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台风多发季节,窗外风声渐大,“梅花”或将影响我省,现传上有关“台风”知识供大家阅读。
1.什么是台风?
台风实际上是强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热带气旋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因其发生频率远高于地震灾害,故其累积损失也高于地震灾害。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经夺去了13.9万人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危害最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其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象9417号台风那样的登陆强热带气旋,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2.什么是台风路径?
从太空往下看,台风就像是一个正在旋转的陀螺,这个虚拟陀螺的尖顶在移动过程中的轨迹,就是台风路径。纵观台风历史,台风路径多种多样,还没出现过路径相同的台风。
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大气环境是一个大调色盘,刚生成的台风就像一张画布,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大气涂上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路径。目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见路径有:
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他周围的基本气流很弱,这时候台风中心的移动主要是内力运动,方向往西北。由于遭受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深厚的偏东气流会引导台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一直到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经常在春、秋季发生。
西北移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后,会遭遇一股轴线是西北向东南的南风,台风在这股深厚气流的引导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经巴士海峡登陆台湾,再穿过台湾海峡向广东东部或者福建沿海靠近,在台湾、福建、广东等一带沿海登陆。如果台风的起点纬度较高,就会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浙江、上海、江苏一带沿海登陆,甚至到达山东、辽宁一带。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台湾省、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见于7月下半月到9月的上半月。
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海上遇到西太平洋副高或西风槽的阻挡,就会转向东北,向朝鲜半岛或日本方向移去。这种转向台风又可以分为三类:东转向、中转向、西转向。其中的西转向类,特别是到了近海才向西转的台风,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这也是最常见的路径。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只是转向点的纬度因季节而异,盛夏在最北,春季在最南。
特殊路径。当台风所处的环境形势变化很快,或是海上有多个台风相互影响时,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变得比较怪异,这就像陀螺在旋转时受到外力的影响,中心将作一气旋式圆弧运动。当这种运动正好和原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就会导致台风的停滞和打转,如果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平衡,便会左右摇摆,像一条运动的蛇一样。这样的移动路径很复杂,也更难以预测,所以更容易成灾。如发生在2001年的台风"百合",其移动路径就是一种特殊路径,生成以后,就像一条蛇缓慢地在台湾的北部海面原地转了一圈半后,在台湾宜兰附近登陆后,肆虐了44个小时又窜到台湾海峡,最后在潮阳、惠来再次登陆,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极大的损失。"百合"台风历时14天,3次加强为台风,3次减弱为热带风暴,其怪异路径给人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我国气象部门十分重视台风的监测工作,台风的移动路径更是监测的重点。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由于海洋的范围大,无法监测到台风的生成及移动,往往要等到台风靠近船舶和陆地后,才发觉它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从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之后,每一个台风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它的移动路径就完全逃不过卫星的眼睛,从那时起,气象部门就没有漏测、漏报过一次台风的消息。
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为台风的观测和预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1980年以来,对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气象部门基本上都能做出正确的台风预报。随着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及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台风的监测预报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台风路径就将在人们的掌握之中。
3.什么是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象温带气旋一样,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热带气旋的等级划分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1989年以前,我国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也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即: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由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总称。但由于热带低压破坏力不强等原因,习惯上所指的热带气旋一般不包括热带低压。下面文字中提到的热带气旋均不包括热带低压。
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大多数的热带低压并不能发展为热带风暴,也只有一定数量的热带风暴能发展到台风强度,台风之间的强度差异也很大,有的强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35米/秒,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超过50米/秒的台风也不鲜见。如在浙江瑞安登陆的9417号台风,登陆时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就达45米/秒。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一般可达一周以上,有的热带气旋在外界环境有利的情况下生命期可超过两周。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
