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转帖]和学生“共实践、同成长” [复制链接]

1#

[原创][转帖]和学生“共实践、同成长”

  原创:学员论坛时峨嵋一派的原创发言稿

  转贴:我把她的发言稿贴上来了

             

和学生“共实践、同成长”

——享受科学课

  大家好!

记得当初听说科学课去掉了地理、历史部分,教材内容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时,我和大家一样欢呼:太好了。可在一阵惊喜过后,发现前面却是一片茫然,困惑重重:科学课是干什么的?科学课怎么上?上科学课有点。这时我们的网络研修班应运而生了,正如很多老师说的一样:网络研修班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带领了一批老师的成长。我也在大家的研讨交流氛围的感染和引领下开始慢慢学会“享受科学课”,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科学、享受科学课的体会————
            
和学生“共实践、同成长”。

 

一、            与学生共实践,一起寻找身边科学的奥秘,享受发现的乐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专家告诉我们说:学生有体验才有学的内容。同样我认为:“老师有体验才有教的内容”也是个硬道理。

在座的老师有不少人教过三年级吧。不知有多少老师亲自参加了养蚕、种植的活动。我先后带领孩子们养过两次蚕,第一次我自己没养,说实话那时听了学生的养蚕交流后只觉得:哦!原来学生对养蚕很感兴趣,其他什么感觉也没有。今年我和学生们一起养起了蚕,从蚕卵一直养到飞出蚕蛾产出卵,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孩子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快乐,这个小生命真是太可爱了。(照片)跟蚂蚁一班小的身体以各种姿势不停地扭动着、眠时各个抬头挺胸爬在蚕桑盒边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动也不动、蜕皮时用出浑身的力气努力地往前钻。我们还试着拍了一段蜕皮的录象,那个皮从头部三角处裂开来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还有位老师把刚结成不久的茧剪开一个口,发现两节课时间口又被封好了,老师再把茧对半剪开拿掉一半茧壳,发现第二天那一半又被重新结起来了。当我们带着这些资料走进课堂时学生真是惊呆了,研究蚕宝宝的激情又一次被点燃了。这种快乐不仅感染了我和我们的学生,还感染了办公室其它学科的老师。

有次我和学生一样把种子(萝卜籽)放在湿餐巾纸上或是洒在餐巾纸和塑料杯壁之间,等待种子发芽,就有老师问了:这样种子也能发芽吗?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会怎样,结果等到第三天终于看到有一颗萝卜子的皮裂开来了,第四天正好是星期五有点忙,没怎么仔细看,就瞟了一眼好象芽露出来了,好高兴。星期一刚进办公室,就有位老师笑嘻嘻就冲我嚷嚷:“你的实验失败了,萝卜籽发霉了,都是个白毛。”冲上前去一看,啊!真的。所有芽上全是有白毛毛的,糟糕。心中感到一阵紧张,还有点懊悔感,要是周末带回家就好了,因为同事们分析说可能是办公室这两天门窗紧闭闷坏了。怎么办?结果上网一查,发现这些白毛毛原来是根毛(附照片  )。后来还真有好几个学生跑来跟我说:老老师我的种子芽长白毛,发霉了,怎么回事?这时因为我自己有了先前的体验,就有准备了,胸有成竹地跟他们说:你再仔细看看这个白毛和东西发霉的白毛长的一样不一样?引导学生去做观察比较;跟有的学生说:你再试着按原计划继续种种看,看会不会有变化,会不会长大,鼓励学生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判断。学生经常会把自己的实践结果拍下来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            与学生共探索,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科学材料,享受成功的乐趣。

  在上课时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孩子对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占有欲,抢在自己手中不肯给另外的同学用;有的孩子对教师提供的“专业器材”大概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敢放心使用,总是小心翼翼深怕把它弄破或是怕伤害到自己。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活动效果。但是这种心理靠我们一周两节课的时间是很难改变的。怎么办?改变我们使用的材料,尽量和同学们一起从我们的生活中寻找材料,甚至是尝试改造生活中的一些旧物。

      ·
            
比如我们发现了一个‘‘口服液小瓶“的妙用。

妙用1:请学生把喝过的口服液小瓶连同吸管一起带来(附照片)。这就是用来做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教具。可以用在三下科学课中,效果比用锥形瓶或烧瓶插上玻璃管效果明显,制作也比较简单,用的热水也可以少些。

这教具还是一个简易的模拟温度计。

妙用2:在吸管上加一段橡皮管,就是一个简易的自制气体发生收集器。(附照片)我们已成功收集了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电解产生的氢气。

妙用3:用来做一个小小酒精灯。把小瓶盖子上的孔戳得稍微大一点,洗干净后灌进酒精,再把餐巾纸拧成绳条状用做灯心从孔中塞进,就是一个迷你型的酒精灯了。我个人觉得这个小酒精灯比较安全,酒精用量又少,学生也觉得挺好玩的。

这个学期有个学生提出一个疑问:要是点的时间长了,餐巾纸掉进去了,瓶子会不会爆炸。所以后来我们进行了改造,把废弃的牙膏壳剪下来,卷成圆柱状裹在餐巾纸的外面,这样餐巾纸烧到牙膏壳时就会自然灭掉了。

·还有在上完醋和小苏打,有的孩子还想玩,可小苏打在外面很难买到,后来发现鸡蛋壳可以代替小苏打来做实验。

我和我的学生们经常会在这种“变费为宝”
            
的创意劳动中寻找学习科学课的乐趣。

最后我以一位学员在QQ群中的留言结束我的话题:我们或许将在科学课上终老,但我们的人生也将多一份精彩

分享 转发
快乐每一天
TOP
2#

峨嵋一派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废弃物品制作实验器材,这种肯动脑、勤动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TOP
3#

享受科学课,这是何等高的境界!
TOP
4#

能与自己的学生一起实践,在一起的探究和体验中共同成长,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享受!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