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跳动的音符 一个奏响的强音
——记嘉兴市实验小学校长张晓萍
她是一位对小学科学情有独钟的校长,尽管统管两个校区、八十多个教学班,但是仍然坚持不脱离教学第一线。她勤奋好学、开拓创新,坚持用新的小学科学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并逐步形成了“清新简约、朴实大气”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三八”红旗手、嘉兴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嘉兴市实验小学年轻的校长张晓萍。
科学教育,她致力于从“古典乐”到“爵士乐”的隐喻转变
张晓萍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的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大体上就是一种古典乐式的演奏,追求教学目标的精致、系统和统一,教师如同古典音乐家一样,可以忽略课堂特定情境的变化,沉溺于自己高超、到位的‘演奏’中,完全不顾台下学生的反应。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奇思妙想、疑难困惑层出不穷,这是学生与学习内容碰撞出的自我解读。教师要能敏感地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富有智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认识过程、态度情感的自主生成和建构。科学课注重‘科学探究’的特质决定了我们今天的科学老师必须要恢复课堂教学的特异性、原创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能像一个爵士音乐家一样知道如何现场演奏。”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课堂教学中,张晓萍老师注重提供给孩子大段的探究时间,注重孩子们探究后的研讨,讲究科学的理性与思维的碰撞。他们班的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问题,喜欢通过观察、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解读、研讨等探究活动来展开学习过程,通过整理分析获得或发现学习结果。
张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真实的、富有激发力的学习任务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所必须的特定技能,如组织信息精密地思考推理能力,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每年期末的创意测评中,张老师都会设计相应的开放性实践操作测评活动,有“高空扔鸡蛋”、“吸管承重桥”、“纸风车”、“纸球托”等小组合作完成的实践创意题,也有菜单式的、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实验操作题,如“让玩具屋亮起来”、“拼装吊车”、“制作热气球”,等等。面对这样的创意测试,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即使在期末紧张的复习阶段,他们班的学生经常会追着要求进行测试,而这其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确实令人赞叹。《浙江日报》(《学生:兴趣浓了 家长:顾虑少了》2004年11月18日)、《钱江晚报》(《自己出期末卷,我喜欢——嘉兴市实验小学一次妙不可言的考试之旅》2006年1月16日)、《嘉兴日报》(《考试改革:综合评定走进你》2004年12月25日)、《南湖晚报》(《我们喜欢这样的期末考试》2004年6月29日)等新闻媒体都对张晓萍老师所做的科学学科评价改革予以了报道。
不仅如此,他们班的学生在课外也能积极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或撰写小论文,或进行生活小实验,或开展相应的小课题研究,如《家乡水资源的调查》、《五芳斋粽子的调查研究》、《校园内的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研究》、《紫阳街白色污染的调查》等。对于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课题,她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悉心指导,她所带班级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不仅在学校里名列前茅,更在全国、省市获得一、二等奖。
多年来,张晓萍一直致力于科技第二课堂的建设,开展相关学科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她与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建立了嘉兴市气象局自动观测点,组建了红领巾气象站,培养了一批有着丰富气象知识、责任心强、能吃苦的红领巾小气象员,“红领巾气象站”科普系列活动获得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她还积极利用学校优势,于2005年组织成立了嘉兴市实验小学少儿科学院,将学校的航模队、海模队、车模队、头脑奥林匹克队、爱迪生科技小组、机器人工作室等科技社团组织起来,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几年来,学校科技第二课堂硕果累累:机器人工作室的同学相继获得全国第五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足球亚军、浙江省第四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创意一等奖、全国机器人创意大赛金奖、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中国区选拔赛最佳设计奖等荣誉;校航模队、海模队在每年的浙江省青少年航模、海模比赛中摘金夺银,未来爱迪生组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创新活动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科学教研,她促成了“爵士乐”与“交响乐”的完美跨界
交响乐具有深刻的音乐内涵,结构严谨,表现手段丰富,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高雅艺术形式。学校老师组成的教育科研团体就像是一个交响乐团,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在乐队中的位置。
而这位嘉兴实小的首席演奏家总能从她的“爵士乐”中获取灵感,她在科学教研组奏响了第一支协奏曲。
1999年,她带领常识组的老师开展“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努力在开放型的课堂中,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做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通过二年的探索实践,张晓萍老师带领课题组老师成功地构建小学常识“自主、合作、创造”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研究也给嘉兴市的常识老师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第一轮研究结束后,通过思考,她又敏锐地捕捉到为孩子建构一个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学习环境将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2001年起,她带领常识组的老师开始了“在常识教学中创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的研究,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着眼点,从创设有情绪安全感的心理环境、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真实的富有激发力的学习任务、采用“小小科学家日记”帮助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心、创建协作式的学习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造就自主的学习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2009年,工程院院士韦钰博士等9位院士曾联合上书教育部,希望恢复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在《新科学课程标准》通过以后,全国也有望在近两年重新开设一年级科学课。
张晓萍敏锐的扑捉到这一信息,协同科学组前期做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可行性、开设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科学材料的组织等核心问分析,提出了2010年秋季在一年级开设趣味科学课的设想。作为校本课程,低年级趣味科学课的开设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的试点,积聚了一些成功经验,为低年级科学课的正式开设打下了基础。这一试点得到了省、市、区教研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科学组共同撰写的“趣味科学”课题已经获省级立项。
她是一个跳动的音符,青春舞动生命的活力。在科学教育的五线谱上,张晓萍尽情的挥撒自己,时而平静,时而激昂,那变换着的节奏,和美的旋律,生动地诠释了质朴、务实、开拓、创新的嘉兴实小精神。
她是一个奏响的强音,在百年嘉实的恢弘篇章上续写辉煌。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 供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2 19:47:4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