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12日,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了省城杭州报道参加2012之春浙派名师展示会,这次主题是儿童的科学课堂,各种名师、各种特级,他们构思独特的课、犀利独到的点评,着实让我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章特的课堂,也可以说是咱们章爷爷的课了,他上了“观察条形磁铁上的磁性”一课,简约而不简单。教师话语不多,学生却在探究中获得了真知灼识,让我们想起在欧洲教育界流行着我们的先哲——孔子的话:If you involve me and I shall understand(如果你带我一起做,我将会理解)。而确实,体现儿童化探究的科学课堂应该要抓住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而且这个任务是基于所教学生的科学概念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而并不一定是教材提出来的,而另一个特征便是“动手去学习”,不单单是老师做,而是要老师带着学生做,领着学生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何其美妙,也就是我理想中一直所追寻的科学课堂。
而更让我获益匪浅的便是浙派小科掌门人喻伯军老师的点评,喻掌门是章特的徒弟,而他那种坦然评师傅课的淡定着实让我钦佩,中肯而不矫揉造作,体现着我们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同时也提到了还有一位特级——童海云老师的课。童特是教科版教材编委,但童特的课是走出教材的,他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科学概念发展,而不是教材上的条条框框。说来也是蛮有戏剧性的,一位教材编委却没有按自己编的教材上课。但喻头分析地在理,教材只是参考的,它不是“圣经”,我们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要先吃透教材,再走出教材。同时,喻掌门的话也带给我诸多的思考——我们要学会让我们学生带着任务,自由地在科学课堂上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这才是儿童的科学课堂。
听了两天的课,现在还回想着一些名师的课堂片段,也回忆着诸多名师的精彩点评,我思索着,思索着我们科学课的未来,科学课堂不仅仅是好玩,它是要让学生有任务地去玩;科学课堂也不光光是教与学,以知识为本位的时代早已过去,它需要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动手动脑搞探究,并在此过程中更多地去激发他们思维的发展,重寻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失;科学课堂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它更需要的是同学们探究之后的相互交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章特让学生们在教室各个角落张贴自己的研究记录,相互观摩、讨论交流);科学课堂的任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阶梯状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不应为了“课堂的效果”而去把一些可能会造成学生误解的不恰当内容引入课堂。
儿童的科学课堂应该有一定难度,难度又是基于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并试着让学生带着一个学习任务,任务又是基于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然后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探究起来、相互交流起来。
我的一点点感触,记录下来,留待日后在自己的课堂上慢慢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0:43: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