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丫儿读周国平先生的《把心安顿好》随摘随感 [复制链接]

1#

丫儿读周国平先生的《把心安顿好》随摘随感

   上周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区优秀党支部,学校给我们每位党员老师发了一本校长推荐的书-------周国平先生的《把心安顿好》。


    上图:


 



 


关于周国平此人: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作家。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利用双休日是时间就把这本书给啃完了,看见有些话对自己很有启发,或者说很有感受,所以很想呈现给大家,说不定我们都有此共鸣呢!好书一定会有观众!


  引用发言、随想随感(自我感言纯属个人言论,请勿见怪):


 价值观


1.作者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极累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2.近几年我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的问题。


3.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


4.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对于国家来说,价值观决定了文明的程度。


5.“好”有两个层次:一是快乐,即幸福;二是正当,即道德。


6.我的价值观思考的出发点是:生命和精神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幸福和道德都要据此衡量。我得出的结论是: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


7.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8.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


9.世上一切的好东西都是如此,你必须亲自去品尝,才会知道它们在人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0.现在我的生活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另一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亲情和友情使我远离社交场的热闹,读书和写作使完全远离名利场的热闹。


  


    感悟:作者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境界!生命和精神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幸福和道德都要据此衡量”说得真好!我们人---生命与存在的精神是不可以没有的,人要活得坦然、无愧于心,就是在于生命与自我精神的存在的意义是高尚的!我们的境界就要如作者所说的一样,往这方面多多努力吧!活出精彩!活出自我!活出坦然!


 


平凡生活


1.即使在伟人的生平中,最能打动我们的也不是丰功伟绩,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显露了真实人性的时刻。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人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东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的生活的人何其少。


2.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3.从生命的观点看,现代人的生活有两个弊病。一方面,文明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条件,远超出维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复杂,离生命在自然界的本来状态越来越远。另一方面,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使我们容易沉湎于安逸,丧失面对巨大危险的勇气和坚强,在精神上变得平庸。


 


     感悟:人世间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将归于平凡,最打动人的也是一个人最平凡、最真的东西。这可能也就是我们所说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追求自己的本真!我想先做好了解自己,再做好一个对平凡自己的认同,过好每一天平凡的日子!


 


内在生活


1.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拥有快乐的源泉,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开掘和充实它。这就是你的心灵。


2.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你生命中的日子,你在其中遭受的人和事,你因这些遭遇产生的悲欢、感受和思考,这一切仅仅属于你,不可以转让给任何别人,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


3.还请记住,除了现实中的相遇之外,还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相遇,即阅读和思考与伟大灵魂的相遇。这种相遇使你得以摆脱尘世命运的束缚,生活在一个更广阔、更崇高的世界里。


4.智者的特点是,一方面,很少的物质就能使他满足,另一方面,再多的物质也不能使他满足。原因只在于,他的心思不在这里,真正能使他满足的是精神事物。


5.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的追赶了。


 


      感悟:记住自己的快乐来源于自己的心灵!心快乐了你也就快乐了!所以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的追求,有了它---快乐就会自然而然的走进你,心就宁静。反之,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快乐!


 


诗意地栖居


1.     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


2.     人,栖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于是又科学和信仰,此人所以为万物之灵。


3.     在席卷全国的开发热中,国人眼中只看见资源,名山只是旅游资源,大川只是水电资源,土地只是地产资源,矿床只是矿产资源,皆已被开发得面目全非。这个被人糟蹋得满目疮痍的大地,如何还能是诗意栖居的家园?


4.     我们不要讥笑古人多愁善感,倒不妨扪心自问,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心情与自然的物候之间还能否有如此密切的感应,我们的心肠是否已经太硬,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节奏是否已经太麻木?


 


      感悟:人来与尘土,归于尘土;一切皆是定数。仰望苍穹,惊奇、感叹都源于宇宙的博大与神秘。对于养育我们的地球,我们在做些什么?我们的说教是那么的苍白!只有平静的心灵,顺应万物的自然才是真道理!


 


平常心


1.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2.     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力了,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次好的,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


3.     在青年时期,人有虚荣心和野心是正常的。成熟的标志是自我认识,认清了自己的天赋方向,于是外在的虚荣心和野心被内在的目标取代。


4.     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5.     我确立了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那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才会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


 


      感悟:人要有追求,不过不要太过于在意追求的结果,哪怕是不如意的也要坦然的接受,要有这样的胸襟与内心的容量。特别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谁没有追求,谁没有更高的目标,但是这与我在“平凡生活”中的某一观点又相似了,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天赋、能力,不去追求过高的、不是自己能攀附到的结果,否则只会弄坏了心境,失去了快乐的根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合适的追求,做事中也透露着沉稳、对分寸的拿捏到位,这是需要自己不断调试的!


