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会资料 [复制链接]

1#

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会资料

 

 


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会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资料汇总


 


本次活动研讨主题:长时探究,有效研讨


 


本次活动组织特色:个观点报告+一节课模式开展,教师互动,专家引领。


 


1楼:定海海山小学陈平军观点报告——《小学科学长时探究后互动交流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2楼:定海廷佐小学王燕萍老师课堂教学展示——《用水测量时间》课堂实录


 


3楼:观点报告萧山区宁围一小陈荣林老师:——《长时探究中研讨的意义及操作建议》


 


4楼:课堂教学展示萧山区新塘小学赵海军老师《我们来造环形山》课堂实录


 


5楼:观点报告温州瓯海区仙岩第二小学倪先秋老师—《文本与思维的接轨》


 


6楼:课堂教学展示温州瓯海区仙岩霞霖小学倪章瑜老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课堂实录


 


7楼:喻伯军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总结


 


21楼:《定海区开展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新闻报道   


 


22楼:论坛ID“黄金牛007参加本次活动的感谢《感想在舟山》的链接


 


23楼:本次活动掠影


 


24楼:喻伯军老师活动总结PPT下载


 


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会


——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


记录:舟山南海实验学校  周燕娜


在热烈的圆舞曲中,投影上展示着定海区科学老师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掠影,配以文字,还有抽枝长叶开花的动画,给人一种热烈生机勃勃的感觉。活动由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研员袁优红老师组织,言简意赅的介绍活动背景和内容后,进修学校校长讲话。


本次活动安排:一个观点报告+一节课模式开展,教师互动,专家引领。


一、定海海山小学陈平军观点报告——


《小学科学长时探究后互动交流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1、课堂互动交流


内互动、外互动


课堂互动交流引发内互动,螺旋上升。


2、互动交流存在问题


&长时探究操作有余,互动交流分秒必争


&汇报漫无目标,东拉西扯,越交流越糊涂


&互动交流直奔主题,很少关注探究中的精彩发现


&探究后互动交流的形式比较单一


3、一些解决的策略


&有效整合探究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互动交流时间。


&围绕互动交流主线,引导学生有效交流。


&关注意外和误差,组织学生重新探究


&重视交流方法和指导,培养良好交流习惯


&运用多种形式,恰当展示学生成果互动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9 13:20:5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一、           定海廷佐小学王燕萍老师课堂教学展示


——《用水测量时间》


8:55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呀?


生:日晷


师:这是古代计时的工具,有什么缺陷吗?


生:在晚上或者阴雨天不好。


师:古人还想到什么方法来克服这个缺陷吗?


生:沙漏、水中、漏壶


师:古人想到了好多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一下,古人如何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想想看,古人为什么会想到用水来测量时间?


生:水可以平均。水落下来的速度是均与的。


生:水流的速度是相同的。


生:水流的速度是等时的。


师:水流下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呢?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


生:能。


板书:水流速度一样。


师讲解实验材料:塑料瓶、量杯、烧杯、铁架台。利用这些材料怎么来证明水流速度是一样固定的?


生:先把去掉瓶底的瓶子放在铁架台上,然后放上水,用手指堵住,下面放上量杯。


师:你们说这个水量要确定吗?


生:要。


生:因为一般水量多一些的话,水流快一些。


师:如果我第一次倒这么多,一不小心水洒出来,那第二次倒多少知道吗?为了实验的公平,我们统一水量为200毫升。


生:然后在瓶子底下放上量杯,然后一边放开手,一边开始计时,流到10毫升的时候看。


师:停。为什么是10毫升。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教师演示实验。强调水量每次都是200毫升。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来操作练习。


生拿出材料进行实验。


9:03


9:06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吗?


生:实验结束的时候拿出来不方便,可以利用小孔的。


生:没有底的瓶子实验完的实验手要放在那里,堵住孔。


生:就是在流水的时候把瓶子放在量杯的壁下去。


生:铁架台离操作员近一点,方便一点。


生:观察时候不要斜视,平视液面。


生:观测员快要到10毫升的时候要说快要到了,快要到了。


师:刚才我看到有几个小组一起做的,你们是怎么配合?


