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生小论文发表:家庭盆栽葱的实践研究 [复制链接]

1#

学生小论文发表:家庭盆栽葱的实践研究

家庭盆栽葱的实践研究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602班   颜子涵
指导老师: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外婆和我家不远。每次到外婆家,外婆都会烧面条给我吃,煎个荷包蛋,切点瘦肉丝,再放点香葱,别提有多美味了。遗憾的是外婆去买菜时,经常忘了买葱,于是我建议外婆在自家阳台上种几盆葱。

 
说干就干,我和外婆找来一个泡沫箱,放了些泥土,剪去葱苗的上面一截,把葱头埋在土里,浇上些水。过了三四天,葱苗真的长出来了。我很高兴,每天都要跑到外婆家的阳台上去看葱,发现泥土干了就给它浇水。可不知什么原因,十来天过去了,长出的葱叶又细又短,似乎营养不良,又过了几天,葱叶慢慢地变黄,顶尖的部分都枯死了。(见下图)


到底什么原因呢?看着枯死的葱叶,我百思不得其解。外婆提醒我:“会不会是朝南摆放阳光太猛的缘故?你看泥土都干干的,我们把它搬到朝北的窗台上试试吧!”于是我们把泡沫箱搬了次家,从朝南的阳台转移到朝北的窗台。


我们重新种下葱头,这次我更用心呵护葱苗,天天给它浇水。没过几天,葱苗又长了出来,而且长得很快。可好景不长,几天后我就发现新抽出的葱苗比上次还要纤细,一根根葱叶都无法挺直。又过了几天,葱叶都倒伏在泥土上。我拔出了一棵葱,发现葱的根部都腐烂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阳光不足?或者是水分太多了?看来,要种好一盆葱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见下图)


星期六,妈妈带我去乡下,无意中我观察到一片种在菜地里的葱苗,长势格外喜人,一根根葱叶翠绿粗大。恰巧菜地的主人也在,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老奶奶告诉我,在地里种葱很容易,只要葱种好,种上之后基本不用管,可以施一些草木灰,这样泥土就会发松,有利于葱的生长。另外老奶奶还提醒我,葱比较耐旱,平时偶尔浇一两次水就行,千万不要浇水过量。(见下图)


想不到种葱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和外婆又开始种葱了。我们在泡沫箱的底部扎了几个小洞,这样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为了让土壤松软,外婆特意在泡沫箱的底层铺上一些拌有茶籽楛的泥土,据说这样能让泥土更松软。然后在泡沫箱里铺上厚厚的一层泥土,以便让葱苗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料。这次我们还是把泡沫箱放在阳台上,只有在中午太阳十分猛烈的时候,才端进房间暂避。水也不再天天浇了,而且用洗米水浇葱。因为没有草木灰,听说喝剩的茶叶渣放在上面也可以使泥土松软,于是我们把喝剩的茶叶渣积攒起来铺在上面。在我和外婆的精心照料下,一盆长势良好的葱终于出现了。(见下左图)


在这一次次的种植活动中,我不断观察、实验和分析,终于掌握了葱的生长习性和盆栽葱的要领。我还用同样的技术栽培出了一盆好蒜(见上右图)。整个过程历尽一个多月,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让对植物种植实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决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继续研究盆栽葱与泥层厚度、阳光强度的关系。 

 
一、盆栽葱的准备阶段
准备20颗大小匀称的葱种,每盆5颗。
准备4个花盆:
1号盆:泥层厚约12厘米。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栽培。
2号盆:泥层厚约3厘米。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栽培。
3号盆:泥层厚约12厘米。放在阴暗的地方栽培。
4号盆:泥层厚约3厘米。放在阴暗的地方栽培。
计划隔五天浇一次水,记录一次生长状况。


二、对比实验的观察记录


三、我的结论
经过20天的对比实验,我终于发现盆栽葱的奥妙:发芽阶段土层厚度和阳光对葱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在生长阶段,阳光下生长的葱虽然没在室内的快,但颜色明显较绿,总体状况也非常健康。相比之下,土层的厚度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层较厚的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比土层薄的要好得多。在室内长大的葱,虽说要比室外要长得高,可时间久了成长状况会越来越差,最终会变得十分脆弱。纷纷垂下来。看来,绿色植物的生长是需要养分和光合作用的!
 
注:本文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2012年第3期。因图片多上传麻烦故省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10:25:0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生活中的探究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

指导学生实践并撰写文章,兔子做了很多事情哦!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

在杂志上看到文章和照片啦。这篇小探索文探究得真深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