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教授提供的林蛙对比照
青蛙是冷血动物,一般有冬眠的习性,产卵更是在初春季节,然而,最近几天,象珠镇雅吕村却发现有青蛙在产卵。这些卵产在不到半尺深的水坑里,而且其中一处水坑已有成群的小蝌蚪。而此地这几天一直有霜,气温最低时在零下3℃左右,结了一层薄冰。见者皆感惊奇!
村民报料:发现青蛙产卵
在雅吕村吕氏农庄边的水坑里,发现了一堆堆晶莹剔透的卵后,爱好动物的农庄主人吕一鸣就细心观察起这些球状团来。
四五天前,吕一鸣突然听见妻子惊奇地招呼他:“这里有好多小蝌蚪哦,你快过来看看。”他上前一看,果然,水坑里有一群小蝌蚪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而在另外的两个水坑里,吕一鸣发现卵团比前些天增大了些,用不了几天,就都会长出小蝌蚪了。
吕一鸣还发现,一到晚上七八点,就有青蛙出来,一个水坑两只,估计是雌雄对。看到有人靠近时,蛙会跑开,人一走,它又会冒出来,趴在水面上,不知是守护卵团还是出来寻找食物。
数九寒冬,怎么有蛙类活动呢,其他青蛙不是都冬眠了吗?急切想解开这个谜团的吕一鸣向本报特刊部报料。
专家解秘:可以确定是林蛙
11日,记者联系了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邵晨。邵教授看了记者发过去的相关资料和照片后,认为这些青蛙应是日本林蛙。平日里,日本林蛙一般呈黄褐色,现在它处于越冬期,所以全身变成红褐色。由于冬眠前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体型变得较胖。他说,一、在所有两栖类动物中,总有部分物种的繁殖期提前,哪怕是在冬季,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物种之间的竞争压力,如对食物的竞争,也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这样的两栖类动物除了日本林蛙之外,还有蟾蜍、安吉小鲵等。二、关于体色不同的问题,两栖类动物往往存在两性异形或两性差异,如大小、颜色、叫声、行为等,特别是在繁殖的时候,雄性个体的体色往往会变得较鲜艳,或鸣叫嘹亮,以吸引异性。
记者还联系了中国林蛙研究所所长、中国蛙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崔岩。他对此现象非常感兴趣,表示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他说,青蛙产卵季节一般在四五月份,水温要达到10余摄氏度,但现在小水沟水温一般在二三摄氏度左右,青蛙正处于冬眠状态,按常理来说不可能产卵。现在有小蝌蚪,而且夜里有青蛙出没,那些卵团可以确认是蛙类。从图片上看,这种蛙就是林蛙,但属于哪一种林蛙,还有待考证和研究。
现场:未闻蛙声但见有蛙活动
前两天下午,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这里生态环境很好,依山傍水,背风向阳,视野开阔。水坑里有水藻和浮萍,细看水坑里的卵团呈黑色颗粒状,透明黏状物质将颗粒连结成一团。不足5平方米的水坑有6个类似“卵团”,大小不一,有一群小蝌蚪非常灵动地游着。记者用树枝将其中一团拨开察看,发现有些卵已发育成蝌蚪状。吕一鸣带记者到离水坑方圆数百米的地方察看,都没有发现类似的卵团。
记者注意到,在水沟的附近有许多水藻,将手伸进水中感觉冰冷,而有一个水坑还结着薄冰。
晚上六点半,吕一鸣和记者拿着两把强光手电筒来到水坑边,很快就发现了飘浮在水藻之间,只露出个头的两只蛙。它们一听到有动静,就马上潜入水底的泥里。为了探个究竟,我们把两只蛙小心地捧到脸盆里。tMH永康新闻网
记者细看,这两只蛙体外形与青蛙相似,它的眼睛鼓鼓的,头部呈三角形,皮色深,嘴端略钝圆,与普通的青蛙比,骨架大一些,形状有点像蟾蜍,特别是背部有“∧”形黑斑,四肢有环状条斑。
接着,我们又到另外一个水坑察看,发现有一只全身都是金红色的蛙趴在卵团旁边。水坑一头,有另一只个头较小、略带草绿色的蛙在守候着另一个卵团。当记者稍一走近,它就猛地一跳,很快就钻到泥底不见了。tMH永康新闻网
动物分类学初步将我国林蛙种分为以下八类: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桓仁林蛙、阿尔泰林蛙、昭觉林蛙、中亚林蛙、日本林蛙和昆仑林蛙。
林蛙也叫哈士蟆。2005 版《中国药典》已初步认定:地道哈士蟆油可作药材,仅指中国林蛙出产的干燥输卵管类制品。因此,除特定地区出产的中国林蛙油外,其它七类林蛙油都没有被《中国药典》收载,都只是一般滋补食品,不具有药用功效,不能作为中药材使用。
随着近些年的研究,人们发现林蛙皮不仅具有很强的抗腐蚀作用,蛙油在国际市场上更被称为“软黄金”,中国林蛙也随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我国最大的中国林蛙养殖基地——黑龙江农垦中国林蛙驯养繁殖中心不仅成功地实行了中国林蛙人工圈养,更有意思的是,驯养繁殖中心蛙林山庄的林蛙可以不冬眠,和它的伙伴们过着衣食不愁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