生:一个同学计时,一个同学观察,其他同学做。


师:刚才同学讲到了好多为了帮助我们实验完成更好的方法,现在我们要用这些经验继续测量200毫升水流出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束后把水都倒到大烧杯,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开始实验。


9:10


9:15


学生实验数据汇总


师:我们发现,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数据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时间一样证明了什么?


生:证明了水流的速度是一样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证明了水流具有等时性。


生:在总水量一样的情况下,水流速度是一样的。


师:横看,发现什么?


生:虽然每组自己的数据一样,但是不同小组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生:说明每组操作的方法是有区别的。


生:瓶子孔不一样。


师:是的,王老师给每组准备的瓶子孔是不一样的。


好,我们根据这些数据,你觉得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是多少?小组讨论预测记录在记录表(二),然后记录到汇总表的(二)中。


9:18


学生预测并去板书记录数据。


师:交流你们预测数据的理由。


生:因为第一个10毫升是8秒,所以100毫升是80秒。


生:水越流越少了,所以我们组认为后面的水越流越慢了。


师:究竟如何,我们就来测一测。9


学生实验。9:24


9:32汇总数据后交流


师:预测第一个100毫升和实测第一个100毫升数据比较,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觉得差不多。


师:差了6秒,你们觉得差不多?


师:这个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实测时间慢了。


生:我们组是实测比预测多了22秒。说明水流的速度不一样。


生:我发现我们越来越慢了,相差了20秒。


师:那我们再来看,预测第二个100毫升和实测第二个100毫升数据比较,发现了什么?


生:差了很多。


师:差了很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流的速度是越来越慢了。


师:再请你来比较一下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数据比较,又发现了什么?


生:水流相差很多,越来越慢。


师:到最后你发现是怎么样流的?


生:一滴一滴流的。


师:那么如果计时一天的话,怎么计时?


什么原因在影响水流的计时?


生:水压。


师:什么情况下水压大?什么情况下水压小?


课件:水量多,水压大。水量少,水压小。


板书:水位高低


师:那为什么我们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测出来的时间相差不是很大的?


生:因为水位变化不是很明显。


介绍古人的水钟。


课件:古代水钟


(受水型水钟)学生看课件分析古人水钟的结构


(泄水型水钟)


总结。


课后设计制作


9:41


喻伯军老师的评课:


我的想法:


对概念的发展,给予学生的原有基础


对教材的处理,基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环节的处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


我的提问:


测量前后2次10毫升的漏水速度,有没有故意“误导”学生之嫌?


能否让学生们有更多整块的时间进行探索,初步形成自己的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8 19:08:08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三、观点报告萧山区宁围一小陈荣林老师:


——《长时探究中研讨的意义及操作建议》


1、图文结合略谈浙江小学科学研究科学课堂“长时探究”的发展过程。


2、长时探究中开展研讨的意义


& 通过研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 通过研讨,可以突破活动的难点。


& 通过研讨,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


3、长时探究中研讨的建议:


& 在研讨中,人人参与是原则。


& 在研讨中,时间保障是基础。


& 在研讨中,适度点拨是关键。


& 在研讨中,概念建立是主线。


4、推荐长时探究学习的网站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4#

 


四、课堂教学展示萧山区新塘小学赵海军老师《我们来造环形山》


1010


课前谈话:有证据的推测老师几岁?


1011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有证据的推测。板书。来研究我们地球的邻居:月球。从整体到局部观察月球。课件。


这是我国嫦娥二号拍摄的首张月球表面照片,我们再走进去,给你留下什么东西?


生:凹凹凸凸的。寸草不生。灰色的。荒无人烟。打过仗一样。


师:很荒凉,不规则,不平整。我们把这些叫做环形山。谁来说说专家为什么取名叫环形山?


生:是环形的。近乎圆形。


师:为什么称之为山?


