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究音高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复制链接]

1#

探究音高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探究音高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老课标没有“探究音高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但这个要求被上一轮课标修订组明确提出,做细致要求,并给出案例说明: 案例“尺


 


(江苏汉教育培中心、民教育版社提


分析:


 


……通过成尺发声的实探索音音高低与 振动快慢关系……音调和尺子动之间怎样的通过只变直振动部位度的单量控制法进行研究。在实过程中生记录尺振动位的长及振动的况和声音调变的情 形成半定的数据再通过据图表出结运用此结解释日现象……


l      要听到高不同的音,需改变什?(改伸出桌面长度)


l      要保持什条件不?怎样持?(同一把振动时的度一样) 教师和学一起讨如何详地研究子的振音高低的化,记在不同时,尺子动的变和声变化关系引导学生行实验计)


……


 




 


先说说“伸出桌面长度”存在的科学性问题:




实际上,由于仅仅是用手摁住尺,并让尺子伸出桌面一截,拨动尺子振动发声,这个发声的主要部分是尺子与桌沿的部分的快速敲打而形成的。所以发出的音调高低其实是由于这个敲打桌子的快慢不同而造成的,与尺子本身振动频率是两回事!如果要研究这个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那也是研究与桌子振动频率的关系。


如果一定要用这个实验,就应该用台钳或木工钳,通过绞盘大力夹紧尺子,再观测尺子的振动发声情况。


    



其次,台钳夹紧之后, 纯粹的尺子的振动的效果如何恐怕也有值得商榷的问题。没有高速摄像机的帮助,大概肉眼还是很难判断尺子振动频率的快慢吧。对于这个比较困扰的问题,一些教师想到了应用目前的高科技的办法解决:用声音的传感器检测或者用电脑软件通过麦克风采样,在把声音的频率以数字或波形的方式显示出来(本人就曾用电脑麦克风采样、软件显示,效果还不错.见下文)。但是毕竟这样的处理依旧不是让学生“眼见为实”“切实感受”,其说服力还是打了个大大的折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还是教师给的结论,并非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


 


那么,怎么设计,才能让这个问题成为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呢?以下是一个初步设想。


 


“探究音高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内容比较饱满,有一定难度,故此安排为一个整课时(感谢袁雄敏老师的意见)。前面一个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有大小之分和音调高低之分;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本课继续研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什么特性有关?”


 


课堂导入:开门见山


回顾上节课所学“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用一个课件说明物体振动有很多特点(例如乒乓球的振动、弹簧振动都可以),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振动的强弱和振动的快慢——振动的振幅和频率(此处教师需要把概念规范化,把振幅和频率规范出来,板书体现)


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振幅)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什么特性有关呢?请做出自己的猜想


 


活动一:观察口琴簧片的振动,进一步推理分析自己的猜想


各组下发简易口琴(三五元一支,很便宜的)、螺丝刀等工具,让学生自行拆解,注意观察簧片结构、气孔气室大小、簧片长短。推理分析气流分别经过小气室短簧片、大气室长簧片,簧片振动的情况会有什么不同。


吹口琴,观察簧片振动的实际情况。


教师追问,是否确实“肉眼真的看到分辨出来了频率的快慢?”由此,导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从橡皮筋的振动到吉他弦的振动,思维迁移并以触觉验证


两个学生适度拉紧长橡皮筋,中间一学生拨动皮筋;把长橡皮筋拉得更紧,再拨动。比较得出橡皮筋拉紧后,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此步骤不必要求橡皮筋发出可分辨的不同音高)


把吉他弦由松调到紧,音调在上升。学生可以从橡皮筋拉紧后振动加快,迁移认识吉他弦由松到紧,弦的振动频率也加快。


请学生用指甲盖轻触琴弦,触觉可以感受到弦的振动频率确实加快。(实际上触觉也是观察的一个方面哦)


教师追问,是否确实“频率加快是否眼见为实了?”由此,导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三: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眼见为实


      支起自行车后轮,手摇动踏板,空转动后轮,用一个硬纸片或塑料片接触后轮轮胎上的橡胶凸起。后轮的转速不同,会引起纸片振动频率不同,发出不同高低的音调。


 


活动四:现代高科技手段,电脑采样检测口琴音高和振动频率的关系


回到活动一用的口琴,电脑麦克风采样、软件检测并显示数字和波形。注意选择好软件参数。本人用的是吉他定音器(原理同于口琴),波形比较明显(可以看得出高音的波形密一些,低音疏一些)。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用另一电脑配合其他软件,发出不同高低的稳定纯音,测频率(数字和波形)更完美。



 


 


若时间仍然有多,弹性材料可以安排与振动频率有关的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趣味知识进行拓展。


 


通过以上初步设计,基本上能够让学生把本来看不见的音高与物体振动频率关系的问题,不但在思路上有清晰的假设猜想,还有一步一步的分析推理、思维迁移、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最后用科学仪器检验的手段加以肯定并稳固成为科学概念。“振动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不是老师强加的,也不是权威仪器说出来的,而是学生亲历探究自己得出来的。


