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又重新学习新课标,对科学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提升。我感到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是孩子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但现在我们科学教师用的又如何呢?效果怎样呢?有时候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老师们很难真正的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如果我们的评价教师的体系不变,那么科学探究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课标要求科学探究活动应当有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半独立到独立过程逐步进行,不要一步到位,每一个年级都有侧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我们的教育要求老师们快速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甚至低年级就要求孩子们学会制定科学计划控制变量,拔高要求。
课标要求科学探究要有开放性,老师们不要把上课和下课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将科学探究延续到课外。但事实上,我们的科学课课时少、时间紧,还要面临着考试,很多老师把时间都花在公固复习了,我们没有把培养学生能力上当成重点,而我们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记住一些知识。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老师和学生都在被赶的跑。
科学探究需要老师和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绝对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正因为如此,也许认真搞科学探究的老师,考试成绩暂时不如那些没有搞探究的老师的好,但学生的潜力会得到激发,能力有更大的提高。但日后的评价呢?内行的领导还会鼓励,但那些不理解的呢?
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也许是需要孩子和老师们几年的努力。也许会失败,也许根本就找不到答案,得不出结论。
当一个科学老师在埋头探究时,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那些口口声声说科学要让学生探究,而又拿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评价老师的人。科学探究是科学的魂,但要真正落实到实处,并不容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9 20:24:30编辑过]