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2012年湖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文稿资料专贴 [复制链接]

1#

[分享]2012年湖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文稿资料专贴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关于2012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的通知



各县,区研训中心:


  根据2012年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决定于2012年12月举行湖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每个县区选送2人参加评比。承办学校选送1人参加评比。


2.主题:物质世界。具体课时内容自定。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2012年12月6日至7日。会期两天。


  报到时间:(1)上课教师及各县区教研员于12月5日下午2点前报到,抽签决定上课顺序、班级等,熟悉班级。(2)需住宿的教师于12月5日下午4点前到安吉县递铺三小报到。(3)不需住宿的教师可于6日上午8点前报到听课。


  三、活动地点


  安吉县递铺三小。


四、参加人员


  1、各县区选送参赛的科学教师。


  2、各县区小学科学教研员。


  3、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每个县区24人。


  五、活动经费


  不收费,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六、其它


  1、上课内容及上课教师姓名、单位等信息请于11月20日前报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袁和林老师,并报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杨海荣老师,以便协调教学进度。


2、上课所需器材尽可能自带,如有特殊需要,请及时与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袁和林老师(13136512722)联系,尽早落实。


3、参赛教师教案请于12月1日前发袁和林老师邮箱(yhl36966@163.com)。



                     2 0 1 2年 11 月 7 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9:25:5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


湖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议程安排


一、会议时间


    2012125日——7



二、会议地点


   安吉县递铺三小


三、会议议程



126



第一节   《用橡皮筋做动力》        德清雷甸中心小学      张球星


第二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吴兴区湖师附小        骆宇婷


第三节   《电磁铁》                吴兴区东风小学        陆志浩


第四节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德清县新市小学        朱照华


第五节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南浔实验小学          陈其峰


第六节   《空气占据空间》          南浔菱湖三小          费文佳


第七节   《热是怎样传递的》        长兴第六小学          张  云 




127


第八节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章  杰


第九节   《光和影》                安吉县地铺三小        潘  莉


第十节   《电和磁》                安吉县凤凰山小学      陈晓龙


第十一节 《电磁铁》                安吉县紫梅小学        陈  青



2012年湖州市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汇总


教案汇总.rar (, 下载次数:9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10:32:33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

2012年湖州市小学科学现场花絮专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164


 


 


报道组成员:


 


 


吴兴区弁南小学               陈熊峰


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   玲


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沈  丹 


德清县新市小学         沈  剑


安吉递铺小学           胡  滨


吴兴区湖师附小         罗丽娜


南浔锦绣学校           韩晓鸣


吴兴爱山小学           黎作民


 


技术支持


 


安吉递铺三小          朱  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9:18:20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

  

用橡皮筋作动力


德清县雷甸小学  张球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产生恢复原状的弹力;


2.在一定限度内,物体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1.感受并认识弹力;


2.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


3.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形变程度)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弹力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2.关注研究的中问题,完善自己的发现,并想办法解决;


3.认真收集实验数据,解释实验数据,并提出科学结论的态度。


 


 


一、导入,建立弹力概念


课件出示(弹簧,橡皮筋,夹子,海绵……


师:有不熟悉的吗?


课件出示活动提示


师: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想不想玩了。


生:想


师:材料就在你们其中一个桌子里,请同学生把材料拿出来,开始吧。


学生活动(玩一玩小组中的物品,记录自己的发现)


 


师:请同学生把材料放回原位,快速的完善一下自己的记录表,把材料放回材料区。


1-4组这左边,5-8组那右边。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玩得非常起劲,肯定有许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说说。


生:我发现会张开。


师:有什么感觉


生:很酸很累。


师:观察的非常仔细,说的也非常清楚,你有什么发现?


1:我是玩橡皮,我把它弯曲的,手有点酸。


2:我玩的是橡皮筋,我把它拉长,手感觉费劲。


师:再来,你说。


3:我玩的是橡皮条,发现橡皮韧性非常好,手感觉比较酸。


4:我是把弹簧往下按的,我发现弹簧弹起来了,手感觉到酸。


师:还有吗?


5:我玩的是海绵,我是捏,手感觉有些酸。


师:夹子你们是怎么玩的?


生:我是摁着玩的,发现他会张开,两个手指头感觉有些酸


师:弹簧除了压之外,有没有拉的?


生:我是拉的,手感觉费劲。


师:这些是同学们刚才活动时的发现,我们来总结一下。做这些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有变化。


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他们会伸缩。


师:那么它们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生:形变


师:那么是什么让它们发现了形变?


1:它们制作的材料。


2:是我们压了它们。


3:是我们的外力使他们发生了形变。


师: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那么是什么造成的?


生:都有很好的韧性,


师:它们的韧性的不同,所我们们要给他们作用力,那么这股力量谁产生的?


物体


师:而且是物体,这时候我们有没有感觉到这股力量(出示一个弹簧)


生:没有


师:现在呢?(压一下)



师:也就是说我们给


师:那么我们给这股力量起个名字吧?


生:压力


师:好的,那位同学。


1:反冲力


2:可能是反作用力


师:好的,这个名字取的不错。我们的手给他一个力,他们给我们另外一个力,我们把它叫作反作用力。


生:反弹力


师:这个名字好吗?


生:好


师:非常的好,还有想取的吗?


生:负作用力


师:在科学上,科学家把这种力称为弹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发生形变时产生的一股力我们把它称为弹力。


师: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们认识弹力吗?


生:真的认识了?


(擦去黑板上的部分板书)


师:(出示一个大弹簧)现在有弹力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1:因为没有外力


2: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外力


3:不能形变。


师:现在的形状怎么样?


生:发生形变了


师:那么你们说现在有没有弹力


生:有


师:物体在弹力的作用下会怎么样?


会发生形变


这时候弹力又消失了(轻开弹簧)


师:再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的弹簧。它能产生弹力吗?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合作来拉一拉。


一位学生上台拉弹簧。


师:再拉。继续拉。再拉。


师:预测一下这位同学轻手时,会怎么样?


生:会恢复原样。


师:有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恢复原样?


1:因为他拉的太远了


2:用力过度


师:也就是超过了弹簧形变的最大范围,它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吗?


生:不能


师:所以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想不想继续研究?


生:想


 


 


二、橡皮筋缠绕圈数(形变程序)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师出示橡皮筋


师:现在产生弹力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老师把它绕几圈,有没有产生弹力?


生:有


师:橡皮筋绕几圈能不能驱动小车前车?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先把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后轮上,把另一端固定在车头,然后转动后车轮,让橡皮向后一圈一圈缠绕。预测一下,老师把橡皮筋向后缠绕,小车会向前还是向后?


生:向前


师演示(小车向前行驶)


小结:小车橡皮筋缠绕的的方向和小车前进的方向相反。


师: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研究点什么?


1:我们研究弹簧的作用力?


2:弹力会产生一点点动力


3:橡皮筋的圈数来判定小车行驶的距离


(出示表格)


橡皮筋缠绕圈数(形变程度)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表


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那我们怎么去研究呢?这张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生:三次测试后取其中那一次


师:哪一次


生:跑的最远的那一次


生:我觉得应该是测试三次,平均数是多少


师:那我们要去计算?那们中间数是?


生:我觉得中间数是中间的那个数


师:如果我们是从车头开始测量,那么行驶完时也从车头测量。同样,你从车尾开始测量的,那么结束后也是从车尾开始测量。


从起始位置开始,转过去回到这里算一圈。


实验完成后,请同学把你们的数据快速的记录到老师这边的表格上,然后快速的整理一下材料。


学生活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行驶的距离到底有什么关系?请同学生仔细的观察一下数据,也可以观察一下别的小组。


生:橡皮筋缠绕圈数多,小车行驶距离就远。


师:能不能通过数据说明一下


生:绕一圈小车行驶的距离是80厘米,绕二圈是159厘米,绕三圈是250厘米


师小结,板书


橡皮筋缠绕圈数多(形变程序大),小车行驶距离远


橡皮筋缠绕圈数少(形变程序小),小车行驶距离近


揭示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三、总结延伸


 


师:课外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生:想。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课后派一名代表到老师这边来拿取,回去以后继续研究用什么方法可以来驱驶小车前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9:55:08编辑过]

TOP
5#


内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时间:2012.12.6.


