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三年级教案及反思 [复制链接]

1#

[原创]三年级教案及反思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美丽的大树


2、这大树的美丽又是谁装点出来的呢?(漂亮的叶子)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叶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1、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我们来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听好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我捡了几片落叶?


活动一: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2、你们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备了这么多树叶,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谁是细心的孩子。


活动二: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预设1:按形状分,有几种。


预设2:按大小分,有几种。


预设3:按颜色分,有几种。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生活动:汇报


师相机板书:形状、大小、颜色


4、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5、师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三种分类方法。


师: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哪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


预设: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师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来分类。


6、师:知道了分类标准,我们再来分一分: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生活动:汇报分类结果。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表现很出色,汇报的很完整。


(二)比一比:


实物投影出示一些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有残缺,有完整的树叶,(同一种树叶)让孩子判断是不是同一种叶。 


1、质疑: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预设1:是同一种叶。预设2:不是同一种叶。


2、师:这片叶变残缺之前的样子。请一名同学来为这片叶补画缺少的部分。


生活动:观察得出结论,观察到了形状相同,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而残缺的叶我们可以根据其它部分补画出其本来的样子,再进行判断。


3同一种叶除了形状相同以外,还有哪些相同特征。


预设:叶片上有一根根的细丝;叶边缘有锯齿……


师:叶片上细丝称为叶脉;叶的边缘称为叶缘。


4比较:对比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发现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预设:叶柄、叶脉、叶片。


5、一片完整的也有哪几部分组成?


预设1:叶由叶片和叶柄二部分组成。


预设2:叶由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组成。


师适时解惑: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把你的小手臂当作叶柄,学生自然会说出,手掌就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相当于叶子的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颜色不同;落叶易碎,新鲜叶不易碎……


引导:落叶有生命吗?新鲜也呢?


预设: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观察与思考:(出示樟树枝)同样是新鲜叶,这一条树枝上的树叶有树木不一样吗?


生活动:发现叶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叶在树枝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结合板书比喻:这根枝条好像人类的一生,从左到右分别是幼年、童年、青中年、老年、死亡。


讲解:


1  长在枝头上的是芽,形状最小,是叶最嫩的阶段,叫叶芽;


2  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嫩叶;


3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哪一个是人到中年的叶子,大家自然想到长大的叶子;


4  再往下进行就不用老师提醒,学生马上联想到人老时很多人会驼背,叶子的边缘就会卷曲起来这就是枯黄的叶子;


5  至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


 三、总结升华:


1、昨天,老师让大家收集落叶,为什么没让你们摘树叶呢?


教师总结:大自然是美丽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呀!


2、小结:树叶还有许多秘密,大家如果在课下搜集关于叶的知识,贴到教室后的大板上,同学们共同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2#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捡各种各样的落叶。孩子们都完成得很不错。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你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2、一共有几种树叶?3、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很多同学都能从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作为叶子分类的依据,见此我引导大家多角度去观察叶,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树叶的印象。在上完整的叶的结构时,我把叶柄比喻成手臂,学生很容就想到手掌就像叶片,而掌纹就像时叶脉。掌纹是手掌的一部分,那么叶脉就是叶片的一部分。最后,我让学生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着重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进而分辨出叶芽、小叶片、嫩叶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给树叶分类时,很多孩子会分类,但说不出分类标准,尤其是按形状分类的孩子,很难说出是按“形状”分的,这说明三年级的孩子观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们的这些能力。2、孩子们收集的树叶量相差太大,以至于在数树叶数量和分类时比较混乱,有些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有些孩子就很慢。这样人物完成的孩子就无所事事,开始讲闲话了,建议让孩子收集树叶时给一个数量范围。同时我也发现很多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能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太平稳;在语言组织、表达上还很有欠缺,学生反馈不及时,需及时给予评价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时间把握的不到位等。

TOP
3#

     


刚上完植物的叶这课,感觉不太好。这课最后一个环节“观察叶的生长变化”与第6课是有关联的,我觉得这部分放在第6课更适合。而第6课中其中一个内容是“测量叶的长度和宽度来比较叶的大小”,这个内容和第5课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觉得这块放入第5课比较适合。


调整后的第5课我的设计是:(1)先认识叶的共同结构。叶柄的名称学生总是会忘记的,要多次强调。(2)同一种叶的判断。由于课前让学生收集同一种类但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叶回来,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就已经知道同一种树的叶大小和颜色会有不同,大小和颜色是不能作为判断依据。学生最容易发现同一种树的叶形状是一样的,也有学生提到叶脉是一样的。(3)比较叶的大小。上一个环节学生发现了同一种树的叶大小有不一样,从而带出测量叶的大小。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4#

按形状给叶子分类本就是比较难的,三年级的孩子要想做到“理想”就更难了。还有,建议,下次布置孩子们收集树叶时,要尽量一种树收集一两片叶子就行了。以免课堂太混乱。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5#

怎么没有后续了?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