 


个人浅见,欢迎拍砖交流。


7月飞雪 2012/11/3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30 22:01:2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七月飞雪老师对科学活动的设计很有想法,欢迎到浙江小学科学论坛多多贴!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有想法!有做法!效果如此明显!向飞雪老师致敬!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设计的非常巧妙,多方验证,基于学生亲身的体验。不过如果电脑技术比较一般的老师,这些软件的应用会不会有困难之处?我看着有点担心,不知自己想操作,我可以的么?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

这两天看到一些老师在教学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时候,多有误导至音调是由于“长短”、“粗细”不同引起的。此诚错误,也不宜在课堂板书上强调“长短”、“粗细”,学生的就表格暂时用到长度这样的量,也应该只是暂时的一个桥梁过渡。即使在课堂板书上用到“长短”、“粗细”,也请一定在过渡到振动“频率”之后,用黑板擦擦去!
TOP
6#

专业技术非常强悍的一堂课,钻的深,研得透。


发现7月飞雪与把酒当歌老师一样,是一个研究型与实践型紧密结合的好老师,向你致敬!。

TOP
7#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2-12-1 21:52:00的发言:
不过如果电脑技术比较一般的老师,这些软件的应用会不会有困难之处?我看着有点担心,不知自己想操作,我可以的么?

最后的一个环节,可以用事先准备的一个录像慢放来解决:


高速摄像:用台钳大力夹紧钢尺,拨动不同长短的钢尺,拍摄钢尺的振动情况。


课堂上慢速播放,可以看到短尺振动快,长尺振动慢。以此迁移到口琴簧片,OK


(台钳大力夹紧钢尺后,钢尺振动的声音可能较小。带来通过录像播放后直接分辨钢尺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的判断,也许有困难。具体请试验可知——刚用数码相机拍摄吉他弦振动的录像,慢速回放,还是分辨不出。不知家用摄像机如何,若还不行,就只能请专业摄像人员用高速摄像机帮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 13:45:15编辑过]

TOP
8#

真正的研究性老师,受教了!
TOP
9#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用另一电脑配合其他软件,发出不同高低的稳定纯音,测频率(数字和波形)更完美。


补充一个日本人编的软件,可以发出稳定纯音 http://www.softist.com/software/multituner/multituner.htm


TOP
10#

仔仔细细看了这篇教学设计,忽然对这块内容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知,这比起自己当初上的时候的模棱两可 更清楚明白地给我的教学指引了一个方向!学习了!
TOP
11#

以下是引用7月飞雪在2012-12-1 21:53:00的发言:
这两天看到一些老师在教学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时候,多有误导至音调是由于“长短”、“粗细”不同引起的。此诚错误,也不宜在课堂板书上强调“长短”、“粗细”,学生的就表格暂时用到长度这样的量,也应该只是暂时的一个桥梁过渡。即使在课堂板书上用到“长短”、“粗细”,也请一定在过渡到振动“频率”之后,用黑板擦擦去!

如果一定要用钢尺,为避免科学性问题,又没有台钳之类的夹紧设备,请做小改动。如图:



而钢尺完全稳固后,到底振动音响效果如何,本人还没具体实验,请各位老师自行尝试。


实验记录表如下表:


  



 


如果一定还想再做统计图,请把横坐标的“尺子伸出长度,改为尺子的振动快慢顺序”(个人觉得统计图不必要了:统计图一般用于定量的研究,此处纵横坐标都是定性的量,不存在课标修订稿中所指的“半定量”的数据。依据该修订稿此案例,做“半定量”统计图,将得出音调与物体长度成正比的这一“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错误结论:例如,不同长度的同样材质同样粗细的一根弦,长的绷得紧一些,短的绷得松一些,那么长弦发出的音调高,短弦却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3 15:30:59编辑过]

TOP
12#

之前刚上过这一课,自己也感觉难度有点大,看了飞雪老师的设计,受益匪浅啊!
TOP
13#

实际上,由于仅仅是用手摁住尺,并让尺子伸出桌面一截,拨动尺子振动发声,这个发声的主要部分是尺子与桌沿的部分的快速敲打而形成的。所以发出的音调高低其实是由于这个敲打桌子的快慢不同而造成的,与尺子本身振动频率是两回事!


