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眼中的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 [复制链接]

1#

我眼中的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

借用杨君老师在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网站(只针对浙江省内教师)中的话题,让省内外的朋友都有机会来谈谈“我眼中的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0 22:01:5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为了更好地展开科学教育分会的学术交流,检阅全国高水平科学教书队伍,提高各地科学课堂教学水平,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2011年工作部署,定于2011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

年会形式新突破,
场内场外齐参与,
千人万人共享受,
科学年会美名扬。


          ——萧山  何树德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4#

不在“年会”,就在去“年会”的路上


——这是现场与网络,共享与交流,团队与梦想的盛会!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5#

我也有幸参加了全国年会,特别欣赏北京与上海两节课,要好好学习,期待早点上录像.
TOP
6#

    有很多话想说,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呢。需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呢
TOP
7#

   


作者:sciencehope


    首先要特别感谢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以及在后台默默无私奉献的各位老师们,让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一线却无缘参与今年科学年会优质课圣殿的老师们有机会通过网络去聆听各省优秀老师奉送的饕餮大餐,有机会通过短信和qq和全国的科学同行相互切磋交流,有机会接触到最先进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理念。


    记得十年前,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曾有人评价科学课的探究教学理念领先别的学科十年,十年光阴如逝水,今天探究教学理念早已在各个学科遍地开花。那么今天,更加开放的科学优质课展示更让它站到了新的领先起跑线,记得上半年聆听了浙江优质课选拔的直播,也亲自参加网上的研讨和点评,也有幸得到了浙江同行的认可,他们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和严谨的教研态度让我深感佩服,让我颇感意外和惊喜的是这次由浙江嘉兴市实验小学承担的2011年全国小学优质课展示活动又一次对全国的科学老师网上开放,大家不仅可以学习和观看各省拔尖优质课,而且可以通过短信和QQ发表自己对这些优质课的看法,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像多才多艺的李俊老师;风趣幽默的史加祥;谈定自若的张晓萍老师……所执教的精彩教学画面,也聆听到章鼎儿和路培琦老师的精辟点评,都让我们获益匪浅,知道了自己教学的不足,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科学课的最新理念。这次年会课的精彩之处大家和老师们都点评的很到位,但一些问题也要引发我们一些思索,这些优秀的老师毕竟影响有限,能不能让更多的一线教学老师能聆听和学习到这些优质的课,毕竟好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更多的一线老师在科学课堂去实践、去丰富,我们的科学优质课能不能走的更开放些,科学优质课的名次评比能不能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参与进来,专家能不能和一线老师就科学课的现实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像这次Q群里探讨的平时科学课语文化的现象,小学男老师上科学课时儿童语言的把握程度以及优秀科学课的评价问题……,众所周知,年会优质课与其说是讲课老师个人精彩展示,不如说是各省集体备课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体现了讲课老师个人的执教能力,而且也体现着这个省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方式,细品两天的优质课,先进与落后地区的教学理念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个人感觉有些课虽然是披着科学课的外衣,骨子里还是语文课的教学方式,有些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明显是不够的,老师还是包办代替的太多,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如何在课堂上做到巧妙地平衡,虽然在年会这种特殊场合下老师紧张学生紧张我们可以理解,但也要格外引起我们的深思,还有年会的优质课如何更贴近家常课,这些都需要我们作更进一步的探讨,不管怎样,年会优质课展示在浙江同行的努力下毕竟迈开开放的第一步,期盼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年会优质课展示早日到来。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1-10-18 19:08:46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

 


作者:司徒敏


 


     10.12参加了在浙江嘉兴实验小学举行的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两天时间一共听了14节课,分别是《果实的结构》《呼吸》《相貌各异的我们》(2节)《动物的卵》《观察金鱼》《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运动与呼吸》《蝴蝶身体结构探秘》《食物的消化》《维护生态平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营养要均衡》。最后还听了路培琦老师、章鼎儿老师,还有郝京华老师的点评。不论课上得好与坏,对我都很有启发。下面想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对学生情况把握得准,教学才有效


