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伯军老师评课
——2012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暨第二届全国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论坛活动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小学 夏业云
一、 评《拱形的力量》——安徽省合肥市铁四局中心朱家礼
……
2.让每个学生都来记录,记下每个学生的思维轨迹……这些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做法非常好。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有记录,但都是采取小组记录的形式,4人小组等。但朱老师却让每个学生都记录,参与到探究中来。
3.朱老师设计非常好。刚刚朱老师在说课时也说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总体设计是好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允许的。因为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的。
我想给朱老师两个小建议:
1.学生在课堂上测量跨度,好像跨度变小了,才会……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了学生铺垫,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跨度大了,桥梁……
如果让我来上,“跨度”这个问题,我会跳开,就专门研究拱形……
2.最后学生用泥板搭桥。学生搭不起来。学生在搭桥中受到了挫折。我们说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就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高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所以,在搭桥这个环节中,老师要么给学生一个搭桥的组合……或者换材料,其实书中用西瓜皮搭桥梁,是很好的。而且现在西瓜皮的材料也能得到的。
二、评《食物的消化》——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徐杰
这节课是笑声不断,轻松幽默。这节课展示了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来开展的教学。利用学生的体验活动,跟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胃”在哪里?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胃疼,捂着肚子,或捂住胸口,但“胃”究竟在哪里?老师反复追问,反复让学生观察消化器官的位置。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回答。
想对徐老师说两处修改的地方:
1.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向科学概念教学时,要给学生更正的机会。学生已有的概念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正确的概念,继续建构;错误的概念要更正。如学生一开始画图认识人的消化器官,要与后面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哦!原来我画错了。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更正的机会。
2.教师的指导作用可否再细致些。如在学生吃馒头时,学生吃20次时的,及时记录味道、过程。吃40次与20次的味道、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样铺垫到位了,就清楚舌头的作用了。否则学生吃完,讲来讲去还是没讲清楚。还有下颚,学生说:“嘎吱”响……
还有当学生出现错误概念时,下面的老师一阵笑。我的理解这些笑都是善意的笑。但是老师一笑,台上的学生就不知所措了。这对台上的学生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不要笑。
三《研究透镜》——福建省厦门市科学研究院叶彩虹
叶老师这节课有一位老师的短信写的非常好,体现了“做中学”,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这位老师是河北的,说的很多,把我想说的都说了。(笑)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点那么多。而每个内容都非常吸引学生。一节课就40分钟,这对老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如果是我来上,我会确定一个主题来深入开展研究。
此外,课堂上开放性比较大,怎样与教师的引导,,这二者之间如果找到一个平衡点?如研究完凸透镜后,有8个学生汇报了,老师都说:“好!”。这么一带而过了。老师在听得时候,要帮助学生归类。选择其中一个点深入研究。如果是我会选择“成像”研究,把距离、现象等研究好。而不是找原因。因为找原因太难了,这在初中要学。我的想法是呈现现象,老师要整理、提升,甚至是质疑。这样会更好。
【反思:喻老师的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亲切,就像科学同行教师或者是区市的教研员一样在和我们心与心地交流。而非是一名特级教师在中规中矩地进行评课,给当前的评课带来了“平民清风”。我们常常说:“老师要蹲下身子倾听学生。”而今天喻老师的评课也似如此,蹲下身来,与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一起交流、分享。因为每评一节课,喻老师总是说如果是我上这节课怎么样怎么样,这就让我在听课之后,以二次备课、上课的身份再次融入每一节展示课中。让我真正体会到看到特级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设计以及对课的再反思。而听喻老师每一节课,我也在想如果是我上,我会怎么处理呢?这样反思后,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24 20:03: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