生:中间凸起的像山一样。


师:这个环的中间是凸起来的,四周高起来。科学家抓住了环形山的两个特点取名叫环形山。


小组讨论环形山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学生拿出材料图片,观察讨论。


(课件:环形山有什么特点?先讨论,讨论得出环形山的特点。再建模,在面粉盒里建造一些环形山的模型,力求体现其特点。)10:18


师: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手造环形山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其中一组


师:大的有多大,能把我们浙江省给覆盖。


生:深浅不一。


师: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进去。8000多米。


生:展示第二组。大的环形山里有小的环形山。


生:分布不规则。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数量很多。


师:月球上的环形山有5万多个。


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图片环形山。环中有峰。刚才我们同学环形山用模型表现出来,但是老师觉得还是有点缺陷,不逼真,我们刚才是用什么表现。(球)演示。


生:一个球不够,因为很多陨石有大有小。


师:我们要造一个环形山,除了大小,还有什么不同?


生:球落下去的高度不一样。


生:可能坑不同。


生:可能重量不同。


师:出示材料,各种大小不同、轻重不同、形状也不一样的物体。老师提供了这些材料以后,同学们想到了陨石,那哪个是月面。刚才我们把球看做是陨石,面粉看做是月面,这个实验是——


生:模拟。


师:那我们刚才这样推理假设是陨石撞击。


生:月球表面运动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热胀冷缩不会,支持陨石撞击。


师:其他同学现在还捉摸不定或支持,那现在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来支持。


(课件:支持陨石撞击说    反对陨石撞击说)


全班重新排定座位,按两个学说落座。


一边观察特征,一边模拟造环形山比较好。但是提出假设之前是否不出示小球,容易框定学生的思维。


师:真正落座的时候,有的同学犹豫了,说明我们还缺少什么?


生:证据。


师:怎么办?


生:实验。


师:怎么实验?


生:用这个小球扔下去。


师:扔怎么办?(演示实验)不要用手去拿。我们在造环形山的时候,出现环形山的模型,不要去碰他,毁坏它,保留现场。那我们做同一个实验。(课件:找正面证据,解释陨石撞击、如何形成环形山。找反面证据:质疑陨石撞击说。无法解释的现象)


生:取“陨石”材料。小组模拟实验。


10:35


师:支持陨石撞击说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证据?


生:陨石撞击的时候力量很大,速度很快,所以接近圆形。


生:有时候是两个陨石一起撞击。陨石的大小不一,也会造成环形山大小不一。大的陨石撞击下来,然后小的陨石又中间撞击,形成了环中有环。


生:我反驳刚才同学的说法。指着课件说:刚才我们看到那个大环形山,那么大,那么如果撞击的话坑也会深的,是成比例的。


生:我认为它是有很多大小不同的陨石一同撞击的。


师:为什么坑那么大,却那么浅?


生:我认为应该是大的物体落下来坑是会很深的。


师:有没有同学新观点来支持陨石撞击说的?


生:不同撞击的角度会对坑也有影响的。


生:地球对月球是有引力的,那么陨石撞击下来的时候,应该会被地球吸引的,那为什么月球对着地球的一面也有陨石,这怎么解释?


师:哈哈,我解释不了。


生:如果是正面,会被地球吸过去,如果引力不够大,那么会从月球表面擦过去。


师:


生:陨石撞过来速度很快,可能会被地球引力影响,不会撞击很深,就是那种浅的了。


师:


生:登月宇航员为什么不会被地球吸引。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都开展了自己讨论,好像现在没有一个结论,是不是一无所获?


生:不是,认识了月球。哈哈,更深一步认识月球。


师:有一部分证据可以证明我们的结论,有一部分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疑点。其实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科学家也还没有定论,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课件展示)


师:看了影片和你自己刚才的模拟实验,你觉得对于环形山形成有改变吗?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在新的证据之前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在以后学习中收集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些假设,也可以用证据来反驳假设,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让事实在证据面前不会变得扑朔迷离。10:57


宇宙课堂的教学,重点关注的是课堂上学生不断出现的疑问,猜测假设,激烈的辩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对自然的那种敬畏。


喻伯军老师的评课:


有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主要的指向有很有意义。


为什么要详细地观察环形山的特点?


从教师的层面来看,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怎样让学生更加理解环形山的形成过程?


怎样评论一种假说理论的合理程度?


