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湖区2012年“下水教研周”小学科学专场活动报道专贴 [复制链接]

1#

南湖区2012年“下水教研周”小学科学专场活动报道专贴

 











关于开展南湖区2012下水教研周小学科学专场活动的通知


添加日期:2012-11-21 8:17:00                 文章上传:阮翔


南湖区各小学:


根据南湖区2012年“下水教研周”工作安排,小学科学专场活动将于20121122日在秀城实验教育集团钧儒小学举行。活动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活动主题:


基于“学”与“教”方式转变的小学科学课堂


2.活动时间:


20121122日(星期四)一天(830——1500


3.活动地点:钧儒小学


 


4.活动安排:


 











































节次


时间


课题


讲课人


830——900


报到


1


900940


六年级《用纸造一座“桥” 》


嘉兴市学科带头人


 


秀城实验教育集团 吉水小学 沈国萍


2


9501030


六年级《电磁铁》


中央教科所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嘉兴市三水湾小学   杨叶军


3


10451125


四年级《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嘉兴市名师


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阮翔




 


12301500


专家讲座:科学探究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


浙江省特级教师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校长   刘晋斌



 


 


 


 


 


 


 


 


 


 


 


 


 


 


 


 


5.参参加人员:


全体小学科学教师


                        


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2012112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1 8:57:5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区里的活动都能有那么多名师,还是特级教师点评和讲座,不容易。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

嘉兴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深度!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用纸造一座“桥”


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   沈国萍


 


改变学与教的源起:


因为第一次的试教,12个小组,在规定时间能完成桥的制作的只有3个组,基本没有达成自己的预期。第一稿的“基于科学模型教学”的设计,课堂要完成整个模型教学的流程,肯定是需要学生的桥的作品来支撑,但是可惜的是学生的作品都没有出来,所以只能总结反思失败的原因。


在学生的设计与制作2张皮中,我们发现,即使让学生自己去修正模型与设计,由于缺乏必要的设计生活经验,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提高,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第二稿的思考中就是让学生先经历一个造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造桥失败的过程,由此暴露问题;再呈现生活中真正的桥梁设计师的设计是怎么样的,他们需要考虑什么,我们在设计与制作中与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应该怎么去修正自己的设计,而把制作的事情放在了课外完成。本节课利用2节课的时间,去完成,下一节课进行设计与制作的现场评价。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造桥活动中,初步能综合运用材料的特性、形状与结构和制作技能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设计和建造一座根据要求的纸“桥”;


2. 学生在经历基于模型教学的过程中,体会设计的重要性;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纸桥的设计和制作。


3. 学生在造桥过程中,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以纸桥的设计梳理本单元形状和结构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纸桥的制作把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变成技术。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旧报纸一份、胶带、尺子、200重物等。


教师准备:线若干等;


●课前并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自己小组需要制作的纸桥的设计


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桥


课件(上节课的相关要求):


设计:用纸造一座桥


材料:一张旧报纸、少量胶带(也可以是胶水、双面胶或固体胶)、一把剪刀、一把尺、一支笔。


能跨越 35厘米宽的“峡谷”。


桥面宽度要大于10厘米


能承载200重的“车辆”。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桥的结构与特点,并且进行了的基础上进行了用旧报纸造“桥”的设计。


1、接下来,我们先简单交流你们小组的设计。


参考:造一座什么的桥?


根据纸的特性,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你们选择什么样的形状和结构造桥的各部分?


一份报纸怎样分配各部分的材料?


怎样牢固地连接各部分?


2、通过交流,你们觉得自己的设计方案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明确制作要求,建构模型:


1、师:用纸造一座“桥”,我们已经有了设计,但是在制作之前,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我们今天的任务与要求:


在规定的15分钟内,4人合作制作完成一座“纸”桥,


我们制作的桥能跨越 35厘米宽的“峡谷”,桥面宽度要大于10厘米,能承载200重的“车辆”通过。


2、师:老师分别为各小组准备了材料,同时在自助区域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如果需要可选择使用。


3、学生分组运用材料进行现场制作;


课件出示:友情提示:


A、可以从增加厚度、改变形状、利用框架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让纸桥在压力的作用下不容易发生弯曲和破坏。


B、裁剪时要分配好各部分的材料,并且牢固地连接各个部分。


C、可以把桥架在35厘米宽的峡谷上,用200重的钩码放在小车上,进行自我测试。


4、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有需要的小组。


预想的困难是:不按照设计制作的;可能承重不行;也会出现设计中没有技术的成分;学生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等;


三、评价模型:


1、统计建造完成的情况,


2、观察真正的桥梁设计师的造桥设计,思考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指定的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3、学生反思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们的设计与制作,对照桥梁设计师的设计,我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真正的桥梁设计有数据,有桥墩的个数,有间距的考虑,有材料的考虑,需论证等等。


没有考虑35厘米的长,在实际裁剪中就是35厘米,导致没有办法跨越峡谷;


      有桥墩的设计,但是个数,以及间隔等等都没有具体的思考;


      设计拱形桥,但是拱形的制作,需要多少材料,怎么做,没有设计;


四、修正模型设计


1、师:对比了桥梁设计师与我们的设计,以及在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你们准备在设计与建造上改变什么,来改善这座“桥”?


