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岩石单元"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1#

对岩石单元"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的一点看法

对岩石单元"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的一点看法

 

上虞市实验小学——章兴波

 

在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有一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利用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时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中的洗洁精或肥皂水等洗涤剂产生大量气泡,外溢并沿着铝箔流到报纸上。实验中外溢的气泡相当于岩浆,瓶口即火山口,而铝箔相当于火山体,报纸则代表着地面。这个实验虽然比较形象的解释了浮石的形成,但仅通过这个实验来认识火山喷发的现象我认为有些不妥。这个实验的喷发原理是小苏打和醋的化学反应,而真正火山喷发的内在原因是化学反应引起的吗?我们来看看火山喷发的三个阶段:

1、气体的爆炸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
、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

3、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

根据我对资料的理解,我觉得火山喷发的真正内因是压力差,造成压力差的原因是温度差、热胀冷缩原理。内部在高温的情况下,岩浆和空气不断膨胀,内部的压力在不断增加,当火山口无法承受时,高压气体首先冲破火山口的岩石层,然后岩浆喷涌而出……

显然小苏打加醋的化学反应并不能代表火山喷发的真正原理!

我觉得设计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倒是比较符合火山喷发的原理的:在一个烧瓶底部装一些洪水,用带小吸管的橡皮塞封口,再用蜡油密封住吸管口。然后给烧瓶加热,当温度上升的时候,里面的红水犹如高温的岩浆,由于红水和空气的不断膨胀,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强,最后冲破封口的蜡块,喷出红水......
      


[此贴子已经被水清浅于2007-7-1 12:51:0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已经将字体放大!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3#

这个实验要说明的不是火山怎么喷发的,而是在说明岩浆岩的特征.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还是比较合理的.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4#

这个实验确实是为了比较形象的解释浮石的形成,而我考虑的是这个实验的科学性,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来代替?

如果只是为了看到泡末从而说明浮石的形成,确让学生对火山喷发产生严重误解,是否有丢了西瓜找芝麻之嫌!

那还不如直接拿瓶汽水摇一摇,喷出来...

TOP
5#

这是模拟实验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模拟火山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另一个是模拟火山活动的原因,两者没有可比性,更不存在谁的模式更科学。
就拿改进的部分来分析:红水和岩浆的物理属性差异很大,其改进之处只能是更好的模拟了压力原因,但是火山活动的原因不仅仅是压力大小的比拼,有些压力很小但是不断有岩浆流出,比如活火山,就像泉水一样,不停地流。

感想:模拟实验只能是针对某一部分的特征进行展示,只能是“像”,而不是“再现”。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实际观察现象,而是帮助构建“思维”模型。进而对客观世界进行合理猜测。为以后的实际实验观察提供设计方向。
我是杭州市学军小学的老师,邮箱: hzwsj@126.com qq:308566384 欢迎交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