这句话讲的很清楚。向飞雪老师学习。。

--辉杨杨--QQ:2147339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
TOP
14#

四年级上过,声音这内容的公开课也上过,也听过几位名师上这个内容的,但飞雪的设计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最为清晰,最具操作性的设计了。做到了让学生真正能看到振频的快慢变化了,有说服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3 23:06:35编辑过]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15#

  小兔子的帖子谬赞了。只是让我非常汗颜啊,也是把我放在了火上烤哦。


  真的教学,我水平还是不行的,帮帮人家推推板车还是勉强。


 


  其实,我个人感觉更重要的是本页我在11楼的补充帖子。


  建议坚持用钢尺做“声音高低与频率关系”这课的老师注意一下。尤其是那个新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另外,统计图个人觉得没什么含义,因为原来的“半定量”的统计图存在导向性问题(它太容易把学生带入音高是由物体长度来决定的),新做一个“全定性”的统计图也没什么必要——新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其实已经一目了然了(尺子长度一栏在表格中间栏,左右分别是频率、音高。实验完成填好表格,只要用最左边栏的频率排序,与最右边的音高排序一对比,就OK了,随后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甚至,这个实验记录表连钢尺的具体伸长多少厘米都不必记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9:18:21编辑过]

TOP
16#

统计图的观点学习了。的确,用柱状图表示音高低,都会觉得一目了然,而飞雪老师的思考很我很有启发,谢谢。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17#

很不错的尝试,建议我们的工具箱里能按这样的思路配材料!既要将科学生活化,更要讲生活科学化呀!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18#

  再想一想,用钢尺振动的实验,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


  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会认为: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时(或者用学生的话说就是钢尺的力度大时),尺子振动的频率就快;轻一点拨动,振动就慢。


  而课标修订稿案例2中说的,伸出桌沿不同长度,但“用同一把尺子,振动时的幅度一样”,实际上操作是不可能达到的


  于是,我们只好教“什么叫振动幅度,什么叫振动快慢,振动幅度不影响振动快慢”,但实际上这是教师强制给出的一个规定。


   重一点拨动钢尺,尺子振动的频率就快;轻一点拨动,振动就慢——在没有实际探究这个问题之前(而且这个问题实在难以探究的),学生的这个论点不能轻易忽视不管不顾?!也不能武断规定如何如何。学生的这个猜想,不能说就没道理啊——按照学生的思维,这个想法很正常呀。


 


不知大家是否有好办法?


 


又想了想,是否可以这样处理:


实验记录表依旧还是用那个新设计的实验记录表,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的时候,每次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时,有意要求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振动,请学生注意观察当分别以不同力度的拨动钢尺时,钢尺发出的音调高低是否改变(实际上只变声音大小,高低不会变)、钢尺的振动快慢是否明显不同(肉眼还是比较难辨,不过没关系,留后面解决)。


由于该记录表的指向非常清晰,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得出频率与音高对应的关系。这之后,教师再补充归纳总结“振幅的大小对应于声音的大小;频率的快慢对应于声音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强调说明“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振动,只影响振动的振幅,不会加快或减慢振动的频率(理由是如果频率改变,由于频率对应于音高,那么音高也应该改变)”。


最后,结合“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这一已有知识,得出“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14:13:56编辑过]

TOP
19#

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强调说明“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振动,只影响振动的振幅,不会加快或减慢振动的频率(理由是如果频率改变,由于频率对应于音高,那么音高也应该改变)”。


 


此处是不是有互证的嫌疑?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20#

没有互证呢。 


  前面通过记录表,学生能发现频率快慢与音高高低是完全对应的,这样就把频率和音高对应联系起来。


  然后推理(反证法):假设以不同力度的拨动同一伸长量的钢尺时,能改变频率,那么对应的音高也应该改变——这实际结果不符合(分别以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时,只变声音大小,音高不会变)。所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20:28:56编辑过]

TOP
21#

软件的使用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用最合适。

一直努力中……
TOP
22#

以下是引用7月飞雪在2012-11-30 15:56:00的发言:

 

活动三: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眼见为实


      支起自行车后轮,手摇动踏板,空转动后轮,用一个硬纸片或塑料片接触后轮轮胎上的橡胶凸起。后轮的转速不同,会引起纸片振动频率不同,发出不同高低的音调。


 


考虑到自行车携带不方便,再提供一个思路:


 取一块有一定硬度的塑料片,一根钢锯。分别将塑料片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锯齿,能听到不同高低的音调。此实验完全可以分组进行。但需要提醒学生操作小心,勿被锯条伤手。


 


今早又想到一法,但不好分组,只适宜全班演示实验:用筷子或塑料尺轻触电风扇的叶片外缘,调整电风扇的不同档位,能听到不同高低的音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5 9:00:48编辑过]

TOP
23#

有的老师可能想到用纸片划过梳子,也能达到效果。但一则梳子的齿的范围,感觉纸片划过的行程还是短了点;二则梳子的各个齿的振动似乎也比较大。故此,可能是用锯条较好。


具体效果如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验试验,等大家的反馈。


今早又想到一法,但不好分组,只适宜全班演示实验:用筷子或塑料尺轻触电风扇的叶片外缘,调整电风扇的不同档位,能听到不同高低的音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5 9:03:15编辑过]

TOP
24#

向楼主学习,一篇很好的文章!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5#

使用的电子探头和电脑软件很管用,希望我们的工具箱也能提供!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26#

研究很深入。


 


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实验观察有困难,实验方法的改进很有必要。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27#

 


以下是引用xsyubo在2012-12-21 12:14:00的发言:

研究很深入。


 


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实验观察有困难,实验方法的改进很有必要。

大家一起想办法,集思广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1 13:32:15编辑过]

TOP
28#

好好借鉴 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