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做课题中的我
走出大学校园,走进小学讲台,无疑发生了质的改变,面对陌生的学生,面对未知的未来。曾惊恐过、曾害怕过、曾迷茫过……从这X年走来,一句让笔者终身受益的话“人生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你能做到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就可以了。”且思且行、且行且思,笔者铭记于心,做事做人做学问,都秉着这种信念,才有笔者沉甸甸的收获。以课题研究为例,看笔者是如何且思且行,且行且思的?
一、写课题方案,助我长一双“思考”的眼睛
说起课题,真的很巧妙——笔者第一次写课题正是笔者刚参加XX研修班。那是在XX年的12月份,笔者开始撰写课题方案。当时XX区最关注的话题就是学生的记录问题。暑假漫长的两个月,就开始动笔写关于学生记录的课题,可发现自己一人在家闭门造车毫无头绪,心情烦躁,便上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来参考。本人资料有限,只通过百度输入“科学记录”、“学生记录”、“记录的课题”等,结果大失所望,几乎没有可以用的资料,但失望的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网上没有这方面的资料,那不是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少体现了这个课题研究的价值吗?于是笔者开始翻阅有关写课题方案的书籍,再通过百度找到的一些获奖的课题做为材料,通过一个月的反复修改,课题方案初稿就这样出炉了。
当然,这个初稿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有幸认识了几位智者、高手对这课题方案进行了指导和点拨。特别是学校校长,就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无疑不说明了人的成长当靠自己瞎摸索肯定是不成的,必须要有他人的指导,更离不开专家的指导。
课题方案的撰写,让笔者深切了解到要想写出点东西,需要阅读的积累,需要认真观察我们周边的事物。经常会提醒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物,那作为老师的我们呢?千万不要忘记带一双“思考”的眼睛去看世界,这就是我们写课题、论文的素材。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我们还要记得积极、主动地请教任何一个可以请教的人。
通过这次的课题的研究,笔者开始关注身边的教学事件,撰写成教学日记,为以后写论文和案例、甚至是课题提供素材,有了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外,还要学会记录。正因为这双爱观察的眼睛,才有第二个区一等奖课题,第三个省立项课题。不正说明了观察也是教师的重要方法,你想成长吗?请你也多思考、多观察我们孩子的出现的问题……
教学日记:(图片格式不对,显示不出)
二、做课题方案,助我反思、学习、交流
课题方案,有了点子还是比较容易写出来的,但是做课题难度就大了。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做课题的笔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怎么做课题呢?在迷茫中,XXXX老师在XX开展的关于课题这方面的讲座,对笔者有很大的启发和感悟,有做不怕写不出来,问题是有做有思考吗?
于是根据自己的课题,开始思考如何把课题要做的内容结合到笔者的教学之中。在备课时开始思考这节课学生应该记录什么、如何设计记录单等,也开始参考作业本的记录和网络资料。虽然这样的备课很累,但学生确实有收获,也使笔者的课题增加了很多的内容。
1.从做课题中,我学会了反思。
说起做研究,想必大家都喊着“研究,太难了吧,我不会”,往往用我不会,把学习本领的机会拒之门外,那该怎么办呢?再难、再不会,只要你学,没有什么学不成的,就算只懂皮毛也是需要的。笔者的小课题研究,从平时教研活动、备课、上课开始,随时都关注、想着这件事情。然而,做了之后呢?我们干什么呢?记录、反思。记录,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反思呢?对于反思,笔者觉得还是比较困难的,改如何反思呢?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的反思有时候是阅读后的心得,有时候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理性分析。在这样的反思过程中,笔者学会了思考。在每节课的课后笔者都会习惯性的反思,在头脑中再现教学活动的过程,反思学生的表现,教师对各环节的组织,教具的使用,对活动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把成功的做法总结出来,作为经验积累,对不尽满意的地方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思索,寻求解决的办法。正是通过这样的反思活动,使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得以改善了,使那些脑海中模糊的想法清晰了,形成较为成熟的认识;也使笔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要使自己成为专业型的老师,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反思的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让反思促成长。
2.从做课题中,我学会了学习。
做课题研究,需要大量的理论依据,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平时写论文还可以百度找一找,可是做课题百度简单的找一找难度还是不够的,需要看大量的资料,专家的思考、专家的理论、专家的做法,要会看资料、挑资料,不也是一种学习吗?
说起学习,谁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在这烦躁、喧闹的环境中,又能有多少人能够主动的学习呢?笔者也是其中之一,总是觉得自己学校的事情做不完,那还有时间去看书呢?在课题研究中,一边做一边反思中,总觉得自己的理论支持远远不够,那就要看书,因此“逼迫”看书、思考、记录。在参与课题之前,参加校本培训学习理论是为了完成检查任务,有用没用的,照样抄写下来,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的学习变得主动了,变得有针对性、变成了有目的的去学习,能注意运用理论来指导研究了。
XXX老师推荐的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让笔者受益颇多。以前笔者只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把课时计划里要讲的新教材都写出来。通过学习,笔者认识到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的中心,并不是所学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学习,也使笔者了解到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去听课、说课和上课。以前上课,大多是靠学习,模仿老教师,现在则是注意自己研究,形成自己的套路,笔者越来越体会到,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教师成长的地方,笔者也时刻感受着自己的成长,学习促进了笔者的成长。
3.从做课题中,我学会了交流。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笔者看到学生之间的记录存在很大的差异,优秀生做完实验做完记录等老师;而后进生实验没有做完记录记不下来。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很是着急,找了几位记录比较差的学生一起进行了交流,一起研究他们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这些学生一起开展实践活动《XXXX》,以学生课堂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优秀生那里学习如何记录,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记得如此之快。跟学生平等的合作,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
与学生的交流除了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后。以前一直认为,课后与学生交流是班主任的事,单纯作为任课教师,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好了。参与课题研究后,笔者才充分地认识到,课后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对于课堂教学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组里教师的交流,也使笔者的教学更上了一层楼。现在逐渐延伸到听每个老师的课,甚至是跨学科。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每堂课也都有它自己的闪光点,笔者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笔者也主动承担公开课,老师们耐心地听课,认真地评课,并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这无疑对笔者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正是交流促进了笔者的成长。
三、写结题报告,助笔者学会分类、整理
对于结题报告,笔者写的超级痛苦,比做课题还痛苦;太多的资料、太多的想法导致笔者不知该如何下笔。在懵懂中,笔者写完了笔者的结题报告,一看就知道很低劣。怎么办呢?于是在qq上找老师,看到了XXXX小学的XXX老师,于是就请教X老师,X老师很热情,看完后把自己获奖的课题给笔者参考,对该课题的排版、格式提出了要求,又开始新一轮的修改工作。通过多次看X老师写的课题,又不断的改善自己的课题。
在撰写结题报告,让笔者学会了做课题要把资料整理好,写的时候一定要把课题的资料进行分类。分类、整理也是一种能力,在每次指导学生做记录的时候,要学生学会分类、学会整理、学会选择。比如在课堂板书设计方面,通过课题的研究,笔者开始在备课中注意设计板书了,每次上完课后也开始思考这节课板书设计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的设计更利于学生的记录,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理。
通过课题研究,笔者时刻在感受着自己的收获与成功。同时,笔者还深知研究仅限于自己的水平,自身的变化和发展也仅限于个人在课题研究前后的比较而言。其实越深入研究,越能发现自己的教学行为仍存在问题,所以,还得努力。因此,笔者做好了不断学习、继续探索的准备。感谢课题研究,使我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感谢课题研究,使我不断成长;感谢课题研究,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