热带气旋的路径
大量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赤道辐合带中,赤道辐合带的北侧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这类热带气旋常会在我国东南沿海至越南沿海登陆。有时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当热带气旋移动到副热带高压西缘时,受那里的偏南或西南气流引导,热带气旋会转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登陆我国鲁辽沿海或朝鲜、日本,甚至在日本以东洋面上北上。
但是,大范围的基本气流也是会调整和变化的,即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会突然变化,从而使热带气旋的路径也出现急剧变化。这种急剧变化常会导致热带气旋出现突然加速、停滞、回旋、蛇形跳跃及突然转向等复杂路径,尤其是当热带气旋移到我国近海而基本气流发生突变时,则原来要登陆的热带气旋便急剧转向,原来转向的热带气旋会突然改变移动方向而登陆,给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热带气旋自身的非对称结构也会造成其路径突变。
热带气旋的路径十分复杂,从来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热带气旋路径,不过归纳起来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大致可分为如下七类:Ⅰ类为远海转向,Ⅱ类为低纬转向,Ⅲ类为近海北上,Ⅳ类为登陆华东,Ⅴ类为西行进入南海,Ⅵ类为登陆华南,Ⅶ类为倒抛物线热带气旋路径。
热带气旋灾害
热带气旋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因其发生频率远高于地震灾害,故其累积损失也高于地震灾害。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经夺去了13.9万人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危害最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因其而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象9417号台风那样的登陆强热带气旋,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热带气旋灾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强风。一个较强热带气旋的8级大风半径一般都达百公里,不少热带气旋都伴有12级以上的大风区域,强风会掀翻巨轮,会使地面建筑物和输电线路等严重受损。
暴雨。一般的登陆热带气旋均伴有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当其移动缓慢时常会造成一地数百毫米乃至上千毫米的降雨,例如1975年8月9503号台风衰变成的热带低压西进到河南驻马店地区时,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使局部地区降雨达1200毫米以上。过量的降雨会造成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
风暴潮。当热带气旋登陆时,一般均伴有台风增水,当台风增水与天文大潮叠加时,情况就更加严重。前面提到的1991年4月底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使潮位升高6米,使恒河三角洲的许多岛屿和陆地都沦为泽国,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9216号台风侵袭我国时,就曾使南起福建北至辽宁的东部沿海先后出现大范围风暴潮,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当然,热带气旋带来的并不都是灾害。盛夏在江南、华南伏旱区登陆的热带气旋带来的丰沛降水常会解除旱情。如果这个热带气旋不很大降雨又适度的话,它甚至会成为受欢迎的“使者”。
热带气旋对我国的影响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是全球热带水域上生成热带气旋最多、发展最强的地方,平均每年生成28.8个,约占全球热带气旋总数的36%。我国是世界上爱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6.9个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或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最多的年份达12个,最少的也有3个。有些热带气旋尽管没有登陆,但仍会对沿海造成较大影响。登陆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平均每月1.9—2.1个,其次是6月和10月,分别为0.7和0.6个。从海南到辽宁,我国广阔的海岸线上均有热带气旋登陆但以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受热带气旋影响的频率最高。
4.什么是气压?
在三个世纪以前,德国的马德堡市曾公开做了一个实验,将两个直径为37厘米的空心铜半球合起来,使之密不漏气,然后用抽气机把铜球里的空气抽掉。在每个半球的环上各拴上四匹壮马同时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无法分开。最后,用了20匹大马,随着一声巨响铜球才一分为二。
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该实验说明,空气不仅是有压力的,而且这个压力还很大。一个成年人的身体表面积平均为2平方米,他全身所受的大气压力为20万牛顿。
气压即大气压强。空气是有重量的,气压是指大气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象上常用百帕做为气压的度量单位。具体是这样规定的:把温度为0℃、纬度为45度的海平面作为标准情况时的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其值为760毫米水银柱高,或相当于1013.25 百帕。
5.什么叫“三碰头”台风?
“三碰头”是狂风、暴雨、天文大潮三个因子登陆时正好叠加一起,其造成的灾害损失最惨重。如1956年8月1日,12号台风在象山县登陆,狂风、暴雨两碰头,是我省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台风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米/秒,经过甬江、浦阳江、分水江和苕溪等流域,风力达10~12级。由于台风强度大在,暴雨集中,在天目山、四明山区和钱塘江与浦阳江之间形成了三个暴雨中心,全省75个县(市)都不同程度遭灾,受淹农田541万亩,毁损房屋71.5万间,死亡4926人;冲毁江堤海塘869公里,浙赣铁路路基毁坏10处,主要公路路基38.5%受损。其中最为惨重的象山县,门前涂海塘全线溃决,3403人丧身。
又如1994年17号台风,在市温州瑞安梅头镇登陆,台风登陆时近中心最大瞬时风速(温州机场)55米/秒,又正值农历7月15大潮,形成了狂风、暴雨、大潮三碰头。温州、台州降雨都在200毫米以上,其中乐清市砩头站日降雨620毫米。全省有10个市(地)48个县(市、区)1150万人口遭受不同程度灾害,有189个城镇(含乡镇)进水,倒塌房屋10万余间,农田受淹565万亩,损坏江堤海塘949公里,工矿企业停产家;温州机场候机厅海水浸没,被迫停航半个多月。全省死亡1239人,直接经济损失131.5亿元。
6.什么是天文潮?
