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关注学生前概念”研讨活动
12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明德学校进行的“关注学生前概念”研讨活动。就像前面李伟老师、付丽英老师和陈飞琴老师所写,三节课都十分关注学生前概念。徐维健老师的《杠杆与滑轮》这节课是复习课,从杠杆与滑轮的名称、概念、分类、作用和应用等方面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并对其纠正。汪钢钧老师执教的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汪老师考虑到空气无法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对此,他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小石块,用手摸、用眼看、用鼻闻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赵军老师执教的是《谁流得更快一些》,赵老师考虑到学生经历了第三单元一系列的对比实验之后,对对比实验有了初步感知,才让学生初步设计实验。正是因为学生有了这样的前概念,后来的液体(水、洗洁精、食用油)流动比赛实验,学生才能尝试提出合理的比赛规则,如同样高度,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流动等,以保证对比实验的公平公正。此外,还有以下两方面我感受颇深。
1、常规管理应多讲究方式方法。三节课的课堂氛围都很不错,为教学创造了很好地条件。三节课上教师的每个手势、讲话的语气、表情等都非常有调控能力。如赵军老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做完液体流动比赛实验后,一下子静不下来,我记得赵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大家下课后都有活动安排吧,如果有现在请收拾好实验器材并在位置上坐好。孩子们做完实验后,被器材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他们还只是三年级的孩子。这样的常规管理显得温文尔雅,非常值得学习。反思自己刚任教时的教学,有时孩子静不下来,就会干脆提高嗓门倒数“三、二、一”。前段时间也曾听过育才小学李琦晔老师的《蜗牛》,李老师常规管理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她只评价“表扬”两个字,全班同学都坐得十分端正,期待李老师的表扬。当然这肯定得益于李老师制定的评价制度,一旦这种评价制度形成,课堂管理就会比较轻松。
2、巧用教师(学生)演示实验。《杠杆与滑轮》一课中,对于订书机、核桃钳、镊子等工具属于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有部分学生还有疑义。对此,杨老师提出可出示实物,让孩子上来演示体验。《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寻找空气活动中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烧杯,但孩子们在自己探究时不知道怎么利用烧杯寻找空气。对此,杨老师提出此时可利用教师演示实验。这时将烧杯倒扣入水中,不管是倾斜还是不倾斜都能证明空气存在。因为烧杯倾斜了,水进入烧杯,烧杯内的空气会以气泡形式冒出水面,现象比较明显。如果不倾斜,现象可能不会那么明显,水会被压强压进去一部分,但烧杯内还是会有空气,孩子们也能勉强观察到。当探究空气比水轻活动时,师生采用了天平的方式比较,其中左盘放空烧杯,右盘放盛有少量水的烧杯。这个实验观察活动是放在投影仪下进行的,孩子们只能看到俯视图。我个人觉得可以在讲台上放一张展示台,将天平等器材放到展示台上,孩子们应该也能看到实验现象,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