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求科普(科技)兴趣小组教案 [复制链接]

1#

求科普(科技)兴趣小组教案

急需科技兴趣小组教案,有的发分份给我,ztxxyxj2006@163.com。非常感谢
分享 转发
TOP
2#

 

2010学年科技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总方案


一、确定活动的主题


二、学生报名,审核后确定学生名单


三、固定时间举行活动,实行签到制度


四、活动具体方案


具体措施


一、     确定主题


2009国际天文年,观测日食的活动引起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确定从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为主题,结合科学教材开展活动。这三项科技活动从有利于科技知识的普及、培养小学生科技素质、发现科技人才幼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总体要求出发,结合天文、地理、气象学科本身的特点,叙述了开展小学生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的理论和原则、活动思路设计,并提供了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开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及参考资料等。


二、     确定学生名单


120109月开学初始,科学组在班主任会议上提出设想,由班主任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活动的说明。


2、学生自愿报名以后,填写表格,交科学组连同班主任审核。


3、第一次活动说明参加活动的义务。


三、活动方式


由科学组确定活动方式,每月举行一次。每次实行签到制度。


四、     具体活动

TOP
3#

 


2010.9.17第一次活动


教师讲述科技历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古代天文、地理、气象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对彗星、流星、陨石、陨铁、日食、月食、太阳黑子等天文现象作了详细记载,比西方国家要早得多。


    我国对星空的研究也比世界各国早,在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我国就发现了多颗新星,公元222280年就有283星宿(相当于星座)1464颗星的记录。在4世纪我国就绘制出有28星宿名称的天文图,并将这些恒星的各种参数制成了表册。


    16世纪以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如落下闳、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设计制造出了精巧的天文观测仪器,例如,浑天仪、天文钟等等,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果。我国在2500多年前,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岗上村和大郊村附近的"灵台"。而公元723年建造的河南省登封县的登封观星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代天文台,建造有""""""等古天仪器。


    我国是创立历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206年刘洪创制了《乾象历》;公元1281年郭守敬和王恂、许衡创制的《授时历》是流行最久的历法。


    在地理方面,我国在世界上有其得特的地位。早在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专著《禹贡》,而另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则至今仍驰名世界。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16071640年踏遍大半个中国进行地理考察,著有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其中对岩深地貌的考察比西方国家要早200多年。


    我国还在公元前168年就绘制出世界最早的地图,包括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科学家沈括在12世纪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比西方国家要早600多年。


    我国在公元724年,由僧一行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测量,其结果与现代理论计算仅差20.7公里。足可见我国古代测量技术之高超。


    在古代,我国水利、地震、矿物学及找矿、采矿等方面的研究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我国气象科技源远流长。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天气现象进行观察,根据考古发现,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了关于风、云、雨、雪、虹和雷电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并有占卜天气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把风分成八个方向,并且对云进行了分类。孔子的《春秋》载有天气现象近100条。秦时已确立"立春""雨水"等八个节气,到西汉二十四节气已充实完善。同时观测气象活动也日益增多,一种叫""的测风器和用羽毛、木炭测定空气湿度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这比西方国家早1000多年。唐朝李淳凤将风进一步区分为24个方位,8个风级。南宋时已经使用多种器具测定降水量,到17世纪中叶我国已形成了最早的气象观测网雏型。


    东汉王充《论衡?说日篇》对云雨的形成已有科学的解释。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娄元礼的《田家五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清朝梁章钜的《农候杂占》等著作都很有科学价值,是我国著名的气象方面的著作。


    明清时期,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些大气光象图集和云图集,其中熊明遇根据太阳的热力作用形成云、雨、雷、电、风等原理,制成《日火下降阳气上升图》,这是现代气象图集的雏形,在世界上很有名气。


    19世纪开始,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倍受催残,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天文、地理、气象事业又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在一些方面已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TOP
4#

 

 我国已建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天文台、气象台(站)和众多的地理调查考察队伍,配备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在老一辈天文、地理、气象科学家带领下,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已经成长起来,成为骨干力量。