模拟实验获得结果,证据程度怎么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8 19:07:54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五、观点报告温州瓯海区仙岩第二小学倪先秋老师


————《文本与思维的接轨》


1、解读文本,为互动交流“掌舵”


2、整合活动,给互动交流“明白”


3、发展思维,向互动交流“借力”


第一个环节的证据来自于学生的个人感受,是一种不可传达的证据。(前后味道的对比)


第二个环节的证据是非常直观的,能从感官视觉上可呈现,可共享。(对比前后的颜色变化)


第三个环节:运用知识环节。(淀粉含量不同------颜色深浅、速度快慢等不同-------思维冲击----交流与表达的欲望-----形成新的意识)


文本的解读------------------思维的发展


          探究与研讨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

 

六、课堂教学展示温州瓯海区仙岩霞霖小学倪章瑜老师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师:今天中午都吃了什么?


生:土豆、米饭。


师:谁愿意来尝一尝?说一说不要尝的理由。摇头的来说一说。


生:米饭很难吃。


师:还有吗?


生:不卫生。


师:你担心不卫生?有道理呀。


生:光吃米饭的话味道不好。


师:平时都是合着吃的事吧。


生:中午米饭吃过了很饱。


师:大家说了很多理由。在科学课上尝一尝也是一种方法,但是正如刚才有同学担心的一样,如果不卫生的,我们能不能吃?在哪种情况下我们能吃?


生:刚出炉的。


师:新鲜的,卫生的,安全的。这样我们才能尝。那么这个尝和我们平时吃东西一样吗?


生:尝就是尝尝味道怎么样,吃就是填饱肚子。


师:还有我们要怎么尝呢?


生:一点一点慢慢尝。


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米饭是安全的,卫生的。那待会上课就请大家来尝尝。
生:好。


13:20


师:中午的米饭好吃吗?


生:好吃。


师:是什么味道。


生:干巴巴的,香香的。


淡淡的清香。


不仔细咀嚼的话,有点淡,但是慢慢嚼的话会有点甜。


师:实话实说中午米饭是怎么尝的?有没有吃菜。


生:先吃一口饭在吃菜。


师:混合着吃的事吧。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大家光吃饭。在吃之前,有两条提示告诉大家:(课件)


& 静下心来慢慢地尝,嚼一分钟左右在嘴里含一会儿再吞下,感受有什么味道?


& 讲究卫生,请使用一次性筷子。


生:每人品尝米饭感受。


师:好,开说说白米饭有什么味道。


生:刚开始没味道,后来有甜味。


生:一开始也没什么味道,后来很香,有点甜的味道。


生:还是老一句话,硬邦邦的,后来有点软乎乎的。


生:我觉得一直都是淡淡的。


师:一直是淡淡的,你尝了多久?我建议你可以尝久一点。


生:我嚼了一分钟以后,嘴巴里回味起来有点甜甜的。刚开始嚼的时候非常淡。


师:那你们是不是都尝到了这种味道,一开始是淡淡的,后来是甜的。


           口腔


板书:米饭————甜味物质


生:我认为米饭中有一种淀粉的物质,嚼一嚼就会有甜的了。


师:你怎么知道。


生:书上看到的。


师:你们都知道?多少人知道?举手。


我这里有一碗米饭,我考考你们。这碗米饭一直放着,过一段时间让你们来尝尝,会变甜吗?


生:不会。


生:他觉得米饭一开始出炉是不甜,凉一凉就变甜了。


师:那这里米饭有淀粉,会变成甜的物质吗?


生:要嚼一嚼分解变出甜味。


生:没有经过外力的影响是不会变出来的。


师:只要碎了就有甜味了?


还有谁有想法?


师:我知道了,你们认为米饭产生甜味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米饭中要有淀粉,第二是要在口腔中嚼一嚼。那好,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你们的推测和科学家的研究一样吗?


(出示课件:参考科学家研究成果。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所以原本不甜的米饭渐渐的出现了甜味。)


那哪个米饭产生的甜味物质是不是米饭里原来就有的?


生:原来的。


生:我觉得是后来变化过来的。


生:我觉得没有经过尝试不能得出结论。


生:不是原来的,是经过我们咀嚼之后变化的。


师:我们还记得刚才我们米饭是经过咀嚼变化过来的甜味。那现在确定是后来的。那是不是口腔里原来有甜的物质?


