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2011全国年会史加祥《呼吸》一课 [复制链接]

1#

谈2011全国年会史加祥《呼吸》一课

 

看似漫不经心地交谈   实质高效课堂的展现


——谈2011全国年会史加祥《呼吸》一课


深呼吸    闭好你的眼睛   全世界有最清新氧气——羽泉《深呼吸》


    在写此文的时候,其实还略存些小遗憾,由于在观看史老师这堂课的时候,课上了一会儿忽然转播的声音变得非常轻,无奈没有观看下去。我在第一时间看了这堂课的实况录像,观看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史老师很扎实、整堂课也没什么“奇特”之处。但是当我第二遍看录像细细品味之后,觉得令我学习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现在就将我肤浅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课前轻松气氛 交谈中了解学生前概念


说到课前气氛的调节我们平时的常态课或许并不是很注重,当我们接班上课的时候这一环节似乎显得比较重要。课前的这个环节,更多的是教师个人的“表演”,一旦表演过度就显得不甚得体,而有部分老师则是“不知所措”。让我们来看看史老师跟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


——好了,放松一点,放松一点。等了两天了,终于轮到我们了,等急没有?


 我想说这是一句大实话,又不失幽默,很好地道出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心情,之后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课堂。当师生问候之后,史老师用了一个小游戏“憋气”让学生初步体验了呼吸对人体的作用。这一环节在教科版四上第四单元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安排了一个测量心跳和呼吸这个实验,然后是平静状态和跳动一分钟之后心跳速度变化的比较,史老师的这一环节和教材一定的差异,操作难易程度我们都能体会得到,而其目的有共性。


二、学生初探 了解呼吸器官


   史老师对呼吸器官的引导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在纸上写一写、其次在人体器官解剖图中画一画。我在听到这一环节的时候感触颇深,史老师将一幅人体器官图让学生去找出呼吸器官,看似很平常的一个环节,但在整堂课中起得作用是非常大的!


老师提供了一幅人体器官图,里面有消化器官、血液循环器官、呼吸器官,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呼吸器官,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活动,能把学生的已有认知暴露出来,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如果老师提供的只是一幅只有呼吸器官的图,那学生只是会死记知识点而不是去理解,老师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很到位。——司徒敏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听课有感》


三、嘴巴与鼻子之争  课堂一个高潮


   让我们看看这个环节——


——我们来看看几个有争议的。比如说鼻和嘴。


。。。嘴巴是用来吃的,鼻子是用来呼吸的。


。。。嘴巴是用来吸进去,鼻子是用来呼出去。


——鼻子可以让呼吸进行,嘴巴可不可以?


。。。可以。


——问题来了,我鼻子也行,嘴巴也行。为什么要长两个?


。。。如果有一个器官堵住了,可以用另一个进行。


——不是堵住了,嘴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用来进气和出气的?


。。。感冒的时候。


……


——他说的高深了,大家说说鼻子里面有什么?


。。。鼻毛


——鼻子里面还有什么?


。。。鼻屎


——鼻屎是什么?


。。。……


——也就是鼻毛在我们呼吸时挡住了很多脏东西,那个就是。还有什么?


。。。鼻涕


——这个东西有没有用?


……


——刚才我们说了,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嘴巴呼吸。我们可以说,它是兼职的。而鼻子才是真正的呼吸器官,嘴我们并不把它列在呼吸器官里面,鼻子才是。(板书,圈去嘴。)


       这个环节,看似教师和学生漫不经心的对话,我们纵观学生的回答,基本都是都学生的生活、前概念出发,再看教师的引导,教师不慌不忙,当学生的回答不是那么“完美”,教师也不会刻意去马上纠正,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常的一次“聊天”,师生这样的对话,学生会有更多的亲近感和认知感,我们在一些小学科学课堂中,执教者一味强调作为科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严谨性”,而不知教师在“严谨”的同时失去了“童趣”,让科学课堂变得过于严肃、过于单调,科学课的严谨性毋庸置疑,但这两者一旦发生冲突时,我觉得教师是不是能略微舍弃些所谓的“严谨”,因为我们的对象只是个孩子,任何的学习都应该遵循孩子们呢的年龄特征,要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现阶段我们有些科学课堂中学生的实验似乎均在教师的“要求指导”变成了完成,学生从参与实验的主人变为了“被实验者”!我个人感觉这样的小学科学课堂也是有些恐怖的。


