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长时探究”
——以《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为例
今天我们举行了区内三校的教学联谊活动,有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和《测量力的大小》。我重点谈谈《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这节课是我校的一位教龄四年的赵老师上的,前面已经试教过三次,但我因为有事没有听试教课。昨天她把教学设计传给我,让我再看看。我看了教案,基本就是按照教材的几个步骤,第一、用感官观察比较出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做水滴和油滴的实验,观察比较得出液滴的形状、液体的渗透性等是不同的;第三再做水和油的混合实验,得出油比水轻;最后老师再演示水和油可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得出水和食用油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看了教学设计,我举得这节课前面区里已经有多位老师上过,这个教学设计与以前的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教学研讨的价值不高。因为刚参加了杭州市的优质课评比,“简约课堂”、“长时探究”的理念深深印在我的头脑中。于是我建议赵老师把学生活动的几个环节整合起来,感官观察、液滴比较、混合液体的轻重比较可以整合在一起,来个长时间探究。起初,赵老师还有点犹豫,怕三年级的孩子从来没有这么探究过,没有这样的能力,可能会不适应。我对她说,明天不是赛课,不是展示课,不过是几个学校间的交流研讨课。简约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你按照这个思路去上,成功了最好,不成功也能为我们的研讨提供很好地案例,你尽管大胆去上好了。赵老师接受了我的建议,答应回去再好好地调整一下教学设计。后面,我又和她一起探讨了在环节整合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的事项及一些必要的策略。
在今天的研讨课上,赵老师按照“长时探究”的新思路执教了《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中,在学生说了比较方法后,老师采取了以下教学:
1、我们首先可以用感官去观察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1、感官观察)
2、除了感官观察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实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观察比较,比如我们把水和油分别滴在蜡光纸上,他们会怎样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板书2、液滴比较)
3、因为在前面的交流中学生已经说过可以倒在一起比轻重,所以老师就顺势说,轻重的比较在什么时候做比较好?学生都说液滴的后面,并说原因。轻重怎么比较?(板书3、混合比轻重)
4、在做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主要有:1、卫生问题;2、记录问题;3、器材的领取问题。
老师对器材的领取做了强调,第一个实验完成后,举手告诉老师并到老师处领取第二个实验的器材。在第二个实验完成后再做第三个实验。
5、学生开始实验了,老师忙着巡视、指导。学生基本按照老师的意图在一个个做实验,但由于老师在器材的发放上不够紧密和衔接,造成时间的浪费,后面的环节很紧张。接下来的汇报分析没有很好地展开。
6、在学生的长时间探究及汇报后,还有一个把液体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中得出水和食用油都没有固定的形状的实验。这个实验赵老师采用了教师演示的环节。
7、最后再进行总结,整节课结束。
两节课后,我们进行了交流研讨。 10多个人以这节课为例对长时探究进行了探讨。在探讨中,大家对长时探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是我们交流时的主要观点:
1、长时探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但不是所有的课都适用。
长时探究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一个问题,更好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科学课的课型不同,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采用长时探究的策略。比如另外一课《测量力的大小》是以认识和使用工具为主的课,认识弹簧测力计是一个活动,使用弹簧测力计掌握操作方法又是一个活动,但这两个活动有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前面的认识是后面使用的基础。因此这两个活动不适合简单地整合在一起。《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课,前三个活动其实是一个层面的活动,都是用方法去比较出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没有很强的逻辑先后关系。所以这样的课环节是适合整合的。
2、活动环节比较多的课,在环节整合时还可以采取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地组合。
比如在《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中,其实一共有四个环节的活动。老师把前面三个环节进行了整合,但是后面的形状比较实验,如果也整合进去的话。学生的活动就比较多了,不仅对教学组织提出更高要求,探究时间也会过长。老师做演示实验,效果也很明显,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
3、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要相信学生是可以做到长时探究的。
三上的学生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把三个活动整合在一起,确实有一定担心。但是从今天的教学看,情况是比较理想的,比老师们预想的好。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地做实验,很有秩序,最后的汇报也较好。这也充分说明了长时探究是可行的,当然关键是老师要引领好、组织好。
4、长时探究必须要讲究策略。
长时探究老师们最怕的就是学生纪律问题,怕出现难以控制的场面。同时长时探究也有时间限制,不能过长,必须为后面的汇报研讨以及巩固运用等环节留出时间。因此,长时探究要讲究策略。比如实验器材的呈现策略;引导单或提示单地运用策略;教师巡视指导的策略等等。这些策略需要我们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摸索总结。
5、长时探究有基本的教学模式。
要促成学生的长时探究,关键是在活动前的指导。也就是说长时探究的基本设计模式是“指导——探究”。指导什么?就是在探究前需要交代清楚的东西和让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在《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中,探究的内容是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有滴管的使用,观察的方法,水和油混合的方法,实验的步骤等等应该在实验前交代清楚。(当然有些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了解的可以通过提示单)的方法引领。
以上是我们的一点想法,匆忙之中,难免有误,请大家指正。长时探究是我们科学教学发展的方向,我们愿和小学科学界的同仁一起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23:51: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