地点:安吉地铺三小


执教人:吴兴区湖师附下  骆宇婷


整理:  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  玲


 


 


一、教材简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3个部分:


(1)、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除了让学生说以外,教师也要补充一些静电现象,让学生能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


(2)、研究不一样的电荷:使学生从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教学背景:


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二)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


解释。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重点:运用逻辑推理,解释静电现象。


难点:通过实验解释不一样电荷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关系。



教学过程:



9:10 T:同学们,还记得我是谁吗?


有同学给我印象深刻,有说想去科技馆的,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辉光球,咱们来感受一下。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感受一下。


这个小组的同学感受完了,说说看,你有什么感受?


S:玻璃很滑


S:有一束光碰到指尖了


S:感觉像碰到了电一样


T:其他同学也一定想来试一试,对吧,那我们下课了一起来感受一下,好不好?


(调试话筒,对着话筒说一说,你叫什么名字。)


9:14上课


T:老师带来一个小魔术,在讲台上,瞧,这个水是怎么流下来的?


S:上面的水会掉下来,像挂盐水一样。


T:怎么流下来的?


S:一滴滴的流下来


T:什么形状?


S:一根柱子一样,笔直的流下来。


T:我能用一根吸管让水转弯,你行吗?


S:行


T:你来试试,注意,不能碰到水,让它转弯。


一生来试,


T:行吗?


S:不行


T:这个同学做个小弊,应该是让吸管靠近


老师有办法,让它有魔力


老师演示,让它往左转,往右转


T:怎么回事啊?


S:(大部分都在说)静电


T:你怎么知道的呀?


S:磨出来的


S:我们以前玩过,在头发上摩擦就会吸。


T:对呀,这个只是小把戏,难不倒我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静电现象


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T: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S1:东西摩擦一下会有静电的。


S2:气球在身上摩擦,也会有静电


S3:天气干燥了,有些物体也会有。


T:哪些物体?


S:叶子,


T:还有吗?


S:还有手


S:泡沫也会


T:看来大家经验丰富啊。很多物体都会有静电,那么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带上静电?


S:摩擦


T:好,他的方法很好,今天咱们就用摩擦的方法。(板书:摩擦)


那怎么检验啊?


S:用一些小纸片,看看能不能吸起来。


T:他介绍的很清楚了,今天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板书:吸引小纸片)如果能吸起小纸片就说明物体带上静电了。


先别急,老师还有一些小提示,让你在实验时可以快速。


(出示PPT的图片)讲解:第一,用手拿住物体一端,接着拿你想使它带上静电的物体进行摩擦,摩擦后,注意手等其他物体尽量不要去碰摩擦过的部位,最后去靠近小纸片,试试能不能吸起小纸片。


T:在座位的一个抽屉里有材料,马上开始吧。


9:22学生实验,一会儿就有学生喊:我们成功了。


9:25收拾材料


T:请一个小组来介绍


S1:我们用梳子梳头发去吸引小纸片


T:还有吗?


S1:他们用餐巾纸摩擦,也行的。


T:哪种方法明显?


S:摩擦头发。


T:还有不同的吗?


S2:还可以梳子摩擦衣袖


T:现象明显吗?


S:明显的。


T:还有吗?


S3:用水笔摩擦铅笔盒


T:这样也可以啊,你真是会发现的孩子,会利用各种材料。


还有吗?


S4:我们除了手指,其他全都用过了,都可以。


T:大家制造静电的方法真多,现在我们讨论了一段时间了,现在静电还存在吗?


S:不存在了,我们发现,这张纸被摩擦过,也能吸了,但后来就掉了。


T:还有发现吗?


S:纸片先被吸在上面,过一会纸片就掉了


T:说明什么?


S:静电时间不长


S:过一会就消失了


T:刚才是我们制造的静电,你生活中还有见过吗?


S:我看见我们家电视机上有很厚的静电


T:你看见过?


S:我用手指去碰过


T:真是会生活的孩子。还有吗?


S:上次我的头发黏上墙上了。


S:我看电视里有时候,头发竖起来


S:天气很冷,我的手搓搓,就产生静电了


T:是啊,生活中静电的确有很多,老师还带来一些图片,一起来看看


PPT1、梳子梳头发,头发竖起来。


2、这个,你见过吗?能描述一下吗?门把手带上静电了。


3、科技馆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名字叫怒发冲冠,你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S:一个人发怒了,头发都竖起来了,把冠都冲掉了。


T:真的是发怒了


S:发火的时候,头发竖起来。


S:我觉得是静电现象


T:对啊,这个是静电球,手一触碰,头发就会这样竖起来。


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有静电现象,在大气中也有,你看,这是什么现象?


4、闪电。


S:闪电是云层互相靠近摩擦产生的。


S:要打雷的时候,电光很快,就比打雷快。


T:你连打雷的原理也介绍了,真厉害。


   闪电式云层碰撞时的放电现象。


T: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摩擦的方法式物体带上电了,那如果把两个都带电的物体互相靠近可能会怎么样?


S:可能吸在一起


T:有不同意见吗?


S:可能不会吸在一起,


T:说说理由


S:因为它们是同时摩擦的


T: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S:我觉得是吸在一起,两个都摩擦了,吸力更强了


T:刚才我们是摩擦同一物体,如果摩擦不同的物体呢?


S:我觉得还是会吸在一起。


T:要想证明猜测对不对,怎么办?


S:做实验。


T:看老师带来这样的装置。


教师介绍装置:这两根吸管,上面有胶布固定着,如果同时摩擦,它们会怎么样?


S:带电。


T:再把它们互相靠近会怎么样?


S:我觉得还是会吸引,因为都摩擦过了。


T:你们做静电的经验已经很丰富,能说说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S:手不要触碰摩擦过的地方。


S:时间要抓紧,因为静电很快消失。


S:速度要一样,靠近的时候,两个一起来,倒计时。


T:老师还有一点补充:摩擦前,先把两根吸管先靠近,看看会怎么样?


然后摩擦后,再靠近,看看会怎么样?然后把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看看会怎么样?


(出示PPT)这个实验还要做一个事情,就是一边实验一边做记录。


9:38学生实验


9:43整理一下材料


T:请一个同学把你们的实验记录单带上来汇报一下


学生带记录单上来。


S1:我们原先以为它们会吸住,后来经过实验,得出这两根吸管是互相排斥的。


T:你猜什么原因?


S:因为物体是相同的,都是吸管。


我们猜这两个物体是吸不牢的,因为刚才是这样的,结果玻璃棒与吸管去吸牢了。


T: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S2:我们每次都猜对的,我们猜两根吸管是互相排斥的,结果真是这样的。


我们猜测的原因是因为想到磁铁也就是这样的,我们想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做个短暂的磁铁。


T:这个同学真厉害,回去试试说不定有个小发明出现。


其他小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两个吸管靠近时互相排斥的,玻璃棒去靠近去能吸住吸管了。


S:是。


T:你们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S:以前我们学习过小磁铁,我想,摩擦后有磁力了。


S:因为吸管摩擦后有磁力


T::今天学的是静电,还是磁铁的?


S:两根吸管是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物体就互相排斥,而玻璃和吸管是不一样的物质。


T:哦,你提到了物质,是啊,其实这两种物体都带了电,这种电的名字叫电荷,科学家也用了很长的时间研究,我们来看看。


课件演示:


T:这个知识你学到了吗?


你能简单解释一下,两根吸管互相排斥,玻璃棒和吸管却是互相吸引的吗?


S:我以为是这样:因为正电荷荷负电荷会转移。


S:物体带了很多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就会互相排斥,如果带了不同的电荷,就会互相吸引。


T:教师总结板书:相同电荷就会互相排斥,不同的电荷就会相互吸引。这跟我们学过的磁铁的性质非常相似。


我们用联想的方式解决了物体带电间的关系,真不错!


T:关于静电,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讨论一分钟


9:52谁来说说


S:物体一半带正电,一半带负电。


S:我们的电灯就是带静电,一半正电,一半带负电,如果电灯带上电,电灯就点亮了。


T:你的猜想非常大胆。


那现在这个物体带电吗?


S:不带电?


T: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课件演示


T:这个问题刚才有个同学提到了,你再来说说。


T:还有一个问题:平常我们点亮小灯泡的电跟静电一样吗?