 


 


争什么


1.     人世间的争夺,往往集中在物质财富的追求上。


2.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3.     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4.     所谓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在执着和超脱之间求得一个平衡。


5.     在中国文人身上,从来有励志和闲情两面。励志,就是经世济用,追求功名,为儒家所推崇。闲情,就是逍遥自在,超脱功名,为道家所提倡。对闲情不可等闲视之,它是中国特色的人性的解放,性灵的表达,在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文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很重很重。只有励志,没有闲情,中国文人真不知会成为怎样的俗物。


 


      感悟:作者说得太对了!人总在那里争!什么都争!但是到最后结果出来了又怎样呢?争到了又能代表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可能从此就失去了心里的宁静。要站得正,跳得出,在执着与超脱中找到一种平衡,在平衡中掌握好自己,过好智慧的人生。



 


最合宜的位置


1.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2.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3.     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我认为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4.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5.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感悟:如果你觉得你没有一个定位,那不是没有,而是你还没有找到合宜的为你而定的位置而已,要反思、要反省,是不是自己要求太多,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是不是自己在不经意中放弃了本该属于你的!每个人只有找到了,找准了自己合宜的位置,并且在理想的情形下,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那真是太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了。希望不要是糟糕,而是多多的精彩!



  


谋财害命别解


1.     最多的情形是,在无止境的物质追求中,牺牲了生命纯真的享受,败坏了生命纯真的品质。这一种谋财害命,因为它的普遍性和隐蔽性,正是我们最应该警觉的。


2.     要热爱生命,不要热爱金钱,沉湎于金钱正说明对生命本身毫无感觉。


3.     倘若一个人只喜欢钱,有了钱仍然只为金钱而工作,怎么样呢?他更不自由了,在金钱面前他永无解放之日了。


4.     物质带来的快乐终归是有限的,只有精神的快乐彩可能是无限的。


5.     看一个人素质的优劣,我们可以看他:获取财富的手段是否正当,能否对不义之财不动心;对己得之财能否保持超脱的心情,看做身外之物;富裕之后是否仍乐于过相对简朴的生活。


 


      感悟:有时候我们会说不开心,不快乐。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做的事情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不是自己精神意义上的快乐。物质的满足可能一时也会很令人满足,但是并不长久,只有精神的愉悦才是硬道理,超脱于物外,感悟快乐的真谛!




困惑和觉悟


1.     对人生的困惑,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借用佛家的话说,便是色与空。


2.     一个人不去想那些人生大问题,岂不活得快乐一些?


其实,不是因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所以思考。


3.     智慧是逼出来的,知道困境不可改变,只好坦然接受,这就叫智慧。


4.     生命大于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却启示了生命的无限。生命的内在疆域无比宽阔,只要你能进入其中,每一个当下即是永恒。


 


      感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困惑,不知大家是怎么解决的?是不是思考了,努力了,解决了,有了进一步的觉悟;反之,如果没有解决,是不是用其他方法来解决,替代、转移或其他?我想作者所讲的“智慧”更令人深思,明知不可改变,坦然接受,让自己的内心宽容乃大,心宁静了,永恒常在!


 


 


人生的境遇


1.     和你命运真正休戚相关的唯有你的亲人。


2.     守岁是一种诀别,必须独自面对,一个人怎么能把自己的生命中如此珍贵的片段和众人的片段混在一起,让它不明不白地消逝,因而真正消逝得无影无踪呢?


3.     过年是一个机会,它提醒我们,岁月易逝,生命有限,这岁月不是笼统的岁月,而正是你的岁月,这生命不是抽象的生命,而正是你的生命。你也许有点儿伤感没什么不好。你必须心疼你的生命,才会好生照料它,必须怜惜你的昨天,才会珍惜你的明天。


4.     离别的苦,仔细分析起来,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人生聚散不定,一别之后,不知何时再聚,也可能再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其二,命运莫测,别后不免为对方担心,有了无穷的牵挂;其三,生命短暂,青春相别,再见时也许皆以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总之,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正因为离别最使人感受到了人生无常。


5.     人生一切美好经历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复,它们因此而永远活在了记忆中。


6.     在这个世界上,人倘若没有在苦难中看到好玩、在正经中看到可笑的本领,怎么能保持生活的勇气。


 


 


    感悟: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最亲的就是自己的亲人,亲人是你无法抛弃的选择,你的至亲给你的一切都是你最真的记忆!我感念父母给我生命,知道生命的真谛;感念丈夫给我完善,使我成为孩子的妈妈;感念孩子给我的领悟,知道为人父母的付出;感念公婆的真心,知道好家庭的重要;感念兄弟手足,知道亲情是美妙的温情。。。有了这许多的支持,快乐中保持真情,欣喜中保持冷静,困境中回想美好,挫折中看到希望,就是要一直保持生活的勇气!做一个自己人生的美好设计师!