    在听的14节课中有一半的课内容中是没有实验的,这些课是《维护生态平衡》《运动与呼吸》《相貌各异的我们》(2节)《营养要均衡》《食物的消化》《呼吸》,通常没有实验的课都被认为比较难上,因为教学设计得不好就会变成老师一讲到底,或者学生上得没兴趣,但在这次年会上还是有不少的老师有勇气挑战这类型的课。尤其上得出色的是《相貌各异的我们》(李俊)《呼吸》(史加祥)《运动与呼吸》(张晓萍),这三节课是被评为这次年会的特等奖。


《相貌各异的我们》(李俊)这节课创设了一个寻找好心人的情境,从目击者提供的线索中拼出好心人的相貌,在拼图的过程中逐步带出人的相貌特征。这样的情境就像破案一样,非常吸引学生,并且拼图活动非常有趣,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这节课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概念目标是“知道我们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有不同的相貌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命个体。”我觉得这个目标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可以说在未上这节课前学生已经知道“我们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有不同的相貌特征。”所以上完整节课个人认为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没有得到提高,这节课的科学概念目标应该定在“每个人看起来都不一样是因为只要我们有一个性状或相对性状不一样,我们的相貌就会不一样”。并且在课堂上学生对哪些是人的相貌特征并不是很清晰,例如学生会把“胖瘦”也当做是人的相貌特征。这节课的亮点在于情境的创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感觉老师在课堂上有点像是表演,不是在突出学生而是在突出自己。


    《运动与呼吸》这课路培琦老师的点评是课堂上的三个活动,有阶梯性,层层推进,研究内容集中在学生感兴趣但一知半解的肺活量上很好,技术与科学探究的结合。我觉得这课的亮点是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原教材先是让学生认识了呼吸器官后,再认识“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的活动是测量肺活量。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多是因为需要更多的空气,并知道“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为了要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老师把立脚点放在肺活量上,我觉得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处理是很值得学习的。但我觉得这课在设计肺活量测量器这个环节花了不少时间,而这个环节我觉得不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也不是学生要掌握的,所以我觉得可以把这个环节省去。这课的最后我觉得还是要把“肺活量”与“运动”拉上关系,让学生讨论肺活量是大好还是小好,怎样增强我们的肺活量,这样对教材处理就更好了。


    《呼吸》这课是我认为这次年会上得最好的一节课,老师语言幽默,引导到位,重难点突破得很好。章鼎儿老师是这样评价这节课的:上课老师对科学教学的真谛把握得很准,为什么嘴不是呼吸器官?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高潮,这个问题之所以吸引孩子是因为这正是孩子提出的问题,并且老师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老师提供了一幅人体器官图,里面有消化器官、血液循环器官、呼吸器官,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呼吸器官,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活动,能把学生的已有认知暴露出来,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如果老师提供的只是一幅只有呼吸器官的图,那学生只是会死记知识点而不是去理解,老师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很到位。但这节课也有以老师为中心的痕迹,课的一开始老师让学生提有关呼吸的问题,老师板书有些位置留空了而不是接着学生的回答来写,就会让学生去猜测老师究竟想让我们回答什么。我在上这节课时就发现学生确实会把“嘴”当成是呼吸器官,因为学生认为嘴也可以吸气呼气。他们也会把“腹部”也当成是呼吸器官,因为学生发现呼吸时腹部会跟着胸腔一起动。史老师在纠正学生“嘴”不是呼吸器官时有三个很好的设问“既然鼻和嘴都能呼吸,为什么人还要长两个呼吸器官?”“什么时候我们才会用嘴呼吸?”“用嘴呼吸时喉会有什么感觉?鼻子呼吸时会有这种感觉吗?”这三个问题都问到关键处上去,一步步让学生知道嘴不是呼吸器官。而对于“腹不是呼吸器官”,老师就出示了横膈膜模拟教具,清晰演示给学生看当吸气时横膈膜就到腹部去了,所以吸气时腹部会胀起来。这节课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得很准,教学策略非常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情境,从提高学生原有水平的角度调整教材,深入剖析学生的思维错误点能使教学更有效。


