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讲《空气性质》这一课,我对科学实验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1#

[原创]讲《空气性质》这一课,我对科学实验的一些思考

      《空气的性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实验有七个,如果都让学生做,一节课肯定完不了,而且效果不好。我采用演示加学生实验的方法。每次实验我都按照让学生进行猜测思考-----然后再与现象比较-----解释结论的程序进行。一做完实验,我就要求学生在书上赶紧记录实验现象,结论由学生们共同讨论得出。
   例如:导入阶段: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我拿着一个空瓶子问学生:“里面有什么?”开始学生都说什么也没有。但有的孩子立即反应出:“里面有空气!”
       我接着又问:“那你如何证明呢?”我强调现象必须明显看到。
       学生有些迷茫,不知怎么办。于是我把一个水槽放在讲台上,又拿出一个大塑料袋,孩子们的眼睛立即发光了。凡是有办法的孩子都上来演示了,把空瓶子倒扣在水里,用力一挤压,泡泡便不断的冒出,孩子们都高兴地看到空气了存在了,有的孩子还用大塑料袋收集了满满的空气。
   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我不仅仅限于书本上的,我又问孩子们:“如果我们想让杯子里的纸湿了该怎么办?”孩子们想不出来,于是我让他们仔细看好了,我把杯子稍稍倾斜,于是泡泡出来了,我立即问:“为什么?”孩子们说“空气跑出来了,让出了一些地方,于是水就进去了。“拿出杯子来孩子们发现纸果然湿了。
    做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还有杯子往水里放,都是演示的。瓶子里面吹气球和空气流动实验都让孩子们来做。
      我感到苏教版的科学每一课实验很多,顺序比较乱,逻辑性不强,实验花样多,但是不深入。所以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合理安排实验,选择重点的来做,而且要把一个实验进行拓展,把实验包含的所有信息,基本让孩子们吃透。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同时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意图是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好看,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实验里面的实质性的东西,实验就会变得华而不实,同时也养成学生性情浮躁,不善于分析思考的坏习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6 11:23:4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才是硬道理!要改变孩子们已有的概念不容易!赞一个!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

教材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参考的教学素材,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围绕教材核心做适当的调整、处理。
TOP
4#

海玲的做法体现了我们活用教材的理念!教材也不是一定很合理,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来做,你的经验也给我们启示,做合适自己的学生的,做合适学生发展的!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

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