一课,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自己和学生也进行了检验物质酸碱性的实验活动。我观察学生的实验,自己也尝试了实验,我感到有时候利用紫甘蓝水检验物质的酸碱性是不太准确的。我读到书上对酸碱性是这样定义的:“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变红的物质叫酸性物。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碱性物质。”
学生在检验物质的酸碱性时,都是把紫甘蓝水滴在物质里,如果变色就说明呈现酸性或者碱性。但这中间往往会出现问题,如自来水、牛奶、酒、糖盐水本来是中性的无色的,学生倒入有色的紫甘蓝太多时,这些液体就会呈现紫色,于是学生后就会说,他们是酸性物质,因为变色了嘛。有的时候,有颜色的物质也不好检验。
那么,我在想既然定义是能使紫甘蓝变色的物质,我们就逆向思维一下,不妨把要检验的物质倒入紫甘蓝中,如果紫甘蓝还是紫色就是中性,如果紫甘蓝变红和变绿,这个物质就是酸性和碱性物质。于是我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用这种方式重新检验了一下酸碱性物质,效果还是不错的,比较准确,你们也可以试一试。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不一定准确)常见的酸性物质有:白醋、陈醋、橙汁、山楂汁、苹果、洁厕灵、酸菜水、营养快线。
碱性物质:洗衣粉、洗洁精、石灰水、小苏打、肥皂水、胃舒平。
中性物质:盐水、酒、自来水、糖水、牛奶、酸奶、茶水。
我检验的不一定准确,还希望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