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嘉兴市小学科学名师“智慧课堂”暨携手送交专题活动
活动地点:平湖市百花小学
上课时间:2012年9月21日
执教:嘉兴市实验小学 张晓萍
学生:嘉兴市实验小学505班
活动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转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人手一台电脑
课前谈话:
1.“等会,学习资源都在电脑里,请你在电脑里找到4个学件包,上课时按要求打开。”
2. “每个人电脑上有一个标号,请记住自己电脑的编号。”(电脑编号:一个字母+一个数字)。
教学实录:
欣赏一段动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这个成语故事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了?
——螳螂在吃蝉,螳螂又被黄雀吃
蝉又在吃什么?
——树汁
黄雀又会被谁吃掉?
——猎人
——可能是……
你想起了什么?
——生物链
什么叫生物链?
——生物之间,循环的
循环,是什么意思?
——按自然的,蝉吃树汁,螳螂吃蝉
——这叫食物链
你为什么叫食物链?
——讲不清楚,是课外书里看到的
可能你受了刚才其他同学回答的启发想到的,是吃和被吃的关系。
请打开学件包1,给这些生物排排队:谁被谁吃?
(学件包1中的文字:能不能按“吃和被吃”的关系给它们排排队,然后用链条连起来。学件包1中的图片:植物、蝉、螳螂、黄雀,三段链条)
(每位学生自主活动:用鼠标移动植物或动物,排队。)
(全班交流:教师控制电脑显示部分学生的排队情况,再指名一学生在讲台上的电子白板上演示刚才是怎样排队的。)
我们把……叫什么食物链。科学家常用箭头来表示食物链,那么,这个箭头应该朝什么方向?请打开学件包2,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
(指名学生在教师的电子白板上画箭头:第一个学生画向左的箭头、第二个学生画向右的箭头。)
为什么这样画?
—— ……
(转问)你们认为哪一种画法比较合适?
——(多名学生支持第一种,并说明理由。3名学生支持第二种画法)
师:仔细听……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其中一位学生补充回答)如果没有树,蝉就活不下去,树是蝉的必需品;如果没有蝉,黄雀就活不下去,蝉是黄雀的必需品。
谁是谁的食物很重要。没有这种食物,能量就没办法传递。科学家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不仅可以看到谁被谁吃,还可以看到能量的流动方式。有时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板书:能量传递)
如果你的箭头画反了,就把它调整过来。
老师教大家一句话:“食物进了谁的嘴,箭头就指向谁那里”
你还能举一些食物链吗?
——(一名学生画简笔画:草→虫→鸟→蛇→鹰。并解释:草被蝗虫吃,蝗虫被鸟吃,鸟被蛇吃,蛇被鹰吃。)
——(水草……虾米……小鱼……大鱼……人)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打开学件包:食物链游戏。这是一个闯关游戏。看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闯过几关。
(指名一学生演示玩第一关的方法)
请在玩的时候思考:有哪些不同的食物链?不同的食物链有什么规律?
(每位学生自主活动后全班交流)
你在玩的时候发现有哪些共同的规律?
——第一个一般就是植物
——最左边的是吃不到东西的
它怎么成活?
——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还有什么发现?
——纵的这一排都是植物。
——第一排都是很弱的,后来越来越强
如果一个成语来表示呢?
——弱肉强食(教师板书)
——最左边的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地位,后面的越来越有地位,很强悍
(板书:终点:凶猛动物)
——食物链,有森林里的、海洋里的
——每条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生活在一起的(师补充:就是在同一个区域的)
——最末端的可能最少,最前端的可能是数量最多,繁殖最快(教师板书金字塔简笔画来表示)
——我觉得终点不一定是最凶猛的动物。比如:第三条的终点是海豚,但是海豚也可能被鲨鱼吃掉,鲨鱼也可能被细菌感染。
我们平时玩游戏时,也要带着思考。
——它们还有一种叫法。(一学生踊跃上台,在刚才自己画的食物链简笔画下面板书: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中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
他已经把老师接下来要表达的写出来了。什么叫生产者?消费者?
—— ……
看看书本第12页是怎么告诉我们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自学后,指名一学生读一读)
这位同学还把这些生物进行了分级,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会被别的动物吃,一个会被一个吃,一个比一个厉害。
在大自然中,这样的食物链有很多,刚才有同学说,这些食物链中的生物生活在一个区域,那么这个区域里是不是只有一条食物链?请打开学件包3,我们来找一找草原这个区域中有多少条食物链。
(教师指名学生简单演示其中一条食物链的玩法)
(学生自主练习:用鼠标点击“开始”按钮,先点击第一种生物图,再点击第二种生物时屏幕上会会显示箭头的指向,依次点下去也就一次出现箭头。完成一条食物链后点击“结束”,再找一找另外的食物链。课件中设计:如果有重复的点击,箭头只显示一个;如果学生把鼠标停留在某个生物上面,就会出现对这种生物的相关提示)
全班汇报:指名学生说自己连的一条食物链,教师用笔在电子白板上画箭头。
(这一环节画的时间比较多,其他学生在下面有点无事可做。可以直接利用电子教室的交互功能展示学生成果)
(教学食物网……)
(出示拓展资料:讨论三个问题)
问题1: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经掀起过把麻雀作为“四害”之一的运动,但后来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的几年里,又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问题2: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背部的森林里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狼,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问题3: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广大人民群众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有位专家指出说:“要是我们在这一地区能多那么两三只老虎,就不会发生这场灾难了。”请你想想看,这位专家说这话是怎么回事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22 8:59:4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