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美丽的大树
2、这大树的美丽又是谁装点出来的呢?(漂亮的叶子)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叶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
1、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我们来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听好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我捡了几片落叶?
活动一: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2、你们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备了这么多树叶,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谁是细心的孩子。
活动二: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预设1:按形状分,有几种。
预设2:按大小分,有几种。
预设3:按颜色分,有几种。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生活动:汇报
师相机板书:形状、大小、颜色
4、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5、师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三种分类方法。
师: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哪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
预设: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师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来分类。
6、师:知道了分类标准,我们再来分一分: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生活动:汇报分类结果。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表现很出色,汇报的很完整。
(二)比一比:
实物投影出示一些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有残缺,有完整的树叶,(同一种树叶)让孩子判断是不是同一种叶。
1、质疑: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预设1:是同一种叶。预设2:不是同一种叶。
2、师:这片叶变残缺之前的样子。请一名同学来为这片叶补画缺少的部分。
生活动:观察得出结论,观察到了形状相同,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而残缺的叶我们可以根据其它部分补画出其本来的样子,再进行判断。
3、同一种叶除了形状相同以外,还有哪些相同特征。
预设:叶片上有一根根的细丝;叶边缘有锯齿……
师:叶片上细丝称为叶脉;叶的边缘称为叶缘。
4、比较:对比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发现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预设:叶柄、叶脉、叶片。
5、一片完整的也有哪几部分组成?
预设1:叶由叶片和叶柄二部分组成。
预设2:叶由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组成。
师适时解惑: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把你的小手臂当作叶柄,学生自然会说出,手掌就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相当于叶子的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颜色不同;落叶易碎,新鲜叶不易碎……
引导:落叶有生命吗?新鲜也呢?
预设: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观察与思考:(出示樟树枝)同样是新鲜叶,这一条树枝上的树叶有树木不一样吗?
生活动:发现叶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叶在树枝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结合板书比喻:这根枝条好像人类的一生,从左到右分别是幼年、童年、青中年、老年、死亡。
讲解:
(1) 长在枝头上的是芽,形状最小,是叶最嫩的阶段,叫叶芽;
(2) 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嫩叶;
(3)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哪一个是“人到中年”的叶子,大家自然想到长大的叶子;
(4) 再往下进行就不用老师提醒,学生马上联想到人老时很多人会驼背,叶子的边缘就会卷曲起来这就是枯黄的叶子;
(5) 至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
三、总结升华:
1、昨天,老师让大家收集落叶,为什么没让你们摘树叶呢?
教师总结:大自然是美丽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呀!
2、小结:树叶还有许多秘密,大家如果在课下搜集关于叶的知识,贴到教室后的大板上,同学们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