天文潮亦称“引力潮”,是由日、月天体和引潮引起的潮汐。它是海洋潮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天文潮的高、低潮高度及其出现的时刻,受日、月、地三者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影响,都有一这的规律。其中长期的变化有半月、月、半年、年、8.85年和18.61年周期。天文潮在大洋中的潮差仅约1米,涨落潮历时也基本相同,但作为潮波传至浅海近岸地区,由于波的变形、反射等,使振幅增大,故近岸多数地区的潮差都在1米以上,且涨期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增长。
潮汐是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发生的周期性运动,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完成一次涨落平均约需12小时25分钟,因此一昼夜海面通常有两次涨落,白天的称“潮”,夜间的“汐”。月球引潮力是太阳引潮力的2.25倍,故潮汐与月球的关系更为密切。理论上,全球大洋表面在月球引潮力作用下将从球面变成橄榄球面的形状,在地月连线方向上,较原球面凸起的两端相当于海面的升高,即高潮。在中间带及附近较原球面凹陷,相当于海面下降,即低潮。因地球自转,海面在一个“太阳日”内应有两次高潮和再次低潮。但由于月球离地球距离的变化以及海水的摩擦、惯性、海区地理性等对潮汐都有显著影响,均以半月潮为主,其他如渤海以混合潮为主,南海以全日潮为主。
7.什么是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是热带和温带之间的一个很强高压带,它常年存在,但强度和位置冬夏不同,夏季特别强盛、庞大。因此在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这个天气系统。
副高是夏季影响我国最大的天气系统。它的位置、强度变动,对我国的雨季、暴雨、旱涝、凉热和热带气旋路径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副高南北两侧常常形成两支“急流”,北侧的称为副热带急流(偏西风),南侧为东风急流,而副高中心附近地区风力微弱。所以,在副热带高压不同的部位就会有不同的天气。
当西太平洋副高从海上伸向中国大陆时,由于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除局部地区会有短时间的雷阵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少雨,炎热无风。当它长久盘踞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出现“火炉”天气的魁首也是这个副高。当它减弱东撤时,又是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副高压西部、西北部、西南部的边缘地带,是恶劣天气产生的地方。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副高南侧,盛行偏东气流。威风凛凛的台风从低纬度北上遇上这个强大的副高时,也只好在它的偏东气流引导下绕道而行,如果副高西伸加强,台风将西行进入南海或在我国华南沿海登陆;如果副高主体偏东或脊线偏北,那么,台风就沿着副高西侧和西北侧的偏西南气流北上登陆我国东部沿海或向东北方向移去。
8.如何避雷防雷?
1.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并拔掉电线插头。不宜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
2.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
3.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4.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因为在雷雨天气中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
9.如何防避台风?
在台风来临前,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台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并且了解全撤离的路劲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准备充分且不易腐坏的食品。
当台风到来时,气象部门发出白色、绿色台风信号时,要注意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热带气旋动态;要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准备关好门窗;准备好食物、水及药品;如果你居住在移动房、海岸边、山坡上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房屋里,你要时刻准备撤离该地。当气象部门发布黄、红、黑色台风信号时,应该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如果需要离开住所,应该尽快离开,并且尽量和朋友、家人在一起,到地势较高的坚固房子,或到事先指定的洪水区以外的地区;千万别为了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湍急的河沟;如果你被同志撤离就应该立即执行。如果你没有被通知离开房屋,那么就留在结构坚固的建筑内,要计划好当强风来临时,自己将怎样行动。如果你家有冰箱,将冰箱开到最冷档,以防停电引起食物过早变质;拔掉小的电源插头;浴缸和大的容器中充满水,以备清洁卫生的需要。当外边的风变得越来强时,要远离门窗,关闭所有的内房间门,加固外门。如果你在楼中居住,要呆在一楼的内间。如果你住的是多层的楼房,要呆在一楼或二楼的大堂内并且远离门窗(需要时躺在桌子下面或者是坚固的物体下面)。
当台风信号解除后,要坚持收听电台广播、收看电视,当撤离的地区被宣布安全时,你才可以返回该地区。为了保护生命的安全,道路有可能被封锁,如果你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要切记绕道而行!要避免走不坚固的桥;不要开车进入洪水爆发区域,留在地面坚固的地方。那些静止的水域很有可能因为地下电缆或者是垂下来的电线而具有导电性。要仔细检查煤气、水、以及电线线路的安全性。在你不能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之前,不要喝自来水或者用它做饭。避免在房间内使用蜡烛或者有火焰的燃具,而要使用手电筒。在生命遇到危险时,要用电话求救。
10.什么是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
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
龙卷风的风速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真正知道,因为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相对来说,多普勒雷达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一种观测仪器。多普勒雷达对准龙卷风发出的微波束,微波信号被龙卷风中的碎屑和雨点反射后重被雷达接收。如果龙卷风远离雷达而去,反射回的微波信号频率将向低频方向移动;反之,如果龙卷风越来越接近雷达,则反射回的信号将向高频方向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频移。接收到信号后,雷达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分析频移数据,计算出龙卷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
龙卷风的危害 1995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得莫尔市发生的一场陆龙卷,诸如屋顶之类的重物被吹出几十英里之远。大多数碎片落在陆龙卷通道的左侧,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确的降落地带。较轻的碎片可能会飞到300多千米外才落地。
龙卷风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上最强的。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
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因此,建筑房屋时,如果能加强房顶的稳固性,将有助于防止龙卷风过境时造成巨大损失。
11.什么是冰雹与防雹?