2、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正。


3、交流修正后的设计,


五、延伸拓展:


1、课外进行制作,下节课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展示评比。


 


 


 


 


 


 


          用纸造一座“桥”的设计方案      


桥的简图:


(运用了哪些形状和结构,增强纸桥的各部分抗弯曲能力?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在简图中标注)


 


 


 


 


  


 


 


 


桥的第二稿设计


经过测试,对照桥梁设计师的设计、本节课的评价要求,以及我们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思考我们课外进一步造桥可以改进的方面。


设计上的修改(附草图):


 


 


 


 


 


制作上的改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1 9:01:55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

支持一下,再来细细学习。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7#

用纸造一座桥 一节课的时间可以说是不够的,涉及到要设计桥 制作 还有评价 看了沈老师的课,有不少启发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8#

已经前期看见了影子大哥的那节课的一个简案了,再上应该会更好,继续关注。。。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9#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阮翔


教材分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课其实是研究常温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在第4课学生已经发现食盐在水里的溶解不是无限的,那么,一定量的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本课中,学生将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前概念。


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分别研究过50毫升水和3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本课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然后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相对于前两课,本课在对食盐“溶解度”的精确度上要求更加高,在加盐的方法上要引导,以节约实验时间,并保证实验精确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活动体会到怎么样加盐既节约时间又保证精确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2、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食盐(分装成20g、10g、5g、2g、1g)若干、搅拌棒、1个装100ml水的透明杯子、实验记录表(见附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出示一杯100毫升的清水)今天我们来研究“100毫升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二、制定简单计划


1、猜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讨论: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分装成20g、10g、5g、2g、1g的食盐,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


3、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特别指导学生记录单的填写方法。如:学生计划2克2克加盐的,只要在记录单上填写:2+2+2……;如果是先加10克,再加10克,再加5克,那么只要简单记录10+10+5。


三、学生活动


学生按小组取食盐进行活动,要求记录加食盐的过程。


四、活动后交流


展示各小组加盐方法,交流:


1、我们小组是怎么加盐的?这样加盐和其他小组比较有什么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问题指向“实验速度”和“实验精确度”)


2、有没有实际操作时改变计划的小组?怎么会想到要改变计划的?


3、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五、课外拓展


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糖呢?如果把水加热还是只能溶解这些糖吗?



附件: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小组  















我们预测100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盐


我们的计划:


 


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结果:


100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盐


TOP
10#

 

第三单元 能量 1  电和磁


 


南湖区三水湾小学  杨叶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交流自己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 探究通电导线使磁针偏转


【教学准备】


2人一组 一号电池 电池盒、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使得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成为可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2. 指导学生实验方法以及记录方法。


3. 学生活动


4.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三)交流


1. 请几个组上台交流,


2. 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由找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请大家思考: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1#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2#

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  沈国萍老师   指教《用纸造一座桥》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3#

看不成了,第三节要去帮徒弟磨课去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14#

我在我在



杨叶军老师的课堂(若凡拍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2 11:39:03编辑过]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15#

继续关注中~~~~·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6#

继续学习!继续等待!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7#

 

六年级《用纸造一座“桥” 》课堂实录


嘉兴市学科带头人 秀城实验教育集团 吉水小学 沈国萍


整理:若凡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桥的构造和特点,进行了用废旧报纸改造桥的设计。今天我们课堂上要“用纸造一座桥”,先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设计。


生……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生:……


师:今天听到一个非常好的观点,从节约材料的角度出发,可以用瓦楞纸。


师:介绍下你们小组的设计。(2组)


生:出示设计介绍。


师:他们的设计其他小组有没有意见?


生:斜拉桥注意重量,容易倒掉


生:下面的桥最好平着放,这样不稳。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放?


生:三角形是最坚固的图形,这样放最稳。


师:这样的解答你满意吗?


