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造一座“桥”
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 沈国萍
改变学与教的源起:
因为第一次的试教,12个小组,在规定时间能完成桥的制作的只有3个组,基本没有达成自己的预期。第一稿的“基于科学模型教学”的设计,课堂要完成整个模型教学的流程,肯定是需要学生的桥的作品来支撑,但是可惜的是学生的作品都没有出来,所以只能总结反思失败的原因。
在学生的设计与制作2张皮中,我们发现,即使让学生自己去修正模型与设计,由于缺乏必要的设计生活经验,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提高,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第二稿的思考中就是让学生先经历一个造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造桥失败的过程,由此暴露问题;再呈现生活中真正的桥梁设计师的设计是怎么样的,他们需要考虑什么,我们在设计与制作中与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应该怎么去修正自己的设计,而把制作的事情放在了课外完成。本节课利用2节课的时间,去完成,下一节课进行设计与制作的现场评价。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造桥活动中,初步能综合运用材料的特性、形状与结构和制作技能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设计和建造一座根据要求的纸“桥”;
2. 学生在经历基于模型教学的过程中,体会设计的重要性;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纸桥的设计和制作。
3. 学生在造桥过程中,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以纸桥的设计梳理本单元形状和结构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纸桥的制作把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变成技术。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旧报纸一份、胶带、尺子、200克重物等。
教师准备:线若干等;
●课前并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自己小组需要制作的纸桥的设计
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桥
课件(上节课的相关要求):
设计:用纸造一座桥
材料:一张旧报纸、少量胶带(也可以是胶水、双面胶或固体胶)、一把剪刀、一把尺、一支笔。
能跨越 35厘米宽的“峡谷”。
桥面宽度要大于10厘米。
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桥的结构与特点,并且进行了的基础上进行了用旧报纸造“桥”的设计。
1、接下来,我们先简单交流你们小组的设计。
参考:造一座什么的桥?
根据报纸的特性,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你们选择什么样的形状和结构造桥的各部分?
一份报纸怎样分配各部分的材料?
怎样牢固地连接各部分?
2、通过交流,你们觉得自己的设计方案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明确制作要求,建构模型:
1、师:用纸造一座“桥”,我们已经有了设计,但是在制作之前,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我们今天的任务与要求:
在规定的15分钟内,4人合作制作完成一座“纸”桥,
我们制作的桥能跨越 35厘米宽的“峡谷”,桥面宽度要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通过。
2、师:老师分别为各小组准备了材料,同时在自助区域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如果需要可选择使用。
3、学生分组运用材料进行现场制作;
课件出示:友情提示:
A、可以从增加厚度、改变形状、利用框架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让纸桥在压力的作用下不容易发生弯曲和破坏。
B、裁剪时要分配好各部分的材料,并且牢固地连接各个部分。
C、可以把桥架在35厘米宽的“峡谷”上,用200克重的钩码放在小车上,进行自我测试。
4、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有需要的小组。
预想的困难是:不按照设计制作的;可能承重不行;也会出现设计中没有技术的成分;学生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等;
三、评价模型:
1、统计建造完成的情况,
2、观察真正的桥梁设计师的造桥设计,思考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指定的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3、学生反思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们的设计与制作,对照桥梁设计师的设计,我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真正的桥梁设计有数据,有桥墩的个数,有间距的考虑,有材料的考虑,需论证等等。
没有考虑35厘米的长,在实际裁剪中就是35厘米,导致没有办法跨越峡谷;
有桥墩的设计,但是个数,以及间隔等等都没有具体的思考;
设计拱形桥,但是拱形的制作,需要多少材料,怎么做,没有设计;
四、修正模型设计
1、师:对比了桥梁设计师与我们的设计,以及在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你们准备在设计与建造上改变什么,来改善这座“桥”?
2、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正。
3、交流修正后的设计,
五、延伸拓展:
1、课外进行制作,下节课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展示评比。
用纸造一座“桥”的设计方案 第 组
桥的简图:
(运用了哪些形状和结构,增强纸桥的各部分抗弯曲能力?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在简图中标注)
桥的第二稿设计
经过测试,对照桥梁设计师的设计、本节课的评价要求,以及我们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思考我们课外进一步造桥可以改进的方面。
设计上的修改(附草图):
制作上的改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1 9:01:5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