S:不一样


S:静电很快的,很小的。


T:静电一下子就没了,电灯却一直亮着。对啊,如果我们能让电荷一直流动起来就能一直点亮灯泡了。


S:他的说法肯定不对,要不然就不用电线了。


T:你的意思就是如果静电行的话,就摩擦好了。对就是这个原理。


T:最后,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请看看你们的桌子上有散落的小纸片吗,如果有,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迅速的整理好吗?


9:54下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10:54:10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


                







电 磁 铁


执教:湖州东风小学  陆志浩


     整理:吴兴区湖师附小         罗丽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 制作电磁铁


2. 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课前互动:


师:同学们坐端正,我们看看小组有话筒。回答问题的时候,为了让后面听课的老师都听到你们精彩的回答,用话筒。 试一下,这个小组,告诉我,你有什么爱好? 


生:骑自行车 


师:运动很好


生:弹钢琴 


师:几级 


生:刚学 


师:我相信你一定是未来钢琴家


师:老师的爱好是钓鱼,来安吉很开心,待会儿会找个地方去钓鱼。待会聊聊钓鱼的事情。 


上课,请坐。


生:老师好


师:请坐(笑)



一、导入新课:


1、魔术导入:


师:老师非常喜钓鱼,走到哪里都不忘带上鱼竿。今天带了一个特殊的鱼竿,特殊在于,鱼钩是直的。直的鱼钩,能钓鱼吗?


生:能。 


师:真的能吗?


生:不一定。 


师:试一试。老师这有两条特殊的小鱼,老师让它们咬住钩子就咬住钩子,叫它们脱钩就脱钩。(师演示)



2:揭示课题:


师:来点掌声怎么样?这个鱼钩能钓起小鱼,它的奥秘在哪里?


生:鱼竿有个电池,还连接一个导线。


师:奥秘就在这不起眼的鱼钩上,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样的? 


生:中间是一根铁钉,外面有导线。


师:像这样的导线绕铁钉的结构,叫电磁铁。(板书)



二:教授新课


(一)制作电磁铁


师:鱼钩就是这样做成的,想不想动手做一个电磁铁? 


生:想  


声:会不会做呀?


生:会  


师:真的吗?不管你是真会,还是假会,我们都先来观察一下鱼钩。你觉得是怎么制作的呢?


生:先在铁钉上绕导线,再用导线连接电池。


生:导线围绕一个方向缠绕 


师:你观察仔细。


生:绕导线必须均匀。  


师:你们把老师要说的都说了。绕线要均匀些,密些。同时两端还要留出一段距离。 


请这四个小组上来领取材料 再请另外四组上来领取材料 


领到材料之后,6个人合作完成两个电磁铁,行吗?看看你们的电磁铁能不能吸引大头针。活动开始


学生活动一 制作电磁铁 


指导:你做得有紧密又均匀。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小组帮助一下,当然可以询问老师。


师:你们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了吗?还需要什么?


生:电池


师:需要电池的小组举手。你们需要几节?你们呢? 


师:通上电流再来试试看。


师:坐端正,把电磁铁放到盘中。 你们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了吗?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能吸引? 


生:电磁铁有磁力。


师:有磁性,是不是。很好。(板书)


师:把电磁铁装到鱼竿上,你会吗?怎么装?很简单,鱼竿上有夹子,夹住电磁铁两端就可以了,然后接通电池,通上电就可以了。请组长上来领取鱼竿和小鱼。 


学生活动二 


指导:我们换钉帽试试 


你们的鱼竿钓起小鱼了吗?


师:有些组能钓起小鱼,有些组不能钓起小鱼。


我们的鱼竿一直能钓起小鱼吗? 


生:不能。如果短路就不行。 


师:短路还是断路?


生:断路。


师:看来我们的鱼钩在通电后才有磁性,同时,我们的电磁铁的磁性是想要有的时候就有,不想要的时候就能让它消失。  


师:我们的磁铁能做到吗?磁铁能让它的磁性消失吗?


生:不能。我们的磁铁一直都有磁性。 


师:现在把电磁铁从鱼竿上拆下来,鱼竿放到盘中。完成之后坐好。我看那个组最快完成 


我们刚才发现,电磁铁和磁铁都有磁性(板书) 


不过,电磁铁是通电以后才有磁性的。 



(二)检验电磁铁的南北极


1:检验电磁铁磁极


师: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有吗? 


有或者没有,有什么方法检验?


生:指南针 


师:怎么使用指南针检验呢?
生:先用一端碰指南针北极,如果相互吸引;再去南极,如果相吸,说明有。


师:你们听懂了吗?


生:懂了


师:老师听得含糊。再请同学说说


生:用电磁铁去靠近北极,如果不吸引,再靠近南极,如果也不吸引 


师:说明什么?


生:没有磁极


师:请组长上来领取一个信封袋。信封里面有一枚指南针,一张记录单。


请同学们拿出指南针和记录单,开始我们的研究。


指导:有些同学用钓鱼竿去检验 有的用导线连接电池去检验 也很方便


电磁铁吸引哪一端?说明什么?


钉帽要不要试一试?再试一下


师:暂停一下,你们的北极在电磁铁的哪一端?


生:钉尖一段


师:你的北极在哪一端?


生:钉帽这一端



2: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师:北极在不一样的位置。北极在顶尖一段的小组,举手;在钉帽一端的小组,请举手。


南北极不一样?你们觉得什么原因


生:缠绕方法不一样 


生:缠绕的均匀度不一样


生:电流太小 和电流有关系


师:值得推敲


生:电池正负极有关。和电池的摆放有关


师:根据自己的想法 动手试一试 


学生活动三 


指导:你们电磁铁改变了吗?真的改变?带上你们组的材料,2个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师:你们做什么?


生:电池的正负极会不会影响电磁铁的方向


师:看一下,他们怎么操作的。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也来演示一下, 行不行? 你们要演示的是什么方法?


生:改变缠绕方向


师:顶尖是什么极? 吸引北极的, 是什么极?


生:南极 


师:现在吸引南极了, 顶尖是什么极?


生:北极 


师:电磁铁的磁极改变了吗?


生:改变
师:老师还有个问题:你们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吗?


生:没有


师:刚才那个小组的导线缠绕方向改变了吗?


生: 没有


师:我们发现:电磁铁会改变方向的。 磁铁行不行?


生:不行


师:我们又找了一个电磁铁的神奇的性质



三、拓展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的冰箱、铅笔盒等都会用到磁铁。


那电磁铁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


生:调大型重物 


师:还有吗?


生:钢铁废物场, 吸废铁。


师:磁悬浮列车, 你们觉得他是磁铁还是电磁铁做的?


生:电磁铁 


师:这就是同学们刚才讲到的电磁铁吊车 (视频)


鱼竿能做到吗?


有什么方法吊起来的鱼更重、 更大 ?


生:加大电池


生:更多导线


生:铁钉更大更粗


师:有兴趣的同学继续制作我们的鱼竿。做成的鱼竿不仅可以向低年级小朋友炫耀一下,还可以研究一下电磁铁的磁力。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请把材料放到盘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11:34:52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7#

 

内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时间:2012.12.6


地点:安吉地铺三小




 


课前:孩子们,跟我打个招呼


试试话筒,把下名字或跟老师打个招呼。


先老师说一下,为什么选这课。先知道为什么吗?


我选这一课,是因为我女儿的要求,因为她老说,你总是把隔壁班的同学们上得哈哈笑,掌声响,所以我就找一节有趣的课来上。



10:53上课


T: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两种物质,分别是小苏打和白醋,板书:小苏打  白醋


这两种物质我们都了解过,用一分钟观察,跟同学描述一下,小苏打和白醋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


T:可以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的发现了吗


S:我们组发现,小苏打呈白色粉末状,无色无味。


T:白色怎么无色?


S:是无味,闻起来没味道,白醋酸酸的,看上去无色。


T: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S: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白醋是无色有酸味的液体。


T:概括的真好。如果把这两物体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想不想看看?


S:想。


T:老师给你们一些要求,看看怎么做?(PPT:1、把小苏打全部倒入白醋


学生看。


T:看明白了吗?


你可以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也可以把白醋倒入小苏打中。每一组抽屉有一张记录单,可以开始做实验了。


10:57学生实验并记录


11:02再给你们半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记录单,商量一下如何向同学们汇报。


11:03时间到


T:哪一组先来


举手的很多,看来同学们发现的很多啊


S1:我们小组把小苏打放入白醋中,有很多气泡冒出来,有丝丝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气泡不见了


T:一直冒气泡,还是有变化?