二、明确制作要求,建构模型


师:刚刚听了2个组的设计,大家交流了。之前的课我们已经有了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制作跨越35厘米的“峡谷”,桥面宽度大于10厘米,承重200克的桥,四人小组合作,今天唯一的材料就一份报纸、线、双面胶清楚了吗?就可以开始做了。


播放背景音乐,四人小组合作制作桥。


三:评价交流


师:音乐停止了,我们小组活动也停下了。


师:做成功的小组请举手。


生:来不及


师:没完成也没关系,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制作过程。我们12个小组成功的是0,我们分析下不成功的问题。出示了桥梁设计师设计的桥的平面图——真如桥。大家整理下材料。


师:观看桥的设计图,和你们自己的桥的设计对比,结合刚刚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问题需要思考梳理?


生整理桌面材料。


生:我们不够节约材料


生:抗弯曲能力加强


生:分工不明确,合作不够好。


师:这可能是大部分小组的通病。


生:当初构思的时候没有完全构思好,做的时候有点乱。


师:当初为什么没构思好?把设计落实到制作有那么简单吗?需要一个步骤。对照桥梁设计师的设计,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真如桥有确切的数据,我们没有。


师:举个确切的例子。


生:数字,我们没有。


师:这么大的桥,中间有桥墩,中间设计的桥墩在哪里,几个?是不是都要去思考?简单的设计行不行,需要去改进吗?


生:真如桥的平面图,两边的拱形宽度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老师用一个词语——对称。除了节约材料,还可以美观。


四、修正模型设计


师:我们的设计和制作之所以不能成功,有很多问题。我们进行了梳理。接下来我们开始桥的第二稿设计,每人一份,结合学校科技节的项目要求,你在你们小组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也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也可以。


大屏幕出示比赛项目的要求和比赛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徒手画起来不行,可以用直尺。


师:和大家介绍下你的设计,桥的第二稿。


生:……


师:上双拱,设计的很细致,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这样的话没节省材料哦?


师:这个问题你思考过吗?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思考。


五,拓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经历了设计和制作桥,当然我们的设计还是稚嫩的,设计稿带回去,继续进一步的完善设计,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制作纸桥,参加我们学校科技节的“纸桥承重”比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2 10:29:24编辑过]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18#

 

六年级《电磁铁》


中央教科所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嘉兴市三水湾小学   杨叶军


整理:若凡


课前:


师:复习磁铁的互相变化,相吸相斥


师:这个谁来帮他解释下?


生:磁铁和铁钉


师:我这里有把小刀,行不行?


生:行。


师:效果不怎么好?说明什么?这个材料?


生:不是铁。


师:我这里还有什么好玩的?电池,等下你也有。电上面有一个加号?


生:正极


师:连接正负极。


生:短路。


师:你们学得非常好。所以等下实验要时间断,长期按着就麻烦了。


师出示两个指南针,互相接近会怎样,实物投影。


师:万一你到了野外,不一定就可以指示方向,万一你遇到大铁矿。还有一个指南针,看下颜色一样吗?你别拿着指南针,红色就是北。


 


 


上课:


引入


师:话说1820年,有一个人,奥斯特很调皮。在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想怎么试试?


生:绕圈圈。


生:接近。


师:不急,等会可以试试,一般做实验,需要记录。我发现这个同学就是我。这张图你看的懂吗?


生:看得懂。


师:看懂什么?


生:当电池的电线放在这个上面,指针会动。


师:那这个呢?


生:不一样,


师:这根线在指南针的上面还是下面?看懂了吗?如果你要做绕起来的实验,你怎么做?箭头你看懂了吗?


师: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要化身奥斯特去研究了,材料都在袋子中。


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


三、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下


生:通了电的电线放在指南针上,指南针就上下磕头。


生:我发现,电线盒指南针连在一起,左边是正极,就顺时针转半圈,左边是负极,就逆时针转半圈。


师:他们发现了,电池的方向不同,独家发现。


师:一个个交流太慢了,要不大家一起,把纸放在桌子上,大家互相走开看看下。有一个小要求,你看的好,可以怎么做?


生:抄下来。


师:抄在哪里?几分钟就可以完成,那就六分钟吧。开始,快。


生离开座位,看别的小组记录单。


师:把你刚刚看到的有趣的和大家分享下。


生:有一个电线捆得多,转得快。


生:电池上直接靠近,也会动,动的很厉害。


生:电来自电池,有电有磁。


师:大家还记得铁钉吗?


老师演示把电池盒靠近指南针,


师:原来是他的原因啊。今天又学到一招。


四:延生


师:小奥斯特要回去了,回去带点什么回去呢?我要告诉世人什么?你觉得把那一句告诉世人比较好?小组交流下。


生:我发现通电的电线会干扰磁场。


师:提炼下。


生:通电的导线影响指南针。


生:凡是铁的物质都能改变磁场。


师:这个不上课就知道了。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我们拿了?