 


承受不幸


1.     不幸对于一个人的杀伤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不幸的程度,二是对不幸的承受力,而后者更为关键。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实际上是减小了不幸对自己的杀伤力,尤其是不让它伤及自己的生命核心。相反,一个不能承受的人,同样的不幸就可能使他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甚至因此毁灭。因此,看似遭遇了同样的不幸,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     人生难免遭遇危机,能主动应对当然好,若不能,就忍受它,等待它过去吧。


3.     身处绝境之中,最忌讳的是把绝境与正常生活进行对比,认为它不是生活,这样会一天也忍受不下去。如果要作对比,干脆放大尺度,把自己的苦难放到宇宙的天平上去称一称。面对宇宙,一个生命连同它的痛苦皆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


4.     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逝中,人生的一切祸福都是过眼烟云。在历史的长河中,灾难和重建乃是寻常经历。


5.     只是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


 


   感悟:谁都不希望遇到不幸!!!所以很忌讳去面对这个话题!有时觉得别人说得很对,只能是看见其他人这样,如果犯着自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又会是怎样的。看着作者的话,只是衷心的希望谁都要遭遇不幸,都是幸福、美满的!一直这么希望、希望、希望! 


 


小爱和大爱


1.     人与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


2.     相遇是一种缘。爱情,亲情,友情,人生中最重要的相遇,多么偶然,又多么珍贵。


3.     人间若有大爱,就只能首先以小爱的形式存在,只能从小爱中发端和升华。一个人真正从小爱中领悟了爱的实质,他就已经进入到大爱的境界中了。


4.     茫茫宇宙中,两个生命相遇和结合,然后又有新的生命来投胎,若干生命相伴了漫长岁月,在茫茫宇宙中却只是一瞬间。此中的缘何情,喜和悲,真令人不胜唏嘘。


5.     请记住,没有人能够永远生活在爱的本质之中,我们都生活在现象之中,都只能通过现象来领悟本质。


6.     相思不只是苦,苦中也有甜。心里惦着一个人,并且知道那个人心里也惦着自己,岂不比无人可惦记好得多?人是应该有所牵挂的,情感的牵挂使我们与人生有了紧密的联系。那些号称一无牵挂的人其实最可悲,它们活得轻飘而空虚。


7.     我心目中的上帝是顽皮的,富有游戏精神。在他眼里,尘世上最庄严的仪式也是过家家,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人间喜剧。


 


      感悟:人世间最道不尽的就是“情”!看我们世上那么多让人痴迷的、让人感慨万千的、让人唏嘘不已的,也是这个“情”字上演的剧情!小爱会不断的汇集,当领悟爱的实质时便升成大爱,珍惜人间真情,在人与人真诚、自然的相处中收获更多的满足。不贪心不该自己得到的,不计较不属于自己的,不强求不是自己的!有了就要珍惜,就要满意,就要知足!


 


爱情的质量


1.     爱,就是在这一世寻找那个仿佛在前世失散的亲人,就是在人世间寻找那个最亲的亲人。


2.     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


3.     爱情中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信任,包容。


4.     爱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是:把他当做独立的个人尊重他,把他当做最亲的亲人心疼他。


5.     爱情的质量取决于相爱着的灵魂的质量。真正高质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性的人之间。


6.     爱情是有质量之别的,最好的爱情是两个本来就仿佛有亲缘关系的灵魂一朝相遇,彼此认出,从此不再分离。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这样的爱情都是稀少的。


7.     我主张对爱情的评判持宽松的标准。爱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最不能一律的。只要是两情相悦,不以利益为目的,就都是美好的。


8.     “两情若是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性关系要讲究质量,真挚而长久的爱情远胜于轻浮而短暂的风流韵事。


 


      感悟:人不可能无情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很向往爱情,今生能够拥有就是自己的幸福!拥有爱情的双方要拥有真诚、信任和包容。有什么问题都要好好的说、好好的沟通,没有什么严重的不可解决的问题,不要要求太多,心要平!要善于经营自己的婚姻与爱情,不要让单调、困难、乏味经常包围着你,要积极的改善不利于爱情的方法,让爱情常常保鲜,让生活有滋有味,让我们短短的生命里有许多值得你一生回味的滋味!


