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善待教学中意外的生成
今天要上《大树与小草》一课。这一课要让学生着重对“狗尾草”进行观察,发现它的身体构造及特点;然后将狗尾草与前两课观察的香樟树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从而了解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特点。带着教学预想,我手里拿着一大把狗尾草以及一条香樟树的枝条走进教室,准备上一节成功的科学课。
刚走进教室,就有不少同学叫了起来:“狗尾草,狗尾草……”。我暗自高兴,看来大家认识这种草,而且对它很感兴趣,这对我上课肯定有帮助。
前面的引入部分都进行的比较顺利。当我手拿狗尾草在教室里走动,让学生初步观察它,并思考人们为什么叫它狗尾草时,大多数学生都说它有一条条毛茸茸的“尾巴”,所以人们叫它狗尾草。我点头肯定,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时,却有一个女生说到:“老师,我觉得是因为毛茸茸的‘尾巴’里有小狗,人们才叫它狗尾草。”她一语惊人,全班同学都惊奇的望向她。我也很不解,于是低头问到:“你为什么这样讲呢?”她说:“老师,能不能将狗尾草给我一棵,我能从里面叫出小狗来。”我感到很诧异,但还是答应了她,从手中给了她一小株。这时,只见她将“狗尾巴”在手里轻轻的敲打,嘴里面还喊着:“小狗出来,小狗出来。”这时,只见从她的手中跑出了一只小虫子,黑黑的,细细的,全身只有1毫米的长度。她说:“老师,这就是小狗,所以人们才叫它狗尾草的。”许多同学都围了过来,都想看看“小狗”。这只“小狗”在她的手掌里爬的很快,女同学一点也不害怕。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很惊叹,这是我从不知道的事情。但是我立即反应过来:这种小虫子并不是“小狗”,肯定是一种喜欢居住在狗尾草果实缝隙里的小动物。看样子这位女同学平时就观察过,玩过狗尾草。教学到这里怎么办?学生的兴趣已经转移到“小狗”身上。而我下面的教学活动是给每组分发一株狗尾草,让他们观察它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如果这样要求学生,他们可能会觉得扫兴,觉得无趣。于是,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说到:“刚才这位同学平时很注意观察身边的小草,那么,小虫子是不是‘小狗’呢?其实它是一种喜欢生活在狗尾草果实缝隙里面的小动物。同学们想不想也找一找这种小虫子?记得观察一下,小虫子藏匿的果实是什么样子的,好吗?”当学生拿到狗尾草后,迫不急待的展开了观察。在汇报发现时,他们对果实是什么样子的谈的特别具体。并且分析了小虫子喜欢生活在这里的原因是“一粒粒的果实之间有缝隙,小虫子呆在里面既暖和又安全”。我觉得学生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肯定是不是这样,也说不出小虫子的名称,只能赞许他们的想法。
通过这件课堂小事儿,我觉得,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时候这种经验却是教师没有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要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做到准备充分,有备无患。另外,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意外发现及生活经验,顺应学生认识的发生与生展,引领教学。使学生在乐学中到达知识的彼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4 12:36: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