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杨周辉
今天在上课的备课的过程中。看到六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我发现课本中的“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有不合理的地方?个人认为抗弯曲能力表格中的各种形状有递增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能更好的发现形状改变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
原表格:
修改后表格:
能详细的介绍一下这样改进之后的好处吗?
最后一个图什么意思?图形组合?
作图的时候。o形的去不掉。其实就是单单一个角形。
金亚军
个人认为抗弯曲能力表格中的各种形状有递增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认为这里的实验设计不一定要递增关系,一想:如果我们的实验都是递增关系会怎样?
学生的就很快会摸出实验规律,这样就少一分实验的意外,毕竟科学家的实验也是在意外中发现的,
所以我们需要这份随意中的意外,学生也会更加充满期待!
王琦峰
原先的图形只是让孩子们测试不同形状对于抗弯曲能力的区别,其实后面还可以加一些其他的形状。我认为不需要限制孩子们,更不需要得出递增的规律,否则题目变得复杂化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10 15:11:41编辑过]
不一定要垫圈的,数量也过大,实验速度较慢!
我上课时,来了个全班橡皮总动员,效果明显,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圆形,三角形测试比较困难,制作时也要添加其他材料(胶水等),所以,我在课堂上封闭形状,只选择了一个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