    二、暴露学生的前概念,教学更有针对性


    《食物的消化》《观察金鱼》《果实的结构》这三课是有关注学生的前概念,《食物的消化》《观察金鱼》先让学生画出人体的消化器官、金鱼,当展示学生画的图画时就会发现大家画得不一样,于是就产生探究问题。但课的最后老师都没有回到学生的前概念图上,我觉得如果课的最后能让学生在自己原来画的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新的认识,那学生就会清晰知道自己原来哪些认识是错误的,加深正确的认识。而《果实的结构》一课章鼎儿老师是这样评价的:让学生说出判断果实的理由这个环节设计得好,但后面的教学并没有沿着学生提出的这些理由走下去,只围绕“结构”来展开教学,教学应该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所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顺着学生的前概念走下去,最后回归学生的前概念,我觉得这样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多媒体技术恰如其分的运用,能使教学更精彩


    在这次年会中有很多课都运用了多媒体,例如《动物的卵》《观察金鱼》《蝴蝶身体结构探秘》这三课都用了视频短片来作为引入,能吸引学生对本课研究对象的注意。《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是用电子目镜把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显示在大屏幕上,便于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相貌各异的我们》(邱小飞)一课的最后用拼图软件让学生亲历各种性状任意组合造成人们相貌不同的过程,这个软件的使用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高潮,学生亲眼目睹性状的微小变化造成的相貌改变,这种直观演示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轻松突破。可惜老师把软件放在课的最后才出示,如果放在课中或课前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路培琦老师在最后的点评中提到本次的课都比较准时下课,能把大段的时间给学生活动,但有些课活动的意义、价值和目标指向性不足。生命科学这块不易搞科学探究,但本次的课能在这块作大胆尝试,借助多媒体手段、实物、模型来突破难点。郝京华老师则说到“认识世界的方式”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可以大胆对教材进行改造、创新以适合你所教的班级。在课堂上及时捕捉瞬间信息,处理好课堂生成。根据课堂上孩子的表现来调整实际教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能狭窄化,科学探究有观察描述类、实验类(模拟实验、对比实验)、调查研究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要教的是什么,知识、技能,还是什么,再根据这个来考虑教学的方法。


    我觉得这次年会的课每节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专家的点评更让我学到很多。没有完美的课,这才会让我们有更高的追求。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1-10-18 19:10:01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

 


  全国年会感想


zll19890917


    10月12日,6:30急促的电话声惊醒了我们,准备去听课了。用完早餐我们乘着大巴来到了嘉兴实验小学,也就是他们自己人称的嘉实小学。刚进入校园就感觉学校的不同,浓浓的书香味和热情洋溢的学生们。


简短的开幕式后,听课就开始了10月12日-10月13日。共两天。在会场二共听了15节来自各地的优秀的课。听了各个版本的各种的课!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在个方面的缺陷!


    上好一节课的确需要好好动动脑子,可是动脑子不是表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需要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思想认识、已有经验是怎么样的?就想著名的科学特级教师说的:上的科学课要懂脑筋,上的内容要适合自己班的孩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从他们这里出发!


    其次,在这次的听课中。发现许多老师真的是非常的有才,知识非常的吩咐。在科学课中唱歌、编歌,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科学课的知识包括了天文地理。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应该处处的去学习,保持一颗学习的心。老师是全能的,只有在各个方面全面的发展,才能让学生佩服老师,感受作为教师的魅力。


创新一个发展、生存永远的话题。在科学课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处理教材方面上,特别注重,要大胆的处理教材。切勿,固守教材,守着教材不变。在本次的听课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嘉兴实验小学校长所上的一节《运动与呼吸》。通过大胆的处理教材。一节课目标单一,内容集中。就让学生认识了肺活量。从五年级学生认识的水平出发,分三个阶段层层的深入,一步步的推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美丽。让本节课体现了科学课的价值!