 


 


两性之间


1.     婚姻中不存在一方单独幸福的可能。必须共赢,否则就共输,是婚姻游戏铁的法则。


2.     婚姻中的一个原则:不要企图改变对方。


3.     在多数情况下,婚姻生活是恩爱和争吵的交替,因比例不同而分为幸福与不幸。


4.     婚姻的后果之一是失去孤独的心境。至于是幸还是不幸,全看你内心是否有孤独的需要。


 


      感悟:我不喜欢单身、不喜欢随意找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不喜欢找一个高低不就的人,喜欢找寻合适自己的那个他!今生我巧遇了我心中的人,我珍惜家庭、珍惜生活、珍惜命运给我机会!我感谢现在有这么多的学习机会,除了工作、生活,连怎么做个妻子也有的学习,我想多多兼顾,不求十全十美,只求都能兼有,健康、幸福、美满、聪明。。。!



 


迎来小生命


1.     迎来一个新生命,成为人父人母,是人生中一段无比美妙的时光。


2.     小生命的到来都是一种拯救,引领我们回归简单和真实。


3.     一个男人使一个女人受孕,似乎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可是,仔细想想,这个孕育出来的小生命,是多么漫长而复杂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产物,它的基因中交织着多少不可思议的巧遇,包含了多少神秘的因缘。


4.     父母和孩子的联系,在生物的意义上是血缘,在宗教的意义上灵魂的约会。


 


       感悟:孩子是维系父母的纽带!是人成长、成熟,感悟自己父母不易的标尺。只有真正经历过要一个孩子的不容易、养育一个孩子的艰辛、看着一个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才算长大!当他们长大之时,我们也慢慢老去,看着他们再经历我们所经历的,这就是人生的轮回,是一种机缘、是一种巧遇、是一份神秘!我感谢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的亲人们,你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父母怎样爱孩子


1.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无微不至,功课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


2.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3.     第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第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第三,注意培养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4.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


5.     亲自之爱是爱的课堂,不但丢孩子是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


6.     最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7.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


8.     对于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地生长,丝毫不想再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图。


9.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做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


10. 许多父母盼望孩子快快长大,我相反,多么愿意孩子的童年时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11. 我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蚀永远简单。


 


     感悟:谁说父母不爱孩子,但是我们真正的懂得孩子吗?真正的会爱孩子吗?对于孩子我们不是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的要求去强加给他们,我们应该让他们身心健康、心智优秀啊!



 


孩子的天性


1.     人在孩提时期是笑得最频繁的,当然也是最灿烂的。


2.     几乎每个孩子都热衷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制造有趣,并报以欢笑,这是生长着的智力的嬉戏和狂欢。


3.     幼儿具有天生的幽默感,喜欢而且善于逗趣、调侃、讽刺、自嘲。


4.     幽默有两个要素,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超脱的眼光。


5.     孩子天然亲近自然,亲近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孩子自己就是自然,就是自然中的一个生命。


6.     然而,今天的孩子真是可怜。一方面,他们从小远离自然,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自然最多只剩下一点儿残片。另一方面,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也是非自然的,从小被电子游戏、太空动漫、教辅之类的产品包围,天性中的自然也遭到了封杀。


7.     我们正在从内外两个方面隔断孩子与自然的联系,剥夺他们的童年。他们迟早会报复我们的!


8.     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


 


         感悟: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笑的,喜欢亲近自然,亲近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但是现在的孩子,我们可以看见有些,人手一只“爱拍”,有些因为留恋网络荒废了读书,有些变得那么陌生,变得世故与冷漠,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是个善良、诚实、有品位、有作为、有勇气等的人!


 


幼儿和哲学


1.     孩子都是自发的哲学家,他们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是活跃在他们小脑瓜里的许多问题是真正哲学性质的。


2.     当孩子表露了这种大人也不堪忍受的生命忧惧,提出了这种大人也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我们怎么办?


首先,要留心倾听,让孩子感到,我们是对他的苦恼时了解和关切的。


其次,要鼓励孩子,让他知道,他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能够想这样的问题证明他聪明。


最后,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孩子进行讨论,不知为不知,切忌用一个平庸的答案来把问题取消。你不妨提一些课供他参考的观点,但一定不要作结论。


3.     让孩子从小对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保持勇于面对和开放的态度,这将有助于在他的灵魂中生长起一种根本的诚实。


4.     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


5.     要做孩子够格的哲学“同伴”,大人必须提高自己。


6.     我建议是,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对自己进行哲学启蒙,读一些哲学书籍。


 


      感悟:有时候审视孩子,是会发现他们会提出一些很宏观的问题,看来我们不能轻易的用一些随便的语言去应付他们,他们的思考需要我们的引导,促动他们更渴望学习,更渴望随着自己的成长慢慢了解。。。


 


 


儿童教育


1.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


2.     “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是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


3.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4.     有的家长采取决绝的态度,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孩子,我认为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使孩子既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又不能受系统的基础教育,而这两点对于孩子的心智生长时非常重要的。


5.     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上,我的做法是顺其自然,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对优点予以热情的肯定,对弱点予以宽容,点到为止,常常还一笑置之,如此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空间。


6.     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生长。


7.     兴趣为王,快乐生长。


 


      感悟:孩子虽然是我们所生,但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要平等的看待他们,要真正的尊重孩子!