S:有变化,越来越少


杯中的液体有酸味,无色,最后我们还发现,杯中还有气泡残留,吸附在杯壁上


T:有补充吗?


S2: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液体本来有酸味,随着白醋倒入,有很多气泡……


T:这组是把白醋倒入小苏打,都有这样的发现吗?


还有补充吗?


S:摸摸杯壁,还有点凉的感觉。教师板书。


T:刚才我们在白醋中把小苏打倒入,或者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也就是只要白醋和小苏打遇到就会冒气泡,是这样吗?


S:是


T:老师要考考你


现在这有两杯无色液体,一杯纯净水,一杯是白醋,如果老师不让你尝,不让你闻,你有办法分辨它们?


S:放小苏打,如果是纯净水就不会有气泡,如果是白醋,就会冒气泡。


T:想试试吗?


一生试,学生说出液体名称


T:难不倒你们,再来,这里同样还有两杯,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溶解了小苏打的溶液,你能分辨出来吗?


S:可以加白醋


T:可能会看到什么


S:加了小苏打的液体可能会冒气泡


T:想试试吗?


一生上来试,这杯是什么?这杯呢?


T: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难不倒你们,刚才我们用小苏打和白醋的特征,找到了小苏打和白醋。


现在来观察现在我们桌子上杯中的液体,还有气泡吗?


S:没有


T:思考:杯中留下的液体可能是什么?小苏打哪里去了?(PPT)


S:可能是留有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液


T:如果是小苏打,看得见吗?


S:看不见


S:可能里面有小苏打


S:也可能有白醋?


T:也就是说可能有白醋,可能就是白醋,得到证明了吗?


S:没有。(教师在白醋旁打上问号。)


T:第二个问题,小苏打哪里去了?


S:我觉得小苏打溶解在这杯混合液里了。


T:同样,我们也没有证据,同样要打个问号。


S:还有一种可能,小苏打变成气泡,融入空气中了。


T:有这种可能


四年级我们学过溶解,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那食盐还在吗?有办法找到它吗?


S:有。


T:那如果小苏打溶解在这杯液体中了,有办法找到它吗?有什么办法?


S:我们可以用酒精灯把液体烤干,看看有没有小苏打。


T:可老师没有准备酒精灯,有其他办法吗?


S:加白醋


T:为什么?


S:如果有小苏打,加白醋就会冒气泡。


T:哦,如果小苏打还在的话,加白醋的话就会冒气泡,如果没有小苏打,白醋加进去就不会冒泡。


T:如果要知道这杯里还有没有白醋的话,可以怎么办?


S:加小苏打


T:可能会怎么样?


如果冒气泡,说明?如果没有冒气泡呢?


T:也就是说,接下来这杯液体要用几次?


S:两次


T:所以我们得把剩下的这杯液体分成两份。


学生把剩下的液体分成两份。


T:看看老师给你们什么样的要求。(PPT)


T:跟刚才一样的加吗?


S:刚才是全部倒,现在是分4——5次,倒一次,看看有什么变化,再加。


同样的方法做第二次实验。等下,组长或材料员听清楚了,先来领取第一份实验材料,完成了,再拿空杯子来跟我换第二份实验材料。


11:17拿到材料就可以开始了。


11:22谁先来汇报,把白醋倒入液体中,分四到五次


S:第一次,我们观察到没有气泡,我们猜里面没有小苏打。第二次也没有气泡,加完了,也没有气泡。


T:你们有其他意见吗?


S:本来附在杯中的气泡也越来越少了,没有了。


T:这说明这杯中的小苏打还有吗?


S:没有了。


T:再来说说加小苏打的这杯。


S:我们发现第一次,会冒气泡,说明还有白醋,第二次也有,


T:第三次、第四次还一样吗?


S:气泡越来越少


T:说明白醋还有吗?


S:变少了。


T:那剩下的这杯还是白醋吗?


S:不是。


T:那是什么


S:苏打水。


T:苏打水?有证据吗?


老师给他取个名字,板书:不知名液体。


T:那我们来看,这个气泡可能是什么?


S:可能是小苏打


T:小苏打是固体。这个气泡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S:气泡产生的一些气体的分子


S:不知名的气体。


T:还有吗?


S:就是小苏打。


T:小苏打是什么体?


S:固体,小苏打遇到白醋变成了一种气体。


S:小苏打转化成了气体,水可以转化,小苏打也可以转化。


T:那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气体?


那老师给你一些气体的特征。PPT


T:我们看到的气体是无色无味,可能是什么?


S:可能是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T:有足够证据吗?再给你一些气体特征


T:如何是二氧化碳,会怎么样?


S:会灭火。


T:怎么检测能灭火?能做吗?


S:不能


T:为什么?


S:会爆炸。


T:如果老师说今天产生的气体不会爆炸,能做吗?


S:可以


T:怎么做?


S:用点燃的火柴,,,


老师来试试看,教师演示:火柴灭了,学生喊是二氧化碳


T:肯定吗?


S:肯定


出示其它气体,学生喊是氮气。肯定吗?


S:不肯定


T:怎么做能证明是二氧化碳


S:把火柴放在杯子上方……


T:要证明是比空气重,怎么证明?


教师演示倒出来:如果比空气重,就能往下倒,如果不能倒,说明


怎么倒呢,空气看不见的。


S:把火柴把下面,倒气体。


教师演示。


T:看到了什么?


S:看到杯中的气体比空气重。


T:你看到了?


S:杯中的蜡烛灭了。


T:说明什么?


S:二氧化碳


T:肯定吗?


S:不肯定,因为还有气体比空气重。


T:所以这种气体是什么,能确定吗?


S:有可能还有其他的气体。



T:看,今天学了什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不知道。混合后留下的液体是什么?不知道。小苏打哪里去了?不见了,也不知道。


学了一节课,学了三个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明年的现在,你们到了初中就会用新的探究方法学习的,让我们在期待中结束今天这堂课。


11:36下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12:57:34编辑过]

TOP
8#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堂



 



执教者:南浔实验小学 陈其峰    实录人:韩晓鸣  费建红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并勇于实践。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盐水。



                    学生分组实验:



液滴加热实验:酒精灯、火柴、燃烧匙2个、滴管2根、实验记录单



调制液体实验: 150毫升水、食盐、白糖、味精若干分装在杯中(每个小组领其中一份)、烧杯1只、筷子2根、勺子1把、毛巾1块、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喜欢的偶像及原因



一、引入



出示马铃薯



师:认识它吗?(板书:马铃薯)



生:马铃薯



师:将马铃薯放入装水的烧杯中,看到什么?



生:变大



生:沉到杯底



师:将同一个马铃薯放入另一杯不知名液体中,发现什么?



生:浮起来了



师:看到这两个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沉浮不同。



师:发现沉浮情况发生改变(出示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师:你觉得马铃薯出现这两种液体中沉浮不同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液体



师:你看到什么不同



生:两杯液体



师:还有吗?都认为是液体吗



生:嗯



师:既然液体不一样你能否帮老师检测这两种液体有何不同?



生:喝



师:能尝吗?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安全也不卫生?还有吗?



生:用滴管在不同杯子取滴一滴,看有什么不同?



师:第一杯:透明



生:第二杯:浑浊有点黄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闻一闻



师:你来试试,用什么方法闻



师:扇闻



生:无气味,有少许的腥味,苦的(能闻出来吗?),没有味道,咸的



师:气味和味道是不同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摸



师:摸液体还是杯子呢?



生:液体



师:若这种液体对你的皮肤有腐蚀现象呢?还有吗?



生:过滤?



师:为什么



生:以前用过?



师:能过滤出来吗?还有吗?



生:暴晒



师:为什么?



生:溶解的不能过滤出来,但暴晒可以。以前用过



师:但是暴晒的话课堂上来得及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生:加热(板书:加热)



师:若速度还是比较慢,有什么改进呢?



生:取少点



师:今天我们用液滴进行实验。出示材料:两滴管、铁勺 蜡烛 火柴



师:老师为什么准备两个滴管和铁勺?



生:两种液体



师:每个滴管各取一滴液体,将蜡烛放在底座上,不容易倒,



操作方法:



点燃蜡烛



从两个杯子各取2-3滴液体



分别在铁勺上加热



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很编辑。



注意:



要用外焰加热,加热后的勺子很烫,不要用手碰。



加热实验



师:汇报小组实验结果



生:1号完全蒸发,没有任何物质留下,2号留下白色颗粒



生:1号水完全烧干,无残留物,2号有白色颗粒



师:其他组和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师:白色颗粒出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白色颗粒



生:杂质存在



生:有其他物质溶解在液体中



师:你觉得2号杯中溶解了什么物质?