    当然,人无完人。在本次听课中也反应了很多的问题。这是需要我在以后上科学课中需要注意的:


    1、上好一节课心态很重要,没有最好的课只有逐步修改变成更好的课。一节课的成功不是老师表面的风趣、幽默、课堂的热闹,而是学生的收获,科学素质的提高。


    2 、要有科学的意识,作为科学老师,处处都是学问。植物、动物、生理解剖、天文地理等等都是所要学的内容。


    3、一节课细节非常重要,比如上课的时间,绝不拖堂。板书书写、课堂语言、科学的术语概念等等。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积累。


    4、科学教具在科学课堂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教具能展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像人们人砍大叔有锯子很容易,有好的锯子砍树就很快。


    5、课本的创造:这个是最难的。很多老师只是恪守教材,没有变化,不从学生的实情出发。能调试和创造课本这个有点难度,但是效果确实非常的好!


    上好一节课,需要动脑筋。这是2011-10-11——2011-10-14这几天来最大的收获。前面的路很长,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站在起跑线上,从这刻开始,上好每节课,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科学课中体味科学的乐趣!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0#

青青橙


 


     很幸运,这次年会,我也在现场,聆听了15节课,坚守二会场的我,听到了三节特等奖中的二节,感觉特别好!


    李俊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一节最不像课的科学课。他用像主持人般富有激情的语言、创设出一环又一环的情节把全班的孩子(包括我们几百位听课的老师)都深深的吸引住了。从一开始与学生同做游戏时,看出李老师的童心与可爱,他的美妙歌喉,更是让我们佩服之至!


    张老师的课《运动与呼吸》,是我看到的最舒心、最像科学课的课。不知为什么,她一上课,整个会场就静下来了,导入没几分钟,老师的淡定、学生的精彩回答、到位的实验材料、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一切,可以看出,张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的丰富,她的沉着、冷静、淡定的教学风格更是独树一帜!


    还有欣赏青海美丽的景色时学生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现场烤肉时学生兴奋的表情、观察猪脑时学生的专注神情、邱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脑海里刻下了一席之地!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1#

 

                        作者:yckxdm


看了嘉兴市实验小学张晓萍老师执教的《运动与呼吸》一课,感受颇多!


一、激发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与人呼吸有关的问题时,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激发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充分体会自身的变化……整堂课学生的兴趣盎然,师生在愉悦、互动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提供课堂交流平台,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要让学生有学习兴趣,需在课堂中培养兴趣。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则需老师对有准备、有收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充分得到展示,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功体验,充分地感受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得到肯定和表扬。从而使学生在肯定、表扬中建立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后。


三、激发科学学习,引发学生兴趣延伸


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一次次的惊奇,一次次的发现,他们乐此不疲。张老师的科学课,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接触精彩的大千世界,利用大自然的奇事妙物引发学生无尽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兴趣悠远绵长!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2#

 

作者:yckxdm


嘉兴市实验小学张晓萍老师执教的《运动与呼吸》一课可以说:


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


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小学科学学科的本质!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3#

对年会活动的个人建议


转自网络


听了今年的小学科学年会之后,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学生们。那些学生真的是太棒了。


“我估计,我自己估计(氧气)是从心脏出去的。”


“我感觉这个好像跟一个原理一样,你感觉当大便拉不出的时候,“嗯”的一下,大便就拉出去了。”


“我发现医生输液的时候一样。”


……


这些都是学生们的发言。


听着学生的话,我觉得这些学生真是太厉害了,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自己不确定的回答,留有余地说——我估计。这里的估计就是猜想、猜测。多可爱的学生呀!


