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业评价应以课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和基本评价,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程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益。
1.体现核心价值
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这应是小学科学学业评价的核心价值所在。
2.体现内容标准
学业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与内容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技术领域、科学探究五大领域,五大领域是学业评价的的内容标准。
3.注重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在学业评价上,目前最大的结症在于评价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上。有一个基本现实我们必须面对。以专职教师为例,通常一位科学教师担任4-6教学班,面对的是二百名左右的学生,每学期要完成对这二百名左右的学生的学业评价,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评价项目宁少勿多、宁精勿滥。总之,每项评价内容都要落实评价主体,要考虑到评价主体的“投入”及完成评价任务的可能性。这样,才能把先进的评价理念、好的评价方案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评价行为上。
4.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学业评价应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标准参照考试应是对小学生进行评测时的首选。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排序,不是进行相互比较。而是考量学生在经历一个学习阶段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学生评价更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与发展趋向;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纵向发展,并以此增进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