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人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那么如何预测冰雹和预防冰雹呢?目前,气象台站根据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虽能提前作出预报,们准确中仍然不够理想。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看大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预测冰雹的经验,这些经验尽管预测时效不长,们比较好用,笔者归纳几条以供参考。
一是感冷热: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人,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响冰雹猛”的说法。
足辨风向:下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则烈。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另外如果连续刮南风以后,风向转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加大时.则冰雹往往伴随而来因此有“不刮东风不下雨,不刮南风不降雹”之说。
三是观云态:各地有很多谚语是从云的颜色来说明下冰雹前兆的,例如“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因为冰雹的颜色,先足顶白底黑,然后中部现红,形成白、黑、红乱绞的云丝,云边呈上黄色。从云状为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象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
四足听雷声:雷声沉闷。连绵不断,群众称这种雷为“拉磨雷”。所以有“响雷没有事,闷雷下蛋子”的说法。这是因为冰雹云中横闪比竖闪频数高,范围广,闪电的各部分发出的雷声和回声,混杂在起,听起来有连续不断感觉。
五是识闪电: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大多是云块与云块之间的闪电,即“横闪”,说明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进行得很厉害。故有“竖闪冒得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是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贵州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柳叶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要注意以上经验一般不要只据某一条就卜断语、而需综合分析运。
怎样预防冰雹呢?根据各地的经验可采取以下措施:
避:根据当地冰雹出现的气候规律,选择种植抗雹能力强的作物或适当调整播时段,尽量使抽穗开花至灌桨成熟期避干冰雹危害时节。
防:当冰雹将要出现时,已经或接近发熟的作物应组织劳力抢收堆垛,对于水稻秧田、育苗地可灌深水、雹后立即排水,套水,不得残留雹拉。
消:其是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秃岭,改善气候环境。二是用药物催化剂(如干冰或碘化银)撒到云里,使过冷水滴变成很小的冰晶,这样冰雹就难以形成,借以达到消雹的目的。
冰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固体降水,一般像黄豆粒大小,但偶尔也有像乒乓球甚至鸡蛋大小的。冰雹也是中国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虽然说“雹打一条线”,持续时间也不长,可是来势猛,强度大,还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所以往往给局部地区农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颗粒无收。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了53天,最少年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最多年48天,最少年22天),申扎28.0天(最多年37天),安多27.9天(最多年40天),索县27.6天(最多年44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但南方地区也时有出现。
雷电、大风、冰雹与龙卷风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现象。发生雷电时,市民要停止户外作业,不能躲避在空旷的凉棚里和大树下,应躲避在房内安全地方。有关部门要加强易燃易爆场所里物品的防雷保护,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发生龙卷风时,市民要远离龙卷风前进的路线。发生冰雹时,市民应躲避在坚固遮挡物之下。
12.什么是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共分5级,分别是白色、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白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影响本地。绿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6至7级。黄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红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黑色台风信号则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12级以上。
13.台风的功与过如何分析?
众所周知,台风经常给社会和人类带来较大灾害,常引起建筑物及设施的破坏和倒塌,并造成车辆的颠覆、失控、无法运行,船舶的流失、沉没,电线杆的折断、损坏,树木、农作物的倒伏和落果,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还会引发山洪暴发等。但它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益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提供大量淡水资源。现在全世界水荒严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均感到不足,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台风能给日本、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雨水,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25%。
二是起到调温作用。赤道地区接受日照量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会消失。福建省夏季如无台风,将造成严重的干旱,天气炎热,有台风时福建夏季则带来凉爽。
三是保持热平衡。台风最大的时速可达每小时200公里左右,其能量相当于400枚2000吨级的氢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地球全凭着这个能量保持热平衡。
14.为什么台风的风眼中没有风?
台风是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很低,四周围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以反时针方向快速地旋转。低层空气边旋转边向低压中心流动,空气流动速度越快,风速也越大。
在台风中心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内,通常称为台风眼。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
台风眼区外的空气,向低压中心旋进,它们挟带着大量的水蒸气,由于不易进入眼区,而在其外围上升,形成大片灰黑色臃肿高耸的云层,下着倾盆般的暴雨。而台风眼区内出现了下沉气流,因而云消雨散,夜间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正如今年第5号台风威马逊的卫星图像所表现的那样,由于台风眼中一般是晴到少云天气,因而在卫星云图上呈黑色小圆点状。但台风眼移过后,天气将重新变得极为恶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 14:42: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