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你如何看待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将走向何方?
1、中新网南京11月5日电(盛捷)5日,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教育人士200余人在南京参加了第八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中国与国外教育的差异性被多国教育人士所认同。中加教育人士均认为中国的教育非按需施教,而是属于注重知识,缺乏互动。
加拿大安大略省校长理事会校长培训专家乔安妮?鲁滨逊博士对中国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的孩子学习很有热情很有竞争力,但是对于教育的不同点,她认为,在加拿大会根据学生的要求去指定学生的教学计划,而不是按照当地教育局不值得课程任务来教学。而中国是希望将孩子培养到最优秀的程度,所以压力较大。
“不过在加拿大想进入好的高等学府的话,孩子也是有很大压力的,但是这种压力来自于孩子自己而不是学校”,乔安妮还解释了一下加拿大对学生按需施教的方法,他们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要求制定课程,让老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定制一个标准,老师依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老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达到目标。
“中加两国教育模式不太一样,中国的教育更加架构化、攻略化,循规蹈矩。而加拿大的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创造力”,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宾利公立学校校长兰恩?摩尔在江苏听了一些学校的展示课,发现教师对教学书本掌握非常好,学生也很听话,但是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太少。他认为,加拿大孩子在课堂上可以和伙伴讨论,弥补足,而不是单一地从老师接受知识。
来自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尤小平在说到中外教学的区别时他认为,国外的教育更多的按照自己学生的特长兴趣来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动手以及社会能力,而国内则是注重知识,即应试教育方面。
2、遭遇美国教育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觉得沉甸甸的。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书包里没了负担,孩子精神上就更松快了,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了我一个字正腔圆的答案:“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我上小学时,可没少背课文,没少背教科书的要点。
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3、一所县里的高中只上半天课?最初,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高中的时间都被各科老师填得满满的,尤其是各地的县中,更是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著称。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所中学自从进行“每天只上半天课”的教改措施之后,高考升学率不降反升,每年高考二本上线率提高10%。
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中学?
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全是自习
要说中国教育没有变革,我认为并不是,新课改注重三维教学,体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很多学校也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提倡课堂的延伸等等。但是只是细微的量变,没有质变。(个人看法,元芳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