    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并研究了多颗小行星和其他天体。建立了我国独特的天文理论,受到了世界天文学界的好评


    在地理学方面,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土调查,岩深、沙漠、冰川考察,珠峰、可可西里等地区多学科综合考察。对深海远洋地区开展调查,在南极建立了长城、中山科学考察站。在矿产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正在全面赶超世界水平。在地理科学研究和理论创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气象学方面,我国短期气象预报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中长期天气预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灾害性天气预报方面成绩巨大,我国还对古气象和未来气候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天、电子技术等先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天文、地理、气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10.15第二次活动


教师讲述开展小学生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的意义


1、开展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既为小学生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本身的发展,对小学生参与天文、地理、气象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指导思想、活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要符合新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科技辅导教师一定要认清当今科技特点,把工作的立足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传授方法上来,从"授人以鱼"转为"授人以渔",把重点放在引导小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去探求解答,以培养小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其次,在配备先进的现代化的活动仪器和工具方面也应加强。目前,多数城市小学校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开展活动的需要;对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身心条件也提出了高要求;要加速进行培养。


2、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眼界,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天文、地理、气象都是既古老又充满着活力的科学,本身有着丰富的科学内容,还涉及到自然、语文、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小学生参加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不但能学到很多新知识,还能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知识,这是课堂教学不能代替的。


3、开展天文、地理、气象活动对小学生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宇宙对小学生来说是神秘的。通过他们参加科技活动实践将使他们从神秘感中解放出来,这对他们今后形成正确的宇宙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TOP
5#

 

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偏重于实际考察和调查,又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和集体性的特点,让小学生在广泛接触自然、接触实际过程中发现新内容、揭开新奥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百折不回的非凡毅力、有理有据的分析能力、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多方面的动手能力以及相互密切合作、团结互助的风尚,这些对他们将来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讲述小学生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的特点


    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的特点与小学生特点结合形成了小学生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的特点,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特点十分重要。


1、以观测现成的自然现象为主


    天文、地理、气象学是以宇宙、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宇宙和地球的活动和变化极其复杂,多数很难在实验室内模拟或再现,更不可能进行"饲养""栽培"。因而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是通过对现存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来开的,大多数自然现象,如:行星运行规律、太阳黑子的演变、月相的变化、地震、泥石流、天气及气候变化等都需要长期连续的观测,常常不分昼夜和酷暑严寒,而且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地理考察又多在野外进行,十分艰苦。这些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主。因而在开展活动时既要注意培养小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严格遵守纪律的品质;又要注意小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可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轮流观测,以减轻学生个体负担,观察的对象也应该以简单、典型的自然现象为主。

TOP
6#

 

天文、地理、气象的观察,除了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计算机、天文望远镜等。因此,对小学生既要重视最简单最基本的观察方法的学习和锻炼;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采用比较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观测。同时,要培养小学生随时观察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变化,以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探索性


    宇宙和地球本身就有无穷奥秘需要去探索,当前,全球又面临能源紧张、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加等一系列与天文、地理、气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也需要探索。对小学生来说,与他们不懂的东西接触也是探索。因而小学生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具有很强探索性。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去幻想、去探索,肯定他们哪怕是很微小的成绩。教师不要去包办代替,也不要无故干涉小学生的活动。


3、集体性


    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常常需要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才能完成,具有很强集体性,这就需要教育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想象力和科学幻想性

    无限的宇宙、广袤的天空、深深的海洋以及至今仍无法直接看到的地球内部,引起青少年种种疑问:"太空人存在吗?""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火山为什么会喷发?""雷电能利用吗?""地震和台风怎么预报和防治?"等等都是小学生极为感兴趣的问题,激起他们无穷遐想、产生无数幻想,正是这些唤起了他们探索宇宙、地球的奥秘的强烈愿望。而在小学生中展开天文、地理、气象科技活动,不但要满足小学生这一愿望,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科学幻想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TOP
7#

不懂得怎么添加附件,很郁闷。
TOP
8#
TOP
9#

    兔子的资料很棒,收藏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