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材料支持中心构建的初步设想
苏州 黄春芳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随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以探究方式教授科学、学生以亲身经历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科学的方式已得到初步普及。探究中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领会都是经历、卷入与参与的结果,材料.是探究的基础和关键,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手段。
现实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负责搜集、组织所有科学材料来进行教学,因为几乎每节科学课都需很多材料,现有学校器材是原来自然教材的器材配备,与现行科学教学又不配套。所以需要教师在材料准备上花大量时间和心思,而且有些材料是不易得到的。当然,很多教师对材料准备做了较好的研究,认为可发动家长、学生参与收集材料,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各种材料,提出“瓶瓶罐罐做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但事实上,由教师完全负责科学材料的这种做法并不是现实和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师课务多,一般分身乏术,很少有时间或者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大部分的科学兼职教师往往并不把所兼的科学课当成其工作重点,加上他们所任教学科上的流动性,使他们所教授的科学课上更加不能保证充足的材料。如果能建立区域性的科学材料支持中心,在教师教学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材料,那么科学课程能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大范围、大幅度的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一、科学教学材料的开发
多个版本的科学教材都选择了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的“蚕”作为典型,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作为栽桑养蚕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的苏州地区来说,我校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离学校东侧二公里处有原苏州市蚕桑学校废弃的野桑林,离学校南侧4公里处有桑林里,周边也可以找到部分村庄零星分布的野桑树。蚕卵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2011年4月,在给学校近四百多名学生发放小蚕后,考虑到安全问题,科学任课教师每天须自己去采集桑叶,给孩子们发放,而且随着蚕宝宝的长大,所需桑叶量激增。要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整个养蚕活动,尽管养蚕条件优越,还要克服很多很多的困难。试想其它学校如果没有此条件,他们的养蚕活动该如何开展呢?当然很多科学教师也根据不同的地理等条件,把这一单元的活动改成了养黄粉虫、蝴蝶等小动物,尽管可行,但普及的意义不大。
作为科学课程的开发者,在提供教科书的同时须提供与科学课程相关的材料。现行的部分配套教学材料工具箱、学生材料袋中材料不足,质量一般。
因此,有必要组成一支由教材编写者、科学顾问、工程师、教师等为成员的专门队伍,精心设计一套专门的、标准化的材料,并把材料模块化,可以是单元模块(为一个单元开发模块化材料)或者主题学习模块,便于材料的整理、配送、使用。
二、科学教学材料支持中心的管理
科学教学材料支持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有专用的室场、专职管理人员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可由现有的教育行政部门下设的教育技术中心(教技室)负责材料支持中心的日常运转管理。并让部分科学教师参与材料支持中心的管理。
材料支持中心对材料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根据科学教学要求购置好材料,材料要求帐目清楚,建立总帐、明细帐、添置流水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等管理帐册。制定材料的保管、维修等管理制度。材料的存放要分门别类,分类存放,科学有序,确保材料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
在给学校提供标准化材料的同时,材料支持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作和采集一些材料。如当地的岩石、化石、植物标本等。整理形成一套符合地域特点、适合教学实际的配套材料。部分材料的收集具有时令性,过了一定的时令就难以收集了,如:教科版四下《新的生命》单元《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去》一课中有苍耳的材料,上课是在春夏之交,材料中心要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建立的材料支持中心开始时规模小一点,所提供的材料也可以是部分材料模块,然后逐步推广到更多学校,并提供更多材料模块。
三、科学教学材料的配送
配送前,材料支持中心应对材料进行模块化包装,列出材料清单,提供材料使用方法、安全防范措施、维护等说明。使用可反复使用的环保包装箱,最好是带有轮子的箱子,以方便搬运。
教师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订购所需材料。为方便材料的订购,材料支持中心应建立在线订购系统,教师可随时查看模块材料的库存情况、哪些材料在哪所学校使用、或者在线订购特需材料。并选择配送方式,如自取材料、快递方式等。配送到各个学校时,可以是材料中心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或者利用邮政等快递服务公司进行配送活动。
材料支持中心确保把材料准时送进教室,材料在课堂使用后,由教师负责材料的整理、回收,对消耗品、丢失、损坏的仪器作好记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材料交还给材料支持中心,以便重新组装其它主题材料模块。
四、科学教学材料的经费
材料支持中心的构建、运转需要大量资金,包括购置材料费用、工人劳务费用、消耗性材料费用、配送费用、包装组装费用、材料维护费用等。小学科学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科学配套材料等方面应加强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有责任逐步建立、完善科学材料支持中心设施。
相对于原来各校的实验室装备建设,材料支持中心的材料是在较大范围内共享使用的,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解决了材料难找的问题,也会产生更高的成本效益。
此外,材料支持中心坚持非盈利性、公益性,邀请科学教师、志愿者加入到材料支持中心的工作中,可以大大降低运转成本。甚至对于易耗、非回收物品等,可由家长支付一定的费用。
材料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材料问题不解决好,科学课堂教学很难展开,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学习将成空谈。科学教学质量难以大范围、全方位的提高。而材料支持中心就可以保证按时把科学教学材料送到课堂,构建区域性科学材料支持中心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