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建伟:《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1#

吴建伟:《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

活动名称: 2012年张家港市小学科学“名师引路”活动——“探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主题研讨


活动时间:201268


执教老师:嘉兴市实验小学吴建伟


课前谈话:


(播放《吉祥三宝》)


这首歌叫什么?


还记得我吗?说说看


介绍一下张家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好吃的?


教学实录


科学课上的吉祥三宝,想不想认识一下?


(出示第一宝)


——电线


它长什么样?


——细细的长长的


——外面包有橡胶皮,里面是铜


里面是金属,一般是铜


——橡胶防漏电,金属导电


(出示第二宝)


——电池


电池有什么特点?


——可以给一些电器


比如说


——收音机


它有正极和负极(教师请学生上去在课件图上指出来,该生边指边说:“有加号的是正极,有减号的是负极”)


(课件出示文字:铜帽:称为正极,用“+”表示;锌筒:称为负极,用“-”表示


(教师出示电池的简图,板书“+”与“-”)


第三宝,跑到你的课桌里了,看看是什么?


——灯泡


比较小,叫


——小灯泡


拿出来看一看


(学生观察小灯泡后回答)


——灯泡里面有钨丝


也叫灯丝


——里面有两根电线,像衣架,所以叫金属架


——灯泡的受电的部分,一般是底下那块铁片


受电是什么意思?


——与电线连接的


(出示词语:连接点2


还有哪些部分?


——上面圆的部分是玻璃


取个名字


——玻璃泡


还有一部分没认识,是什么


——连接点1


在哪里?


——图上小黑点部分


这个小黑点和什么连在一起的?


——(未回答)


与金属的螺纹。整个部分都可以叫做连接点1


金属架的两根和两个连接点有什么关系?


——(未回答)


有没有连在一起?有没有看到?被挡住了


(教师出示课件:小灯泡内部结构图——金属架的一根连接点是连在“连接点1”,金属架的另一根连在“连接点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小灯泡结构图)


哪个地方会发光?


——灯丝


现在三个宝贝都出来了,你最想做件什么事情?


——点亮小灯泡


(在黑板上贴出打印有课题的纸条)


怎么点亮?


(一学生到黑板上摆放简图:把“电池”纸片、“小灯泡”纸片摆放在KT板上、用记号笔画出电线,然后把KT板贴在黑板上。)(注:KT板的背面粘有软磁条)


(学生共想出三种方法,先贴在KT板上,再把KT板贴在黑板上)


请每个小组也像这样,想出一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在KT板上摆放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教师补充提示:只能用一根导线)


(学生作品展示:又增加了2种)


(教师给这三种方法编号)


这些方法一样吗?


——不一样


都能点亮小灯泡吗?


——(摇头)


怎么办?


——做实验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每种方法请实验二次。


2.每次连接时间短一些。


3.成功后,及时将方法贴在记录单上,并标上是几号图。


4. 音乐响起,请把材料收拾好,准备汇报。


(学生分组活动,期间不时有学生惊叫“亮了!”,教师巡视指导,并给速度快的小组增加提供展示用的板,活动结束用《吉祥三宝》音乐提醒学生安静)



这三种都试过吗?


——第一种不亮(教师放边上)


——第二种亮了


——第三种亮的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其他学生补充展示)




看这些能亮的四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指导下学生回答:两个连接点必须和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为什么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就能亮了呢?


(出示自制教具:一个能表示电流流动的简单电路)



电流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请你猜测一下电流在连接图里是怎样流动的呢?


——循环


怎么循环?


——从正极流出来,经过……回到电池负极


(出示动画课件:电流在小灯泡的连接点、金属架、灯丝中流动)


(教师随即找出黑板上的一副小灯泡能亮的展示板)画一画电是怎么流动的。


(一名学生边说边画电流动方向)


每一个小组选一种能亮的方法画一画电是怎么流的


(学生分组活动:画电流方向)


(引导学生看黑板)这种方法为什么小灯泡不能亮?


看一看电路连接有没有问题?


——只连了正极


死路一条,叫断路


(教师板书:断路)


能亮的那些叫什么路?


——通路


这种不亮的方法,做实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触电


什么感觉?


——有点麻


这个电传到那里去了?


——我


你有没有亮?


——没有


这是短路,家里面地电线千万不能出现短路,会引起火灾等不安全的事情。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看黑板)能不能让这些小灯泡也亮起来?


(学生上台修改短路的方法,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



老师有小礼物奖励,但是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出示课件)


基础任务:?


