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大搜索》一课中,发现一些螽斯科的昆虫,学生会把这些螽斯科的昆虫全称为蚱蜢或者蝗虫,在教学中,也把我难倒了,种类很多,不知道是什么。请指点迷津!(如果你也有发现其他螽斯科的昆虫也把图片上传上来吧!)
图一:学生发现的蝗虫


图二:学生发现的蝗虫和不知名螽斯科昆虫对比,图片不是很清楚但基本不是纺织娘


图三:螽斯科纺织娘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蝗虫,引申为“吃皇粮”的害虫,意为贪污腐败的国家公职人员。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器内,触角上有嗅觉器官。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复眼主管视觉,单眼主管感光。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栖息地各异,如南美的Marellia remipes在漂浮植物上度过大半生,能游泳,产卵于水生植物上。

螽斯科(Tettigoniidae) 直翅目中的1科。通称螽斯。体型大小不一,体躯纵扁或近圆柱状。触角30节以上,丝状,比体长。翅的变异较大:发达、缩短或消失。在有翅种类中,雄性发音器
位于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圆形,周围围以弯曲而发达的翅脉,中横贯相脉,作为音锉;右前翅基部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当二翅相互摩擦时,而共鸣发音。前足胫节基部两侧具有开口式或闭口式的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跗节4节。产卵器十分发达,呈剑状或镰刀状。世界已知约1万多种,中国现在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促织)和蝈蝈为人所熟知。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多数种类产卵子植物茎干内、裂缝中或茎叶的表面上,亦有少数种类产卵于土中。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多种类型。植食性种类多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肉食性种类除在柞蚕区内可对养蚕业造成一定的危害外,而在其他地区则可作为害虫的天敌加以利用。螽斯属于渐变态,一个世代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多数种类以卵越冬。
种属分布该科分17个亚科。世界已知约1万多种,中国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促织)和蝈蝈为人所熟知。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7 12:03: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