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三年级复习液体的性质时,我总结道:液体能够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只有赵力羽立即反驳到:“老师你错了,液体是有一定的体积的。''他说话声音很高,让我觉得他很不礼貌,我连想都没有想,就说:”液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放在那种不同形状的瓶子里,体积也不一样。”这时小赵越发激动了:“老师你说的是液体的形状不固定,但液体的体积是不变的,不管放在什么形状的瓶子里,它都是一样的体积。”他的提醒让我感到自己就是弄错了,液体是有一定的体积的,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我感到小赵的咄咄逼人让我很难堪,于是我说了一句:“让我再想想,然后答复你们。”这时小赵仍然步步紧逼:“老师,我是对的,我还做过这个实验。液体倒在不同形状的杯子里,体积还是那么多。”这时有的学生开始反感他了:就你对,老师不比你知道的多!这时小赵终于不发言了,他那双小眼睛一直紧紧的盯着我看,期待我的认可。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他这样的态度。
过后我想了想,我感到班里有个这样的孩子是我的幸运,小赵是个特别的孩子,很多老师不喜欢他,因为他的学习习惯不好,课堂上比较随便。但他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喜欢探究质疑,非常聪明好学,书上的每一个实验都自己做过。课堂上,只要他自己悟出了什么,就立即大声说出来,不管你爱听不。又一次我在讲花的传粉,他高兴的说道:“老师我知道了,雄蕊和雌蕊结婚了,生出的孩子就是结果了。”孩子们立即大笑起来了,他的想法真的很形象。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当老师的需要保护他的好奇心和批评精神,这正是我们中国孩子缺乏的。试想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在老师面前,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自己的观点,需要多大的勇气。面对他的坚持和执着,我老师这一点脸面又算什么呢?“师不必强于徒”我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超越自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19 21:19: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