挑战任务:同桌合作用一根导线接亮两个小灯泡


 


记录:陈梅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11 20:58:5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点亮小灯泡》课后反思


 嘉兴市实验小学  吴建伟


 《点亮小灯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中的第二个课题。这一课我们主要是引领学生学习通过使用导线、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的核心概念是“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条完整的路径”。这节课设计的一条主线是“知识——探究——提炼”,这里的知识是指:了解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作用,探究是指,利用小灯泡、电池和导线来连接一个电路;提炼主要是指,在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后进行自主探究、分析,最后提炼出新的知识,就是:用我们老师的来说就是通路,但是在这里并不出现通路的概念,只要使学生理解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后回到电池的负极,电流的路径通了,小灯泡就亮了。


这堂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是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和功能。对小灯泡的观察。


小灯泡——从外形到内部的构造,学生可能会观察、描述到以下内容:小灯泡上面有玻璃罩,下面有金属壳,玻璃罩里有灯丝,灯丝的两端连接在引出线上,引出线一端连接金属壳,另一端引出线有一部分是连接在下面的锡点上。学生只有对小灯泡的结构有清晰了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电在小灯泡里是如何流动的这实际上是为第二活动:用多种方法接亮小灯泡做了坚实的铺垫。


第二个活动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


具体分以下环节:


(一)小组讨论怎么点亮小灯泡


观察了小灯泡、电池后,学生们尝试用我提供的纸片模型把自己想到的连接方法摆出来,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孩子们先进行思维探究,可以充分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想好了再动手,而不是盲目的去尝试点亮小灯泡,因为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不是本课的终点目标。当学生们想出了多次的连接方法后,我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


小孩子以“动”为第一需要,而不是以“为什么动”而第一需要。他不会想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课堂上学生浮躁时,我们老师就要给他泼泼冷水,让他冷静下来。——曾宝俊


(二)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1根导线、1节电池和1个小灯泡这些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的探究才是有方向的。记得我们江苏的曾宝俊老师在《好课多磨》的讲座中所说的那句话: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因为此时学生动手连接后,就会和原来的认识产生激烈的冲突,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在学生认识多种连接方法都能点亮小灯泡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两点连两极)机动环节:再以电流流动演示仪和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电路的流动方向: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经过电珠里灯丝的-端到灯丝的另一端,最后到达电池的负极,这就是电的路。这条路通,小灯泡就会发光,否则就不能发光。


接不亮小灯泡时,也有它的意义。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接法,共同点是电没有经过灯丝,直接通过导线到达负极,这时导线发热,烫手,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短路”现象,这种情况是学生在操作中经常发生的情况,但是老师学生都往往没有去留意这件事。如果留意了,就会引出一连串的问题:是什么东西烫了手?怎样连接会烫手?烫手时电珠发光吗?


正是这二个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发展更加丰满。也正是这二个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本堂课的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在这堂课中,学生不仅能较清晰地了解小灯泡的结构,了解短路、断路是怎么回事,知道只有电流过小灯泡才会发光,能用不同的方法接亮一个小灯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这一系列的活动后,体会到了对周围事物作有目的、细致地观察地乐趣,享受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有关“电”奥秘的兴趣。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卢新祁(江苏省教研员)点评:


这节课都很具有挑战性,是偶像派老师执教的课。


学生过于兴奋,场面非常火爆。还是希望科学课稍微安静一些。本课音量达到了87.5分贝。


对这一类课的认识:学生怎样更好地认识灯丝的发光?怎样把灯泡的发光理解为电路通路中的一段?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正如卢老师后面所说的,在课上,很多孩子都把发光的灯丝看成不是电路的一部分!

一个偶然的机会,找来了一个大点的灯泡,就是我们所学的烧断丝的,

但学生仍是死活不信,是因为丝断了原因,而把原因归于灯泡的其他位置。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5#

      学生的思维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节课里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课堂学习和课外的学习中不断学,会一点一点慢慢掌握的。我们也要允许留一点遗憾。我觉得大海风的课非常棒!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

   “波斯菊”老师评课:


     海风老师《点亮小灯泡》一课,用《吉祥三宝》引出课上要研究的“三宝”——电池、导线、小灯泡。 此外,在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海风老师通过播放《吉祥三宝》提醒学生停止活动,课堂有序不失为一个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在认识小灯泡的构造时,除了外部直接能看到的结构,他还出示拆开的小灯泡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小灯泡内部线路的连接。可以说,这样的认识非常细致周到,所以,当老师问“接下来你最想做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喊“点亮小灯泡”,完全是出自内心最迫切的需求,远远坐在后面的我都能感受到学生那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动手一试的欲望。这时,老师适时地浇了盆水,并没有让学生直接连接电路,而是用纸板模型让学生先尝试连接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验证连接方法可行与不可行。在对“短路”的认识中,老师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连接是不对的,而是问学生的实验感受,学生感觉到烫手、刺麻,由此老师解释这是短路,家庭电路中非常危险,这样,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课后,老师还给大家布置了挑战任务,我相信,学生的热情还将继续下去。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公开课之后,我们往往和曾经一起上课的孩子们说再见了,可能以后再很少有机会见面,所以我们给孩子们课外延伸的作业也往往是形同虚设,而我却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再次走进孩子们的教室,听他们亲切的叫我吴老师,兴奋的告诉我:“上午课堂我布置的挑战任务成功了!”并一个个演示给我们欣赏,这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科学教师是幸福的,前面这么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看到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么浓厚,真的感到非常的欣慰。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教学之前再次学习,让孩子们在连接前讨论方法后有目的的活动,结构的探究啊,很赞!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