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教科版四上第三单元《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中做鼓膜实验有疑... [复制链接]

1#

对教科版四上第三单元《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中做鼓膜实验有疑问。。

教科版四上第三单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观察“鼓膜”的振动实验中,“鼓膜模型”制作方法中:让发声物与气球皮的距离保持不变,用不同的力使发声物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在距离“鼓膜模型”远近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力发声物,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而教参中,小结为: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就会振动。


提出疑问:敲击音叉就可以观察到气球皮的振动,从而得出声音传到鼓膜,使鼓膜振动的结论。为什么要做发声物发出的声音为远近强弱的实验来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这个的结论似乎不止教参中给车的结论吧,要怎么给学生解释呢,还是不要解释???

分享 转发
TOP
2#

如果你观察过喇叭发声的情况就会知道:音量越大,喇叭振动越厉害。相应的,人耳朵接收声音,鼓膜振动弱,传递给大脑的刺激就弱;鼓膜振动强,传递给大脑的刺激就强,大脑就认为听到了强音。
一直努力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