生:盐



生:酒精



师:酒精是一种液体



生:味精



师:还有吗?



生:小苏打



生:白糖



师:既然在水里面溶解了这些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那是不是水中只要溶解了这些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生:不是



师:怎么来验证你的猜测



生:放点相应的物体在水中,再放马铃薯试试看



师:你觉得放多少这些物质?



生:饱和以后



师:你觉得会怎样?



生:会浮起来。



师:那我的问题是:是不是水中加入了这些物质就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生:擦干



生:加的多点,加的少不会浮



师:我们现在就要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你怎么操作



生:在一杯水中加少量的盐,看能否使马铃薯浮起来,再多加点。



师:那水中能加其他物体吗?能加什么?



生:糖、味精



师:你还需要什么材料来完成这个实验。



生:烧杯、搅拌棒、水、糖、味精、食盐、钥匙



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师:会填吗?哪里有问题



生:加什么的量



师:写你加的物体名称



温馨提示:



1、加盐(糖等)时边加边搅拌,使其快速溶解,等溶解完全后再加第二次。



2、可以将马铃薯一直放在水中,方便观察它的沉浮。



3、及时记录,实验后清理好器材。



实验:



交流



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不放,沉,第一勺沉,第二勺沉,第三勺浮,第四勺:



看其他几组实验结果



师:盐都是到第三勺浮,



师:为什么都加糖,有些第4勺有些第5勺浮,你觉得什么原因?



生:一勺的量不同



师:是不是只要在水中溶解了盐和糖,就一定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生:加入一定量的盐或糖



师:要足够量的盐或糖,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师:那给你足够多的盐,能不能调出一种溶液让人都可以浮起来。



生:可以,死海



师:学了这节课我们清楚了我们的魔术原理。一切魔术离不开科学原理的利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15:58:06编辑过]

TOP
9#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堂实录  



执教者:菱湖三小:费文佳       实录记录:韩晓鸣、费建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改变的,会压缩和扩张。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能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占的多少是可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准备材料:



锥形瓶、橡皮塞、注射器、漏斗、小石子、水、水槽、烧杯、报纸、吸管、篮球、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如何倾听和交流



情景导入——理解水、石子、可以占据空间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它是怎么喝到水的呢?



      生:加入小石子,水位上升才喝到水的。



师:水位怎么就上升了呢?



生:石头有重量的,水上升了。



生:因为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



  出示盛水的量筒(手指着水的部分)



师:谁占据了这部分的空间。



 生:水占了这个部分的空间



(演示:加石子)



师:看到了什么?



生:石子占据了水,水位就上升了



师:说明了石子、水都可以占据空间(板书:可以占据空间)



    师:今天我们也想象乌鸦一样挤水,用空气代替石子。你觉得空气能代替石子挤占了水的空间吗?



生:行的



师:你觉得怎么做?



生:用嘴巴吹气



生:用吸管吹气。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啊?



生:会冒泡泡



生:空气会跑出来的



师:那我堵住口子,是不是就行了。



师:我用橡皮塞把瓶口堵住,就跑不掉了。怎么把空气装进去?



生:打个孔



生:装个洞



出示教具



师:瓶中水装满,我给它装了个漏斗,代表瓶子的延伸部分,用针头扎个孔,怎样可以让空气转进去。



生:吹进去



出示注射器



师:能请它帮个忙吗?



生:可以



生:将针筒拉长,将气体打进去。



师:活塞拉出,吸空气,慢慢往内推如果我们把空气装进去了,你们猜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水会从漏斗里排出来。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



生:想



要求:慢慢地用注射器,将空气推入



      成功地将水挤出后,马上停止操作,完成后静悄悄地讨论:看到了什么?说明了是什么?



强调注意点:空气推入后,注射器就让它插在上面,看着现象、讨论。



师:为什么要慢慢讲空气推入



生:太快,会把水挤出



师:老师是想让你们观察仔细,你们这个想法也不错



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你慢慢推,水慢慢上升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石子能代替水,占据空间。



师:看看哪里是空气占据的空间?若老师慢慢讲空气抽出,会怎样?



生:回到原来的位置,



师:想看看嘛



演示实验:



师:是这样的吗?真神奇



师:空气能成功挤占水的空间,空气真的能占据空间吗?科学是严谨的,我们还需再实验,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归还实验材料



出示无底瓶子



师:用这个来表示“杯子”,里面有什么



生:乱糟糟的报纸



师:还有别的吗?



倒扣于桌子,现在这里有什么?



生:水



生:报纸、空气



师:如果我将杯子倒扣浸没在水中,你们猜纸团会湿吗?



生:不会湿



师:为什么?



生:里面有空气



师:空气保护了纸团



生:湿了



生:有水



师:说说你的理由



师:有些人说湿,有些说不湿,我们是不是需要去找证据啊,



师:想想老师是如何塞纸团的



生:纸团揉紧,慢慢塞紧。



师:有没有关注过如何揉纸团的,请同学上来试试如何揉纸团。



指导如何揉纸团:揉1-2次,按紧。出示要求





师:记录单上记什么,



生:湿不湿



师:在上面打钩。



交流



生:纸湿了,水漏进去了



生:不湿,杯子挡住了水,倾斜水就进去了



生:空气把纸团塞住了



生:空气可以保护纸团



生:纸占据了空气的空间,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



师:如果杯底打个孔,或者盖子打开,又会有什么现象?



生:纸团会湿



师:理由?



生:水从孔里漏进去了



生:空气跑出来了



师: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举手调查)



师:就请你来试试,其他同学来见证哦!



师:真的湿勒,老师再演示,是谁保护了纸团



生:空气



师:我们现在能不能证明:空气是不是像水和石子一样能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师:我们通过了3次试验发现,虽然空气看不见,但它也能像水,石子一样占据空间



学生齐读



出示材料:注射器



师:一个注射器吸入5格的空气



师:现在谁占据了注射器的空间



生:空气



师:空气占据了多大的空间



生:5



(指导数格子)



师:再一支注射器,我让水也占同样大的空间



师:多少?



生:5



出示两支注射器



师:现在水和空气占据了同样大的空间



师:如果管口堵住,往里推活塞,你觉得它们占据的空间还要一样吗?



生:不会



生:会



同样堵住管口,将它们往外拉,也还是一样吗?



生:不会



生:会



师:用实验来证明,看图片,



解读记录单





师:吸入相同量的水和空气,往里推,将口堵住,为什么?



生:若口不堵住,水和空气会漏出来



师:那记录什么呢?



生:占据空间的大小。



师:你可以记录你推到的位置,那这个呢



生:往外拉5格空气,看占据多少的空间。



师:注意些什么



生:气孔要堵住,空气和水都吸一样,都5格。



实验:



老师演示:有什么发现?



生:空气的空间变小了。



师:演示,发现什么



生:空气的空间变大了。



师:往内推、往外拉,发现空气的空间变化。



师:再看看水,推有什么发现,



生:没什么动



师:往外拉,水占据的空间在哪里?



生:5



师: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没有



师: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变化,可扩张、可压缩,水占据空间大小不会变



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大小        可变化    可扩张、可压缩



     水占据空间大小          不会变



了解阅读资料:



师:你学到了什么?



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大小,



生:空间可扩张



师:出示喷泉实验,想想怎么让水喷出来。给你家人、老师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5 20:44:17编辑过]

TOP
10#



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课堂实录



长兴县第六小学 张云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较热的一端(物体)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借温变材料让学生观察与经历热在线、面、体内的传递过程,掌握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



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点: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三:教学难点:认识到温差是热传递的条件,并建立空间观念认识到热传递的共性。



四、材料准备:



    教师:酒精灯、火柴、勺子、温变铜棒、老虎钳、水槽、温变放射球、三脚





    学生:酒精灯、火柴、老虎钳、温变棒、温变金属片



五、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我这儿有根铜条,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



生:硬



生:光滑



生:凉凉的



师:我将它放入很烫的热水中(倒上一杯开水,放入,等20秒左右)再来摸摸



生:变热了



生:有点热了



师:铜条慢慢变热,热是从哪儿来的?