在一年一度的年会盛典里,我也是一位学生,偶尔有机会能坐在教室里听课,但更多的则是在教室外“旁听”。年会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学生,我在学习、吸收之余,我也想提一点个人意见,我也想“估计”几点。


1.强力要求年会合理安排“评课”,延长“评课”时间


每年的年会,都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科学课。今年更是29节课,一节课连着一节课,让人目不暇接,有时也来不及消化。听完后,虽然自己也在听课笔记本上写些评价和感受,就更想听听专家的评课。因为我自己写的听课评价和感受,大多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待展示课的。而专家评课,则会从更高的角度来进行精当的点评,能促进我对这节课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而有的专家本身就是教材的编者,他会从教材编写意图来评价执教者的教学。这样的评价和点评无疑是从高屋建瓴的层面带领我们一线教师解读教材,并将教材的解读与教学紧密联系,提高我们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这比专门的教材培训更实用,更有效。因为专家结合真实的课例,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一线教师能跳出教材,清晰地来认识教材,实际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一线教师边学边教,哪儿不好,赶紧改;哪儿好,赶紧吸收。这就好比有师傅在边上手把手地教徒弟做手工一样,遇到问题,马上就能解决。


评课有这么多得好处,所以每次听公开课之后,我都认真听评课。这次年会也不例外,我一直坚持听完路培琦、章鼎儿、郝京华老师们的评课。


听完之后,对这次年会上的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年会上给每位专家评课时间太短。每位专家在先粗线条地评课后,还想工笔细描地深入点评时,都由于时间关系,而没有展开评课。让专心听评课的我意犹未尽的感觉,真想那些专家们再细致入微地进行点评。可是皆因时间,专家们未能深入评课,而我也没有尽兴听到深刻的评课。所以,我想提一个建议,在今后的年会中,合理安排评课,延长评课时间。这次的评课安排在下午第四节课后,此时时间已是下午五点了,留给专家评课的时间很少。这样专家只能选择最精彩的课去点评,不能点评所有的课。我建议能否在每上完三节课后,就设置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点评。这样,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去点评,而且能点评每一节课。


2.同课题的课安排在同一场次


这次年会上的课都集中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容,有很多是同课题的课。我想再提一个小建议,将同课题的课安排在同一场次,进行同课异构。安排在一个场次,更具有可比性。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4#

非科学教师眼中的年会科学课


转自网络


20111012-13日的小学科学年会在浙江嘉兴举行。这次年会主要是科学展示课,我很想听,这可是每个省推选出来的精品课。由于没有机会现场去听课,我就早早做好准备在网上看视频直播。恰好学校那两天开运动会,我没有什么任务,就专心坐在电脑前看直播了。


在办公室看直播,声音有点大,办公室的同事很合作,不仅不说我“扰民”,还与我一起听课,一起议论、一起分享网上教研的快乐。瞧!多好的同事呀!


这次年会共29节课,我也不知道听了哪些课,反正很多。因为是在网上看视频,两个直播现场,我想多听几节课,两个会场的直播所视频都开着。所以当第一会场里的学生在活动探究的时候,我就去听第二会场的课。这样轮换着听,有利有弊。


这么多的课,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云南李俊老师的《相貌各异的我们》。当时办公室的三个同事都在,她们分别是语文刘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她们从没有教过科学,也很少听过科学课。当老师的开场白——与学生的互动开始时,同事们就被老师的歌声吸引过来,一起聚在我的电脑前,看看这位老师,一起赞叹


“啊!乖乖(表示惊叹)!这老师歌唱的那么——好!可以当歌唱家了!”


“你们科学课老师真有才!”


