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蜗牛在亲热吗
“铃、铃、铃……”上课了,学生兴奋地走进课堂,准备好了学习用具,还有自带的蜗牛。“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蜗牛》”。在上本节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寻找蜗牛,并捉回家饲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蜗牛的形状、结构,还有生活习性等等。在课堂中学生分小组合作,他们很认真、很投入的再次观察着、讨论着,在汇报反馈时,学生说地头头是道,教学正如我所设想的在顺利进行着……
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教师,蜗牛是有感情的,你看它们都很爱亲热,在爬行比赛时或聚在一起时,它们都会爬到另一只身上说悄悄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开始七舌八嘴地议论开了,我也被这一句话惊醒了。这不正是新课改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吗?学生关注蜗牛的感情,关注它们是有生命的动物。这也不正是科学课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吗?我及时地进行表扬:“这位同学真棒,他不但研究了蜗牛的其他特点,还探究了蜗牛的感情,真了不起!”我停顿一下,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我及时引导,“那么我们课后继续关注蜗牛的生活,好吗?”“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开放的教学思想只有落实到主体本位上,才能发挥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