生:热从开水中传递到了铜条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热是怎么传递的》(板书)



师:猜测一下热是怎样传递的?你来说。



生:从热水慢慢传递到铜条的。



生:从铜条的下端传递到上端。



生:热的蒸汽使铜条变热



师:热水传递给铜条



师:接着呢?



生:下端传递到上端。



板书:热   铜条下端



  铜条下端 铜条上端



师:为什么铜条下端会把热传递给铜条上端?



生:也许有什么物质。



铜条上下两端的热量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板书       冷?



师:也就是说热会从较热的部分传递给较冷的部分?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需要去证实它。



师:铜条变热的过程可以感觉得到,却看不到,你想看到吗?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材料。



(出示涂了温变油墨的金属勺)



师:我将这种新材料涂在勺子上,它是红色的。先将勺子加热



(酒精灯加热勺头至全部变色)



师:看,颜色变了,是的,这种材料遇热就变色。(出示温变铜条)



二、热在铜条上的传递



师:怎么用温变铜条明热是从铜条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



生:将铜条放在酒精灯上



师:你打算在铜条哪一部位加热?



生:中间。



生:下端,其中的一边



师:我们可以用酒精灯在铜条的这三个地方加热(课件出示)



师: 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生:外焰加热。



师:老师给大家几点提示:



1、  用老虎钳夹住铜条,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  观察铜条颜色变化过程并记录;



3、  铜条颜色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并熄灭酒精灯,待记录完成后再做一下实验;



4、  完成后整理好实验物品并在组内交流实验现象。



特别温馨提示:铜条变白时不可直接用手接触,实验后的铜条,应放在金属盆内。



       (课件出示)



师:取出信封袋1中四张记录单,领取材料开始证明。



师: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观察到现象



生:在铜条左边加热,后边会慢慢变白。



师:热从哪边传递到哪边。



生:左边传递到右边。



师:下一组



生:在左边加热右边会慢慢变白



师:说明了什么?



师:在中间加热说明什么?



生:两边会慢慢变白



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中间温度最高



师:能用热来说



生:热传递过去了。



师:哪个小组再展示一下,第八小组。



生:在铜条的中间加热,两边变白。



师:说明什么?



生:热向两边传递。



师:现象和他们汇报的一样吗?



师:铜条慢慢变白的原因是?



生:热传递过去了



师:有规律吗?



小结:无论在哪端加热,都是向按哪个方向传递的?



从加热的地方传递的,也就是说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



三、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



师:刚才的实验很简单,同学们观察的也很仔细,现在我要在金属片上加热,观察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



(出示温变金属片)



师:在哪加热?



生:中心、四周(任一边缘)



(课件出示:两个金属片及加热点)



师:在中心和边缘加热时,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呢?



师:从信封袋2中取出记录单二,先来猜测并画出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学生画,教师巡视发现特例取出展示)



师:哪个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中间开始加热这个铁片,热会从地面八方传递;从边缘加热也会从四面八方传递。



师: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生:做实验



师:实验中需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



1、  手持手柄,红色面朝上加热;



2、  全部变色后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



3、  不能用手触摸



特别提醒:完成后将材料放到金属盘中。



师:哪组同学愿意汇报下,说说 你看到的现象。



生:我猜测是热会向四面八方传递。



——学生实验。



师:你的实验现象是?



生:环绕着向地面八方,不断扩散。



师:我们第七小组的同学愿意帮助一下。



师:看到的现象可以说下一吗?



生:从边缘开始扩散。



师:还有那个小组比他们说的更仔细?



生:中间加热向四周、边缘加热向另一边



总之,热是加热点传递,也就是说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热在金属片中也是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四、热在立体内的传递



(出示在中间加热的铜条与圆片与热传递的方向)



师:你能找到它们的关联吗?



生:都是从较热传递到较冷;(让学生评价)



师:圆片也可以看成是铜条的组合



(课件演示加实物演示)



师:如果在加铜条时不在一个平面(演示)



(出示温变放射球)



师:可以怎么加热?加热时热会怎样传递?为什么这样猜测?



(演示实验)



师:像同学们猜测的一样,热在立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生:中心向外发散(从“热”上说)从较热部分传递到较冷部分。



师:刚我们做了3个实验(课件出示温变铜条、温变圆片、温变放射球变热的过程)反复验证了我们的猜测,证实了热无论在线上、平面上还是立体中都是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师:热从哪边传递到哪边?



生:从较热的地方传递到较冷的一端。



师:很好。



五、热传导概念及热传导的生活实例



(课件出示)



师: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者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递给较冷的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板书:热传导)



师:生活中例子很多,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个例子。



      (出示图片:可乐加冰块)



师:冰块和水谁较热



生:水



师: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较热的水的热传递到冰块。



六、拓展



(出示液体对流演示器酒精灯加热一端)



师:回字形的水管,加热后热会怎样传递?



生:向加热点四周扩散,(向上、左)



师:染上颜色看看有什么变化。



(添加少量高锰酸钾并在彗星管后加张白纸衬托)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水在流动(怎样流动)



生:往一个方向流动



师:原来加热点的水变热后就会上升,边上的冷水就会补充过来,这样的传热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师:会流动的物体热传递的形式都是对流,所有的气体、液体都是依靠对流来传递热量的。



师:我这儿也有一个工具,它能使我们变暖和



(预先准备好浴霸灯、请生上台感受)



师:感觉到热了吗?直接接触了吗?它是热传导吗?



师:它是热传递的另一种形式,称为辐射(板书)



师:生活中那些现象属辐射传热的



生:晒太阳、烤火(适当板书)



师:对流、辐射、热传导都是热传递的形式(板书大括号热传递),不论哪种热传递的形式,传热的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从也就是说是要有温度差。(板书:温差)



七、课后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怎样获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19:21:14编辑过]

课堂因细腻而深远!
湖州市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313100
QQ:51304613 微信:y51304613
TOP
11#

 


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实录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章 杰


一、教学目标


1.在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声音与振动有关。


2.学会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研究,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与思考。


3.意识到科学研究要用证据说话。


二、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橡筋、纸条、塑料尺、塑料袋、纸哨子各1。


教师材料:铃铛、锣、空瓶、塑料泡沫、自制纸哨等。


五、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青蛙的故事》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高攀比赛。


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


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他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


群哇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他们肯定到不了塔顶!”


他们据对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继续往上爬。


群蛙继续喊道:“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去的!”


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放弃的意思都没有。


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他费了很大的劲,最后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青蛙!


很自然,其他所有的青蛙都很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问那只胜利者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他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看问题的人的话,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最美好的梦想与希望!


总是记住你听到充满力量的话语,因为所有你听到或读到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行为。所以,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开开心心的生活,开开心心的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开心的科学课。



 


一、激趣引入


T:今天章老师带来三样物品想看吗


S:想


T:只听不看能做到吗?


S:听应该怎么样?


——老师敲击木鱼、铃铛、水


T:都听出来了


T:真不错


T:对于声音你们熟悉吗?


T:声音充满我们的世界


T:想自己制造声音吗?


二、实验探究


(课件出示)


纸张、塑料尺、橡皮筋、塑料袋


T:想玩一下吗?


T:老师有个小要求。


(课件)


1、每人先选取一种材料制造声音,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换材料继续发生。


2、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材料发出声音的办法多。


——学生制造声音。


T:老师表扬你们,马上能安静下来。


T:请同学来展示一下


T:用什么方法?


S:拉一拉。


T:她是用拉的方法。


T:他是什么方法?


S:甩。


T:还有吗?


S:敲击桌子。


T:敲击桌子也能发出声音来。


T:谁发出声音来?


S:尺子。


T:尺子敲击桌子


T:还有吗?


T:什么方法?


S:拨动。


T:还有吗?


S:吹。


T:还有吗?


S:搓


T:是不是还有


T:还有很多


T:我们来看一下。


T:这些是什么词语(敲、拨、吹…..)


S:动词


T:作出动作需要什么?


S:用力


T:用了力一定能发出声音吗?


S:捏不会发出声音。


S:用力拉也不会


T:你来试一试


T:他用了力,有发出声音吗?


S:没有。


T:我试一试


T:用力了吗


T:有听到声音吗?


S:没有


T:老师这儿有把尺子(演示弯曲尺子)


T:有声音吗?


