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1学年五上教学点滴感想 [复制链接]

1#

2011学年五上教学点滴感想

 

模仿严谨的实验计划   拓展学生思维的发展


《种子发芽实验(一)》点滴感想


本课内容是学生进入五年级来第一次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而且还要写详细的实验计划。根据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对于对比实验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要独立完成一份详细的实验计划,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书本第3页也写了一份实验计划例子,学生参照这样的例子固然可以完成对温度和光这两个条件的填写,但是对于书本上这份计划,我个人认为还需要补充详细的实验步骤,也就是把第4页的实验操作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写到这份计划内。学生看完实验步骤后会更明确操作的方法,也会模仿写出其它条件的实验步骤。


补充第3页实验计划


实验步骤:


1取两个相同大小的器皿,里面各放入适量餐巾纸。并给器皿编12号。


2各取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器皿里。


3在其中一个器皿里滴入适量的水,另一个器皿保持干燥。将两个器皿同时放在同一个阴凉之处。


4每天观察并记录。

从五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写完整的实验计划,用严谨的思维考虑实验步骤,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好处。
分享 转发
TOP
2#

[由于种子发芽需要几天时间的操作过程,所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穿插进行教学]


 


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光和影》教学点滴感想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对课堂教学环境做了仔细的思考。由于是玩影子的游戏,寻找影子的特点,一般情况,在黑暗的地方容易玩影子。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比较好,早就配好了遮光窗帘,所以,我把窗帘全部拉拢,关上门,关掉电视机屏幕,让整个教室处于比较黑暗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下做影子实验,其效果是非常好。


实验材料用的是LED灯的手电筒,网上淘淘5元一个,使用一节5号电池就能让一个手电筒发出较亮的光(可以是用过的电池,只要还有一点点电就可以了),很省电。至于那个木块,随便从身边选取一种材料来代替就行。


以上两个条件具备了,做这节课的实验就很有趣了。学生研究的氛围也很浓,个个都很高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7 14:57:41编辑过]

TOP
3#

一、二单元穿插着讲,好方法!我也学着!
TOP
4#

1.刚才正在看教参的光盘,里面对于光对种子发芽实验好像解说得不好,它的实验结果是是否光照还是有影响的,而视频中又没有出现明显区别。


 


2.视频中的实验做的是水量充沛与缺水的比较,也不够好。


 


3.教材中所出示的实验计划,也有些小问题,它提示各取三粒种子?为什么三粒?
三粒种子能初步满足本实验要求,但有考虑后续实验的要求吗?


 


4.看绿豆芽的生长应该利用第一课中已发了芽绿豆,为了观察绿豆芽生长情况的对比实验,所以第一课的实验至少选用4颗种子。







 

TOP
5#

以下是引用阿果在2011-9-8 13:39:00的发言:

1.刚才正在看教参的光盘,里面对于光对种子发芽实验好像解说得不好,它的实验结果是是否光照还是有影响的,而视频中又没有出现明显区别。


 


2.视频中的实验做的是水量充沛与缺水的比较,也不够好。


 


3.教材中所出示的实验计划,也有些小问题,它提示各取三粒种子?为什么三粒?
三粒种子能初步满足本实验要求,但有考虑后续实验的要求吗?


 


4.看绿豆芽的生长应该利用第一课中已发了芽绿豆,为了观察绿豆芽生长情况的对比实验,所以第一课的实验至少选用4颗种子。







 


阿果思考得好深刻。那个教学光盘的确不怎么好,我基本不用,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至于用几粒绿豆来做发芽实验,阿果考虑得还是有道理,用四粒是不错的,如果我选择用三粒的话,那么在第二节课移植的时候就用小组里的绿豆共同移植,也是不错的选择。

TOP
6#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点滴感想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我认为是要得到数据才能说明问题。只有得到数据和现象之后才能把这节课的汇报、整理和总结发挥出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能会从数据中分析现象,培养孩子处理数据,寻找信息的能力。为了让这节课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我让学生在暑假里就测量一天中杆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和仔细观察影子的方向。学生在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之后,他们对阳光下影子的规律已经非常明了,同时也为这节课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后的实验结果整理成一张统计图,学生从统计图中很快就发现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这节课中不足之处是暑假布置的作业只是让学生测量杆子,没有规定用多少长度的杆子,最后学生测量出来的影子长度数据个体差异性很大。这对画柱状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测量数据中最长的影子有216厘米,而作业本上最大的作图数据是20厘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让学生更改作业本上的数据,以适合自己测量的数据为宜。这样一来,课堂上就浪费了不少时间,这个小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对这节课的作业本第二题的表格有一个小小的意见。根据杭州地区来看,使用北京时间与当地时间的实际时间差是比较小的。那么杭州当地时间应该是正午12时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是最短的。如果根据作业本上的时间从上午9时开始到傍晚18时结束,这样的一张影子柱状图让学生分析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学生也许不会分析出正常的规律。他们就只有认为是傍晚的时候影子最长的,不会分析到早晨的影子也是很长的。基于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不同地区的老师要根据当地时间来做适当调整,书本上这张表格适合中国中西部地区使用还是比较适合的。我在上课的时候选择从早晨8时至傍晚16时,每隔两小时作一个数据记录,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同样有明显的现象,所以,教师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实际情况会更好。

TOP
7#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是本单元中的难点,特别是食物链的写法。我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难点上的处理借用了陈滔老师在省优质课上的处理方法。果然管用啊!在书本12页中有一条食物链的填写,在填写之前我对每个班的学生做了前概念的调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认为小鸟应该填在第一个位置。当我提醒学生,如果箭头表示的不是吃谁的意思,而是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的意思呢。学生听完这句话后,对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了纠正。这时,学生的填写就基本正确了,作业情况看来也还理想。看来,这些小细节的处理还是很微妙的。本节课处理了这样的一个难点之后,后面的食物网的教学就迎刃而解了。


本课教材的最后一个环节: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这个讨论还是作为学生的课后思考比较好,毕竟这样的一个环节跟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维护生态平衡有着紧密的联系。重点可以在那课中做探讨。

TOP
8#

 

《做一个生态瓶》和《改变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和《改变生态瓶》这两课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合二为一,当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经通过动手制作生态瓶,并养殖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教学。小学科学课堂常规中指出有些课的活动安排是在课前,有了学生的前观察,让学生有一个体验,并在养殖的过程中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于上好本节课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我在国庆长假之前布置学生的长假作业是做一个生态瓶并观察记录。等到国庆回来后,学生有许多在养殖过程中的发现,有些是养鱼养死了之后的发现,有些是养鱼养得很好的发现。不论哪种情况,学生动手做之后对自己经验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我在这节课上探讨①设计生态瓶的过程②养殖过程③改进生态瓶的措施这三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个个说出自己的亲身体验。我想,这样的科学课也称得上是比较好的常态课。如此一来,这样的几个问题把《改变生态瓶》一课的相关内容也一同教学了。有效的科学课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8 10:07:34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