      有老师感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特别是性格的培养上,这个“度”真是很难把握啊!”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哪怕用的是同样的法子,对于不同的孩子效果也是不同的!相信你一定认同的吧!我们要坚持,要关注,要耐心!比比不健全的孩子的家长,我们算是好的了!




坦然面对人性


1.     我相信,无论谁肯用一种既诚实又超脱的眼光看自己,他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外部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通的人性现象。


2.     人皆有弱点,又弱点才是真实的人性。


3.     人生皆有缺憾,又缺憾才是真实的人生。


4.     正是在弱点和缺憾中,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生幸福地生活着。


5.     一个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最好的办法是扬长避短,把长处发扬到极致,短处就不足为害了。


 


     感悟:是啊!真实的面对人性!不回避,不躲闪!最好的办法扬长避短,当把长处发扬到极致了,确实短处就很渺小了啊!



 


人性现象


1.     厌恶比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


2.     厌恶往往是出自心灵深处和个性特质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反应。


3.     人性有三个层次。一是生物性;二是社会性;三是精神性。


4.     人生舞台上的诸多角色,其实都是一位真正的主角的面具,是这位真正的主角在借壳表演,它的名字就叫----欲望。


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欲望罩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什么是婚姻?婚姻就是欲望戴上了一副名叫忠诚的镣铐,立起了一座名叫贞洁的牌坊。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欲望在变魔术,给你变出海市蜃楼,让你无比向往,走到跟前一看,什么也没有。


所谓浪漫,不过是欲望在玩情调罢了。


玩情调玩腻了,欲望说:让我们好好过日子吧。这就叫生活。


5.     人类的一切玩意儿,或者是欲望本身创造的,或者是为了对付欲望而创造的。说到底,欲望仍然是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欲望是一个爱惹事的家伙,可是,如果没有欲望惹事,人生就未免太寂寞了。所以,最后我要说一句:谢谢欲望。


 


      感悟:今天这个人性现象说得很好!特别是对欲望的形容非常恰当!人正是有了欲望才会变化,有时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做出一些极端的、可怕的事情!甚至辜负了自己的亲人,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等等。送给那些心里躁动不安的人!安顿好自己的心,把握好自己!


 


 


道德的根本


1.     同情,即人与人以生命相待,乃是道德的基础。


2.     善良是罪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区分好人和坏人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界限。


3.     善良来自对生命的感动。看一个人是否善良,我有一个识别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喜欢孩子。


4.     在一个普遍对生命冷漠的环境中,人是不可能有安全感的,无人能保证似乎偶然的灾祸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5.     善良的人又宽容之心,既容人之短,能原谅,又容人之长,不嫉妒。在我看来,容忍之优秀是更难的,对于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最重要的。


6.     与人为善不只表现为物质上的施惠,你对他人的诚恳态度,包括懂得感恩,肯于认错,都证明了你的善良。


7.     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靠的事尊重,而不是爱。


 


      感悟:一个社会没有了根本的道德,就不成为社会了,现在真的要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但是不是说教,而是要育教育与无痕,很难吧!但是我们的徐闻音老师却做得那么好,那么自然,这是一种阅历,一种经验吧!


 


 


信仰的核心


1.     人不只有一个肉身生命,更有一个超越于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做灵魂。


2.     一切信仰的核心是对于内在生活的无比看重,把它看得比外在生活重要得多。


3.     简单的说,我认为信仰,就是相信人是有灵魂的,灵魂生活比肉体生活、世俗生活更重要,并且把这个信念贯彻在生活中,注重灵魂的修炼,坚守做人的道德。


4.     需要自己对自己说话。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是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交谈,舍弃此种交谈,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


5.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是理想高于现实,为现实指引方向。


二是理想要适合现实,要切合实际。


 


     感悟: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信仰!要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我们要善于自己与自己对话,对自己也要那么的尊重,一如尊重你敬重的人一样!往往这也是我们所欠缺的。


 


精神禀赋


 


1.     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不是职业,而是精神素质。精神素质相近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沟通,职业的不同完全不成为障碍;相反,如果精神素质相差悬殊,即使同行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2.     可以把人的精神禀赋相对地分为三个东西:一是理性(头脑),二是情感(心灵),三是道德(灵魂)。人文修养是围绕这三个东西展开的。


3.     精神本能有强弱的阶梯,最高是宗教。


4.     人是不容易满足的,但因心性的不同而有迥异的走向。


 


    感悟:最后一句说得很好!不满足才会去要求,不同的人不同的要求,最后各自会得到各自的所需吗?呵呵!