S:没有


T: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T:接下来就用尺子和橡皮筋来研究


T:怎样用这两种物品发出声音


T:谁来试一试


——学生演示。


——拨动


——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思考表

















器材


发声时的现象


不发声时的现象


塑料尺




橡皮筋




(学生实验,教室巡视)


8:42


——汇报


T:塑料尺发出声音你看到了什么?


S:看到了振动


S:塑料尺看到有好几把


T:说明什么?


S:振动的很快


T:橡皮筋呢


S:上下抖动


S:跟尺子一样抖动的看不清


S:抖动的很快


T:橡皮筋不振动时能发出声音


S:不能


T:它们是怎样振动的,能做个手势吗


——学生演示


S:往返运动


T:往返一次吗?


S:很多次。


T: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的看清振动老师带来一个小玩意


——出示纸哨子


T:谁来试一试?


——学生尝试


T:吹不出声音来


T:它不是用来吹了,是用来吸。


T:老师还有个提醒


T:吸得时候不能用力过猛


T:老师来表演一下。


——教师演示


T:想来试一下嘛?


T:老师还有个要求,吸出声音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一下,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体验。


8:43


T:时间差不多了,我表扬第二组,整理得很干净。


T:有小组内有同学发出声音来吗?看到了什么现象?


S:看到三角形会振动


S:看到三角形合璧。


S:一张一


T:发出声音时我们确实看到振动。


T: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发出声音来,章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方法,回去自己制作一下。


——课件


T:刚刚我们时塑料尺、橡皮筋、纸哨子、发出声音来看到什么现象。


S:振动


S:往返运动


T: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 重复往返运动称为振动(板书)


三、教师实验验证(锣声实验)


T:章老师还带来一样物品


——敲击锣


T:你们能看到振动吗?


S:看不到


T:有其他办法吗?


S:摸


T:刚刚摸到的同学有什么感觉?


S:很麻


S:振动的很快


T:刚刚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感受到,有没有办法让全班的同学都能看到振动吗?


——教师演示敲击锣


T:你看到了什么?


S:锣振动了,泡沫球就动起来了


T:说的很好。


T:有办法让这个锣快速的静止下来


教师敲击锣


——学生按住锣面


T:说话时有声音,能看到振动吗?


——学生用手感觉喉咙的振动。


T:思考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8:55


T:物体在怎么样啊?


S:物体一直在振动


T:为了研究能多物体发出声音在振动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


——出示啤酒瓶


T:你能把他们吹响吗?


——学生尝试


T:又没有听到声音?是谁在振动?


S:空气


T:有没有认为是瓶子本身发出声音?


T:如果真的是瓶子发出声音,有办法让瓶子不发出声音来吗?


——教师演示,还能发出声音。


T:有没有办法看到空气振动吗?


——演示空气钢琴


T:看到了什么?


S:泡沫球跳动起来。


——介绍原理


9:00


T:再来看一次


T:是不是特别崇拜老师,老师弹琴弹的这么好,其实老师在乱弹琴,这个电子琴自带音乐片的。


——学生大笑


T:今天开心吗?


四、延伸


——今天课堂上带来的物品不多,课后你还可以再去研究更多的物品。


板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摇            


敲     力             振  动      重复往返运动



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7 10:10:04编辑过]

课堂因细腻而深远!
湖州市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313100
QQ:51304613 微信:y51304613
TOP
12#

《光和影》课堂实录占楼
TOP
13#


《光和影》课堂实录


                            执教: 安吉县递铺第三小学   潘莉


                            实录:吴兴区湖师附小       罗丽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并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理解物体影子方向形状大小长短的规律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桌上的材料,自主设计能形成影子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影子的不同变化规律。


    2.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不同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影子的长短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大号手电筒、课件、生用手电筒、积木、广告KT板(屏)、记录纸、路灯等黑板贴。


    分组实验材料:生用手电筒、积木、广告KT板(屏)、记录纸  




课前互动:今天我们会场有很多老师,他们来自湖州各个地方。作为东道主,我们向他们介绍介绍我们安吉吧。


生: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安吉,安吉山清水秀。刚被评为世界生态县。  师:不愧是我们的小演员 


生:各位老师,今天介绍一下安吉。安吉人美、物美。有白茶、竹笋。 


师:老师看得出来你很好客。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也想展示一下。最近老师苦练一种本领,想不想见识一下? 


生:想


师:(手影游戏:大雁):什么东西?


生: 鹰


师:(手影游戏:狗)想试一试吗?(一生手影游戏)


师:这是什么? 


有点像 


(第二个学生上台手影游戏)


师:很像。游戏就做到这儿。准备上课,上课! 



二、教授新课:


1、影子产生的条件:


师:刚才我们做的手影游戏,它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光 


师:恩。光由手电筒控制。 


师:(关掉光源):还能做手影游戏吗? 


生:不能


师:像这样自己能够发光,而且正在放光的物体叫光源。(板贴:光源)


ppt)他们都是光源吗?


1:月亮不是,因为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2:火柴不是。因为他没有发光。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 


师:除了光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1:比较暗


师:需要一个环境


2:被光照射的物体


师:像刚才的手影游戏中的手挡住了光源的照射出的光,科学上把它叫做档光物。(板贴:挡光物)


师:还有呢?


1:亮的地方


(师指示大屏幕)


2:生成影子的地方


师:科学上把它叫做屏(板贴:屏)


师:看样子影子产生需要光源、挡光物、屏三个条件。(师生齐说)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你觉得光源和挡光物有什么关系?


1:方向不同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第一个影子靠后一些,第二个影子在前一些。  


师:看来影子的方向和光照的方向有关。


2:影子大小长短不同。 


师:你真会发现问题。 


师:还有什么不同?


3:形状有点不同


师:具体说说吗?


3:第一个影子长一点,第二个短一点。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


师:待会儿我们用手电筒当光源,积木当遮挡物,白板当成屏进行我们的探究。建议把白板平方在桌上。注意观察影子的方向、形状、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如果有困难,可以求救老师。老师这里有提示卡。


学生活动一(指导:即使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音乐起,整理材料)


师:在刚才较长时间内我们一定有很多发现。 谁能来说一说影子方向和什么有关呢?


生:和光线有关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光在那一边,影子在另一边。


生: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照射方向相反


生:我还有补充。光线在前,影子在后面,光线在后面,影子就在前面。



3:影子的形状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影子的形状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影子的形状和遮挡物的面有关。如果遮挡物的面是正方形,影子的形状就是正方形;如果挡光物的侧面是长方形,影子的形状就是长方形。


师:大家听明白了?


生:明白


师:老师不怎么明白呢?再请一个人说一说


生:如果遮挡物的面是正方形,影子的形状就是正方形;如果挡光物的侧面是长方形,影子的形状就是长方形。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影子的形状和遮挡物的面有关。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一下,让老师也见识见识。


(生演示)


师:为什么影子的形状变化了?(演示学生沉默)


师:有没有帮助他解释一下的?


生:影子的形状和遮挡物的面有关。


师:老师这里还有个东西(出示拱形桥教具)从这面(正面)照,它的影子是什么形状?


生:拱形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眼见为实。


师:如果我要让这个东西,照出圆形 。怎么做呢?同意还让这位同学试一下吗?



生:不同意


(另一生上台演示)



4:影子的长短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看来影子的形状真的和照射面的形状有关。那影子的长短又和什么有关呢?


生:和角度有关。光源和挡光物90°的时候,影子最短;光源和挡光物180°的时候,影子 最长。


师:你上来演示一下,好吗?(生上台演示)


师:老师有个疑问。你们有吗?


生:刚才第二次是斜对角不是180


师:你觉得是几度?


生:40°


生:我觉得影子的长短是和距离有关


师:请你上来试试。同学看好了(生上台演示)


师:你认为影子的长短是和距离有关,你认为是和角度有关。


认为和距离有关的,请举手;认为是和角度有关的,请举手。 


师:还是请你们来说说,把大家说服。 


在老师照射的过程中,指出影子最长的地方。


师:我现在改变距离。改变谁和谁的距离?


生:光源和挡光物的距离


师:我也来试试(师操作)


我远一点,再远一点,再远。(生:没变化)


师:那么是角度在影响影子的长短 我们也请人上来试试。


(生上台演示)


师:现在我要让影子变长一点。(生操作)


 影子太长了,我看不见。变短一点吧。(生操作)


我也来试试 (师操作)


师:这时候光源和挡光物的角度怎么样? 