我心里想这老师个人素质真好。课的开始就抓住了人的眼球,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我们。随后一直专心听课,当看到老师创设了“寻找好心人”的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相貌的性状:


第一步初略了解相貌:头发、脸型、眼睛、眉毛、鼻子、嘴唇


第二步细致相貌:眼皮、前额发际、下颌中央、耳垂


第三步抓住“垂、前额发际、眼皮、下颌中央、头发”了解相貌特征。


学生在老师“不经意”的带领下学完了这节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贴切,真是太精彩了。


最后结束时的《我和你》的歌声,又将同事们吸引,一个个又来到我的电脑前,听着,说着,赞着……


“这课上的真是太好了呀!”


“没想到你们的科学课这么上!真没想到你们的科学课上得这么好!更没想到你们科学教师这么有才!”


“虾子,你得好好学习呀!你们小科学里大世界哟!”


没想到……是呀!我也没想到,今年的年会上的课这么精彩。云南的老师是我所听年会中第一个唱歌的科学老师。我还沉浸在刚刚听课的情形中,回味那精彩的一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听着同事的赞叹,我连忙说:“是!是得好好学。这些都是每个省的精品课。老师们自身的素质很高。我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教好科学课。”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5#

作者:嘉信西山


    虽未能亲临现场学习观摩精彩的课堂,但是感谢有Q群内的朋友转发了视频链接,让我通过视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尤其是来自云南李俊老师的精彩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融洽的课前游戏,美妙的歌声,让我们感觉到这位年轻的优秀教师,不但多才而且多艺,让我们是望尘莫及。


    课堂上,用视频的新闻报道,带领我们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描述,来绘出人物图像,以此做为切入点,板书时,娴熟的简笔画给我们又一次展示出他扎实的基本功,随着课堂一步步的深入,学生踊跃不已,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描述,到回忆目击者描述的相貌特征,紧接着绘画出好心人的相貌,精彩的课堂,让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指引了一个方向,让我们知道,做为一名出色的教师,不但要有学科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相信,有了优秀的开拓者,我们科学教育将会在今后的将来,课堂更加精彩,学生更加喜欢。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6#

  杨君整理得很好啊,便于学习、交流
TOP
17#

转帖


 


年会是什么


——关于年会的思考一


一、年会是一顿大餐


1.大菜是参赛的课。山珍海味四方来,八仙过海显神通。


2.调料是各位主持。牵线搭桥效率高,高朋满座服务好。


3.主角是专家大腕。讲座评课信手拈,辅佐新苗义务尽。


4.主食是各种资讯。天南海北先抢到,男女老少共分享。


二、年会是一枝风向标


年会对理事来说,是总结,看计划完成了多少,搞了多少活动,评了多少论文,展示多少优质课,取得了多少成绩。


年会对老师来说,是科学教育这块天空和草地的风向标。年会总会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人,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是被模仿和超越的对象,比如混江龙李俊,一课走红。他的光芒会照亮教坛数年,他上课的风格和模式会被泛滥地传递,其实,他的成功,在于创新和突破,这就有可能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还有,要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气魄和胆量。这是风向标之一。


另一个风向标就是专家的意见。这往往是主力风向。他们的评课喜好直接影响课堂的走向,他们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罗盘的转动。


好在,科学教育年会的这枝风向标不会停摆,不会像风杯遇到恶风那样没头绪地狂转。多年来,国内的科学教育愈发地走向成熟和定型,我们甚至可以自豪地说,与国际教育接轨,接得最好的,就是我们小学科学课。这一点,足以使我们小学科学老师傲视群雄。


三、年会是一种资源


年会有教学资源。有教案、有课件、有课堂、有评课、有各种教育教学资讯。


年会也是行政资源。


令人可喜的是,现在的年会也形成了网络资源,这才使得我们能够在线即时地看到直播,这才使得我们能够下载录像和教案,这才使得我们能够在线评课,交流碰撞。这种网络资源利益于一批热心肠的人在做的事,网络资源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发自肺腑地感叹:世界真的在改变。感谢那些为了中国的科学教育无怨无悔地忙碌的人和网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会,值得期待,值得歌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