 


艺术和创造


1.     当心中强烈的情感无法排遣时,艺术就诞生了。


2.     舞蹈是人用神的方式行走,是在规则中诠释自由。


3.     创造力无非是在强烈的兴趣推动下的持久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兴趣,第二是良好的工作习惯。通俗地说,就是第一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第二能够全神贯注又持之以恒地把它做好。


4.     获得精神快乐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接受,比如阅读、欣赏艺术等;另一类是给予的,就是工作。


5.     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


6.     人要做成一点事情,第一靠热情,第二靠毅力。


 


      感悟:艺术与创造也是那么有机的结合着!艺术源于内心强烈的情感,说得真好!


 


 


哲学的用处


1.     一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


2.     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都不可能有所谓标准答案,可贵的是发问和探究的过程本身,使我们对那些根本问题的思考始终处于活泼的状态。


3.     哲学并不提供答案,它只是推动你去思考。


4.     你有了问题,了解了大师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哪怕你找不到答案,这个过程也会让你深刻。


5.     我们平时所做之事、所过之生活只是一个局部,哲学就是要我们从这个局部中跳出来,看世界和人生的全局,由此获得一个广阔的坐标,用意衡量自己所做之事、所过之生活,用全局指导局部,明确怎样做事和生活才有意义。


6.     如果没有哲学,我会沉溺于当下具体生活中,把它看成整个世界。有了哲学的思考角度,我就不会把某一个具体的苦难看成我人生的全部。


7.     哲学史一种分身术,它能将我分成两个,一个是有很多尘世欲望的具体的我,在红尘中奋斗、挣扎。另一个是哲学的我、理性的我、灵魂的我,会站在更加开阔的天地之间,从更加超脱的角度来劝导那个具体的我。


8.     哲学面向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正是这一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学和宗教更加伟大的东西。


9.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者,不管是哪一领域的,必是对世界和人生有自己广阔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的人。


10. 哲学对政治的影响是缓慢的,但一旦发生影响,就是根本性的。


11. 哲学是让你想大问题,大问题想明白了,你面对具体问题就有了开阔的视野和从容的心态。


 


      感悟:哲学----作者希望我们去学习,用审视眼光不断发现,有所提升,境界更高!


 


如何走近哲学
1.哲学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伟大思想体系的创造,它属于哲学史上的天才。二是作为学术,它属于学者。三是作为思潮或意识形式,它属于大众。四是作为人生思考,它属于每一个不愿虚度人生的人。


2.接近或进入哲学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学术的方式。二是思想的方式。三是精神的方式。这三种方式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一定要说高低,全在于那个从事哲学的人的人性和智性,由此而有了因循于创造、肤浅于深刻之分。


3.怎样才能走近哲学?我一向认为,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直接阅读大哲学家的原著,最好的哲学都会聚在大师们的作品中。


4.一个人怎样才算是入了哲学的门?唯一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5.根据我的经验,要真正领悟哲学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大哲学家的原著,看他们在想什么问题和怎样想这样问题。


6.哲学是人类的乡愁,是对人类永恒故乡的怀念和追寻。


 


      感悟:是啊,虽然我们了解了哲学的用处,但是我们我们不知道怎样走近哲学也不行,书中说得很好“唯一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东西方文化


1.     文化不分东西,只要合乎人性,表达人性,就都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     看任何事物,必须跳出这个事情,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有广阔的视野,才看得清它的全貌。


3.     儒家思想中,我最赞赏的是对个人道德修养和操守的重视,把自我完善看做人生最高目标。


4.     孔子最重视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它本身就是价值,就是目的。


5.     我心目中的“中国”概念:一个我们祖祖辈辈繁衍和生长的地方,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6.     人性比民族性更根本,爱生命比爱国更根本,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


 


      感悟:作者诠释的“中国”的理解真好!一个我们祖祖辈辈繁衍和生长的地方,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中国人缺少什么


1.     中国文化具有实用品格,不重视精神价值。


2.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


3.     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必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4.     现在,我们正在实现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开路,但必须有另两个转型配套,方能成功,其一是人治秩序向法治秩序的转型,其二是以忠君和爱国为核心的道德向以正义和仁慈为核心的道德转型,而这三个转型都是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的基础上的。


 


      感悟:我们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是关乎国家的整体素质,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学术的独立


1.     学术的独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学术的独立地位,二是坚持学术的独立品格。前者关涉国家的体制,后者关涉学者的自律。这两方面有联系,但可以相对分开。即使在学术没有独立地位的情况下,有良知的学者仍可坚持学术的独立品格。


2.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既是个人的精神家园,又是他对于社会负有的精神使命,二者的统一是他的特殊幸运。


3.     把学术规则分为两类,一是学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二是学术进步的内在标准,二者的有效建立皆以学者群体和个人的整体素质为条件。


4.     我说的真学者,第一是真爱学问,第二是真做学问,第三便是因此而真有学问。


5.     学术的要素:智性的快乐;问题意识;材料的系统占有(学术传统和知识增量);独立思考。


 


      感悟:最喜欢这篇里面的第四点,敬佩真学者!