四、反复体验 感受呼吸胸腔和腹腔的变化


本堂课学生的体验环节比较多,在体验呼吸胸腔和腹腔的变化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耐心。说实话我在听过的过程中我也是按照史老师的要求,一手放在胸口一手放在肚子上进行体验,要不是对这个知识点有所了解,给我的直观感触还真存有偏差。此时课堂的记录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1号记录单:


当我们吸气时,胸腔扩大,腹部收缩。


当我们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扩大。


2号记录单:


当我们吸气时,胸腔缩,腹部缩。


当我们呼气时,胸腔胀,腹部胀。


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教师是预设得到的,关键是面对这样的结果教师的处理。也就是教师如何去纠正部分人的错误认知,教师没有急着出示模拟实验,而是十分耐心地让学生静下心再体验、同桌互相体验、教师讲解,可以说这些环节已经到位地将部分学生的错误概念已经纠正过来了,此时教师“还不放手”,不是失忆地出示了一个模拟实验,而且让学生分组做了这个实验,可谓对着知识点的提炼起了一个完美的收局。


五、不愿下课  科学课的延续应该不止于课堂


   本堂课的结束也出现了个小插曲——


——下课了,你们愿意下课吗?


。。。不愿意


   史老师在这堂课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收获”是有限的,而孩子们科学课的延续应该不止于课堂,能听到这样的课感觉好“给力”,我想我们更想看到更多的好课来指引我们。


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指正!


 

分享 转发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

课上得好,评论的也好!学习了!
玩得痛快,学得扎实——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书香、童趣、智慧
金国江  QQ:55502289
TOP
3#

现阶段我们有些科学课堂中学生的实验似乎均在教师的“要求指导”变成了完成,学生从参与实验的主人变为了“被实验者”!我个人感觉这样的小学科学课堂也是有些恐怖的。-当我们参与到实验中的时候,其实也是被实验者,站的角度,看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直努力中……
TOP
4#

史老师的课,的确很适宜慢慢品味。光听现场不够,还需二次欣赏,有必要的话,要三顾。给我启发最大的一个环节:学生心目中的呼吸器官。史老师在组织学生填写他们认为的呼吸器官,意在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后,史老师并没有直接去组织提升,而是让学生试着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提升,期间提供一定的脚手架,让学生在脚手架的帮助下,对前概念的认识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上升一段。这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理念的良好实施。这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很少有这个意识并付诸实践。等学生由于研究水平限制而无法更多提升时,史老师才粉墨登场再执行一个指导者的角色。看似一个简单的环节设计,实质是科学老师理念高度的良好体现,真是让人佩服,叫人受益匪浅。

TOP
5#

可惜这节课没听到,回头看录像吧!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6#

你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啊!
TOP
7#

以下是引用爬爬虫在2011-10-19 14:43:00的发言:
当我们参与到实验中的时候,其实也是被实验者,站的角度,看的角度不同而已。

或许真的是这样!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8#

多一些有自己独特思考的评课文章,能帮助我们更多的回味每节课的收获!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9#

看了评论,觉得这是一节不得不学习的好课,今天上午,终于有机会学习:


1、把握重点,从史老师的板书中,可以看出史老师这节课的重点是:“是什么”,用了约半小时的时间来引导和学习,可以说学生学透了;


2、突破难点,这节课的难点设置个人认为应该是“怎么样”,也可以从板书中看出来,通过感受活动和模拟实验,让原本看不见的内容变的很生动和形象,学生的感受很深刻。

TOP
10#

把抽象、高深的科学理论化归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逻辑,如鼻和嘴者、鼻涕者、大便者,通俗易懂,适合孩子的童真。这才是孩子们心目中自己的科学,快乐的科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