生:90°


师:影子在哪里呢?


生:影子几乎看不见


师:现在角度变了,影子变化明显 


老师有办法更长一点 ,再长点 ,再长。


现在你能说说,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吗?


生:角度有关


师:好像真的和角度有关系



三、运用新课


老师一直有个问题:你们又在路灯走路过吗?路灯下影子会不会变化?想一想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条宽宽的马路,一盏路灯,这时候的你,从这里走到这里又走到这里,然后到这里,最后走到这里。影子又有什么变化呢? (板贴图片)


生:第一幅图,往那边些;第二个图的影子特别小,因为是90;第三个,长一点;第四个, 更长一点。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上来贴贴看


(生上台贴图)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这里的影子这么短(指向90°),这里这么长,这是怎么回事?思考一分钟,有想法了可以举手


师:谁能说说看


生:影子的长短和照射角度有关。站在灯下,光源和挡光物成90 °,影子最短。


师:上来指一下


(生上台演示:这样是90° 这样是180°)


生:光源是手电筒,人是遮挡物。当人站在灯下时,成90,影子最短了。 


师:这里的影子为什么变长了?


生:角度变小


师:你说得很详细 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再请一个人来说说,长短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90°是影子最短,到这里角度越来越小了,大概30-40°的样子,这时影子就比较长。


师:看样子同学们探究得不错。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子呢?请看大屏幕(动画:人行走在路灯下)


师:再看一遍 角度是怎么变呢?



四:小结新课


师:今天上到这里就差不多。你收获了什么?


生:影子的方向、长短和形状和什么因素有关


生:光源和挡光物的角度和影子的大小有关。(生纠正:长短)


生:影子的形状和照射的面有关


师:2分钟整理记录单。关于光和影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一节课远远不够让们期待下节课的继续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7 10:52:17编辑过]

TOP
14#

《电磁铁》课堂实录占楼
TOP
15#

六年级上册《电  磁  铁》课堂实录


                             安吉紫梅小学  陈青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主动质疑、小组合作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2、知道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电磁铁有南北极,而且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等


    3、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电磁铁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通过主动质疑、合作探究电磁铁与磁铁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小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影响电磁铁南北极因素


四、教学材料准备:


    三人为一小组   每组一个铁钉  一根导线   一节电池  指南针   大头针若干。 


备用:电池10节  大小不同的铁钉20个等。  



五、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课件)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T:我们也要像这两位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实验,并且能提出问题。


(一)激活前概念导入  9;55


T:大家看这是什么?认识吗?


S:磁铁


T:回忆一下磁铁有哪些性质?


T:你来说?


S:有磁性,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极磁性最强


(板书:有磁性  有南北两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两极磁力强,中间磁力弱  )


T:磁铁的性质可能还有很多。


T:看,这是什么?看老师把导线绕在铁钉上,通上电。


T:知道叫什么?


S:电磁铁


T:大家有什么想问的?


S: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关系?


T:其他同学呢?


S: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相同地方?进行比较。


S:电磁铁有没有南北两极之分?


T: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


观察比较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和不同


1、导线不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2、实验需要什么材料或需要提示请举手示意。


3、每一位同学都要及时记录下实验的发现。


T: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


——学生读“观察比较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和不同”。


 


 


 



11:12


师:整理材料 放在桌子中间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交流 实验18分钟 大家都很认真,尤其是第三组,表扬


把你的发现 大生说出来 


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明白你的发现 让同学们也让后面听课的老师也听清楚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他说过的,你就不要讲了,没有的,要及时补充。更值得表扬的是你是否能对同学的说法提出质疑或者想法。


生:我觉得电磁铁相同之处:有磁力(生纠正:磁性)


他们的两级磁力强


也有南北极  同极相互吸引 不同极相互排斥


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电磁铁只有在通电之后才能有磁性。


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师:其他组要提问或者质疑的吗?


生: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怎样改变的呢?


生:改变圈数  绕的圈数越多 越密 磁力越强 ;绕得圈数越少,越稀疏 磁力越小


师:其他组还有提问吗?


生:南北两级怎么改变?


生:电池的方向改变


生:怎么改变?


生:电池上的+号 和-号对调


师:听明白了吗?


生:没有


师:上台来好吗?看仔细


生:加号指南针 绿色一段相吸 顶尖是南极 换一下 就可以改变了


师:讲得很用心 很辛苦 


生:不好说


师:有什么补充的吗?不一样的。


生: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电池多加几节 磁力也会变大 


师:电池多加几节 磁力也会变大 还有补充的吗?


生:相反方向绕线 可以改变铁钉南北极


师:演示一下,上来 可以吗? 要不要帮忙 同伴上来 看仔细


生:现在钉尾是南极 和指南针上的北极吸引 现在我们改变缠绕方向。


师:再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也试一试 是不是像刚才那几位同学说的那样 增大电池是否电磁力增大。改变电池正负极是否电磁铁磁极改变?


学生活动


师:刚才又做了实验 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改变导线缠绕方向 真的改变了电磁铁的南北极


生“电池的正负极对调也改变了电磁铁的方向


师:自己动手实验有这么发现 真的不错


还有什么问题?
生:导线顺时针旋转对指南针有没有影响?


师:没做吧 材料留给你 课后再做


生:断电以后 还能吸引和指南针相互吸引 为什么?


 生:因为磁化了 所以 没有通电也能吸引


师:把你们的发现整理好 问题写在下面 下节课探究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7 11:40:15编辑过]

TOP
16#

被占完了,我这样是不是也算沙发啊。抢一个,关注着更多的资料,学习。并预祝这次活动成功。
TOP
17#

以下是引用陈荣林在2012-12-6 8:47:00的发言:
被占完了,我这样是不是也算沙发啊。抢一个,关注着更多的资料,学习。并预祝这次活动成功。

你这个是绝对的沙发,谢谢支持。请 继续。。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8#

板凳!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9#

以下是引用海风在2012-12-6 8:56:00的发言:
板凳!

谢谢支持,请继续关注实录的更新~欢迎交流。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0#

绝对的支持,技术保证
<img src="http://wpa.qq.com/pa?p=1:81346673:7" al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
21#

以下是引用zbaj在2012-12-6 9:47:00的发言:
绝对的支持,技术保证

谢谢朱斌老师,今天后勤报道组笔记本电脑8台,朱老师全部无线网络,专线到位,电源到位,网速畅通无阻!


 


再次感谢技术支持~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2#

信息传得真快!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23#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12-6 9:53:00的发言:

谢谢朱斌老师,今天后勤报道组笔记本电脑8台,朱老师全部无线网络,专线到位,电源到位,网速畅通无阻!


 


再次感谢技术支持~


感谢朱斌老师 辛苦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4#

阵容很强大,期待后续,继续学习。
TOP
25#

湖州的网络联络员团队很给力啊!
TOP
26#

湖州科学教育越来越牛了丫呵呵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7#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2-12-6 10:32:00的发言:
湖州的网络联络员团队很给力啊!

谢谢喻老师的鼓励!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也会再接再厉!


谢谢其他老师的关注。


 


我们湖州小学科学联络员团队的宗旨是:分享、交流、提高。


我们湖州小学科学联络员团队的氛围是:和谐、团结、合作。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8#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12-6 11:18:00的发言:

我们湖州小学科学联络员团队的宗旨是:分享、交流、提高。


我们湖州小学科学联络员团队的氛围是:和谐、团结、合作。


说得好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9#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12-6 8:18:00的发言:

2012年湖州市小学科学现场花絮专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164


 


 


报道组成员:


 


 


吴兴区弁南小学               陈熊峰


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   玲


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沈  丹 


德清县新市小学         沈  剑


安吉递铺小学           胡  滨


吴兴区湖师附小         罗丽娜


南浔锦绣学校           韩晓鸣


吴兴爱山小学           黎作民


 


技术支持


 


安吉递铺三小          朱  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6 9:18:20编辑过]

报道组规模很大啊

TOP
30#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2-12-6 11:18:00的发言:

谢谢喻老师的鼓励!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也会再接再厉!


谢谢其他老师的关注。


 


我们湖州小学科学联络员团队的宗旨是:分享、交流、提高。


我们湖州小学科学联络员团队的氛围是:和谐、团结、合作。


湖州的科学信息报道团队很给力啊,相信在蒲公英的带领下,会飞得更远!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