 


阅读是精神生活


1.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2.     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


3.     与心中的上的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


4.     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5.     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


6.     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他们的嘉言隽语。


7.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他对人类文化传统一无所知,本质上是贫乏和空虚的。


8.     对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读书,少上网。


9.     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主要宝库,你只要善于利用这个宝库,吸取营养,就一定会发育良好,成为精神上强健的人。


10. 我衡量一本书对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的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似乎与它全然无关。


 


      感悟:喜欢轻松的读书、没有负担的读书,这样心更容易安静些!更能有感想!~读书更要读好书,读了会有感触!


 


非职业的写作


1.     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谈,写作时与自己的灵魂交谈,二者都是精神生活的方式。


2.     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时,他就已经进入了写作的实质。


3.     我所理解的文学,就是把真实感受的东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4.     一个好的作家并不是把影响读者当做自己的目标,他通过作品探究人生,思考社会,贯穿于其中的精神力、价值观自会对读者产生影响。


5.     真正的大诗人,他的心灵与宇宙的生命息息相通,所表达的决不限于一己的悲欢,而是能够由个人的身世体悟人生的普遍真相。


 


      感悟:作者说得真好!阅读与写作我们缺一不可,二者都是精神生活的方式!好的作者能通过作品对读者产生影响,那是多么大的影响与促动啊!


 


教育即生长


1.     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义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2.     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3.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4.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5.     教育的主要使命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


6.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7.     无论个人、民族、还是人类,衡量其脱离动物界程度的尺子都是人性的高度,而非物质财富。


8.     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


9.     我一向认为,在学生阶段,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时看是否拥有了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感悟:作者说得真是很好啊!可惜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呢?不说其他的,给自己的儿子创造了这样环境了吗?“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我做到了吗?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能鹤立独行的这样做吗?


 


教师的人格


1.     教师当然应该是知识分子,也就是说,一个热爱智力生活的人。只要他是这样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会产生一种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


2.     回想上学的经历,给我们留下最深刻记忆的老师,一定首先是有人情味、有爱心的,能和学生特别亲切地相处的。


3.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一是热爱智力生活,热爱知识,有学习、思考、钻研的习惯,亦即具备良好的智力品质,二是爱学生,拥有广博的“父母本能”,真正把学生当做目的,能把学生的进步感受为自己的重大人生成就并为之欣喜。这样的老师,因为第一点,学生敬佩他,因为第二点,学生喜欢他。


4.     我认为,一个好老师的责任和本事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应试,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


5.     强调兴趣在教育中的意义,绝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自己是充满求知兴趣的人,并且善于对学生的兴趣差异予以同情的观察,发现隐藏在其后的能力,真正因材施教。


6.     说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



      感悟:这里写出了作者对教师人格的一种希望。反思虽然我们的制度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人民希望的理想的教师做出来,做好。如作者写的那样要拿出一个好老师的责任与本事来!


 


问责今日教育


1.     现行教育的尺度及其狭隘,无非是硬是、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2.     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将会一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3.     最令人担忧的是今天的教育的久远后果,一代代新人经由这种教育走上了社会,他们的精神素质将决定未来中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精神水准和社会面貌。让教育回归人性,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拖延下去,智慧愈加积重难返,今后纠正起来更加事倍功半。


4.     现今教育的弊端的确是错综复杂,彼此纠结,触一发而动全身,让人感觉似乎无从下手。仔细分析,各种弊端在一个点上纠集,就是高考。


5.     有人担忧,现在教育腐败这么严重,若果让高校自主招生,岂不会加重腐败,加剧不公平。我的看法是,自主招生必须置于法律的监督下,做到程序合理和透明,而对自主招生中可能出现的营私舞弊行为,也完全可以用法律来对付。


6.     没有比中国的孩子更苦的了。


7.     教育应该比市场站得高看得远,培养出人性层面上真正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自会给社会----包括市场----增添活力。


8.     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重要。


 


      感悟:都说中国的孩子读书苦,谁说读书不苦呢?回想当年,只是我当时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没有像现在父母一样的功力,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给我寻找了一个适合我个性的今后的职业,就注定了我一生的奋斗目标,成为一名教师。现在的父母想着给孩子要有好的工作,好的前途,要这个,要那个,太多的要求给我们的孩子,可以说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但最终是孩子的辛苦。我们都在感慨,只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着。。。


 


 