生:不是。如果口腔里有甜的物质,那我们每天都可以感受到甜味。


师:那说明米饭在口腔里变甜了是后来变化过来的,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那淀粉到底是怎么样?想不想看看淀粉是怎么样的?拿出抽屉里的材料,舀一勺在玻璃上。那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种物质——碘酒。滴2滴到2号玻璃皿上。


(学生操作)


这里似乎教师没有让学生观察淀粉,摸一摸,捻一捻,过渡太快。


请重新舀一勺淀粉到3号玻璃皿上,滴3——4滴碘酒到淀粉上,观察把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课件(观察淀粉、碘酒及其变化的记录表)












淀粉的特点


碘酒的特点


淀粉+碘酒的特点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师:有什么变化吗?


生:有。变成了紫色。


师:那好,你觉得这紫色是不是新物质?有很多人说是,那你的新依据是什么?


生:我认为它们两个淀粉加碘酒一开始是黄黄的,过了一会儿变紫了。


师:你认为颜色和前面两种不一样了是吗?在颜色上的变化你发现了没有?还有其他吗?


生:碘酒加上淀粉好像裹在一起了。


师:还有吗?找到两个依据,非常明显的是紫色的,和前面两种完全不一样。是一种新物质。那这种变化是不是一种化学变化?也是一种化学变化是吧。那我们把碘酒滴在米饭上,会不会变成紫色?


生:会。


生:既然碘酒滴在淀粉上会有化学变化,那么在米饭上也会有。


师:你们都这样想。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四种食物,马铃薯、胡萝卜、黄瓜、青菜。


学生猜测他们的变化。(课件出示五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


不知道这里安排营养表有这样的价值吗?能不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相同的碘酒滴在不同食物上,虽然有些都会变色,但是变色的程度不一样,也可以分析得出淀粉含量不同。从而说明化学变化的速度程度等都不一样。从实际教学看,因为学生先前看了这个表格后,就会受到影响,用结果去判断现象。


生:我认为他们都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变化的幅度不一样。


生:我认为食物含有淀粉的话,就会发生发生化学变化,没有的话不会发生。


师:你们都这样猜吗?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好,把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开始吧。


学生实验:检测五种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3:46


师:那么这些食物有没有发生什么化学变化?


生:有。


生:我认为有些有。黄瓜没有。其他的有。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大致说是颜色变话,听不清楚)


生:发生化学变化了。都变了。


生:也是黄瓜和青菜没有。


师:现在我们很确定的是米饭、马铃薯、胡萝卜都发生了化学变化,依据是都变紫了。那黄瓜和青菜和我们预测的怎么样?相信什么?


生:只是时间的关系,肯定会变的。


生:我坚持再做实验。


生:我相信自己做的实验,都发生了变化。


生:听听专家的意见。


生:黄瓜和青菜再做一次。


师:方法很好,质疑精神很好。


生:学生分组再观察。


师:有新的想法。


生:我认为有,只是肉眼看不到。不明显。


师:老师把干扰我们的条件都去掉,看看到底有没有。(课件:录像展示青菜在酒精中加热脱色再滴碘酒)


生:有些化学变化比较快,有些比较慢。


生:有些化学变化比较明显,有些不明显。


师:那要是肉眼看不到呢?


生:有些可以直接滴碘酒,有些要褪色之后滴。


生:我觉得像这些淀粉含量较少的药经过特殊加工以后才能够看到化学变化。


师:学到这,你对物质的化学变化有什么新的认识了?


生:思考交流。


师:板书:


生:有些物质虽然都产生了化学变化,但是不一样。比如米饭和青菜,一个变化明显,直接变蓝色。一个没有。


生:不管怎么理解(后面没听清楚)


生:我觉得要是把米饭放在盆子里不动的话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生:我们可以通过颜色去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师: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认识。下课。


14:04


喻伯军老师的评课:


对教材做了深入的研究,及时调整策略,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调整?


当学生对米饭的甜味出现不同的解释时,你会怎么处理?


