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课堂 [复制链接]

1#

[原创]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课堂


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小学科学课堂越来越重视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那么,为什么需要这种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呢?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又应该如何有效地教,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的主动探究成为科学课堂的主旋律呢?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课堂又有何意义?笔者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本文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主动探究    科学课堂


主动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是学校教育主动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来,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现今的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于科学知识的传递,而是越来越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的培养那么为什么如今的科学课堂要求学生去主动地学呢?作为战斗在教学一线的科学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该如何有效地教,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的主动探究成为科学课堂的主旋律?营造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课堂又有何意义?就这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主动地学


1、现在的科学课堂形式


如今的小学科学教材比较以前的教材区别较大,其中安排给学生的实验多,并且每一个实验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准备实验材料很费精力。相对而言,每个星期只有两课时的科学课堂教学给孩子实验训练的时间就显得远远不够,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这就对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别说成效了,恐怕连课程都完不了。而营造一个学生主动探究式的课堂恰恰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它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主动去思考,主动去记忆,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2、小学生记忆的规律


在我们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问下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学生不是答不上来就是似懂非懂回答地迷迷糊糊这时,有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告诉学生结果。这样看起来省事,学生暂时记住了,但由于不是他自己真正理解的,很快就会忘记。


科学课不同于传统学科,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课堂必须要学生亲历动手实验,或者主动探究发现,才能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千万不要急于出孩子们标准答案,我们得学会耐心的等待,进一步去启发学生,或者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营造主动探究的课堂就是针对学生记忆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式的探究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达到事倍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如何有效地教,让学生主动地学


教师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营造一个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呢?


(一)恰当的提问


提问是教学的核心策略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想法,促进对经验的验证与进一步明确,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提问在不同情景中的策略是多样性的,可以采取开放性提问、针对性提问、层次性提问、灵活性提问、启发性提问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常要做实验,科学探究,动手做固然重要,但思考,能让探究行动方向明确。所以恰当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有的教师总怕学生出错,事事预先考虑,把所有步骤所有该注意的地方统统罗列出来。其实这样是妨碍学生思考的做法,真正的科学学习,不仅伴随着操作,更要伴随着思考。我们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己地去学,方法可以很简单,我们只需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引领学生前进即可:“我们该如何实验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等等,整个环节有序进行,学生随着问题的提出主动思考着、解决着


(二)提供恰当的材料


小学科学教师大多还兼带了材料准备员工作,每次上课前我们总是要做大量准备,虽然这是项耗时较长,甚至有些累人的工作,但对于科学课是十分有必要,对于让学生主动地学更是一剂良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学生易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为营造主动式探究课堂提供源泉。例如,在教学《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反应》这课时,学生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如果教师准备的材料较少,那么即使学生有心去主动探究,由于没材料可探究,学生便只能看着有限材料去实验。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就没了。相反,如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则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三)教师身份的恰当介入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介入呢?现在的科学课堂较之以前,满堂灌的现象已日渐减少,但也不是说教师能把课堂丢给学生。如果完全由学生唱例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必要的沉默和等待,但这不是说能主角,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袖手旁观,那么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会存在很大的难度,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往完全相反的方向进行。教师在这里是配角但也是不是替代的,适时的介入其中,可帮助学生的主动探究。例如,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放手学生的同时,要在一旁观察、思考、判断学生的需要和已经达到的水平,适时的介入指导,这样能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四)恰当的记录


综观现在的平时科学课堂的教学,甚至是公开课,有的教师对于记录并不重视,或只是个形式,只管让学生实验,往往热闹非凡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回答问题语言组织方面就更差了。那么,在科学活动中,应让学生记录什么,怎么记录才能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其实记录作为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思考、实验、观察、探索,要把自己的发现、操作的简单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图表、绘画、文字或各种符号记录下来。记录向我们清晰地呈现了学生各自不同的发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系统的科学概念,还可以发展小学生准确连贯的语言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五)多讨论交流


科学活动中,表达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程。每个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发现、不同的见解,获得的经验也是不同的。教师应提供学生机会,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多种语言表达和描述探究过程的发现和感受。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孩子们能够很好的理解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可让表达好的孩子在讲台上为其他人进行讲解,还画图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课堂上们应尽量多的孩子发言,在表达中孩子们理解了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有意识的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去验证自己的观点。


作为教师的们还应做的是走在孩子们的中间,与他们交流,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使他们不畏惧发言,更加大胆的表达,思维也更加活跃,从而主动地进行探究


(六)尊重和接纳学生观点


学生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接纳和支持兴趣和观点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学生作出的回答和解释会真诚地来源于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因此,在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特别引起注意,更要尊重并努力寻求他们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学生会失去安全感,而不愿展现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课时,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我要学生探讨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了很多假设。我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该如何去证明,令我惊喜的是,学生自己想到要控制其他因素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的要点深入人心。可在我给第二个班上这课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猜测多,所需的时间长,准备的材料也多。于是我就草草对学生的猜测做了评价,只选其中2种正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没想到这2个因素的小组反而不配合实验,对比实验也完成地也缺乏主动性,最后勉强完成。


所以尊重和接纳学生的观点,让每个学生能挖掘每个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无论学生的想法对与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鼓励学生轮流表达他们的看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学生探究活动的价值,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似失败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三、学生主动式探究的意义


(一)为小学科学教育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课越来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培养,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态度,自然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就愿意去探究,也就为小学科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现在的教材在情感态度方面,不仅要有以往热爱大自然的目标,更要强调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态度。例如,《校园生物大搜索》这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感目标,学习热情高涨,主动探究,课堂效果良好。更为树立了这样的情感态度,学生在课余也持之以恒探究校园生物甚至是整个大自然中的生物。


其次,课改前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吸收,但却很少注重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导致学生关注的往往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精明”的学生,回答问题时,通常会看着教师的态度办事,一旦教师出现否定或疑惑的词句,他会马上“变脸”。长此以往,学生就少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如今强调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就避免了这种情况,教师要求的是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只要是学生的想法,不轻易否定,给学生鼓励和引导,有助于学生建立好学的价值观,从而坚持可持续的学习。


同时,学生主动与同学交流探讨,在此过程中接纳他人的观点、看到他人的探究和发现的价值,开阔自己的思维,也是为接下来不断的学习科学奠定了基础。


(二)使课堂灵活起来


布鲁纳认为不经过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地接受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内因教学过程一定要设计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总的原则是唤醒孩子们学习科学的热情,让他们主动探究学习,这就能使得课堂更加灵活多变。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为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能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的发挥,使课堂重新富有生气活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小学科学教学逐步在改变传统的验证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转而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发现解决身边问题的方法。科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阵地”。主动探究对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心理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思索总结。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创新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1.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3。


          2.傅圣瑾主编,《科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6。


          3.郭青霞,《引导幼儿科学探究的策略》,教学月刊(小学版)综2010

分享 转发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