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2年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 ——《太阳系》 [复制链接]

1#

2012年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 ——《太阳系》

 

叶军,男,40周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安吉县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湖州市教坛新秀,曾获2007年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全国首届新课程课例评选二等奖,全国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等,2010年获浙江省第23届春蚕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


太阳系


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小学  叶 军


一、教材分析


《太阳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五课。教材安排了两大活动:


活动一:认识太阳系,根据太阳系的示意图了解八大行星及它们的排列顺序,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形成对太阳系的初步认识;


活动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教材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等的相关数据,提示学生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即缩小100亿倍),让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操场上建构太阳系模型,体验太阳系的浩渺及行星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离的遥远,不仅加深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科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为生长点,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1.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学生对太阳系的了解基本源于书籍、网络和有关视频,个别天文爱好者了解的甚至比教材中呈现的要多得多,但多是一些基本的现象和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如学生往往把教材中太阳系示意图的插图,当成是真实的太阳系照片。


2.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


3.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偏弱。学生往往专注于现实情境的观察,对宇宙空间及天体的运行缺乏在头脑中建立立体的形象,这也是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三、教材处理


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及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本课的教学拟在以下两方面有所突破:


1.简化数据的处理。建模所涉及的数据处理比较麻烦,而计算又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在本课的建模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对数据处理的方向和要求,事先处理好数据供学生建模。


2.三次建模,逐步修正。三次建模的过程,是基于学生三个逐级提升的认识层次展开的。学生在一次次模拟建构的过程中,对太阳系的真实情景认识越来越深刻,这个认识是学生在不断地交流、探讨、模拟中发现和获得的。科学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这也正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教学具准备


1.学具:每组学生一大盒橡皮泥、太阳及八大行星塑料球比例模型


2.教具:教学PPT(包括八大行星及其他天体视频)、50皮尺、课前在操场上划好0100建模跑道(间隔1标明数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太阳系示意图,认识太阳系,揭题。


(二)初步了解八大行星:


 1.看图了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视频了解八大行星。


(三)初步建构太阳系:


 1.思考:用橡皮泥做出这八个行星的模型,需要什么数据?(教师依学生要求出示相关数据)。


 2.学生利用橡皮泥做八大行星模型,并在桌面上按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好。


 3.小组交流观察:看看建造的模型有什么问题?


4.怎样使每组做出来的八大行星模型跟实际的大小比差不多?


 5.出示各个行星缩小20亿倍后的直径;思考:按这个尺寸来做八大行星的模型,有什么问题?


(四)再建太阳系模型:


 1.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模型,简介模型的用法。要求:在桌面上摆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位置。


 2.小组观察交流,看看建造的模型有什么问题?建一个标准的太阳系模型,还需要什么数据?(教师依学生要求出示相关数据)。


3.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缩小了20亿倍,那么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也应缩小多少倍?(出示水星距离太阳缩小20亿倍的数据)


1)把黑板当成太阳,请一学生用皮尺拉一拉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体会到按这个比例缩小数据是无法在教室内建构太阳系模型的。


2)出示其他行星距离太阳系的数据,进一步体会到就是在操场上也无法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构。


4.已经把八大行星按比例缩成这么小了,你有什么要说的?


 5.有办法在操场上建造出太阳系的模型吗?


 6.出示缩小500亿倍的数据。看距离,有问题吗?大小呢?


 7.今天我们有办法按比例模拟建一个太阳系吗?


(五)操场构建太阳系:


 1.出示操场模拟建造太阳系的要求。


2.分组。排队,操场模拟建造太阳系。


(六)汇报交流、结课:


 1.交流模拟建造太阳系的感受。


 2.介绍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板书设计:


                    太阳系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太阳系浩瀚


直径缩小20亿倍  距离缩小20亿倍                行星距离遥远


500                    5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4 10:48:3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纯的理论课可以想的这么多,不容易。不知道教师在课上怎样阐述。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

     上这课是需要勇气的,很佩服执教者!


     很希望看到执教者在课上展示自己的第三、四、五、六版块的内容!这种对比的震撼应该会让学生很受冲击的!设计中也很有梯度的上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

期待中,这节课!
享受教育
TOP
5#

     今天叶老师的课很大气,有很多亮点。


     首先先呈现的是视频,不是原来教案所说的太阳系的示意图,就是一个视觉上对学生很好的冲击。


     然后是三次模拟太阳系,通过一次一次的模拟,不成功推翻再来,最后用按照实际比例缩小的去操场实地感受太阳系的范围,学生回来后很感慨“太阳系实在是太大了。。。”。


     然后还和开始的太阳系示意图对比,我们把这称为“反思示意图”,我们平时看的都是示意图,但是当我们真正的自己去实地做过了,看见了,尝试了,发现真的和图片上看见是那么的不相同,很受震撼!这也是我当初看了教案以后想看的场景,今天算是见到了,呵呵!赞一个!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最后教师问学生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我想今天的学生肯定对太阳系的范围、内部的其他情况都很想了解,老师适时地推荐书籍的阅读,可谓是水到渠成!


      叶老师很好的诠释了他教案上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习了!谢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