你怎么看待青菜的实验?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7#

 

喻伯军老师总结


活动特色


& 活动组织:主题突出,探讨深入。


& 教师执教:基于学生,走出教材。


把教材中隐含的内容通过你的课堂展示出来,现在我们又进了一步,基于学生,对教材的处理。对学生、对教材有有了新的研究,走出教材这样的研究发现,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的。你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否这样做。首先要考虑做的就是你的学生是否适合这样做,这一点是辩证的。教科版和苏教版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教学实施中,教科版要求你读通教材。但是苏教版却可以让老师随便怎么改。通过和路老师的交流争论,现在看来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修改,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我们参与的老师准备很充分,提的问题表达的观点都很有价值。曾经我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十多年前,参加教研活动,还没有这样激烈热烈的活动,教研员让老师说话,都是要做好工作的,等到5个人说完就没有了。研讨的氛围少了,准备的工作是多了。大家临时的交流就少,今天我们可以看出来,很多老师的想法都是有感而发的,这样的交流使我们对问题的关注度会更深,这也是和我们这次活动组织有效性有关系。


长时探究的实质:


长时探究2008年第一次新生代教师展示的时候向全省教师展示了长时探究课。最早可以追溯到兰本达教授来中国执教的《蜗牛》一课,对我们当时的自然老师触动很大,从此探究一词在我们中国自然教学生根发芽开花。过去了这么多年,兰本达提倡的探究研讨法,现在还有意义。和孔子的因材施教一样有价值。很多观念在新的时代有新的表现形式。长时探究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一种诠释,找到一种途径,有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和空间,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和我们实际的教学策略结合起来,使我们心中的理想结合起来。


学习真的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是帮助促进他学习,如果学生的内心没有认同,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高的,只有学生的内心触动了认同了,学习的效果就好了。怎么办?自己学。硬灌输的,是没有用的。


研讨的意义:


& 模仿科学家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概念的提升。


科学家做研究必须发表出去,他最喜欢其他科学家的质疑、补充、认同。怎么做,论文发表,学术会议。他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很多科学家都希望这样,可以补充。最后这个成果表面上是我的,其实是一群人的。可以使认识提升。形式通过交流、质疑提到提升。


& 通过有依据的质疑,提升,概括基本知识,从而促进科学思想的形成。


探究和研讨同样重要。以前关注探究,现在关注了研讨。以前我们的研讨做好汇报结果,现在只汇报结果不行,很多课中老师请学生汇报,5个结果同样说一遍,有没有意义?但是现象背后,学生是怎么想的,那么就有意义要说出来。研讨阶段,让学生说什么,我有什么追问这是有意义的。


&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提升。


我所获得的这些认识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吸收别人的经验知识,把别人问倒,让别人来质疑我,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的经历更加深刻。



以学定教,共同发展


这八个字最后归结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推荐《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学定教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


& 从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出发,引导学生走向科学概念。


(评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学生解释米饭甜的时候有这样说法:A有淀粉,书上看来的。B嚼了才能出来。C分解了才会有结果。D米饭本来就有甜味,没有外力作用是不会甜的。E嚼了才能释放出来。因为是五年级的学生,前面物质变化两节课没有上,所以不会说变化出来,是嚼出来的。如果真正的以生为本,我想我会使劲用筷子或戴手套把米饭嚼烂,然后再让学生尝一尝,甜了吗?


& 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早上第二节课看到那班学生非常适合辩论的上课。但在丽水上次上课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说的,那么就不适合了。


& 从探究式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四个基础。


四个基本: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经验


基本学科思想


核心学科思想,推荐韦钰《关于》科学的结论必须实事求是的,以证据来说话等等。这本书中比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物质构成的。这样的基本思想是不是一节课里教的?不是的,我们是在很多课里慢慢体现渗透的。所以数学的这四个基本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思考有没有体现这样的四个基本。探究式学习很适合体现这样的四个基本,灌输式就不能体现了。



以研讨课的方式评课


& 个人意见提问


& 讨论交流


& 形成一些共识



研讨需要什么?


& 观点?证据?



研讨在什么时候开始?