生:有电流改变指南针方向。


师:这么多话,都指向一个,什么东西。通了电的导线?磁场在作怪?请大家带着问题回去继续思考。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19#

影子的课堂(若凡手机拍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2 11:02:50编辑过]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20#

 


四年级《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课堂实录


嘉兴市名师


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阮翔


整理:若凡


 


一、导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有一个单元,溶解,都上完了吗?


生:没


师:100毫升水里溶解多少克食盐?


生:36


师:这个是老师准备好的一克盐、5克盐,10克盐,20课盐。这个是100毫升水,我们要定一个简单的计划。我们先进行简单的预测?谁来写36克。老师给你有1克盐、2克盐、5克盐,10克盐,20克,怎么加?


生:先20,再10,再5 ,再1。


师:怎么加,一起加


生:不是,溶解了再加。


师:怎么溶解?


生:搅拌溶解后再加。


师:是不是36克?一定准确,一定要前面加的溶解完才能加。你们的计划都这样?请你们小组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


师分发实验记录单。


师:这个是你们小组的计划,请写上第几小组?


师:大部分的小组都有你们的想法,你们的计划,我们就不交流了,看下上面的计划,怎么做知道吗?先怎么做?


师:加完一份,完全溶解,再上来拿一份。


二、学生实验活动


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师:全部溶解了吗?


生:没有,还有一些


师:后面的一组桌子上的袋子整理的很整齐,很好,这也是一种科学素养。这个小组叠起来,这个小组一起,很好。


师:我觉得我们这杯水还是放边上,刚刚哪里哪的还是放哪里去。


师:看看上面的各个小组的数据,你觉得你们小组比其他小组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


生:我们小组好,7组。


师:谁有不同意见,来说说看


生:和他原来计划不一样。


师投影下原来的计划。


师:他们好,还是你们好?谁愿意上来说,是哪一组?


生:我是第二组的,我觉得我们组好,因为7组这样做时间费,我们搅拌时间快,所以我们组好。


师:有意见自己上去拿话筒说。或者你同意还是反对他们的观点。自己上去说。为什么不敢说,科学课就是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快慢都不一样,快的话有可能没溶解完,慢的话可能溶解玩。


师:你是几组?你和他们比,是你们好,还是他们好?


生:我们好,好在……(说不出)


生:我觉得我们好,5组,因为我们越到后面,食盐加的克越少,因为怕溶解不了,所以我们好。


生:我们六组,我们节省下时间,中间放最多,我们预测39克。一共溶解38.


生:我觉得我们组好,我们是10组,我们是20+10+5+5,这样是40度?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00毫升水最多溶解40克。


生:40克。


师:讨论激烈,大家都说自己好,大部分小组有些什么特点,你们能不能总结出来?


生:从大到小。


生:不是,他们都用1、2次用5克的盐。


师:我说的是大部分都怎样?


生:越来越小。


师:为什么越来越小。


生:怕溶解不了。


师:8个小组最后都是1克。


生:每组大部分都是20克盐开始。


师:就一开始的7组不是20克开始,他们好吗?


生:最不好。


师:那刚刚怎么不说。科学课要关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他们也不错。


生:我不敢说,我不知道为什么?


生:还有一个特点,每组用盐都是30克以上。


师:非常好。我们讨论到现在,哪一种方法最好。我们看,大部分小组都是20、10、5、1、1,老师觉得这样的做法也不错,有没有计划和实验不一样的小组?


生:有。


师投影展示:一样的啊。


生:加了一个1.之前想溶解36克,后来溶解了37克。


师:还有小组和计划不一样的有吗?


师投影展示。


生:原来我们以为……后来又多放了


师:为什么先放10.


生:因为他写错了。


师:产生问题了,刚刚实验前说仔细记录,他们组乱了。计划和做不一样的有吗?


师请一个组上来。


生:因为先加5毫克,再加10 20 再1.


师打断:是克 5克


师:为什么这么做?


生:……?


师:他们组的计划非常好,假如20克不能溶解,怎么办?怎么办?刚刚很多小组做的很好,先溶解大的,20克,再放小的。


师:到底100毫升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呢?今天误差有点大,基本是36克左右。


延生: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做做100毫升水溶解多少糖?


生:用热水做。


师:很好,热水可以怎么做?是不是会溶解更多?回家可以继续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2 11:26:08编辑过]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21#

中场休息,吃饭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22#

若凡辛苦了,让我们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活动内容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3#

辛苦了!凡!那速记的功夫还真是一流的啊!下次讨教一下!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24#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5#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6#

来晚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哇!
TOP
27#

速度很快啊。

TOP
28#

下午听刘特引领
TOP
29#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11-22 11:51:00的发言:

辛苦了!凡!那速记的功夫还真是一流的啊!下次讨教一下!


 


熟能生巧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30#

以下是引用若凡在2012-11-22 13:01:00的发言:

熟能生巧


若凡辛苦啦!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