世间众生相


1.     权力是人品的试金石,权力的使用最能检验出掌权者的人品。


2.     在人生追求上,中国人心中往往没有自我,只有他人,大家在争夺什么,我也就要什么。


3.     在公共道德上,中国人眼中往往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我做什么,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4.     这是中国人的颠倒的个人主义。


5.     有做人尊严的人,一定也尊重他人。同样,不把别人当人的人,暴露了首先不把自己当人。


6.     今天我们最缺的不是伟大的理论,而是普通的常识,不是高超的信仰,而是基本的良知。


7.     在政治舞台上,正义和仁慈都可以成为表演。


 


      感悟:作者道出了人的本性?真如作者所说权利是人品的试金石?人只有自我,眼中没有他人?我们现在不缺乏理论,缺的是最基础的做人的本质?简单而朴实的话,是不是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是不是要做这样令人不齿的人?各人自知吧!


 


关于我自己(这里的“我”是指的作者哦!)


1.     唯一会使我感到绝望的事情是失去了爱和思考的能力。


2.     此生此世,与我最近的是人,与我最远的也是人。


3.     如果树有知觉,它便会为这些枯落的叶子悲哀,但它无法阻止它们的掉落。


 


      感悟:作者自己感到绝望的是失去爱和思考的能力。而我对自己感到绝望的是什么?是对家庭的不够关心,对孩子的不够注重教育的方法,对爱人的不够体恤,对职业的不够专业?还可能不是这些,是我所不会概括的其他?人不可能孤单的生存于世,是需要沟通与交流彼此的想法与见解的,是需要互相理解的,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听别人的述说的。要学会宽容、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探讨、学会理解!


 


 


 


      随着读书读到最后,在论坛的这个篇章的读书发帖也即将结束了,真心的希望自己能一如开篇所写的那样,“把心安顿好”!让自己不要受那么多的干扰,要坚持做人的本真个性,坚持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坚持在论坛学习并不断积累的心愿的达成,坚持网站的那句经典的话“携手网络,相约科学”的承诺!愿在我们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络中一直走下去、一直携着蜗牛慢慢欣赏周围的美景、一直慢慢地在学习中积累、在学习中成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5 14:16:0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

看书确实能使人心里平静,我从前段时间的浮躁、激进,慢慢的开始。。。


我喜欢看书、喝茶、听柔和的音乐。。。


现在我们不缺乏可吸收的物质,但是我缺乏的是思考的静逸,我在看书中平静心灵,在与师傅聊天中提高境界,在自我的认可中寻求坚持的信念,在论坛中寻找学科的依靠。。。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

在这个浮燥的社会,能静下来已经不容易,能静下心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更加不易。所以,别再为难别人,更别为难自己。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2-5-18 10:50:00的发言:

在这个浮燥的社会,能静下来已经不容易,能静下心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更加不易。所以,别再为难别人,更别为难自己。


我们的论坛现在总能看见影动积极的身影!回帖的及时!赞你一个!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

我们现在有的课堂也似乎很浮躁,表面热闹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断阅读,不断提高!你我共勉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6#

以下是引用湖州科学老师在2012-5-18 16:14:00的发言:
我们现在有的课堂也似乎很浮躁,表面热闹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断阅读,不断提高!你我共勉

      恩,谢谢您!前段时间我真觉得自己太急了,现在慢慢地好点了,是读书、是思考、是静心、是不盲目攀比,是不急功近利,是认识自我的需求。。。这些在促动我,当然还有大家的互相共勉。我总说人是群居动物,是离不开彼此的,所以上自己的感受贴里说说话,聊一聊就好许多了。而且有大伙儿的关注、体贴、勉励、支持。。。幸福极啦!


      再次感谢您!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

把心安顿好,把节奏换下来,把天空装在心中,都是对当今浮躁社会的开出的一剂良药。是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本质的把握。
TOP
8#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2-5-19 7:44:00的发言:
把心安顿好,把节奏换下来,把天空装在心中,都是对当今浮躁社会的开出的一剂良药。是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本质的把握。

      谢谢喻老师的“大脚”来踩了我一下哈!呵呵!在浮躁的当今,我们年轻人要懂得把握、要懂得珍惜、要懂得自我调适、要懂得掌握节奏、要懂得真正的需求!做人,做怎样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人!我想践行周国平先生的那句话:“生命和精神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幸福和道德都要据此衡量。我得出的结论是: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


     也再次感谢喻老师的提示!谢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9#

   什么时候也去读一读,把“心安顿好”,淡然地看待一切。
TOP
10#

把心安顿好,多么朴实的话题!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把心安顿好这是永远值得品味的话题,我们作为社会的个体,只有把自己安顿好,才能服务于他人,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少一份浮躁,多一份实在,静心做事,这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