&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研讨已经开始了。每人一张记录表,小组坐在一起要交流,声音以听见为止。记录是后面讨论的基础。忘记了有证据在。讨论研讨在学生的观察实验开始时开始了。



简约课堂的策略


& 把握教学的四个基本{目标}


& 集中精力攻其一点{策略}


& 提供给学生的经验时间和空间{策略}


& 简化教学环节{操作手段}


& 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操作手段}



怎样才能保证有效的探究教学


& 聚焦的问题


& 足够的材料


& 充足的时间


& 良好的研讨


& 合适的指导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团结合作


& 安静活动


& 随时记录,每人记录


& 使用好作业本


& 及时整理



我的建议:


& 我的建议1:上研究课


& 我的建议2:加强阅读和反思《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


& 我的建议3:网络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8 19:11:23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作者板凳学习!
TOP
9#

谢谢海风  这么快帮我们都传上了
TOP
10#

很好的活动,值得细细品味!谢谢海风的提供!
TOP
11#

没有参加活动,不知道有更详细的资料不?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2#

小学科学活动层出不穷。只要愿意学习,处处是课堂。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3#

非常感谢,很好的资料。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14#

怎么没见图片啊,图文结合更好啊!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5#

又是一个不错的活动,多谢分享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6#

响应喻老师的号召,昨天到网上淘了《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今天就收到了,好好学习。
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TOP
17#

真的好快,我迟了。
TOP
18#

这次喻老师也在啊,喻老师真忙哦!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9#

   自己对于长时探究也很感兴趣,不过报告只有简单的提纲,不知道有没有具体一点点的?想更多的学习,收获!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0#

非常不错的一次活动,谢谢提供。
TOP
21#

 

定海区开展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


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


5月8日,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区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暨定海区第十一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在定海区廷佐小学如期举行。来自三地的教研员和科学骨干教师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还邀请了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到会作专家的课堂指导和讲座。


本次课堂研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长时探究中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活动共安排了三堂围绕该主题的教学的研讨课以及分别对应的三个观点小报告。


伴随着热烈的圆舞曲并投影展示着定海区科学老师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掠影。首先由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研员袁优红老师进行了活动前的引领,言简意赅地介绍活动背景和内容,随后由定海区进修学校董良岳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上午首先由定海区海山小学陈平军老师针对定海区廷佐小学王燕萍老师执教的《用水测量时间》该课,做了关于《小学科学长时探究后互动交流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的观点小报告。其中王老师在执教《用水测量时间》这课中,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出发,大胆地将教材做了处理,让学生在面对水流从开始的等时性到后来的不等时性这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影响水流速度的关键原因。接下来由萧山区宁围一小陈荣林老师针对萧山区新塘小学赵海军老师执教的《我们来造环形山》这课做了关于《长时探究中研讨的意义及操作建议》的观点小报告。赵老师执教的《我们来造环形山》这课中,为学生提供了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并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场正方和反方式的辩论交流,给在场的每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先由瓯海区仙岩第二小学倪仙秋老师同样针对瓯海区仙岩霞霖小学倪章瑜老师执教的《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课做了关于《文本与思维的接轨》的观点小报告。倪老师执教的《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课中,紧紧围绕“米饭在口腔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展开长时间互动交流,迎合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在课后的研讨互动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对三堂课的设计思路以及教学环节中的一些疑点问题,做了互动交流,研讨气氛热烈,激发了老师们思维火花一次次地碰撞,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做了主题的讲座,并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针对三节课提出了焦点问题与在坐的老师们一起研讨交流,为今后如何从事有效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构建有效课堂指明了方向。


本次活动既有同伴的互动交流引发思维碰撞,又有专家的引领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通过本次活动拓宽了教学思路,促进不同地区教学经验的相互学习与研讨,不断深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也增进了三地区之间的友谊。


 

TOP
22#

黄金牛007  感想在舟山  参加


定海区开展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


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


后的感想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512


 

TOP
2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9 9:54:59编辑过]

TOP
24#

 


喻伯军老师在三地活动后的总结PPT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14.8 KB  下载次数: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点击浏览该文件:长时探究、有效研讨.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9 11:19:33编辑过]

TOP
25#

要麻烦海风  在第一楼帮我建个资料目录了  谢谢

TOP
26#

学习并借鉴其中的经验!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7#

学习了。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28#

好资料!收集至  【综合】科学教研活动资料集(更新中……)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06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9 22:32:5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9#

今天还准备整理资料,没想到网上都已经有了,真是神速!!
TOP
30#

新鲜出炉,我的听课感想——《在听课过程中找寻答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529&page=1&star=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